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华娱,我的金手指有点怪-> 第33章 人心,人性,演技(求追读,求推荐,求一切!)

第33章 人心,人性,演技(求追读,求推荐,求一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会议室气氛沉凝。

    顾晓望着手中的剧本,眼神变得复杂:“游总,这么好的事情,我看不透。”

    “你的顾虑我明白,但别把事情想复杂了。”

    游建明解释道:“导演、制片挑演员,不全是为了戏。这里头还有投资的考虑,你不仅仅代表着你,还代表着人脉和潜在资源。”

    他道:“一线艺人的价值是超乎想象的,一个机会,换一份人情,是极为划算的买卖。”

    顾晓若有所思地点头,这确实是他从没想过的角度。

    现在的他不是几天前的无名小卒,而是有可能成为“段誉”的北电新人。

    陈昆的表情却有些紧绷,放在桌下的手不自觉地握紧。

    ……

    ……

    顾晓离开后,陈昆也走出了会议室。

    他是北电96级学生,来一趟母校需要见很多人,拉拉关系,混混人脉。

    毕业两年,他深刻意识到了人情世故的重要性。

    会议室内,随着两个年轻人的先后离开,气氛随意了许多,谈话的内容也露骨了起来。

    霍漩从口袋摸出一包烟,抽出一根叼在嘴上,斜睨着陈邑:

    “我早就说了,别叫陈昆来。非得把场面搞得这么尴尬。”

    陈邑咳了一声,尴尬道:

    “都是北电学生,不想着相互照看一下吗?”

    霍漩啐声道:“顾晓几岁?他陈昆又几岁?谁愿意被一个后辈超过去?”

    陈邑诺诺的没说话。

    “霍老师,言重了。”

    游建明笑着打圆场道:“陈昆不是小心眼的人,何况有竞争意识是好事。”

    霍漩没再说什么,可脸色依旧很难看。

    不是他不相信自己的学生,实在是这行竞争太激烈了。

    为了红,别说隔辈学弟,亲生兄弟都不怎么认。

    他不希望顾晓过早接触这些,太残酷,太露骨。

    游建明意味深长地看向霍漩:“看来你是真喜欢那小子啊。”

    霍漩吐出一口烟圈,既没承认也没否认。

    “儿孙自有儿孙福。”

    游建明往后靠进椅背,语气笃定,“那小子不是池中物,对这行的了解,恐怕比你们想象的都要深。”

    霍漩眯起眼睛:“怎么说?”

    “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要当面挤兑陈昆?”游建明似笑非笑道。

    陈邑忍不住插话:“年轻人气盛罢了。要是他懂事点,完全可以和陈昆好好相处......”

    “不,做不到的。”

    游建明摇头打断,“他看透了陈昆,或者说清楚这个圈子的规则。他们两个人之间没有转圜的余地,早点划清界限才是明智之举。”

    陈邑有些不悦,“怎么可能没有转圜的余地?他完全可以和陈昆合作!”

    “地位不同,怎么合作?”

    游建明一针见血道:“顾晓在《天龙》还是个待定状态,陈昆却是铁打的主演。”

    他理解陈邑的想法,对方希望两个北电年轻人在剧组相互照应,争取在两边都拿到角色,未来在娱乐圈共同进退。

    可这太理想化了。

    合作的本质是利益交换,如今的顾晓能给陈昆的只有压力。

    说着说着,游建明却是心情复杂了起来。

    道理好说,事情难做。

    能看清楚矛盾,和敢于戳破矛盾迎难而上,不是一回事。

    从见到顾晓到结束谈话,也就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他好像看到了好几副面孔。

    虽说阅历与年龄并无直接关系,可一个十七岁的小孩能把社会规则看的这么透彻也确实不多见。

    确实是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

    ……

    板楼公寓,三单元。

    顾晓并不知道自己走后,会议室里正围绕他展开一场关于娱乐圈规则的深入讨论。

    此刻的他,正坐在书桌前,指尖捻着那薄薄的几页剧本,眉头微蹙。

    在会议室里,他并非故作谦虚以博取好感,而是实话实说——对于民国那段历史,他确实不了解。

    《金粉世家》这部作品对他而言太过遥远和陌生。

    除了依稀记得这部剧里有刘艺菲、陈昆和董洁,其余的情节、人物关系,在他的脑海里全然是一片空白。

    他有勇气接下《天龙八部》的段誉,是因为他看过原著和电视剧,对那个痴情又带着点迂腐气的贵公子,有着具体的想象。

    可“欧阳于坚”是谁?

    剧本里只提供了几场戏的台词和简单的情景提示:

    一个留学归来的进步青年,满怀理想,在金家的夹缝中挣扎,与冷清秋有着朦胧的情感纠葛。

    寥寥数语,只能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他该如何去演绎一个他完全无法共情,甚至无法在脑海中具象化的人物?

    小久从窝里探出脑袋,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望着对着几张纸发呆的主人。

    顾晓将它捞起来,放在剧本上,指尖无意识地梳理着它背上的绒毛。

    “你说,这个欧阳于坚,该怎么演?”他低声自语。

    小久自然不会回答,只是舒服地眯起眼,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顾晓尝试着集中精神,开启灵视,希望能像解析舞蹈动作或电影片段那样,将角色的内核剖析、拆解。

    然而这一次,超乎寻常的视觉捕捉力和记忆力失灵了。

    他能看清每一个字的笔画,能瞬间记住所有台词,却无法从中“看到”那个名叫欧阳于坚的年轻人,在民国北平的深宅大院里,究竟怀着怎样的一颗心。

    记忆只能唤起,无法创造。

    表演也终究不是技术的堆砌。

    它需要理解,需要共情,需要将虚构的人物血肉,填充进自己的骨骼。

    他靠在椅背上,轻轻叹了口气。

    沉默在房间里弥漫。

    顾晓忽然站起身,椅子腿与地板摩擦发出声响。

    “唧?”小久被这动静惊动,抬起头,满眼疑惑。

    顾晓伸手将剧本装入书包。

    小久侧头道:“你要干嘛?”

    他拉上书包拉链,言简意赅道,“去图书馆。”

    干想无意。

    既然此刻无法从内部共情,那就调查一下历史,至少把《金粉世家》原著看一遍。

    念及于此,他忽然顿住,然后抬手轻轻拍了下自己的额头。

    “笨啊,”他低声自嘲,“想知道那段历史,去图书馆干嘛,直接问老一辈不就好了吗?”

    顾晓揣好小久,快步走出家门。

    来到街上,他伸手拦下了一辆黄色的面包出租车。

    他拉开车门坐进后座,淡淡道:“去北/京动物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