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第一百三十三章 点兵点将

第一百三十三章 点兵点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夜里,大伯娘盘腿坐在银子堆里,嘴都乐瓢了。

    大伯把金宝哄睡了都,见她还在点钱,轻声问道:“你点明白了?”

    “当然点明白了。”大伯娘把钱排得整整齐齐,十两的元宝是大元帅,在最中间;一两的银锞子是将军,站二排;散碎银子是校尉,站外圈。

    至于铜钱,就属于小卒子了,只配被摞起来堆两边。

    “喏,一共是两百七十六两七钱六!”大伯娘像女皇一般介绍着自己的银钱大军!

    “这么多?”大伯吓了一跳:“感觉这半年,家里没少花钱啊?”

    现在家中那些老掉牙的桌椅板凳,掉了瓷的杯碗壶盆都已经不见了。里里外外,全被大伯娘换了一遍新。苏录爷仨也终于一人一个盆,可以分开洗脸洗脚洗衣了……

    老老少少也都做了全套的过年衣裳,吃的喝的更是没短着。

    “是没少花钱,我都记着账呢。”大伯娘打开一个草纸本,上头歪歪扭扭记着数,别人看不懂,但她能看明白。“从七月到现在,家里只是日常开销,就将近十两银子了。”

    她便兴致勃勃、如数家珍道:“但架不住现在进项多啊!咱们不算零头——七月时结余二十四两,春哥儿五个月工钱七两五,二叔十两,夏哥儿今天拿回来工钱十八两,你二十五两。知县和马千户给了秋哥儿六十两,再加上今天的两笔分红一百三十九两。”

    “今年咱们没种庄稼,十亩地租给了五房,收成对半分,这块还有个三两五,前几天给拿过来了。”大伯娘喘口气道:

    “你算算这多少钱吧?还有族里分的那九两,我看老爷子不舒服没往里算,回头你们爷们看怎么处置。”

    “嗯,我回头跟老爷子商量商量。”苏有金点点头,不禁感叹道:“果然是会过不如会挣啊……”

    “是啊。一个个都跟开了窍似的,都开始往家拿钱了!”大伯娘捂着嘴,吼吼吼低声笑起来。

    “怎么样,老子厉害吧?”大伯得意洋洋,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你那才几个钱?”大伯娘撇撇嘴道:“主要还是老二两口子挣下的。”

    “这话说的!第一,他们还不是两口子;第二,就算成了两口子,也是我撮合的!”大伯不愧是场面人,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第三,你只看到他们风光挣钱,却没看到你老公在为他们负重前行。”

    “不就是整天捧马千户臭脚吗?”大伯娘撇撇嘴道:“再说人家两个你情我愿的事,跟你有啥关系?”

    “这话说的!大年初一我给他们送饭,是不是让你多装点?”大伯哼一声道。

    “还真是。”大伯娘恍然道:“难不成那时候,你就发现他俩不对劲儿了?”

    “那倒没有。”大伯啪啪拍着将军肚,得意笑道:“不过他俩就是没那意思,我也会想办法让他俩有意思的。”

    “真阴险。”大伯娘鄙视他一句,又笑道:“不过老二这回真是捡着宝了。快点让他们成亲吧,不然我总是担心两个人掰了咋办。”

    “你不是怕他俩掰了,你是怕没人给你挣钱了。”大伯一针见血,笃定笑道:“放心吧,两个人都不是老三那种货色,人家稳着呢,用不着咱操心。”

    他很清楚,两个人想要终成眷属,不光要等到期满,终究还得过程秀才那一关……

    但这话就没必要跟她讲了,不然这愚蠢的婆娘就该睡不着觉了。

    便岔开话题问道:“你还是操心,明年在哪盖新屋吧。”

    “我怎么没操心?”大伯娘苦着脸道:“但二郎滩没地了,再起就得上山了,爹娘腿脚不利索,哪能再往高处住?”

    “是。”大伯深以为然道:“我看爹上下楼明显不如去年利索了,不行搬到镇上去吧?”

    “镇上不还是吊脚楼?”大伯娘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谋划。“我之所以非要跟着去县里,不光是为了看孩子。”

    “那你还看啥,看猴子吗?”大伯笑道。

    “看你个头啊,看房子!”大伯娘道:“我不是去年,在县里住过一段时间吗?发现那里啥都比咱二郎滩好。”

    “废话。”大伯失笑道:“咱就是个山村,人家是县城,虽然也是在山沟沟里,可好歹在江河交汇之处——要不是平地太少,赤水河又通航困难,可能都没泸州什么事了。”

    “是啊是啊。我当时就想,将来儿子中了秀才,要在县学读书,干嘛还要再回来?直接在县城娶个媳妇,跟他小叔似的当个城里人多好?”大伯娘憧憬道:

    “可是当时家里太穷,我也就是想想。”

    “现在不一样,咱现在有钱了,干嘛还要在这里盖新屋?”大伯娘激动地拍着膝盖道:

    “索性就在县里买套大一些的四合头!老头老太太就不用再上下楼了,春哥儿秋哥儿考上秀才,也能把新娘子娶在里头。”

    “那夏哥儿呢?”大伯现在就是全面。“他这二掌作,离不开二郎滩呀!”

