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算盘:商业帝国-> 秃鹫的嗅觉

秃鹫的嗅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曼海姆的“惨胜”如同在阴霾中撕开的一道裂缝,让一丝微光得以照进“新旭日”在欧洲的艰难征程。尽管背负了沉重的诉讼成本,但法律上的清白,尤其是五项核心专利被宣告无效的结果,依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团队内部士气有所回升,国内媒体也给予了谨慎乐观的报道。按照常理,资本市场应给予正面反馈,股价至少会迎来一波反弹。

    然而,就在判决结果正式公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亚洲市场开盘前夕,一场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以更隐蔽、更恶毒的方式,骤然袭击。

    美国知名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在其官网及各大财经信息平台,同步发布了一份长达八十页的、标题惊悚的做空报告——《旭日科技:国家资本哺育的幻影,破碎的“琉璃”与虚幻的欧洲征程》。报告封面配图极具讽刺意味:一边是“新旭日”总部大楼,被P上了巨大的“¥”符号阴影;另一边是莱茵金属工厂那张著名的生产线停机照片,旁边打着一个红色的问号。

    报告内容精心编织,真假掺半,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实际盈利能力存疑”:报告详细罗列了“新旭日”及联盟企业近年来获得的各类政府科研补贴、税收优惠、“大基金”注资等,将其总额与企业报表中的净利润进行对比,得出“剔除政府输血,主营业务实际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的结论,暗示其商业模式不可持续,是“政策温室里的花朵”。

    “核心技术‘琉璃芯片’性能数据造假”:报告引用了几位“匿名前员工”和“独立技术专家”的“观点”,质疑“琉璃”芯片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良品率以及部分关键性能参数的真实性。它刻意忽略了莱茵金属事件最终证实的非“琉璃”责任,反而利用那次事件的初期混乱,渲染其技术“不可靠”的印象,并隐晦地暗示其测试数据可能存在选择性披露甚至篡改。

    “欧洲市场拓展是‘皇帝的新衣’”:报告承认曼海姆的胜诉,但轻描淡写,重点描绘斯图加特展会的冷遇、GS认证的漫长与昂贵、数据本地化的巨大成本,以及莱茵金属单一订单的微不足道。它将“新旭日”的欧洲战略描绘成一场耗费巨资、换取零星订单的“面子工程”,断言其根本无法撼动通天集团及欧洲本土巨头的市场地位,所谓的“突破”不过是自欺欺人。

    这份报告如同一颗精心计算过当量的金融炸弹,在市场信心本就脆弱的时刻被引爆。“灰熊研究”以其过往成功狙击多家海外中概股而闻名,其报告自带一定的“权威”光环。加之报告引用的部分数据确有其事,只是进行了误导性的解读,使得整个指控看起来“有理有据”。

    恐慌,如同病毒般在投资者中蔓延。

    港股开盘,“新旭日”(股票代码:Sunrise-T)股价毫无悬念地大幅低开,卖盘如同决堤洪水般涌出,买盘则瞬间蒸发。开盘不到十五分钟,股价便如同自由落体,暴跌40%,触发了市场熔断机制!交易被迫暂停,屏幕上只剩下那条刺眼的下行曲线和巨大的跌幅数字。

    “新旭日”总部投资者关系部的电话瞬间被打爆,愤怒、惊恐、质疑的投资者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首席财务官李默冲进颜旭的办公室,脸上血色尽失,手里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是那篇该死的做空报告和一片惨绿的股价图。

    “颜总!‘灰熊研究’!他们……他们这是有备而来!”李默的声音带着颤抖。

    颜旭站在办公桌前,刚刚因曼海姆胜诉而略微舒展的眉头,此刻已紧紧锁死。他快速浏览着报告的核心摘要,眼神冰冷如刀。他清晰地认识到,这绝非一次偶然的、基于研究的做空行为。

