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一统-> 第一二二章 脑子坏掉了

第一二二章 脑子坏掉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主公,准备强渡吧”。

    站在汾水的岸边,郭嘉轻声说道。

    这里是晋中盆地,从悬瓮山上奔腾而下的汾水在这里趋于平缓。加上春天雨水少,不论是打造排筏还是搭建浮桥,都有很大的可行性。

    转头望向北方连绵的青山,于笃心思涌动。

    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受电视剧里猪哥的影响吧,于笃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潜意识:见河就想掘河灌城,见山就想放火烧林!

    就在于笃默默计算掘河灌城的成功率的时候,郭嘉似乎看出了于笃心中所想,开口道:“主公,此时不宜再留骂名”。

    说“再”,是因为去年于笃纵容乌桓骑兵寇掠冀州,虽然只是渤海一郡,但以讹传讹之下,冀北百姓却是对他有些抵触。

    郭嘉这么说,可是诚心实意的为于笃考虑。

    于笃其实也就是想想,现在这个时候,他还真不至于掘河灌城。

    “子龙,你……算了,杜长,你派人下水测量水深,督造排筏,搭建浮桥,同时派人去附近找几个熟悉情况的人来”。

    吩咐下去,于笃又皱眉道:“哎,你们说,龙韬秉把船只收走、浮桥拆掉,摆明了是不想我们过河啊。但是他又不在对面布置兵力,阻击我们渡河,他这是什么心态”?

    “呵呵,没什么,不过是他这种人的典型心态罢了”。

    郭嘉笑着答道:“明天,主公就等着看好戏吧”。

    见郭嘉这个样子,于笃就知道问了也是白问,便不再询问。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道:“唉……这连续跑了几天,可累坏了,今天可得好好歇歇”。

    “杜长,记得叫人去附近找人的时候,顺便买点猪羊过来,今晚给兄弟们加餐。给我记清楚了,买啊”!

    傍晚的时候,杜长过来报告:在南面找到了一个镇子,已经把事情办妥了。

    看着眼前这一排五人,于笃心里暗暗点头:杜长到底是专业的人士出身,办事就是妥当。

    这五个人,年纪有长有少,身份各有不同:镇子里的里长、富户、百姓、地痞、行商。

    拍了拍杜长的肩膀,赞道:“干的不错”。

    “嘿嘿”,杜长挠挠脑袋,憨笑道:“其实这是军师告诉俺的,还有啊主公,俺去买猪羊,镇子里的百姓死活不要钱,俺就给他们把钱扔下了,也不知道够不够”?

    “没事,你去看着点,别叫那些馋嘴的兔崽子给偷吃了”。

    “哎,好嘞”。

    见杜长离开,于笃就奇怪的问道:“哎,你们一直跟在我身边,啥时候给他出谋划策的”?

    两人都是笑而不语,不过戏志才偷笑之余,还偷偷的用手指了指了郭嘉。示意于笃:这事,是这小子干的,跟我没丁点关系。

    摇摇头,于笃上前笑眯眯的道:“本官的名字,你们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在这里,本官就先自我介绍一下”。

    “本官乃天子钦封的幽州牧、关内侯于笃,表字明德,因为你们的龙太守犯了点事,天子很恼怒,派我来问问”。

    “只是没想到这家伙这么胆大包天,竟然敢罔顾圣命,公然与朝廷作对。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他的从犯啊”?

    说到最后,在于笃戏谑的眼光下,五人纷纷跪倒在地,连声喊冤……

    欺负这等手无寸铁的百姓,自然是没有意思的,还会叫人瞧不起,于笃一见自己几句话就把他们吓成这样,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使了个眼色给一旁的大胡子,于笃便回到位子上坐好:好戏开始喽。

    记忆里,小时候,自己跟大胡子满县城的捣蛋,这厮可没少给自己出馊点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本事肯定见涨,今天就见识见识。

    得到于笃的首肯,大胡子顿时摩拳擦掌,双目放光的来到五人跟前。

    “我问、你答,说的又快又对的,有赏……说的慢的,嘿嘿……听明白了吗?”

    见五人点头,大胡子这才开始表演……

    “太原郡守龙韬秉这个人怎么样”?

    “这个王八蛋太坏了,俺们村的地都叫他给占了……”

    “太不是个东西了,叫我们收税收的那么高,担了骂名还没有好处……”

    “上梁不正下梁歪,俺每次来做买卖都不敢进城,进城就得挨宰,听说守城们的是这魂淡的小舅子的二表哥,这一帮子,没一个好东西”。

    “不光当官的坏,当差的更坏,俺们不过是在街坊上沾点小便宜,特么的他们都要来挂一层皮去……俺们每月的孝敬可是一分不少啊……”

    通过大胡子的询问,于笃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眼中的笑意却越发浓厚。

    首先,就是龙韬秉这个人名声不好,晋阳的百姓没有几个是拥护他的。

    其次就是他手下有一支还算骁勇的军队,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坐稳太原郡守的原因。

    龙韬秉手下有两员大将,据说是马贼出身,龙韬秉对他们有救命之恩,他们对龙韬秉也是忠心耿耿。在这两人的操练下,晋阳城中驻守一支人数多达五千的军队,其中还有两千骑兵——斗马贼、抢行商全靠他们!

    至于过河,倒也不难,因为现在这个季节,汾水水并不深。只需在上游悬瓮山上伐木,令原木顺河而下,在水浅处打桩,拦木为桥。

    看着七嘴八舌争先恐后为攻打晋阳城出主意,甚至自告奋勇的想要建功立业的几人,于笃心里暗自感概:百姓易欺,百姓亦难欺!

    将几人送走,于笃叹道:“孔子曾经说过:‘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都要以此为戒啊”。

    “呵呵”,郭嘉笑道:“只要主公记得就好”。

    于笃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废话,我固然需要自我约束,不过你们也不能干看着”。

    “俗话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说着,挨个点着他们几个道:“你们,都是我的镜子,我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们可都得给我指出来”!

    郭嘉抚掌赞叹道:“哎呀,主公,你这话说的真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真好真好,我得记下来”。

    戏志才则是摸着下巴,一脸疑惑的道:“主公,你这个俗话说的,我怎么没听说过啊?是哪本书上说的”?

    呃……

    “都说了是俗话说的了,又不是子曰诗云,你没听说过很正常啊……魂淡,你们这是什么表情……”!

    次日一早,于笃接到大胡子来报:“对面有人坐船过来,说是龙韬秉的使者”。

    呦……一下子想起昨天郭嘉的话:莫非,今天还有什么好戏看不成?

    正琢磨着,郭嘉已经过来了,见面就道:“主公,听说龙韬秉的使者过来了”?

    于笃点点头道:“奉孝,你来的正好,你昨天不是说今天有好戏看吗,是不是跟这个有关”?

    见郭嘉一脸神秘的轻轻点头,于笃当场就惊呆了:卧槽,这也太神奇了吧!

    “哎,那你说今天这个使者过来,是为了什么?他是来干什么的”?

    郭嘉一耸肩膀:“我怎么知道”?

    盯着郭嘉神奇的脑门看了一会,于笃无语的道:“走吧,去见见这个使者”。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