    “明年我把老宅翻新一下,花不了几个钱。”大伯娘却早有算计道:“单夏哥儿一个人娶媳妇,咱家现在的房子就够用了。”

    “老宅?说得跟已经买了新房似的……”大伯揶揄一声,道:“把你的钱收收,我都没地儿躺了。”

    “反正你又不钻我被窝,先靠边躺着,我跟我的钱美一阵。”大伯娘把手一挥,大伯就灰溜溜地钻了小被窝,一声不敢再言语了,唯恐引火上身。

    ~~

    再次偷睡漏睡成功的大伯,翌日天不亮就爬起来,跟苏有才贴他昨晚写好的春联。

    大门上的一幅是:

    ‘诗书继世门风正,酒醴传家年景新。’

    横批‘诗酒迎新。’

    晚辈们也被吸引过来,帮着看歪了正了,同时自会品鉴一番。

    “横批真好,化腐朽为神奇,既是酿酒的酒,也是把酒迎春的酒!”春哥儿褒贬皆有道。

    “就说我爹的上下联太俗套呗。”苏录笑道:“对联朝外是给人看的,得让乡亲们能看懂啊。”

    “哈哈正是!”苏有才高兴道:“换点雅词还不是小意思——芸编绵世门风醇,秬鬯承家年景殷!或者上联用‘缥缃’,下联用‘曲蘖’,是不是就高雅多了?可来往的街坊就看不懂了呀。”

    “二叔说得是。”春哥儿点头道:“春联不是对课,是我想岔了。”

    “别都杵门口了,贴个对联这么多废话!”大伯娘出来倒水,见家里的男人围着大门口,讨论起学问来了,恨不得泼他们一身。

    “都啥时候了,该干嘛干嘛去!”

    “哦……”大小男人们这才作鸟兽四散。

    贴好对联吃过早饭,大伯娘把桌子一收拾,碗筷刷干净,一家人便扶老携幼准备出发。

    这时苏有彭、有喜、有力、有名几个,带着一帮水字辈的小子,来帮忙搬行李了。人多就是好,满天井的大包小包,一趟就全都搬光了……

    大伯娘再把家里检查一遍,大伯这才锁上屋门,把钥匙给了苏有彭,让他帮着照看家里。

    一家人到了栈桥上,行李已经搬上船,妥帖放好。

    老族长大掌作等老辈都来到栈桥,一是给他们送行,二是让他们捎上看喜钱。

    “开春儿一定把俩娃娃带回来,给我们看看。”老族长嘱咐道。

    “我们可是支了钱的!”苏大吉开玩笑道,引得老老少少大笑不止。

    “好。”老爷子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说看来短时间内,老子也回不来喽。

    “开船喽!”船尾的老艄公吆喝一声,和船头年轻的艄公一同撑篙,将歪屁股船驶离了栈桥。

    族人们挥着手,一直到看不见船影才转回。

    ~~

    秉着不坐同一条船的家训,苏录哥仨还有苏有才‘两口子’没坐船。

    为了适应赤水河的激流险滩,歪屁股船船体窄小,带的东西又多,十四口人一起坐上去,想想就头皮发麻。

    当然干娘还是骑着大伯的马……

    一行人加紧赶路,只用两刻便到了镇上。

    便见太平镇上比昨日热闹不知多少倍,尤其书院那边,更是人头攒动,起码聚了两三千人。

    今天又是太平书院一年一度招生的日子。

    春哥儿因为要去县里培训,只能把送考的任务拜托给了苏海和程万堂。

    这会儿已经开考了,过去也没意义。好在他和秋哥儿一早,就去社学勉励过孩子们,送他们出发了。

    一行人便径直来到码头,见马千户果然来给老爷子送行,还带了不少土特产让他捎上。

    码头上,还有两条船分外惹眼,一条船上插着‘合江县衙’的红旗,船上的艄公都穿着官府的号衣,还有两名押船的壮班。

    另一条船更惹眼,不仅要大一些,而且船头插着一面三尺长、两尺宽的赭黄旗,上书四个醒目无比的大字——

    ‘奉旨应试!’

    这显然是山长入京会试的座船了。

    还有一个明证,就是船头立着朱子和……他看到苏录到来,刚想笑又忍住了,板着脸对船舱里道:“神童来了。”

    棉布帘子掀开,一个穿着青色圆领官袍的中年人,出舱对苏录拱手笑道:

    “本官合江县学训导海瀚,奉县尊之命,前来接苏神童到县学授课!”

    “折煞小子了。”苏录赶忙躬身还礼。

    那一口琼州腔的海训导,点点头沉声道:“时候不早了,上船出发吧!”

    【本卷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