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我捡到一部重生笔记本-> 第21章:有一人在万千大军当中杀出重围 第21章:有一人在万千大军当中杀出重围
- 今天奶茶店的收入再度创了新高,达到了2800元。
这也证明着未来20年的模式,有着绝对的杀伤力。
要知道。
这一个门面可是在陈宁没有任何广告促销的基础之上。
完全是用户自发前来购买。
当然。
陈宁也是每天将对于这个模式的理解记下来。
毕竟模式是20年后的。
这个模式不是陈宁开创。
他只是将这个模式复制了出来,并没有完全理解。
好在陈宁不是急于求成的人,也没忙着第一时间开分店。
而是很有耐心的,一直都在研究着这一个模式。
当然。
在这一段时间的经营当中,陈宁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个是生产效率不高,每一杯制作都在3分钟以上。
第二个是定价问题。
之前陈宁觉得4块的定价可以。
现在来看。
明显一众顾客对于4块一杯的价格并不敏感,有很大的提价空间。
第三个是营业时间问题。
之前陈宁定下的时间是早9点-晚10点。
但东门老街直到12点也是人山人海。
陈宁觉得有必要可以延长一些时间。
不过说是延长,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班也是顶不住。
陈宁准备在晚班的时候招几个兼职。
还有几个问题,陈宁都一一记下。
回到住处。
陈宁将这几个问题与邱元生聊了一下。
对于第一个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陈宁和邱元生都知道问题所在。
当时急着上岗,3天时间培训就安排上了。
虽说奶茶这东西确实没啥技术。
但对于四位小女生而言,未必完全就能够明白。
她们只是照着这样的步骤去做,做得也不见得有多好。
这不只是影响了效率,同样也多少会影响奶茶的口感。
至于此前有学员培训,也是3天就出师。
那是因为大部分学员有一定基础。
另外不少学员年龄也比较大,赚钱的欲望比小女生更为迫切,也更主动钻研。
两人商量了一下,未来几天下班之后,再对她们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
至于未来新招的员工,陈宁制定了规则,上岗之前,最少要7天的培训。
定价问题,陈宁原本的想法是准备运营一年之后再涨价。
因为陈宁并不是靠这一家门店赚钱。
他主要还是尽可能的想打造自己的品牌,然后是标准化复制到全国各地。
不过深思之后,陈宁觉得。
与其一年之后涨价,还不如现在就涨价。
现在刚开业没多久,老用户还不是特别多。
一年之后虽然也可以涨价,但多少涨价都会有不少客户抱怨。
特别是。
陈宁可以预料到。
一年之后绝对会有同行参与竞争。
甚至不需要一年。
陈宁认为,半年之后就会有,甚至更早。
涨价得趁早。
不过。
陈宁的这个涨价,不是标准化的每一个单品涨价1元还是2元。
陈宁的涨价除了普涨1-2元之外,陈宁还准备了6-10元,甚至是最高15元的奶茶品种。
是的。
最近邱元生研究了不少新品。
老元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在技术创新这一块还真不错。
此前除了研究出了一系列新茶之外,他现在又搞了新的品类。
这个品类就是奶+茶+水果。
这样的新品不只是新品种,而且还能将价格提上去,打造出奶茶界的高端品牌。
当然涨价还有一个。
陈宁虽然暂时不想搞加盟,但他却想多开分店。
分店是以直营的方式。
也就是陈宁自己掏钱。
要陈宁自己掏钱,首先也得赚到钱来。
第一家店不只关乎着品牌问题,也关乎着陈宁赚钱的问题。
要是只想着打品牌而不扩张。
等别人提前扩张,那到时候就晚了。
第三个营业时间就不要怎么研究了,陈宁决定,将时间延长到12点。
另外再招四位兼职的工作人员。
不过虽然是兼职。
但陈宁还是按着原来的标准,只有培训七天才能上岗。
……
“老谢,我来看你啦。”
“我一个教书的老头,你这位大基金首席分析师怎么有空来看我啊。”
“老谢,你还是老样子。我这不是刚到深城,第一个就来你这里坐坐。”
“少来了,是不是到深城出差。”
“哈哈哈,还真瞒不过你。”
深大教授家属楼。
郭义仁提着礼品前来看望谢宗玉。
“深城这个地方经济真是发展得好啊,不过,物价也是贵,你看给你买了几样东西,就花了我几千大洋。想起当年读书的时候,你丫的请我几毛钱还这么小气。”
“你还说。几毛钱可是我全部身价,你现在几千块大洋对于你的收入来说,九牛一毛。郭大分析师,你来说说,这到底是谁小气?”
“咳咳……果然不愧是深大知名教授,我说不过你。”
两人一见面便斗嘴。
只是斗完嘴后,两人却是来了一个拥抱:“老郭,你小子天南地北的到处走,多潇洒。”
“潇洒啥,压力山大啊。之前股市创了新低,不知道多少人骂我们。”
“活该,你看好好的国内经济,但A股被你们搞成这样。”
“什么被我们搞成这样,你当A股是我家开的啊。再说,你又不知道我们A股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种种其他。这一些问题不解决,A股怎么可能上去。”
“那股改你怎么看?”
“我不好说。”
“你小子,还装起来了。”
“哪能啊,在老谢你面前,我哪能装。不过,你知道,我这个身份不太好说。”
“切,还怕我泄密啊。好啦,好啦,我一向不喜欢打听小道消息。来来来,我这珍藏多年的老酒,二锅头,有没兴趣。”
“必需的有兴趣啊。”
两人即是同学,又是酒鬼。
这二锅头,从年轻读书时候喝到现在。
虽说现在比二锅头好得多的酒一大堆,他们也买得起。
但不管喝了多少其他的酒,两人总是觉得,还是二锅头对味。
酒过三巡。
郭义仁将酒杯放到一边,然后说道:“老谢,你对我们目前产业现状怎么看。”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谢宗玉说道:“最近不少媒体以及报纸,都在讨论这个事。特别是网上,这方面的负面消息比较多。”
“是啊,网上负面消息特别多。但也不能怪他们,毕竟……这说得也是现实。”
“没办法,现在只能这么做。”
“你觉得,我们有什么路子能找到突破。”
“一众经济学家一直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也在想……现在只能看未来能不能做大做强,然后在高科技方面发力。”
“高科技是一方面。但,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
“怎么说?”
“你逛天涯网吧。”
“偶尔。”
“难怪你不知道。前不久天涯网发生了一场大战,话题和你我今天聊的差不多。不少人吐槽我们现在的状况,但有一人却是在万千网友当中脱颖而出,如绝世先锋大将,他一人大战所有网友,侃侃而谈。而他提到的规模化,我印像深刻。特别是他提出了与【微笑曲线】完全相反的概念,他说加工制造这一块看起来是利润最薄的产业,到了未来反倒是利润最高的一块。并同样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很深的科技含量,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回想那天晚上的场景,郭义仁心潮澎湃,恨当时不能与这位大家同饮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