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第82章 大明巅峰时期的辉煌 第82章 大明巅峰时期的辉煌
- 天幕上的画面,再次切回战场。
战场的胶着,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神机营的远程火力压制,对上边军悍不畏死的冲锋,效果大打折扣。
火龙驹的侧翼穿插,却被边军用最原始、最不讲道理的陷坑和绊马索死死缠住。
“这帮疯子!”中央军的阵地上,有将领怒吼。
“怎么打?!这他妈的怎么打!”
【没用的,大家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兵法韬略都是从《木文正公兵解》里学的,你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根本破不了招。】
【所有的阴谋诡计都失效了,那剩下的,就只有最原始,也最血腥的战斗模式。】
【抄起刀子,互砍!】
画面中,战斗演变成了最恐怖的绞肉机。
中央军第一梯队的刀盾手上前,与边军的长枪兵绞杀在一起。
刀光血影,残肢断臂横飞。
中央军刚撕开一个口子,边军第二梯队的陌刀队就立刻补上,将冲进来的中央军骑兵砍翻在地。
然后,中央军的第二梯队,再冲上去……
你一刀,我一剑。
你一枪,我一炮。
没有战术,没有计谋,只有最纯粹的用人命去填。
【本质上,这就是一场大明左手砍自己右手的战役。】
【那把刀,是木公留下的绝世神兵。】
【可握刀的双手,却在自相残杀。】
【每一刀下去,砍在敌人身上,也痛在自己心里。】
【大明帝国的国运,就在这一刀一刀的互砍中,被慢慢放干了最后一滴血。】
天幕的评论区,在短暂的沉寂后,被更加激烈的情绪引爆。
【这一战,直接把整个大明打废了!】
【寻常一个王朝,能凑出七八万真正的精锐,就已经算是国力鼎盛,可以吹上天了。】
【而大明呢?六百年的积累,一代代人攒下的家底,永乐大帝的九次北伐,宣宗皇帝的盛世犁庭……沉淀下来的,是这个星球上最恐怖的几支武装力量。】
【结果呢?全特么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换句话说,木圣寺这一战把大明仅剩的国运,都给打没了!】
一条带着黑色幽默的评论,让所有人看得背脊发凉。
【说个笑话。几年后的卫国战争,有些部队弹药补给跟不上,你知道他们怎么办吗?】
【带上工兵铲,跑来木圣寺这片古战场刨坑!】
【刨出来的“洪熙十九式”线膛枪,擦掉泥土还能用!埋在油布里的“神威将军炮”炮弹,威力比当时西方的主力火炮还大!】
朱棣看到这里,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他无法想象,自己和木正居一手缔造的辉煌大明,最终会以如此荒诞的形式迎来落幕。
【何止是主力部队?你们以为就完了?】
【当时双方投入的兵力都超过百万,除了核心的中央军和边军,还有大量的二线部队、后勤部队、甚至是临时征召的杂牌军。】
【告诉你们一个更残酷的事实:哪怕是这些所谓的“杂牌军”,随便拉出来一支,都能把当时耀武扬威的西夷联军按在地上摩擦!】
【这就是大明最后的底蕴,深厚到令人绝望,也败家到令人发指!】
【此战之后,大明再无精锐可用,国祚衰败,已成定局。朝廷的威严,荡然无存。】
就在这时,一个疑问飘过。
【等一下,我有个问题。既然朝廷都烂成这样了,为什么之前天下没乱?按理说,早该有陈胜吴广站出来了吧?】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很快,那个ID为“格物院扫地僧”的用户,给出了答案。
【因为,在此之前,大明还有一张最后的王牌。】
【一张能镇压所有不臣之心,让任何野心家都望而却步的底牌。】
【那就是——大明火龙驹。】
【只要这支军队还在,大明的皇帝,就永远坐在最稳的龙椅上。】
【火龙驹?就是刚才冲锋的那支重甲骑兵?他们真有这么神?】
【神?这个字都无法形容他们的万一。】
【这么说吧,自木公在永乐朝亲手组建这支军队以来,五百年的时间,他们执行过上百次任务,从镇压叛乱到犁庭灭国,未尝一败!】
【火龙驹,是大明皇权最锋利的剑,也是最坚固的盾。】
【可是你们看现在……】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投向了战场。
那支黑色的钢铁洪流,在经过数轮惨烈的冲杀和对射后,数量已经锐减。
他们的铠甲上布满了刀痕与弹孔,胯下的战马喘着粗气,机械关节处甚至因为过载而冒出黑烟。
他们,正在这场血腥的内耗中,被一点点地消磨殆尽。
【崔器所率领的,是京师最后一支能调动的机动力量。皇宫禁卫军、神机营、火龙驹……他把所有家底都拉出来了。】
【你还不明白吗?这一战,他们没有退路!】
【一旦火龙驹在这里全军覆没,就意味着,朝廷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威慑地方,镇压叛乱了。】
【火龙驹一倒,大明的天,就真的塌了。】
为了印证这句话,天幕的画面似乎响应着众人的期待,开始回溯。
一行烫金的大字,带着睥睨天下的霸气,缓缓浮现。
【宣德犁庭录:火龙驹灭国之战】
画面一转,血腥的木圣寺战场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奉天殿。
宣德盛世,四海宾服,万国来朝。
一个信使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带来了西域一个小国的急报。
该国发生内乱,叛军头领弑杀了大明册封的国王,自立为王。
不仅如此,这名新王极度膨胀,竟派兵抢劫了一支过境的大明商队,凌辱了随行的汉家女子。
消息传开,朝堂震怒!
龙椅上,正值壮年的宣德皇帝朱瞻基,面沉如水。
他的目光,投向了丹陛之下,那个须发虽已斑白,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的身影。
“木师,如何?”
木正居没有抬头,声音平淡,却带着金石之气。
“当灭其国,绝其嗣,以儆效尤。”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