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活死人王朝-> 第414章 斩草除根

第414章 斩草除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李煜心下一沉。

    旁人口中所得,又是所谓的‘隔日、半日、次日......’

    这些词句,倒是让人颇为耳熟。

    恍惚间,好似与这抚远县之遭遇,颇有些微妙的重合。

    至于,郑泗谷口中所描述的三根翎羽花旗,李煜自然是不陌生,甚至还很是熟悉。

    因为,最低档,也就是五十里加急的权限,就在他这个驻堡百户手中。

    那所谓的翎羽花旗,他手中亦有一根。

    据他所知,三根加身,那便是五百里加急。

    意味着卫城千户所守军遭遇了诸如叛乱、围城等重大事项,才会如此郑重其事。

    大顺朝廷律例中有这么一条,‘阻其传信者,夷灭三族,沿途馆驿按失职论处,人马皆斩,两地之官,削级留用,另待罚惩。’

    至于五根羽旗的八百里加急,几乎只在理论上,鲜少有之。

    东征抽调过后,辽东剩下的大部分边地将官都没有这个权限。

    毕竟,真正拥有此等告急权限的,大多是边军平日里驻地各镇的总兵官,亦或是战时兼任都督职权的幽州牧。

    铁岭卫城的境况,李煜不难推断......

    大抵是,先期遭遇尸鬼出没,有所损伤。

    从郑泗谷等人首先目睹到的信使来看,大概是为了突出重围,所沾染的血迹。

    既然需要突围......恐怕,是有或多或少的尸群袭击了铁岭卫城周遭,而非区区的一两具。

    以至于,迫使铁岭卫千户不得不紧急联络周遭援军驰援。

    至于,为何不单纯指靠那狼烟告急?

    大概是因为彼时辽东各地皆狼烟四起,铁岭卫千户已经不能再指望狼烟起效。

    毕竟,就连他自己,也没有履行往燃烟边墙墩堡、隘口等地驰援的职责。

    唯有辽东郡守所在,辽阳府,才有可能为铁岭卫提供一批确切的援军。

    思及此处,李煜却突然发现一处异样,不由再问。

    “你方才说,确有信使自官道南下?”

    郑泗谷连忙点头,“是!”

    李煜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对方,言语道,“可本官自高石卫,乃至抚远卫,皆未曾见过那所谓五百里加急信使的踪迹!”

    铁岭卫以南,只有这两卫,南下通路需二者择其一,绝无其他可能。

    尤其是抚远县,极大概率是铁岭卫五百里加急,求援告急的第一站。

    “他难道,还能绕道塞外不成?!”

    郑泗谷大抵是从李煜的重视中,意识到这信使的不一般。

    他犹豫了一瞬,却还是在身旁众多甲士虎视眈眈的威势下,说了实情。

    “大人,那人......那人早就死在半道儿上了!”

    “我们就沿着官道逃了一天,傍晚就在道儿上瞧见了......”

    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

    反正,再相遇时,那背插三根翎羽花旗的信使,它正抱着一具马尸,大块朵颐,整个人都快要被鲜血泡透了。

    其态可怖,其状吓极。

    也全赖马尸足用,那尸鬼才没工夫搭理他们几人,许是并未发现。

    “还......还......”郑泗谷结结巴巴地交代道,“还有后来的几骑官兵,也是碰上了两三个。”

    “这些人全都疯了,还把路旁的一座馆驿给祸祸的七零八落。”

    数十具尸鬼齐聚一驿,几乎断绝了生人继续沿此道通行的余地。

    “吓得我们只能绕道山林,不敢再行官道坦途。”

    后来,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无非就是他们出逃的匆忙,缺衣少粮,于是这些泼皮无赖就重操旧业。

    半途抢了几户无辜人家,杀了几个人,踩着......他们的尸骨,一路南下逃命。

    虽然郑泗谷有意说的模糊笼统,是出于生存下的无奈选择。

    但李煜也大致能够推断想象。

    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生者之间的悲剧,实在难言其数。

    那么......

    “没了?”李煜问道。

    郑泗谷仍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只下意识回道,“大人,小人都已经交代完了!绝不敢有假话!”

    李煜颔首,并未驳斥,眼神淡漠,反应平淡的有些渗人。

    他只一摆手,郑泗谷身后甲士就收紧了力道,把他从地上拖了起来,宛如......死狗。

    “推下去,斩首待刑!”

    李煜口中所言,随意的仿佛只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

    “不!大人您不能......”郑泗谷呆愣后的哀嚎,只换来一块破布堵嘴,便再也说不出话来,“呜——呜呜——”

    然后,自有人把他拖了下去。

    李煜随即看向一旁李顺,嘱咐道,“告城中诸民,此僚乃作恶匪首,郊野杀人逾十数,恶贯满盈,罄竹难书。”

    “今由本官亲自押解审理,确实无误。”

    “当众斩首之后,首级悬于门楼,示众三日,以儆效尤!”

    一个丁壮虽说杀了确实可惜,但也没什么好犹豫的。

    郑泗谷若是冷静些,就会发现从始至终......李煜就没答应过,能让他活啊!

    杀他,不是为了公理、公义,亦不是为了告慰无辜冤魂。

    很多事,只是顺带的罢了。

    李顺疑虑道,“家主,此人体态健壮,可堪一用,不留下做一死卒吗?”

    顾名思义,死卒需历战十场,且每战不得退,只可胜!

    十场过后,方为功过相抵,可赦。

    是军中旧例。

    李煜撇了撇嘴,不屑道,“我观此人油滑狡黠,再加之口舌伶俐,品性低劣,留着他终是个隐患。”

    尤其是,他的身份还是一众泼皮的‘大兄’,也即是头目。

    这敏感的身份,难保他们以后还会私下串联。

    解决办法有二,要么一起杀了,一了百了。

    要么,断其首脑。

    余众威望皆无从服众,自然更好分化而治,便翻不起风浪。

    李煜不喜与之周旋,索性斩草除根,杀一儆百。

    身旁的李顺了然,也不再多嘴。

    一条人命,在这主仆二人的口中,却好似轻飘飘的,说到底也就这么回事。

    可这就是大顺朝廷的官兵,如出一辙的一贯作风。

    就这,事后砍了头,悬上门楼,城中百姓还得拍手叫好。

    赞上李煜一句,‘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为民伸冤!’

    即便,他们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人到底真的杀了人没有?

    但李大人既然发了文书,自然就是真的!

    这,便是如今的抚远卫城。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