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侦探推理 -> 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 第五十章 1866德国(2)

第五十章 1866德国(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无弹窗 黄宣从伐木场走出去一趟拿回了大约5o公斤的小麦送给了伐木场的工人四个人欣喜若狂他们食用黑面包的原因并不是知道黑面包有营养而是没有粮食整整一口袋的小麦足够他们大半个月的工钱了。  捧着小麦的女工再次谢谢了黄宣手掌紧紧的握在一起似乎担心麦子会离开一般她认真的给黄宣指明了去凯撒斯劳滕的路并好心的问道:“您是来这里做生意吗?”  莱茵兰地区很少有新兴工业生产活动也不旺盛作为一个黄种人黄宣更不可能是参军女工貌似猜的很准。  看见黄宣点了点头女工用急促的语道:“如果你是想做生意的话路德维希港有很多商人符腾堡公爵路德维希在那里建了宫殿。”  “路德维希?”黄宣再次谢过了四人转声向西走去无论要去哪里都需要先到达凯撒斯劳滕只有到了那里才能有道路和补给品最好还能有几辆马车。  洛林迅的搜索了资料后对黄宣道:“路德维希的确拥有附近最大的港口也有可能有附近最多的商人。”  “那你不早告诉我?”黄宣一直以为洛林是全知全能的。  “我只能统计一个地区的人数而不能做出判断一切判断都是对照符合设定好的条件我不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随便吧。”黄宣挥挥手总之是要到凯撒斯劳滕的。  “对此我很抱歉由于路德维希出了1天的路程所以未考虑它。”  “我以为你会扫描这附近。”  “但不包括范围之外。”  黄宣笑笑道:“又是为了节省能量?”  “搜索范围是必须确定的即便是一级基地也不具有搜索全宇宙的能力。”  “好吧好吧。”黄宣终于大笑了起来洛林犯一次错误也不容易物以稀为贵。  这个时期的凯撒斯劳滕仍然只是一个小镇其位于普法尔茨森林中心到了二战后已经成为德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不过即便它拥有一家德甲球队整个城市的建筑面积和居住人口都少得可怜大约只有1o万人出头相当于中国一个稍大的小镇。  而在19世纪凯撒斯劳滕就更小了。森林给了它资源但却限制了他的展整体而言这个小镇总是显的如此单薄仿佛能随便的从城市这头看到那头。不过令黄宣称奇的是在这个小镇的任何一个地方即使是他最繁华的街道都能看到林荫大树唯一的啤酒馆更是被整个大树覆盖在阴影之下。  小镇没有市场每天早晨镇中心会卖些日用品供人选购但要到第二天早晨才开门。可以算作是产业工人的就是伐木工了他们的工作地点大多在城镇以外休息时会在啤酒馆喝上两杯黑啤酒偶尔光临饭店除此以外整个城镇甚至没有消费地点。  镇里没有旅店同样是啤酒馆兼营待黄宣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啤酒馆内尚还热闹黄宣有些拘谨的走了进去他手上一毛钱都没有只好让洛林拿出几公斤白糖用衣服抱着拿到吧台上道:“我带了些食糖想换些钱你们可愿意收?”  在德国啤酒馆往往就是一个地方交流的中心吧台的小伙不解的摇摇头道:“你可以找托马斯看看。”  正坐在吧台另一边的长胡子大叔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举起啤酒杯大声道:“有什么需要托马斯大叔看的?”  黄宣对那小伙笑笑转身兜起白糖向托马斯走去道:“我需要一些路费想用这些糖来换。”  “那你找对人了。”托马斯的模样仿佛酗酒的赌徒赤红着眼睛将酒杯放下捏起几粒白糖放入嘴中黄宣很怀疑他被酒毒害后的味觉还能有什么用。  “品质不错你想换多少钱?”托马斯说话间将胡子掉进了酒杯他习惯的将之捞了出来然后又喝了一大口啤酒。  黄宣皱皱鼻子转过头不去看他道:“我想在这里住一晚明天坐马车去路德维希如果你愿意的话就换这么多钱。”  “没问题。”托马斯再次举起酒杯对吧台的伙计道:“亨特带他去睡觉吧账算我的。”说完又喝起了啤酒。  黄宣原本还想让他记得马车的事情但看他一脸烂醉的样子摇摇头走了出去说实话这啤酒馆的味道可不好。  房间里是桦木做的硬板床很不舒服黄宣很早就起了床这时的啤酒馆很清净凯撒斯劳滕仿佛一个建在森林中的城市散着活力的味道。  “客人马车就要走了您要上车吗?”  “当然。”黄宣抹了一把脸就跟了上去没想到那个托马斯看起来邋遢的样子做事倒很麻利。  不过当黄宣看到马车的时候他就不这么想了。  这是一辆四驾马车但令人不能忍受的是不大的车厢内竟然坐了8个人。  “你要坐吗?”车夫是个满脸沧桑的普鲁士人说起话来粗声粗气。  “他的钱是托马斯给的。”啤酒馆伙计为黄宣解了围。  这个时候再说什么也没用了这显然是一辆长途马车专门在两地间往返黄宣本来是想自己雇一辆马车或者说他不知道欧洲现在就有了公共马车。  真是自作自受的错误。在一股混合着马臭和人臭味的车厢里黄宣自顾自的想着。  一个面皮白净的普鲁士人坐在黄宣对面身边的褐女子似乎是他的妻子两个人甜蜜的窃窃私语着黄宣原本并不想听人家夫妻说话但声音却一点不漏的传入了耳中。  “费希尔我们也要把林子砍了吗?”  “恩哈尔蒂希说的对针叶人工纯林的材积生长量更高建立生产力高的人工林就可以获得更大的产出。”  “那以后我们还要买树苗施肥吗?”  “当然我觉得还是种针叶林比较好这样有用的生长量会更多一些。”  虽说偷听有些不太好但黄宣还是很好奇的小声道:“洛林他们在说什么?人工林?”  洛林很快搜索了资料道:“这是19世纪开始的造林运动哈尔蒂希是普鲁士国家林业局局长他主张把所有的树林都砍了然后种植生长度更快的人工针叶林把树林当作庄稼一样种植。”  “这样也行?”黄宣张大了嘴。  “当然失败了但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直至二十世纪初这种说法都很有市场并且的确获得了较高的产出不过他们选择了过于极端的人工林生产方式最终引起土壤退化并早晨森林地产多病虫害的致死。”  “这样说来他们一定砍了很多自然林?”  “大概砍了5o年最后后悔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