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散文诗词 -> 九宫引魂案-> 第17章 抓住他们

第17章 抓住他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在江小月的按摩下,老汉的腿渐渐恢复知觉,他慢慢爬起身,一瘸一拐地走回摔倒的地方捡起锄头。

    江小月也不多留,也没想要对方感谢,拧了拧衣角的水,转身继续赶路。

    湿衣贴在身上,晚风一吹,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葛先生追上来:“找个地方把衣服换了。”

    江小月摇头,附近并无遮蔽之处。

    “快到清平寺了,到那再换。”

    老汉扛着锄头,走在二人身后,听到这话,忍不住大声道:“清平寺离这里有十几里路,这天马上就黑了,说不准今晚还会下雨。”

    葛先生感觉到对方的善意,回头道:“叔,这附近有客栈吗?”

    老汉白了对方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你看这穷乡僻壤的,像是有客栈的地方吗?!

    就是怕与黑衣人狭路相逢,江小月才没有走官道,而是选了更近的乡村小路。

    葛先生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却又听老汉说:“我家就在前面村子。”

    其意不言自明,却也拉不下脸亲自请二人回家。

    葛先生不再言语,想到能休息,脚似乎也没那么痛了。

    只是,老汉说的前面,竟足足走了一刻半钟才看到一个村子。

    村口的石碑上写着水前村。

    江小月拿出地图,发现果真如老汉所说,离清平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她有些沮丧,转头却看到道旁有个窝棚,旁边是个长满野草的水塘。

    她眼睛一亮,快步走过去。

    窝棚虽乱,但能挡风,里面还有张木板拼成的床。

    棚底下有用石头围起的空间,能看到家禽粪便。

    看来,是有人在这水塘里养鹅鸭,搭棚守夜防偷。

    江小月很满意这个地方,回头双眼亮晶晶地看过来。

    葛先生顿感头大,忙问老汉:“这地方我们能借住一晚吗?”

    老汉此时也意识到这孩子防范心重,只怕不简单,便也不再强求。

    “随你们,这家人搬去县城了。”

    葛先生露出失望之色,却也没有出声反对。

    老汉离开后,他守在门边,让江小月赶紧换下湿衣服。

    接着,他到旁边水塘洗净双脚,这才发现脚掌前部、脚跟和后跟两侧,好几个鼓胀的水泡已完全破裂。

    破损边缘发白肿胀,露出底下鲜红的嫩肉,难怪疼得像踩在刀尖上。

    葛先生看着自己这双从未遭此折磨的脚,眉头紧锁成一个深深的川字,脸上肌肉微微抽搐。

    江小月看着他那双脚,想到刚刚在乡道旁看到了马齿苋。

    她忙去揪了几把,在石板上捣碎,帮对方敷上。

    马齿苋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以前爹娘就给她敷过。

    “您歇歇,等会就不会那么疼了。”江小月道。

    葛先生看向江小月的脚:“那你呢?”

    江小月摇头,她脚上也有几个水泡,但她从小赤脚跑惯了,脚底有老茧,看着没有那么严重。

    葛先生皱着眉:“从这里到大瑜都城,少说八百里,你不会打算都这样走吧?”

    他看着蛛网密布的窝棚,心里已开始后悔。

    “您可以去住客栈,”江小月收拾着屋子,头也不回,“我没那么多银子。”

    “小月,你跟我说实话,你身上统共有多少银子?我好有个心理准备。”葛先生问,心里盘算实在不行,在向阳村窝一辈子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他也就是想想,他这人最不爱回头了。

    “那您带了多少钱?”江小月反问。

    “我!”葛先生指着自己的鼻子,“我哪有钱!这些年教你们识字,我可没收一文!”

    他不会干农活,不会种地,村民都是给他送粮食肉蔬,从不给现银。

    “一两都没有?”

    “一文都没有!”葛先生理直气壮。

    “您怎么能......”江小月怔住了,这点她完全没想到。

    “那看来,还得再省点。”

    说着,她拿出那个皮囊,将身上所有现银取出来。

    父母这些年存下的积蓄,算上铜板,原有二十两。

    她把家里的米粮油都低价抵给刘婆婆了,但是棺木、葬礼花掉一部分,加上刘婆婆的饭钱、干粮和出行物品,现在身上总共剩下十五两。

    葛先生看她把银子都掏了出来,对自己极为信任的样子,不禁有些动容。

    只是看到那一大包铜板,忍不住扯了扯嘴角:“这么重不累吗?”

    正说着,外面传来脚步声。

    二人像做贼般,手忙脚乱地将银子收起。

    葛先生起身走向外面时,还紧张地咳嗽了一声。

    真是不比从前了,以前穿金戴玉都没这么怕露财。

    太久没出山,底子快掉光了。

    他走出去,见一老婆婆挎着篮子径直走来,米饭的清香飘散。

    “鄙姓杨,今天多亏二位帮了我那老头子一把,”杨婆婆露出淳朴笑容,“这是我刚做好的饭菜,你们别嫌弃。”

    “怎么会嫌弃。”

    不用啃那刮喉咙的石头饼了,葛先生不知多高兴。

    他连忙接过,见对方还准备了一碗姜汤,心下更安。

    待对方走后,他拿出银针试过无毒,端起碗便狼吞虎咽起来。

    虽是咸菜就饭,但热乎乎地食物下肚,一整天的疲劳仿佛消散不少。

    天黑后,窝棚外虫鸣唧唧。

    棚内,葛先生早已在木板上沉沉睡去,发出轻微的鼾声。

    江小月却没有那么早睡。

    皎洁的月光撒在面前的湿地上,她找来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又摸出葛先生给她的那截最短最旧的炭笔。

    想着他先头的教导,在心里默念:“手要稳、眼要准、心要静。”

    她从最简单的直线到弧线,一遍遍练习。

    因肩伤还未痊愈,手很快就又酸又胀,伴随着些许晕眩感。

    这时她便会停下来,闭上眼。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过那些破碎的梦境画面、父母身上狰狞的伤口、母亲在荒滩泥泞中奋力拉拽小羊的身影......

    每次回忆都如针刺,却也淬炼着她的决心,下笔愈发坚定。

    月光移动,漫过她专注的侧脸。

    不知过了多久,连蛙鸣都稀疏了,村里有人喝酒划拳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江小月抬头,活动了下僵硬的脖子。

    起身回屋时,听到村里传来几声狗吠。

    她在地上垫了件衣服,侧身将包袱抱在怀里,缓缓睡去......

    喔喔喔!

    一声嘹亮的鸡鸣划破村庄的寂静。

    许是昨日太过疲惫,江小月二人竟未醒转。

    “砰砰砰!”

    突然,窝棚的门被用力拍响!

    江小月几乎是瞬间弹起,警惕地抱紧怀中包袱,确认东西还在,才推醒床上的葛先生,起身去开门。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门外站着一群村民,有两人眼角糊着眼屎,显然是刚起。

    未等江小月问明来意,其中一人便指着她厉声道:

    “肯定是他们杀了白叔,抓他们去见官!”

    那人满嘴的酒气,熏得江小月直捂鼻。

    她没有村民高大,掂着脚也只能看到不远处的乡道上围着一群人,看不清发生了什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