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侦探推理 -> 盗墓散仙-> 第十一章 物是人非

第十一章 物是人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在铁轨有节奏的哐当声中缓缓流逝。窗外,由中原的郁郁葱葱,逐渐变为西北的黄土沟壑,最终,视野所及,是一片无垠的、带着某种粗粝质感的灰黄。当广播里响起“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到了”的提示音时,我们三人提着简单的行李,随着人流涌出车厢,踏上这片陌生而辽阔的土地。

    空气干爽而带着一丝凉意,与内地潮湿闷热的夏季截然不同,一下车我们都觉得头发,皮肤仿佛吸满水的海绵瞬间变干了一样。天空是高远而澄澈的蓝,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车站广场上人声鼎沸,各族面孔穿梭往来,瞬间将我们拉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到了……”李文瀚教授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环顾四周。这气息里,有故地重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洪流冲刷后的茫然。

    正如俗话所说,“在家谋划千条路,出门一条路就傻眼”。眼前的乌鲁木齐,与他记忆中几十年前那个边陲小城,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将他脑海中那份依靠旧地图和泛黄记忆构建起来的坐标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一上了高架桥我一度以为自己到了上海了。

    “走,先去我当年下放的那个村子附近看看,那里应该是个重要的参照点。”教授不愿耽搁,招了一辆出租车,报出了一个地名。

    司机师傅是个热情的本地汉族大哥,一听这地名,愣了一下:“老四夫(师傅),您佛的(说的)四(是)老地名吧?那片儿早么(没)了,十几年前就拆迁了,现在可是咱们乌鲁木齐的高档住宅区。辛亏你找的四(是)我,换了年轻的小皮崽子(年轻人)都不知道你佛(说)的撒。”

    教授的脸色微微一白,但仍坚持道:“就去那片区域,看看也好。”

    车子驶离车站,穿过繁华的市区。教授的脸几乎贴在车窗上,努力辨认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熟悉的低矮土坯房、尘土飞扬的土路、成排的白杨树……所有这些记忆中的景象,都已被玻璃幕墙、柏油马路和观赏性绿植所取代。他指着一个方向,喃喃道:“那里……原来有个供销社……现在是个大商场了。”又指着另一处:“那里就是红山,我以前还刚去过……”

    他的话语,像是一把生锈的钥匙,试图开启一扇早已更换了锁芯的大门,徒劳而又带着一丝悲凉。

    果然,到达他记忆中的村子所在地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规划整齐、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小区。高大的门禁,修剪整齐的草坪,以及穿着制服的保安。昔日的村庄痕迹,荡然无存。教授怔怔地站在小区门口,望着里面一栋栋漂亮的楼房,仿佛想透过这些崭新的砖瓦,看到埋藏在下面的、他青春岁月的印记。他颤抖着手,再次掏出那本边缘磨损的笔记本和手绘地图,对照着眼前的一切,最终颓然地叹了口气。

    “变了……全变了……发展的真快啊,物是人非啊。”他苦笑着,“我这图纸,怕是真的成了废纸一张。”

    更让他心惊的是,就连他记忆中需要艰难跋涉的戈壁边缘,如今也修建起了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巨大的指示牌指向各个方向,车流飞驰,将远古的荒凉与沉寂切割得支离破碎。他当年依靠双脚和骆驼丈量、依靠罗盘和星象辨认的“路”,在现代交通网络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可笑。

    现实的残酷,给我们火热的冒险心情浇了一盆冰水。计划的第一步,就几乎陷入了僵局。

    我们只好先在市区找了一家看起来普通的经济型酒店住下。教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地图和笔记本发呆,眉头紧锁。我和三蛋子也感到一筹莫展。

    “哥,这下咋整?义父的‘藏宝图’不好使了啊。”三蛋子啃着从附近买来的馕,含糊不清地问。

    我沉吟片刻,想到一个办法:“不能光靠老地图和记忆了。现在有网络,有卫星地图,我们试试用现代科技找找看。”

    于是,我们三人找到了附近的一家网吧。彼时的网吧乌烟瘴气,充斥着年轻人的喧嚣和游戏音效。我们三个,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两个神色严肃的年轻人,挤在电脑前,笨拙地打开网页,搜索卫星地图软件,显得格格不入。

    我们对照着教授笔记本上描绘的大致方位和地貌特征——比如一条已经干涸的古河道轮廓、几座连绵的、形状特殊的山丘,在卫星地图上仔细搜寻、比对。教授负责口述记忆,我操作鼠标不断放大缩小地图,三蛋子则在旁边拿着纸质地图帮忙参照。我们神情专注,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在笔记本上记录可能的坐标,完全没注意到我们这种“怪异”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

    特别是当我们摊开那张详细得有些过分的旧版等高线地形图(上面还有一些模糊的军事标记)时,更是引来了探究的目光。

    果然,没过多久,两名穿着制服、神情严肃的民警走进了网吧,径直来到我们面前。

    “同志,请出示一下你们的身份证件。”为首的民警语气平和但不容置疑。

    我们心里同时“咯噔”一下。教授还算镇定,我和三蛋子则有些慌了神。我们老老实实地交出了身份证。

    民警仔细查看了我们的证件,又拿起那张等高线地图看了看,眉头皱得更紧了:“你们是干什么的?研究这个地图想去哪里?想要做什么?”