    做空机构的经典盈利模式在他脑海中浮现:提前建立大量股票空头头寸→ 发布重磅利空报告,引发市场恐慌和股价暴跌 → 在低位买回股票归还,赚取巨额差价。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以摧毁企业市值为手段的金融掠夺。

    报告内容真假掺半,精准地利用了“新旭日”作为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质疑点,并将其放大、扭曲。时机更是歹毒,选在曼海姆胜诉、市场预期可能转向的微妙时刻,意图将刚刚凝聚的一点信心彻底摧毁。

    这不仅仅是一次金融袭击。颜旭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曼海姆的专利诉讼是法律层面的明枪,眼前的做空报告是金融层面的暗箭。两者衔接得如此紧密,攻击点如此互补,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他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场有预谋的、跨越了法律战和金融战维度的立体攻击。通天集团及其背后的资本力量,在明面上的法律手段受挫后,立刻动用了更隐蔽、也更凶险的金融武器。他们不仅要让“新旭日”在欧洲举步维艰,更要直接在资本市场将其置于死地,从根本上瓦解其融资能力和市场信誉。

    “立刻通知所有核心管理层,半小时后紧急会议!”颜旭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同时,准备召开全球投资者电话会议,越快越好!我们必须回应,立刻!”

    他看着屏幕上那触目惊心的跌幅,知道真正的战争,刚刚进入一个更加残酷的阶段。这一次,战场在看不见的资本洪流之中,对手是隐藏在研究报告背后的嗜血秃鹫。

    “灰熊研究”的做空报告,如同一块巨石投入资本市场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吞噬一切的漩涡。股价的断崖式暴跌,仅仅是这场灾难最直观的表象。紧随其后的,是更为凶险的、关乎企业生存根基的——信任危机。

    “新旭日”总部,仿佛一夜之间从高科技殿堂变成了风暴中心。电话铃声、邮件提示音、内部通讯软件的闪烁,交织成一片令人心悸的噪音交响曲,每一个声响都可能带来更坏的消息。

    首席财务官李默刚刚挂断一个电话,脸色比刚才更加难看,他几乎是跑着再次冲进颜旭的办公室:“颜总!工行、建行,还有我们主要合作的那几家城商行的信贷部负责人,几乎同时打来电话!语气非常严肃,要求我们立刻对做空报告的核心指控做出‘负责任的解释’,并暗示之前审批中的一部分流动贷款和授信额度需要‘重新评估风险’!” 银行的嗅觉最为灵敏,也最为谨慎,一旦嗅到风险,收紧信贷是他们本能的自保反应。

    几乎与此同时,负责联盟事务的副总裁也面色凝重地推门进来:“颜总,联盟内部……有些成员坐不住了。‘精测电子’的王总刚来电话,虽然没有明说退出,但反复追问欧洲官司和这个做空报告的影响,担心他们的投入会打水漂。还有几家规模小点的传感器厂商,语气更是犹豫,旁敲侧击地问如果……如果联盟出现问题,后续怎么办……”

    联盟本就是利益和信任的脆弱结合体,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紧接着,董事会秘书拿着不断震动的手机进来,屏幕上显示着“长青资本——张总”。“颜总,长青资本张总的电话,已经打过来三次了……还有另外几家重要投资方的代表,都在线上等着……语气,很不善。”

    外部是银行的逼问、合作伙伴的动摇、投资方的质疑。内部,恐慌情绪也在无声地蔓延。开放式办公区内,往日噼里啪啦的键盘声被压抑的窃窃私语取代,员工们目光游移,不时瞥向管理层办公室的方向,或者偷偷刷新着股价页面,脸上写满了不安和迷茫。茶水间里,甚至开始流传起“公司资金链要断”、“欧洲项目彻底失败”、“可能要大规模裁员”的谣言。

    信任,这家支撑企业运转的无形资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资本市场有其残酷的规则,尤其是在危机时刻,最初的四个小时是应对信任危机的黄金窗口。任何迟疑、模糊、或者软弱的回应,都可能被市场解读为默认或无力反抗,从而引发更剧烈的抛售和更彻底的信任崩塌。

