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西游:从白骨洞开始到纯阳真仙-> 第75章 李风,使持节西行!【求追读】 第75章 李风,使持节西行!【求追读】
- 皇宫,太极殿。
今日的太极殿,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紫袍玉带,气象森严。
新科进士们身着崭新的进士服,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屏息凝神,鱼贯步入这帝国的权力核心殿堂。
李世民端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冕旒垂面,玄衣纁裳,帝王威仪笼罩全场。
当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为首的李风身上时,微微停顿,无人察觉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如今的科举是没有殿试的,京城考完就直接定榜了,而且就算是考完试也不是说可以直接为官的,还需要很多步骤。
比如去幕府,比如再去吏部考试,等等,但是今日李世民是专门答应李风。
“臣等,拜见陛下!”
新科进士们齐躬身,山呼万岁,声音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
“众卿平身。”
“尔等寒窗苦读,今朝金榜题名,乃国之幸事,亦乃尔等平生之所愿。望尔等日后入得朝堂,能恪尽职守,忠君爱国,以才学报效社稷,不负朕望。”
例行训话之后,便是由吏部官员唱名,新科进士一一出列,聆听圣谕。
当唱到进士科第九名,王玄策时,王玄策大步出班,身姿挺拔如松,声音洪亮:“臣在!”
其气度沉稳,眼神锐利,在一众或激动或拘谨的新科进士中显得格外突出,引得不少朝臣侧目。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最前方。
“进士科第一名,状元及第,李风——上前!”
李风深吸一口气,步履从容地走到御阶之下,再次躬身行礼:“臣李风,叩谢陛下隆恩!”
整个太极殿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
李世民看着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朗声道:“李风,汝之才学,朕已亲览。一篇《西域天德策》,见识超卓,深合朕心。朕听闻,汝并非中土人士,而是来自那西牛贺洲?”
李风心领神会,知道陛下这是要在满朝文武面前,将前因后果一并定下基调。
李风连忙躬身回答:“回陛下,臣确来自西牛贺洲宝象国落霞郡。为寻圣贤之道,历经跋涉,跨越万水千山,方得至大唐。幸蒙钦天监袁监正慧眼识才,不弃臣乃化外之民,予以举荐,方有今日科举之机,得见天颜!陛下与大唐之包容,臣感激涕零,没齿难忘!”
这番话,既说明了来历,又将袁天罡的举荐和皇帝的恩德置于高处。
李世民闻言,抚掌大笑,目光扫过群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朕向来不以地域出处论英雄,唯才是举,唯德是瞻!纵然是外邦之民,只要心怀华夏,慕我王化,有真才实学,朕便视若子民,一视同仁,此乃朕之心意,亦是大唐之气度!”
随即,李世民语气转为亲切:“汝既来自西牛贺洲,朕倒是好奇,彼处李姓之人可多?”
李风恭敬应答:“回陛下,仅臣所在之宝象国,李姓便不下百万之众。据族老相传,乃是久远前自东方迁徙而至,世代繁衍,方有今日规模。”
.................
.........................
当下,李世民就在太极殿跟李风谈了曾经所谈之言,这次重新谈,乃是告知臣民!
此刻满朝文武都是惊讶的神色,而李世民顿时露出唏嘘感叹道:“果然是一脉同源!想不到,时隔数百载,山河远隔,竟还有流落异域的族亲后裔,能重归故土,更于朕之朝堂之上,高中魁首!此非仅个人之荣光,亦是冥冥之中,先祖庇佑,血脉重连之吉兆!”
“朕常思,西牛贺洲万里之遥,邦国林立,风情各异。朕富有四海,怀柔远人,岂可因其路远而弃之?朕欲遣使西行,非为耀武扬威,实为寻访诸国,通好的谊,宣朕德化,亦为……寻访如爱卿这般,可能流落各地的华夏遗泽,使之知根归源!”
李风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躬身回答:“陛下!臣本西牛贺洲一介布衣,蒙陛下不弃,认归宗谱,授以官身,此恩如同再造!陛下既有经略西域,寻亲访祖之宏愿,臣身为李氏子孙,又恰来自彼地,于公于私,义不容辞!臣愿持此残躯,为陛下前驱,再赴西牛贺洲,宣慰万国,联络同族,使陛下之天威德化,照耀西土!此非仅为国事,亦是臣……为家族,为血脉应尽之责!”
“好!好一个于公于私,义不容辞!好一个为家族,为血脉!”
李世民龙颜大悦,霍然起身,帝王威仪尽显无遗。
“李风听旨!朕,特晋尔为大唐西行宣慰正使,授鸿胪寺卿!赐尔节旌,掌使持节之权!”
节分五种,分为假节→假节钺——持节→使持节→假黄钺!
而李世民经过跟一番斟酌之后,决定直接授予使持节权利,足矣知晓李世民对西牛贺洲的重视,这是凝聚大唐气运的关键。
三国时期,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执掌的权利是假节钺,但是要知晓,当时的刘备属于是割据势力,是没有办法赐予更高权力。
而现在李世民是真正的盛世天子,这自然是不同,而还有一点,假节钺多给武将,而持节则是范围广。
这属于是分权的不同,其中是有很大差别,假节多是武将,持节多是文臣,很难区分大小,假黄钺是最大的。
皇帝话音落下,早有内侍双手捧着一柄造型古拙,缀有牛尾和繁复符箓的节旌,庄严上前。
此节旌一出,若是有修为的仙神,就可感受到一股无形的,磅礴浩瀚的力量自长安地脉,自九天之上汇聚而来,萦绕于节旌之上,那便是南瞻部洲人族鼎盛之气运!
“臣,李风!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不负大唐!”
李风双手过顶,恭敬地接过那沉甸甸的节旌。
这一刻,李风顿时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洪流猛地自旌杆传入,纯阳法力与之呼应般自行运转,灵台前所未有的清明。
李风明白,持节之时,这股力量便是大唐气运加身,别看此物不过是凡物,但是一旦持此物,展现的威力,无法形容。
李风看向天子,当即说道:“陛下,若是西行为使,当有副使跟随,还请陛下敕封副使行监督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