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一统-> 第九十七章 为什么放弃治疗

第九十七章 为什么放弃治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袁绍自领冀州牧之后,声威大震,帐下人才济济,可谓兵强马壮。

    有了实力,自然不能白白浪费,于是袁绍就想起了一个人,一个令他不爽的、可以称为敌人的人——幽州牧于笃。

    提起于笃,袁绍就恨的牙根痒痒。远的暂且不提,就说去年冬天,要不是他横插一扛子,老子早就入主冀州了,还用等到现在?

    现在老子帐下战将百员、精兵十万,你于笃又赶巧不在幽州,正好让我夺你的地、占你的家,嘿嘿……

    将这个想法一说,没想到立刻召来一干谋士的反对。要知道,这些谋士,平时大多数时候都尿不到一个壶里,今儿怎么这么齐心?

    这么想着,就把疑惑的目光转向他的头号谋士兼功臣——许攸,那意思就是:怎么回事,给哥解释解释。

    见袁绍先点了自己的名,许攸微微有些不悦:重量级的人物不都是最后出场的吗?我还寻思等着他们说完了,我好出来一语定乾坤呢,这叫你给整的。

    不过谁叫咱拿着人家的工资呢,老板发话了,自己自然要表示表示。当即出列道:“主公,属下觉得,现在与幽州开战,实在是不明智的举动,一旦开战,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两可之间?那就是说我可能会输咯?袁绍当即脸色一沉,不悦的道:“哦?那你说说看,怎么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其一,不管主公承认与否,于幽州乃天子钦封的幽州牧、护乌桓中郎将、关内侯,跟主公又无血海深仇,如果主公轻挑战事,不光师出无名,还会受道义所遣”。

    “其二,素闻于幽州鼓励工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又北拒胡虏,使百姓安居乐业,在幽州颇有威望……”。

    “哼,一帮泥腿子,即使被泥腿子夸的好上天,又有什么用”!

    许攸的话还没说完,袁绍就不屑的冷哼。

    唉……许攸见袁绍这个样子,心中不禁暗叹:没有这些泥腿子,你吃什么,穿什么?谁替你打仗?

    唉,谁叫咱拿着你的工资呢?没办法,忍了两下,把这口气咽肚子里,许攸接着道:“其三,幽州兵强马壮,实力并不弱于主公。虽然于幽州率军出征河套,但幽州仍有田丰、审配、田畴为之谋;赵云、徐荣、裴元绍为其战,加上饱经战阵的数万铁骑,呵呵,主公即便取胜,恐怕也是惨胜”。

    这次袁绍倒没有反驳,想起那个白袍小将出神入化的枪法,袁绍就感到深深的无力。看了一眼下手的颜良、文丑,心道:也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加一块够不够人家下菜的?

    见袁绍竟没有开口反驳自己,许攸顿时神气了许多,腰杆也挺起来了,下巴微微翘着道:“这第四嘛,就是幽州外有强援。不论是占据草原的乌桓人,还是并州的杨奉、白绕,只要于幽州一声令下,都会倾巢而出。而主公的族弟、豫州刺史袁术,虽然跟于幽州素有旧怨,可为奥援,但……远水难解斤渴呐”。

    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不过……真是不甘心呐!

    暗自咬牙切齿了一番,袁绍才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哈哈,见袁绍出言询问,许攸心里这个爽啊:这下该给我涨工资了吧?

    当即胸有成竹的道:“虽然幽州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但他们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地域的劣势”。

    “幽州偏安一隅,地处北方,贫瘠苦寒。虽然于幽州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改变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土地贫瘠、人口稀少”。

    “从去年开始,每月都有大量青壮流民从青州不远千里迁徙幽州,就能看得出来幽州有多缺人”。

    “我曾经私下里打探过,这些流民,少则数千,多则过万,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迁徙。我怀疑,这是幽州跟青兖徐三州中的某个势力达成了协议,暗中买卖人口”。

    “我大体算了一下,光是去年一年,经过渤海郡进去幽州的青壮流民就多达十二三万。至于这些人的去处,主公想必是知道的吧”?

    袁绍点点头:怎么会不知道,他不知道有多羡慕于笃那个军屯措施。可惜,他还要依仗冀州的世家豪族,而他们,则是冀州最大的地主。没有土地,拿什么搞军屯!

    随后,袁绍便若有所思的道:“你是说,要我把这些流民都给截住?”