    颜旭站在办公室中央,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他能感觉到太阳穴在突突直跳,胃部因紧张而微微痉挛。他知道,此刻自己任何一丝一毫的慌乱、犹豫或者愤怒,都会通过无形的电波传导出去,被无限放大,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必须成为这片惊涛骇浪中,那块最稳定、最坚硬的礁石。

    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迫翻腾的思绪和涌动的情绪平复下来。几秒钟后,他重新睁开眼,眸子里已是一片沉静的冰海,所有个人的焦虑都被强行压制,只剩下绝对理性的计算和决断。

    他没有回应任何一个焦急等待的电话,而是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按下了内部通讯系统的全部门广播键。

    “所有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管理层,立刻到一号战略会议室集合。重复,立刻!”他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遍整个办公区,清晰、冷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却奇异地拥有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嘈杂的议论声瞬间平息,员工们看着各自的主管迅速起身,奔向会议室。

    一分钟后,一号战略会议室内,核心管理层齐聚,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阴云。

    颜旭没有坐下,他站在主位前,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紧张的面孔。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他的开场白直接而简洁,“‘灰熊研究’的报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袭击。目的是摧毁市场信心,配合空头获利。”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的重量充分沉淀。

    “现在,银行在观望,伙伴在动摇,投资方在质疑,我们内部的员工在恐慌。”他的语气依旧平稳,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这是危机,但也同样是考验我们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时刻!慌乱、抱怨、或者被动等待,只会让我们死得更快!”

    他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我们的回应,只有一个原则”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斩钉截铁地吐出三个字:“用事实,”他顿了顿,几乎是吼出了最后三个字:“打回去!”

    “第一,投资者关系部,立刻准备全球电话会议材料,一小时后召开!我要亲自出席!内容必须针锋相对,用最详实的数据、最直接的证据,逐条驳斥做空报告的谎言和误导!”

    “第二,财务部、法务部,立刻整理所有政府补贴的合法合规文件、‘琉璃’芯片的全部权威测试报告、以及欧洲市场的真实订单和进展报告!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第三,公关部,启动所有媒体渠道,尤其是国际主流财经媒体,同步发布我们的澄清声明和关键证据!态度要强硬,立场要坚定!”

    “第四,通知所有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一小时后同步参加电话会议!由我亲自向他们说明情况,稳定军心!”

    指令清晰,目标明确。没有废话,只有行动。

    管理层成员们看着颜旭那坚毅而冷静的脸庞,心中的慌乱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领命,迅速行动起来。

    颜旭站在原地,看着团队成员们匆忙离去的背影,他知道,这场信任保卫战,已经打响。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最透明的态度、最有力的证据,将“灰熊研究”射来的毒箭,一根根地挡回去,甚至……原路奉还。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用事实,打回去。”——颜旭的指令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新旭日”内部激起了巨大的行动波澜。常规的澄清声明、律师函警告,在这种级别的做空攻击面前,无异于隔靴搔痒。颜旭深知,必须采取一种远超常规的、近乎激进的策略,才能扭转乾坤。

    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参会高管都心头一震的大胆决定:

    “第一,立刻筹备全球投资者电话会议,就在两小时后!不设限制,对所有投资者、分析师、媒体全程公开!我要亲自回应,直面所有质疑!”

    “第二,”他的目光投向首席技术官老张,“立刻联系德国TÜV莱茵、VDE,还有瑞士SGS,不,还要加上博世旗下的独立检测实验室!邀请他们,就在今天下午,对我们的‘琉璃’芯片,尤其是做空报告质疑的那几个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一场压力测试!测试标准就按他们最严苛的工业级来!我们要让全世界看着‘琉璃’在极限条件下的真实表现!”

    这个决定让会议室一片哗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剪辑和修饰的余地,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风险极大!