    “我们……我们是内地来的游客,”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就是对这些无人区啊,楼兰古城什么的比较好奇,想研究一下路线。”

    “游客?”民警显然不信,指着地图上那些专业的标记和等高线,“游客用这种地图?而且我们接到群众反映,你们在这里对照着地图和电脑鬼鬼祟祟搞了半天了。希望你们配合调查。双手离开电脑,跟我们到所里走一趟。”

    眼看事情要闹大,李文瀚教授深吸一口气,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证:“同志,我们是XX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我是副所长李文瀚,这两位是我的助手。我们确实是在进行一些学术上的路线研究,绝无任何不良企图。”

    民警接过工作证,仔细核验,又打电话似乎向上级汇报了什么。在确认了我们身份的真实性后,他们的表情缓和了许多。

    “原来是考古队的老师,”民警将证件还给我们,语气缓和了不少,“不过,老师们,还是要提醒你们,你们研究的这些无人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尤其是罗布泊、楼兰那片,没有专业的向导和充分的准备,私自进入是非常危险的,每年都有被困甚至……的例子。而且,涉及到一些敏感区域,也需要提前向有关部门报备。希望你们能理解,也是为了你们的安全着想。”

    我们连连点头称是,表示一定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民警又教育了我们几句,才转身离开。

    虚惊一场!回到酒店,我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三蛋子拍着胸口:“吓死我了,还以为要把我们当间谍抓起来呢!”

    教授也是心有余悸:“看来我们还是太招摇了。接下来的行动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一些。”

    经此一遭,路线规划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教授始终坚持行动路线要隐蔽隐蔽再隐蔽,最好避开居住区城市村庄。

    教授在房间里对着地图苦苦思索,试图将记忆中的地貌与卫星地图上的信息重新校准。而我则负责安抚因为受到惊吓而化食欲为动力的三蛋子。

    说到三蛋子,这小子到了新疆,简直是老鼠掉进了米缸。自从在酒店附近吃到了第一串新疆羊肉串后,他就彻底被征服了。

    “我的亲娘嘞!这羊肉咋这么好吃!一点膻味都没有!又香又嫩!”他几乎顿顿不离羊肉串,配上馕,吃得满嘴流油。不仅如此,本地的葡萄、哈密瓜、西瓜等水果也让他大开眼界,直呼便宜又好吃,天天都要买上一大堆带回酒店,一边吃一边研究地图,还美其名曰“补充维生素,更好地为义父寻找龙脉”。

    “哥,你看这个山头像不像教授说的那个‘红岩山’?”他啃着哈密瓜,汁水横流地指着地图上一处,“要是像,咱们顺着这个方向,绕过这片吐鲁番的这一片农田,说不定就能接上以前的老路。”

    虽然他的大部分“发现”都不靠谱,但这种乐观的精神倒是冲淡了一些凝重的气氛。

    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上次的网吧,继续未完成的路线研判工作。这次我们更加小心,尽量不把纸质地图摊开,只是默默对照电脑。

    就在我们聚精会神时,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坐到了我们旁边的空位上。

    这是一个大约四十岁左右的维吾尔族男子,皮肤黝黑,脸颊带着高原红,鼻梁高挺,眼睛深邃而明亮,长得真帅。他穿着普通的皮夹克和牛仔裤,但身上似乎带着一股戈壁风沙的气息。

    他看了看我们,用带着浓重新疆口音的汉语,低声开口:“朋友,听说你们在找去无人区的路?”

    我们顿时警惕起来,交换了一下眼神。教授沉声问:“你是谁?听谁说的?”

    男子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显得很坦然:“我叫赛迪尔。昨天你们在之前那个网吧被警察问话,我正好也在旁边打游戏呢。别担心,我没有恶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我们面前电脑屏幕上的卫星地图界面,“我看得出来你们是真的想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对吧?”

    他压低了声音:“我从小跟着我爷爷到处跑,南北疆熟的很,后面自己干了几年旅游,塔克拉玛干边缘、罗布泊外围、阿尔金山脚下……这些地方我去过很多次。哪里有水洼子,哪里有古城遗迹的土堆,哪里是野骆驼的通道,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到。”

    他的话让我们心中一动。尤其是他对地形地貌的熟悉程度,正是我们目前最急需的。

    “你能带路?”教授不动声色地问。

    “当然可以,”赛迪尔点点头,“只要价格合适。我知道你们搞研究的,经费也不宽裕。这样,按天算,一天五百块,包你们找到你们想去的地方。油费、过路费、还有路上吃的喝的,你们负责。如果找不到,或者你们觉得我带的路不对,可以随时结账走人。”

    一天五百,按照我们预计的行程,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教授沉吟着,没有立刻回答。他在审视着赛迪尔,判断这个突然出现的向导是否可靠。

    赛迪尔似乎看出了教授的疑虑,补充道:“老师傅,您别担心。我赛迪尔在这一带跑车带路十几年,信誉就是我的饭碗。你们可以去客运站附近打听打听赛迪尔大哥的名号,看看我是不是吹牛。而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我们,“我这些年不知道接了多少像你们这种游客,啥地方没去过,去年我和我弟弟还带了一批香港游客南北疆走了一趟,南北疆的历史人文,地理风景,各种传说,民俗我都熟的很,我虽然不是导游,但是比导游还专业,你们遇到我也是运气,我弟弟在旁边的二医院做阑尾炎手术,我陪护他闲的没事干才来上网,再晚一天我们都要出院回家了。”

    他这句话,像是一把钥匙,轻轻叩动了教授的心弦。一个对本地历史传说有兴趣的向导,无疑比一个纯粹的司机更有价值。

    教授心里很挣扎,他始终不想让太多人参与进来,但是我觉得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办法,我并不打算一口把话说死于是给教授使眼色。

    “好,赛迪尔同志。”教授终于开口,“我们可以谈谈。换个地方你和我的助手详细聊吧。”说完教授揉了揉太阳穴。

    赛迪尔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没问题,我知道有个地方的羊肉串和烤包子,是全乌鲁木齐最棒的。我们可以边吃边谈,我请客!”

    他这句话一说完,三蛋子的眼神都清澈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