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世子稳重点-> 第九百零二章 离间谋国

第九百零二章 离间谋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福宁殿。

    一桌丰盛的宴席只剩下残羹冷炙,赵孝骞刚招待完萧奉先。

    作为辽国使臣,萧奉先在汴京待了一些日子,该聊的正事也都聊完了,明日一早,萧奉先便要率辽国使团官员离开大宋,返回辽国上京。

    于是今晚赵孝骞特意在福宁殿备下一桌酒宴,算是为萧奉先饯行。

    二人很早相识,但要说交情有多深,倒也不至于。

    一来赵孝骞如今的身份不一样,萧奉先这样的人,已不配跟他交朋友了。

    二来,萧奉先固然是大宋埋在辽帝身边的一颗重要的棋子,但萧奉先的本质仍然是个二五仔,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是事实。

    站在国家社稷的角度,赵孝骞对他以礼相待是必要的,但站在私人感情的角度,他对背叛自己国家的人实在生不出太多好感。

    一顿丰盛的宴席结束,赵孝骞亲自将萧奉先送到殿门外。

    萧奉先感激涕零,觉得非常荣幸,毕竟大宋皇帝亲自送出殿门的待遇,不是一般人有的。他感觉将来大宋灭了辽国后,官家一定会重用他。

    “官家放心,臣回到上京后,会一丝不苟地执行官家的谋划,一是督促辽帝杀贪官,充盈国库,偿还多年来欠大宋的岁币。”

    “二是将耶律延禧曾经沦为大宋俘虏的事散播出去,动摇他的统治,辽国内乱,对大宋有利无害。”

    赵孝骞含笑点头,随即不知想起什么,突然道:“还有一件事,你和萧兀纳若方便的话,不妨一块干了。”

    “请官家示下,臣定为官家赴汤蹈火。”

    “朕数月前即位,登基大典的那天,朕跟辽国和西夏使臣都说起过岁币的事,如今辽国有了回应,遣你入使……”

    “但西夏李乾顺那边,朕已经等了他几个月,至今仍无任何反应……朕有点不高兴了。”

    萧奉先一凛,急忙道:“这李乾顺看不清情势,实在是该死,臣该如何做,请官家吩咐。”

    “岁币的数目是小事,辽国所欠不过几百万两,西夏更少,最多也就百来万,以大宋如今的国库岁入,这点小钱朕其实是看不上的……钱不重要,但大宋的面子和邻国的态度很重要。”

    “这李乾顺兴许是觉得心疼,舍不得这点小钱,故意不回应,这就让朕的面子更受伤了……”

    赵孝骞说着,迅速瞥了萧奉先一眼,道:“辽国也缺钱吧?”

    萧奉先忙道:“当然缺钱,不然辽帝为何东施效颦,非要学咱们大宋变法图强。”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一个国家缺钱,无非‘开源节流’四个字,‘节流’嘛,整治国内的贪官,查抄他们的家产充入国库,勉强算是节流吧,至于‘开源’,目光就要放在国外的邻居身上了……”

    赵孝骞若有深意地一笑,道:“如今的大宋,辽国多半是惹不起的,但辽国跟西夏也是邻国呀,你们两国在西北面接壤,辽国缺钱了,为何不发起战争冲突,从西夏人那儿抢一点来?”

    “辽国惹不起如今的大宋,难道还惹不起西夏?国家缺钱了怎么办?当然是挑个弱一点的对手,抢他娘的!”

    萧奉先顿时大吃一惊,他已听懂赵孝骞话里的意思了。

    “官家的意思是,要臣和萧兀纳劝说辽帝,对西夏发起战争?”

    赵孝骞无辜地看着他:“你们北方游牧民族,缺钱了不都是这么干的吗?自己没有的东西,邻居家有,那就等于自己有了,不过是辛苦自己过去拿来而已,有问题吗?”

    萧奉先惊愕地道:“可……辽夏向来和睦,西夏对辽国更是恭顺有礼,每年岁贡从不误时,辽国若是无缘无故对西夏启战,就算我们能说服耶律延禧,朝堂上那些臣子也说不过去呀。”

    赵孝骞啧了一声,道:“你脑子若不开窍,不如把它捐给有需要的人,比如你家辽帝……”

    “没有理由挑起战争,你们可以制造理由呀!乔装改扮,越境抢掠屠戮边民,制造两国冲突摩擦,再栽赃嫁祸给西夏,引发辽国民愤,营造敌对舆论……”

    “正好你回去后,耶律延禧曾被宋军俘虏的舆论也散播开了,朝野动荡之时,你和萧兀纳便可顺势提出建议,对西夏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如此方可巩固耶律延禧的皇权……”

    萧奉先顿时叹为观止,佩服得五体投地,情不自禁躬身道:“官家的底线跟臣一样……啊不对,官家高瞻远瞩……总之,臣万分敬佩啊!”