    “颜总,这太冒险了!万一……”有人忍不住劝阻。

    “没有万一!”颜旭斩钉截铁,“如果我们的‘琉璃’连这点直面检验的勇气都没有,那所谓的‘核心技术’就是一句空话!就要这种‘零编辑’的真实,才能粉碎谣言!”

    “第三,”他转向CFO李默和首席法务官,“整理我们与莱茵金属、巴伐利亚精工等主要欧洲客户的真实合同关键条款(隐去商业机密部分)及银行流水凭证,在投资者会议上同步公开!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实的订单,什么是真实的资金往来!不是靠臆测,而是靠白纸黑字和银行记录!”

    极致透明——这是颜旭选择的武器。他要将做空报告赖以生存的“信息迷雾”和“猜测空间”彻底驱散,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构建起一道坚固的信任防线。

    命令下达,整个公司如同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两小时后,全球投资者电话会议准时召开。线路几乎被挤爆,来自世界各地的号码不断接入,气氛空前紧张。

    颜旭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球,他没有回避任何尖锐问题,语气冷静而坚定。他逐条驳斥“灰熊研究”的指控:关于政府补贴,他展示了合法合规的文件,并阐述了这些资金对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国家战略意义,强调了企业自身的营收和盈利增长;关于欧洲市场,他直接展示了与莱茵金属等客户的部分合同扫描件和银行收款记录,用实实在在的商业往来证明并非“皇帝的新衣”。

    随后,画面切换到德国莱茵的实验室。直播镜头下,“琉璃”芯片被置于复杂的测试环境中,承受着远超常规标准的极端温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和持续高负载。霍恩博士作为特邀技术观察员,出现在镜头一角,脸色依旧是那份惯有的严谨,目光紧紧盯着不断跳动的数据流。

    整个测试过程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进行,没有任何剪辑,真实得近乎残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测试工程师偶尔报出的数据。

    当最终测试结果生成,显示“琉璃”芯片在所有关键指标上不仅完全达标,甚至多项数据远超工业级标准时,屏幕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暗暗松了口气。霍恩博士对着镜头,用他那一贯冷静、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调简短评价:“测试过程符合规范,数据真实有效。芯片表现……超出预期。”

    没有华丽的赞美,但这句来自以苛刻著称的权威前技术总监的认可,其分量远超千言万语。

    直播结束,电话会议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虽然是线上)。市场迅速给出了反应,原本暴跌的股价开始出现强劲的V型反弹,空头受到重创。

    然而,在“新旭日”总部那间作为临时指挥中心的会议室里,颜旭脸上却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他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依旧在激烈讨论的投资者和分析师,眼神中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疲惫。

    陈瑾瑜作为“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的专家,受邀见证了全程。她走到颜旭身边,轻声说:“这场反击,很漂亮。极致透明,确实是应对这种危机最有效的方式。”

    颜旭缓缓转过头,看向她,嘴角牵起一丝极淡、极苦涩的弧度。他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是啊,很‘漂亮’。”他重复着这个词,却充满了自嘲,“可是瑾瑜,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似乎总在疲于奔命,总在被动的应对?别人抛出质疑,我们就要倾尽全力去自证清白;别人设置壁垒,我们就要耗费巨资去翻越;别人制定规则,我们就要努力去适应……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

    他望向窗外,北京的夜空被城市的灯火映照成一片混沌的橙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只是‘自证清白’的被告?什么时候,才能由我们来主动定义技术的标准,制定商业的规则,让别人来跟随,来适应我们?”

    他的话语很轻,却像重锤一样敲在陈瑾瑜的心上。她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刚刚打赢了一场漂亮反击战的企业家,而是一个在全球化洪流中,对现有游戏规则感到深深疲惫与不甘的跋涉者。

    绝地反击的成功,并未带来酣畅淋漓的胜利感,反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他们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所处的被动位置。这场胜利,是用巨大的精力消耗和“自证”的无奈换来的。颜旭的困惑,指向了一个比商业胜负更深层、更宏大的命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