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西游:从白骨洞开始到纯阳真仙-> 第69章 我未看此花时

第69章 我未看此花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杨戬将《纯阳天仙诀》收起,算是为天庭旧案画上一个句号。

    承认李风获得功法是仙缘,而非罪证,归还失物即了结,这符合天庭程序,谁也挑不出错。

    杨戬将案件的核心定性为奎木狼与百花仙子私通凡间,这既是事实,也将追查范围牢牢锁定在天庭内部。

    如此一来,无论西方菩萨有何想法,都再难凭借此案作为插手,乃至要求羁押李风的理由,天庭内部查案,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观音菩萨其实不应该是让惠岸行者主动告知的,因为没有估算出妹妹在杨戬心中的重要性,反而让杨戬决定直接结了此案。

    杨戬目光再次落回李风与杨婵身上,那份属于兄长的好奇与属于强者的探究心占了上风,不由询问。

    “旧案既了,且说说你二人之事。方才三妹一番论道,机锋锐利,竟让为兄亦觉词穷。不过一载光阴,何以有如此脱胎换骨之变?这一年,你们是如何悟道的?”

    杨婵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彩,辩过这个斧劈桃山,名震三界的二哥,对于杨婵而言,可是一次极大的扬眉吐气跟人生得意之事。

    在杨婵漫长的生命里,二哥杨戬一直是那座巍峨不可逾越的高山。

    杨戬是法力无边的战神,是铁面无私的司法天神,更是自幼管教杨婵、庇护杨婵,但是也无形中定义了杨婵认知边界的严兄。

    在杨戬面前,自己似乎永远是那个需要被指引、被保护的妹妹。

    可以说,这一次胜过二哥,这股自信,如同是一次成人礼一般,这是外人无法理解的感受。

    杨婵得意说道:“二哥,此事还须从袁守城建言说起。他言道欲明世情,可观玄武门。李风很是认可这个建议,科举尚有一年之期,不若格物玄武门,于玄武门静观尘寰变迁。故此,我二人便在那玄武门下,以宝莲灯护持,格了一年。”

    “格物?”

    杨戬神目之中掠过一丝不解。

    李风此时拱手解释:“回真君,此格非穷究外物形貌,而是正其念头,观其流变,以明其理。譬如观一株古木,非只看其枝叶繁茂,亦要观其根系如何扎于厚土,历经几多风霜雨雪,方能成就今日之姿。玄武门亦然,非只是一处旧宫门,更是观照王朝气运,人心向背,因果交织之一面明镜。也是三界之中,因果洪流最猛烈,最莫测之处!”

    杨戬自然是知晓玄武门蕴含了多少,没想到两人竟然到这里去格物,简直是大胆。

    要知道这里是皇宫之中,若不是有宝莲灯哪怕是自己都无法在这里待下去,不如就会冲撞人间气运。

    再者,稍微不小心,被这磅礴的因果之力冲击,后果难测。

    杨戬顿时无语了:“你们好生大胆,也不怕窥天之罚,还敢跟我说这些,也就你有宝莲灯护身,罢了,且说你二人于玄武门,窥见了何等道理?”

    听了杨戬的话,李风一愣,窥天之罚?

    后知后觉,不由的让李风心中苦笑,好一个袁守城,当真厉害。

    似乎格物玄武门,唯有杨婵能做的,袁守城也知晓杨婵前去无碍,不亏是算死泾河龙王的人。

    格物玄武门,对于仙神而言,等于是在王朝气运的雷暴下打坐,在因果业力的刀尖上跳舞,在历史宿命的深渊边凝望。

    这的确是有极大的成长,但是也伴随极大的危险,没有一个仙佛敢做这样的事。

    这件事,若是没有宝莲灯,两人进不去,也就不会格物玄武门,有了宝莲灯就不会有危险。

    杨婵没有在意哥哥的吓唬:“在玄武门一年,我才感觉,真正跳脱出华山烟霞之境,不再是那些虔诚的香客,同时在玄武门窥探,跟看史书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如同是自身参与到了那次人道角逐之地,也感受王朝气数,如潮汐起伏,非仅天命,亦系于万民一念之间。人心之幽微,命运之莫测,皆在其中沉浮。自此,才知从前坐守神位,所见不过一隅,人同时井中之蛙,坐井观天,而在玄武门可以眼观其象,以心析其理。”

    杨戬听罢,沉默片刻,能感受到,三妹此言并非空谈,而是真正将神识沉入大因果之地后淬炼出的真知。

    杨戬转而看向李风问道:“李风,依你之见,三妹此番,进境多少?”

    李风迎上杨戬的目光,坦然应道:“回真君,初见娘娘时,如静水映月,风动则影乱,是谓心随境转。而今,观娘娘已能于万象纷纭中持守灵台,洞察本源,乃至以自身心念烛照外境,此可谓心能转境之始!”

    “心?”

    杨戬捕捉到这个被反复提及的字眼,眉头微蹙:“你言心随境转与心能转境,三妹亦言心能胜物。为何看重此心字?”

    李风闻言,并未直接回答,而转头目光落于庭院中一株正自绽放的琼花之上。

    “真君请看此花。”

    杨戬与室内众人目光皆随之望去。

    李风缓缓道:“当我未看此花时,此花颜色、香气、形态,与我心同归于寂,于我世界,便如同未曾存在。”

    “而当我来看此花,此花一时分明起来,颜色方为我所见之颜色,香气方为我所闻之香气,其存在之意义,方在我灵台中朗照,呈现。”

    “故而,我认为,万物存在之意义,显现之根本,系于我心之观照。天地万物,若离却心头灵明之一点观照,其于我而言,意义何在?存在何证?故此,我所悟之道,不在远求,只在修心。”

    此语一出,静室之内,仿佛有微不可闻的道音轻鸣。

    袁天罡与李淳风抚须沉吟,杨婵眸光闪动,似有共鸣。

    而杨戬,这位听惯了玄功妙法、天规律令的司法天神,竟因这番关于心与花的言论,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杨戬首次意识到,眼前这年轻人所行之路径,与他所知的三界任何道法传承,皆然不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