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散文诗词 -> 摆烂公主:夺嫡?别闹!我起不来-> 第460章 土地政策

第460章 土地政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马车缓缓驶近清泉乡收税的谷场。

    但见一片空地上临时支起了条案,几名身着皂隶服色的胥吏正忙碌着。

    队伍缓慢向前移动,空气中弥漫着新谷的清香,却也夹杂着汗水和尘土的气息。

    轮到一位老汉时,他颤巍巍地将肩上沉甸甸的麻袋卸下。

    胥吏上前,用木斗舀起金黄的谷粒。

    那木斗盛得极满,谷粒堆起形成一个尖尖的小山。

    这时,旁边另一名手持扁平木尺的胥吏走上前来,面无表情地用手尺沿着斗口飞快地一刮。

    “唰”的一声,冒尖的部分谷粒便被扫落在地,那里已经堆积如山。

    老汉的嘴唇哆嗦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痛惜,却什么也没说。

    只是默默低下头,仿佛早已习惯了这般场景。

    不仅是他,周围排队等候的百姓大多神情麻木。

    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或盯着自己脚下的土地。

    对于这明目张胆的“耗损”已然司空见惯,逆来顺受。

    秦明凰透过车帘缝隙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凤目之中无波无澜,却深邃得不见底。

    秦昭玥也收起了懒散之态,目光落在被扫落的谷粒和百姓麻木的脸上,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

    “小六,”秦明凰的声音低沉,打破车内的沉寂,“可知那胥吏为何定要如此?”

    “还能因为什么,层层盘剥,中饱私囊。”

    “也不尽然。”秦明凰微微摇头,

    “朝廷定下的税赋额度是死的,但从这田间地头将粮食收上来,再运往官仓。

    其间路途迢递,车马航运、人力支出,乃至鼠咬虫蛀,皆被视为合理的损耗。

    这刮去的‘尖’,一部分或许入了私囊,另一部分便是填补这些窟窿了。”

    “这样啊……”秦昭玥若有所思,这些她倒是没想过。

    “那你可知,为何朝廷的税赋或高或低,摊到每家每户,大部分百姓终年劳作,也仅仅是堪堪果腹,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顿荤腥?”

    秦明凰的目光依旧望着窗外,语气平淡,却抛出了一个沉重的问题。

    秦昭玥没有立刻回答,她心中有些猜测。

    真正掌握在普通农户手中的田地有多少,她不清楚具体比例。

    但她明白一点:底层百姓的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一旦遭遇天灾人祸,走投无路之下最终的选择往往便是卖掉祖辈传下的田地,从此沦为仰人鼻息的佃户。

    朝廷的税赋高低,对他们而言,差别或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

    因为最终能落到他们手上的收成,往往被地主的地租所决定。

    收成好时,地主会提高租子;收成不好时,租子却未必会减少。

    而这天下间最大的地主,正是昔日盘根错节的四大世家。

    秦明凰并未执着于非要小六给出答案。

    她听到了女儿心中那些断断续续的思量,能想到这一层,已属难得。

    她相信,小六大概已猜到自己接下来意欲何为。

    璇玑卫的密档中有记载,当初拿下四大世家本家后,对于其名下庞大地产的处理曾暂时搁置,正是来自于小六的命令。

    单单点出此事,便已足够说明问题。

    四大世家的覆灭,除了释放出大量被兼并的土地之外,还有一个最直接的作用——杀鸡儆猴。

    连根深蒂固的世家都动得,那些遍布各州郡、大小不一的地主乡绅,又有何动不得?

    待南北境彻底安宁,她返回凤京,便要着手推动这件酝酿已久的大事。

    这是继广开科举之后,她规划中的第二项根本国策。

    如今,条件终于趋于成熟。

    若是老三、老四足够敏锐,此时应该已在为如何起草相关方略而头疼。

    这个课题实在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涉及土地政策、税赋改革、粮商调控、漕运管理、地方治理、以及无数家族的利益重新分配。

    除了制定周详的方略,由何人主导、如何监管实施亦是难题。

    秦明凰心中有个模糊的想法,不愿将此事完全交由璇玑卫去主办。

    那么,朝中又有何人能担此重任?

    思虑间,她的视线不自觉地再次瞥向身旁的小六。

    或许,将此事交给小六是最“简单”的办法。

    以她的能力和身边汇聚的力量,或能顺利推行。

    但这注定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以小六跳脱不耐的性子,恐怕是熬不住的。

    哎……罢了,还需从长计议。

    马车缓缓驶离谷场。

    路旁的粮铺此时正是最忙碌的时候,除了收粮卖粮,还有以细粮换粗粮的交易。

    许多农家辛辛苦苦种出稻谷,自家却舍不得吃一口白米饭,大多要换成更能果腹的糙米杂粮。

    即便如此,依然能看到一些百姓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

    今年天璇道风调雨顺,收成不错,未受大的水患影响。

    若是有几亩属于自己的田地,缴纳完赋税后略有盈余,说不得能割上一块羊肉,犒劳一下秋收的辛苦。

    没有在收税的谷场过多停留,马车如同走马观花般,缓缓穿行在清泉乡。

    路过青砖灰瓦、肃穆威严的县衙署;

    路过人声鼎沸、充斥着叫卖声的市集,空气中混杂着瓜果蔬菜、熟食和牲口的味道;

    路过传来朗朗读书声的乡塾学堂,窗内是稚嫩而认真的面孔;

    路过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静谧农庄;

    路过一片片刚刚收割完毕、只留下齐刷刷的稻茬,显得有些空旷的田野……

    就这样,马车载着她们,从清泉乡穿行而过,继续驶向下一处目的地。

    如此一路缓行,兜兜转转,看尽秋色,体察民情。

    直至节令过了寒露,临近霜降,天气一日冷过一日。

    枯黄的落叶铺满了官道,她们这才终于踏上了返回凤京的路途。

    当巍峨高耸的凤京城墙终于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随着马车渐近,那熟悉的轮廓愈发清晰。

    城门口排着等待入城的人群车马,喧嚣而富有生气。

    秦昭玥望着那熟悉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思绪起伏难平。

    这一路南行北归,历经波澜,见识了山河百姓,此刻,唯有这一个念头清晰无比:

    终于……回家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