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亮剑:旧的意大利炮我放转转回收-> 第84章 “利刃”合成战斗队构想

第84章 “利刃”合成战斗队构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帐篷里的空气还带着刚才那股兴奋劲儿。

    几个班长围着步话机,翻来覆去地摆弄,嘴里啧啧称奇。

    李铁牛把玩着手里那部,按了几下通话键,听着里面的电流声,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笑。

    陈峰站在地图前,没说话。

    他盯着那些标注的据点,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

    “连长。”

    王大力凑过来,压低声音。

    “有了这玩意,咱们打起来是方便多了。您说下一步……”

    “下一步之前,先说个问题。”

    陈峰打断他,转过身。

    帐篷里的人都停下手里的动作,看向他。

    “咱们现在多少人?”

    李铁牛脱口而出。

    “五百四十!”

    “装备呢?”

    “三十六挺捷克式,一百八十支MP40,三十六具掷弹筒,还有……”

    李铁牛掰着指头,越说越得意。

    陈峰没等他说完。

    “现在告诉我,这么一支部队,挤在一起行动,目标有多大?”

    李铁牛愣住了。

    周大牛也皱起眉头。

    “这……咱们火力强啊,目标大点怕啥?”

    “怕被人一锅端。”

    陈峰的语气很平。

    “五百多人挤在一起,行动慢,目标大,鬼子的飞机一来,一颗炸弹就能炸死一片。”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几个据点上。

    “而且,咱们每次出动,都是全连压上去,打完一个目标,收拾东西,再去下一个。这效率,太低了。”

    “之前我们部队规模小,火力不足,打小一点的据点还能赚,现在如果还是打炮楼,打伪军据点,不仅效率低,缴获的东西不一定够弹药钱,打城镇的话,攻坚的伤亡,以我们现在的家底顶不住。”

    帐篷里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盯着地图,开始琢磨陈峰的意思。

    王大力咽了口唾沫。

    “连长,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把部队拆开来用。”

    陈峰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

    “咱们不能总是捏成一个拳头砸人,太笨了。”

    他转过身,看着所有人。

    “我想组建几支小队,每支队伍人不多,但火力配置齐全。”

    李铁牛眨了眨眼睛。

    “多小?”

    “一个炮兵班,一个机枪班,两个步兵班。”

    陈峰顿了顿。

    “加起来大概五六十人。”

    帐篷里的人都愣住了。

    周大牛张了张嘴。

    “连长,这……这么点人,能干啥?”

    “能干的多了。”

    陈峰走到桌边,拿起一支铅笔。

    “一个炮兵班,携带一门82mm迫击炮负责攻坚,提供远程火力支援,打炮楼据点完全足够。”

    他在纸上画了个简图。

    “一个机枪班,一挺重机枪的火力在小型战场完全足够。”

    铅笔在纸上划过。

    “加上步兵班的轻机枪,掷弹筒,冲锋枪,这样一支小型合成部队,火力完全顶的上一个加强连。”

    他抬起头,看着众人。

    “这样一支小队,机动快,火力强,能独立作战。”

    李铁牛的喉结动了动。

    “可是连长,咱们只有五百多人,要是拆开了……”

    “拆开了,我们就能同时打多个目标。”

    陈峰打断他。

    “你们想想,如果我们有五支这样的小队,同时对五个据点发起攻击,鬼子能顾得过来吗?”

    帐篷里的空气凝固了。

    所有人都盯着陈峰,脑子里开始浮现出那个画面。

    五支小队,像五把尖刀,同时插进敌人的心脏。

    鬼子的援兵还没到,据点已经被拔了。

    王大力的手握成了拳头。

    “连长,这……这能行吗?”

    “能。”

    陈峰把铅笔放下。

    “关键就在这个。”

    他拿起桌上的步话机。

    “有了这玩意,每支小队都能直接接收我的命令,随时调整战术。”

    他的手指敲了敲机器。

    “这就是合成化作战。”

    “合成化?”

    李铁牛皱起眉头。

    “啥意思?”

    “就是把不同的兵种,按照任务需求,组合成一个小单位。”

    陈峰指了指地图。

    “这个小单位,拥有独立的火力压制、炮火支援和突击能力。”

    他顿了顿。

    “这样的小队,就是一把能精确制导的刀。”

    帐篷里的人都愣住了。

    “合成化”、“模块化”、“精确制导”……

    这些词,他们听都没听过。

    但陈峰的话,像是在他们脑子里打开了一扇门。

    周大牛吞了口唾沫。

    “连长,您这想法……太他娘的……”

    他找不到合适的词。

    “太超前了。”

    王大力接了一句。

    “咱们以前打仗,都是一个连一个连地压上去,哪见过这种打法。”

    “所以咱们要试。”

    陈峰走回地图前。

    “我的想法是,先组建一支试验性的小队。”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

    “从炮兵排、机枪排、步兵排,各抽调一个班。”

    李铁牛立刻挺直腰板。

    “连长,那这支小队的队长……”

    陈峰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角落里一个一直没说话的老兵身上。

    “李虎。”

    那个叫李虎的老兵愣了一下,抬起头。

    “到!”

    陈峰看着他。

    “你当过班长,打过硬仗,脑子也活。”

    他顿了顿。

    “这支小队,就由你来带。”

    李虎的手握成了拳头。

    “是!保证完成任务!”

    陈峰点点头,转向其他人。

    “炮兵排,抽调三班。”

    “机枪排,抽调五班。”

    “步兵排,抽调一班和七班。”

    他的语气很平静。

    “三天时间,李虎带着这支小队,熟悉步话机操作,磨合战术配合。”

    李铁牛有些犹豫。

    “连长,这……要是试验失败了呢?”

    “不会失败。”

    陈峰的语气很坚定。

    “这支小队,就是我们未来的作战模式。”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某个据点上。

    “三天后,我会给这支小队一个任务。”

    他抬起头,看着所有人。

    “如果成功了,咱们就再组建五支、十支这样的小队。”

    帐篷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峰的话,像是在他们脑子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合成化作战。

    模块化编组。

    多点同时突击。

    这些闻所未闻的理念,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的执行者,而是在参与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王大力的手有些颤。

    “连长,您这是……”

    “我这是在带你们打一场新的仗。”

    陈峰打断他。

    “不是靠人多,不是靠死拼,而是靠脑子。”

    他的手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

    “鬼子的装备比咱们好,训练比咱们好,但他们的战术思想,已经落后了。”

    他的语气变得低沉。

    “咱们要用新的打法,把他们打懵。”

    帐篷里安静了很久。

    最后,还是李虎打破了沉默。

    “连长,我能问个问题吗?”

    陈峰看向他。

    “说。”

    “这支小队,您给起个名字吗?”

    李虎的眼神里带着期待。

    陈峰沉默了几秒。

    “就叫‘利刃’吧。”

    他的语气很平静。

    “一把锋利的刀,专门用来割鬼子的喉咙。”

    帐篷里的人都感觉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利刃。

    这个名字,冷硬、凌厉,带着一股杀气。

    李虎的手握成了拳头。

    “明白了,连长。”

    他的声音很沉。

    “三天后,您就看我们的。”

    陈峰点点头,转身走向帐篷外。

    “都散了吧,该干啥干啥。”

    干部们陆续走出帐篷。

    李虎站在原地,盯着地图上那个被陈峰标注的据点,眼神里带着火焰。

    利刃。

    他喃喃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这支小队,将是整个101连战术革新的第一把刀。

    而他,将是这把刀的第一个刀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