    “主公英明”,许攸小小的拍了袁绍一个马屁:“主公此举,相当于一下子掐住了幽州的命根子,哈哈,主公真厉害”。

    袁绍矜持的摆摆手,淡淡的道:“哎,不要说这些虚的,还有什么一块说了吧”。

    “是”,许攸嘿嘿一笑,继续道:“胡人历来无信无义,主公可遣人使重金于乌桓头人。于幽州敢不远千里的出征河套,不就是仗着他后方稳定嘛。只要乌桓人一乱,嘿嘿……”。

    “还有,壶关乃连接冀州跟并州的要道,主公可遣使奉重礼拉拢上党太守张扬。现在并州杨奉、白绕势大,张扬没有靠山,最后只能被吞并消灭,现在主公伸手拉他一把,他还不得对主公你感激涕零、言听计从啊。只要守住壶关,杨奉、白绕就算有百万大军,还能飞过太行山不成”?

    “哈哈,不错不错”,袁绍听了抚掌大笑道:“子远此计甚好,这时就交给你办了,我会跟库房打招呼的”。

    许攸爱财,听到袁绍这么说,虽然没有喜形于色,但眉眼间的喜意却是掩饰不住的。

    发了奖金,自然干劲十足,许攸便接着道:“以上,只是为了遏制幽州,接下来,却是要主公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青州地处要冲,环境优渥,主公若是能占据青州,就可以南望徐州,西望兖州。青州刺史臧洪、兖州刺史刘岱、徐州牧陶谦,皆庸碌无为、坐吃等死之辈,只要主公大军一到,便可将三州之地轻松收入囊中”。

    “这正是上天赐予主公的基业啊”!

    被许攸这么一说,袁绍的公子病就发作了。想想也是啊,那三个尸位素餐之辈,凭什么占据这么好的位子?只有我袁绍,四世三公、血统高贵的袁氏大公子,才配拥有这些富饶的州郡。

    想到自己天威所至,各地望风而降的情景,袁绍不禁痴了……

    见主公又发起了癔症,许攸明智的闭上嘴巴:无数次的经验告诉自己,在主公发癔症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打扰他的好事,不然……后果很严重滴。

    半晌,袁绍才若无其事的擦干嘴角的口水,语气微颤的道:“若是……若是于笃来进攻我怎么办?”

    “哈哈”,许攸轻笑一声,自信满满的道:“不会的,我观于幽州此人行事,不注虚名,只重实利,主动发兵攻打同僚?呵呵,这个罪名他可不会承担”。

    若是这话被于笃听到,必定仰天大喊:其实俺也很看重名声的!

    “再说了,主公可以在任丘、磐河一带修筑防线。嗯,可以修筑烽火台,配以狼烟,只要幽州一个风吹草动,立刻点起狼烟,百里之外,瞬息可知。幽州军最可怕的,就是他们的骑兵了,只要知道他们的骑兵在哪?哼哼……”

    “哈哈哈,好好好”,袁绍闻言,欢喜的放声大笑,道:“我有子远,犹如高祖身边有张良一样”。

    被袁绍夸赞的许攸,这下可没有刚才的淡定了,一脸的得意与倨傲,下巴微抬,双目微眯——一脸的傲娇样。

    半晌,才偷偷的晃了晃脖子道:“主公谬赞了,攸愧不敢当”。

    “当的当的,我说你当的,你就当的”,袁绍一脸喜气的道:“那你说说,我该用什么理由出兵青州呢?”

    “主公不是扣下了那些迁往幽州的流民了吗,借口可以从他们身上找。还有就是,听说最近青州的黄巾余孽闹的挺大的,已经到处泛滥,据说有不少流窜进冀州。主公出于公义,率兵庇佑百姓,也是应该的嘛”。

    “虽然各有所辖,但都是大汉的子民嘛,谁叫主公悲天悯人,见不得百姓受苦呢”。

    一番话说的袁绍面颊红润,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酣畅淋漓的高潮一样。也顾不得说话,只是坐在座位上顾盼神飞……

    半晌,袁绍才仿佛想起了什么,坐直了身子道:“对了,前两天黑山贼张飞燕攻魏郡,现在战况如何了?”

    “回主公,淳于将军率军刚到,黑山贼就闻风而逃。据斥候侦查,黑山贼们一路向南,似乎奔着河内去了”。

    “哦,那我就放心了”。

    一边说着,袁绍一边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看他那样子,果然是悲天悯人、爱民如子:只要不祸祸我的子民,你们爱去哪去哪。

    “传我命令,鞠义,你率军八千,驻扎河间,严密监视幽州的一举一动;还有堵截流民的事,也一遭交给你”。

    “文丑,你为先锋,率军五千赶往南皮,为我大军打好前站”。

    “许攸为军师、逢纪为司马,颜良、张颌、高览诸将整军待发。”

    冀州这边忙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于笃也从关外悄悄的进入了幽州。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