    赵孝骞老脸一寒,明明刚刚是在拍自己的马屁,可总觉得这货骂得好脏……

    算了,不跟这化外蛮夷计较。

    赵孝骞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道:“你已是宋臣,朕交代你的事,记得办漂亮一点……尤其是催债,此事是重中之重。”

    “朕帮耶律延禧想了这么多搞钱的法子,为他操碎了心,他若再不还钱,就别怪朕在辽国的皇宫门前泼红油漆骂脏话了。”

    “是,臣一定谨记官家的吩咐。”

    含笑目送萧奉先离去,赵孝骞站在殿门外,许久才转身回了福宁殿。

    如果顺利的话,萧奉先和萧兀纳说服耶律延禧,挑起辽夏战争,对大宋自然是好事。

    宋辽夏三国,玩的就是个此消彼长。

    至于道德底线什么的,国与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何来仁义道德底线可言?

    只要能削弱对方的实力,增强自己的实力,无论多脏多下作的手段,都能毫无心理压力地用出来。

    回到殿内刚坐下,郑春和躬着身子走了进来,轻声道:“禀官家,贵妃娘娘派人传话,官家若不忙的话,贵妃娘娘想请官家赴辽国成安公主的寝殿用晚膳……”

    赵孝骞一怔,想了半天才拍了拍额头:“没错,贵妃是袅袅,贵妃是袅袅,……还特么是朕亲自封的。”

    当了皇帝后,自家婆娘个个都封后封妃,人数太多,搞得赵孝骞经常对不上号,记忆出现了混乱。

    “对了,贵妃要朕干啥来着?”赵孝骞又问道。

    郑春和躬身道:“贵妃请官家赴辽国成安公主的寝殿,共进晚膳。”

    “把朕当猪喂呢,朕刚跟萧奉先吃过了,肚子不饿,让她们自己吃……”赵孝骞不假思索地道。

    赵孝骞拒绝得很平静,但郑春和可不平静。

    官家一心扑在朝政国事上,对后宫向来不在意,所以很多成年人应该能听出来的言外之意,官家根本没往心里去,但这并不代表郑春和不往心里去。

    身处后宫这个环境半辈子了,贵妃娘娘无缘无故请官家共进晚膳,尤其还是在辽国成安公主的寝殿,暗示已如此明显,就差在官家面前打出横幅,“恭请官家今晚睡了辽国成安公主”。

    显然官家根本没听出贵妃的言外之意,居然以刚吃过饭为由,直接拒绝了。

    贵妃娘娘是要你过去吃饭么?分明是邀请你过去吃人啊,吃的是辽国成安公主,连皮带骨吞下去。

    您也不寻思寻思,后宫这些嫔妃都封后封妃了,唯独耶律南仙至今还挂着“辽国成安公主”的名号,官家没给她任何名分,就这样不明不白住在皇宫里,不尴尬么?

    今晚贵妃娘娘分明是打算解决这个问题呀。

    见赵孝骞坐在桌案前翻开了奏疏,正要下笔批示,郑春和不自在地咳了两声,加重了语气道:“官家,贵妃娘娘在‘辽国成安公主’的寝殿,请您共进晚膳,您……真的不考虑去一下么?”

    赵孝骞不耐烦地抬头,见郑春和一脸诡异,不由愣了:“老郑,你这鬼鬼祟祟贼眉鼠眼的模样,显得老不正经,到底……”

    说着突然一顿,赵孝骞终于回过味儿了。

    “你刚才说,贵妃要朕在哪儿用晚膳?”

    郑春和长舒了口气,你可算听出来了。

    “回官家,在辽国成安公主殿下的寝殿。”

    赵孝骞挑眉,脑海里立马浮现耶律南仙那张清冷破碎的脸。

    似乎……从众女回京住进皇宫后,赵孝骞就一直没见过耶律南仙了,这些日子要么在处理朝政,要么被狄莹和众女轮班糟蹋,这些婆娘发了狠,卯足了劲要跟他生娃……

    至于耶律南仙,赵孝骞不得不承认,好像最近确实没见过她了。

    今晚袅袅突然邀请他共进晚膳,恐怕有阴谋……

    “老郑,起驾成安公主的寝殿吧。”赵孝骞立马吩咐道。

    郑春和喜滋滋地应了。

    没过多久,在宫人的簇拥下,赵孝骞来到耶律南仙的寝殿。

    耶律南仙的寝殿规模不算大,跟袅袅这些正式被封了妃的女人比起来,她的寝殿显得有些简陋,面积也不大。

    这便是“名分”二字的重要性了。

    无名无分的,终归是不适合住在太大的寝殿里,会招惹宫人议论,在后宫这种女人多,是非也多的地方,耶律南仙的处境其实不算太好。

    赵孝骞站在殿门外,打量着这座简陋的寝殿,心中多了几分对耶律南仙的愧疚。

    迎面一阵香风扑鼻而来,袅袅和耶律南仙迎出殿外,袅袅当即便欣喜地拉住了赵孝骞的手,笑道:“官人可算来了,妾身都饿坏了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