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洪荒大盗-> 第十一章 生不逢时

第十一章 生不逢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洪荒大盗无弹窗 张文教导老子一篇《道德经》后老子感悟良多。第二日张文再来讲道。方一坐下张文便开始讲道授业。老子便津津有味的听着张文传道。

待得张文传道完毕老子对张文拜道:“师伯何为‘无’、‘道’、‘德’。”

张文道:“‘无’乃‘道’之始‘道’乃‘德’之初。天地自‘无’而生‘道’。自‘道’生天地天地生成方有‘德’存。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所学之道乃是那无为之道既然无为那何不学那水你若能明悟这水便能明悟这‘道’了。”

老子拜道:“多谢师伯教导弟子悟道以来便以水为师观悟那水之道只是至今却是未能明悟。望师伯相告。”

张文道:“水乃万物之母生万物养众生水以柔包容万物以德兼容苍生。水至柔而至刚柔可破石刚可阻万物。你只学那无为之道不明那至刚之道却是如何明悟这水之道。”

其实老子所学大道无为而为只是少了那至刚大道却是不满可他自己却悟出大道立下自己的道其中刚柔并济完美无缺。只是他学的是水结果却没有和水一般可刚可柔所以大道难满。张文正是看出老子的破绽所以才出演误导他想让老子去学那水至刚之道。

可老子本就是斩却三尸依靠功德证道要想学那至刚之道却得具有杀伐之气如此便和那无为冲突张文此计却是毒老子一旦学了那就得走火入魔一旦不学那就得道心不满终生无望大道只能在合道门前徘徊终生无法得道。

三清本就是盘古元神所化老子的道是为柔之道原始之道是为中庸之道通天之道乃是杀伐之道至刚至阳三清正好把盘古的道三分了想要三者合一却须得三清合体这是不可能的。要是老子去学那至刚至阳之道那最后就是三清中老子身陨了这是没话说的。

老子也是明白自己的“道”所包含的破绽可先天注定了他只能学的那无为至柔之道即便是知道那道的方向也无法改变。虽然老子仗着自己**将自身的道融入刚可那柔却是胜过了阳刚正所谓阴阳平衡方能得大道老子先天缺陷注定了他是无法得道了。

老子道:“师伯之言甚是只是弟子却无缘学得大道了。”

张文笑道:“你虽无缘大道却是能继续感悟自身之道。你之道已经创下独立之道非鸿均的平衡之道。乃是刚柔并集柔中带刚不是水之道却也有那水之道的七分精髓一切造化却还得你自己参悟了他人所教却是对你无用。”

老子道:“师伯所教弟子已是感悟良多如今弟子对自身之道也整理完善此乃师伯之功矣。”说罢朝张文一拜。

这老子的一拜要是张文受了那这教导因果也就了了张文可不会答应侧身避过老子那一拜。笑道:“我之所教只是要你悟道你自己能明悟大道却是你之福缘。你此番悟道也整理完善你之道如今人族朦胧无知你亦可前去传道教化众生。”

老子道:“此番弟子下界便是为传道而来只是如今机缘未至却是不能传道。”

张文笑道:“也是啊你之机缘却是还未到只可惜生不逢时啊。”张文说罢便朝门外而去老子见得张文离去连忙相送可始终赶不上张文步伐只能见得张文消失在转角之处。

老子虽没赶上张文可也记得张文离开之前所说的话生不逢时是何意老子不明白。只能就此打消念头等待时机到来也好教化苍生。

张文回到自己的府邸熊猫上前道:“老大您可曾教完老子现在师弟都要立下大教了。可惜老子转世传道却是注定难以大成。”

张文道:“老子生不逢时虽能传道人世只可惜来得晚了最终却是不能得享这教化之功。孔宣本就有圣人之象只是生不逢时晚了一步始终不能得道即便立下大教也成不的圣人。可惜可叹。若非生不逢时他二人机缘却是不至于此。”

熊猫道:“孔宣本就是与圣人无缘若非老大收下他分享蓬莱气运此番立教却是不能成为世间第一大教即便大教成了那也无法镇压大教气运最终气运被分大教不存。可惜他却不明老大苦心枉费老大多年教导。”

张文叹了口气道:“孔宣本就是逍遥神仙注定了不受人约束。他留在蓬莱就是违背了他的逍遥自在离开蓬莱那是迟早的事。他要是不离开蓬莱那机缘也就只有那么多大教却是无法立下的离开蓬莱他才能立下大教成就圣人之资虽不能得道可也算前途无量。他既然叫我一声老师那便是我弟子做老师的便要为门下弟子考虑我不想断送他的前途自然不能限制了他。”

熊猫道:“老大一番苦心只怕他不会明白日后大劫却是不知他会不会与我蓬莱为敌天下第一大教人多了便注定有那碍事之人。”

张文笑道:“儒教毕竟没有圣人镇压而且没有先天至宝镇压气运那教中碍事之人自然会有的我蓬莱将天地气运占据大半虽有我镇压可毕竟不合天道平衡孔宣分我气运立下大教这天道自然要好好利用这机会若是儒教不与我蓬莱为敌这天数却是不全。天道平衡便是此理哪怕我合道这定理却是不变的。”

张文说罢又道:“孔宣既然要立教我自然要前去观看也好帮助他一番免得他失去机缘大教不成。”

张文和熊猫二人便离开那楚国朝那鲁国而去。

话说那孔宣再离开蓬莱之后便留在人族之中也是孔宣机缘降至在人族呆了多年之后便感悟出自己的道。孔宣悟道之后感悟人族未曾开化便创下一门教义准备传道人族教化苍生。

孔宣既然是留在人族那便化名孔丘。取自孔宣出生于无名山丘之意。春秋战国之时又称呼那些有才实大德之人为子于是孔子就诞生了。孔子在人族收下三千弟子应三千大道之意其中这三千人有七十二人乃是大能之人学得孔宣三成道法精髓。

这儒家教众一成孔宣便决定立下大教以三千门下弟子传道人族教化苍生。只是孔宣虽有立教之能又有立教之资却无那立教之本也无那立教之基。想要立教却是不能的也许这也是孔宣的机缘未至如今却是不能立下大教教化苍生。

儒教模型一成孔子便带着自己三千弟子门下再那人族各地传教授道孔宣与其七十二弟子门人游历天下走遍各国在人族各地留下了不少威名也为日后立教传道垫下一线机缘。那孔宣在周游各国之时还感悟道不少真理学到不少东西再一番整理之后全部加入到自己的教义之中也好完善这儒家教义。当孔宣把诸国游历一番之后对那儒家教义也算感悟得差不多了教义即将完善如今只欠机缘便能立下大教教化苍生。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