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一百四十四章 - 集市贸易 第一百四十四章 - 集市贸易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无弹窗 两城之间已经不见了当年的大批牲畜替代的是大片的粟田。
连绵数公里的粟田郁郁葱葱粟穗摇摆中已经能嗅到粟米的饭的香味。
“牲畜呢?”我看着篱笆墙里的一块块粟田好奇地问马齐。
“皋陶的牲畜都已经分给小族放牧了神山这边就靠粟米生活少量的牲畜和贸易城的一起在两座山外的草地上放牧由我们的骑兵们看着呢。”马齐下马走到一块粟地边看着沉沉的粟稳笑得鲜花烂漫地。
看得出来他当贸易城主这几年里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要知道马齐以前在大元可是负责畜牧业的。
贸易城在他的管理下已经日渐兴旺进城一看人口之多房屋之密让我吓了一跳。现在的贸易城应该是大元四城中最为繁盛的吧城内的人口不会低于1oooo多居住区已经密密实实地修满了房子。
“好多房子都没人住呢”马齐解释道“许多小族都在城里修了房子平时不住每隔15天有一次大型的交易活动他们就带上牲畜和物品住到城里参加交换到后天城里的人会有2万多。”
集市交易?15天一次?
我有点好奇了。
本来这一次也就是从贸易城经过一下告诉他们渡过大河的消息顺便看一看贸易城的展情况却意外得到这个消息。
一种“赶集”的好奇心让我决定在贸易城多留几天等赶过了集再走。
贸易城里长老们已经在宗庙里备好宴席等候我们的到来。
“为贸易城的繁荣――干杯!”我举起专门烧制的陶酒爵与众故人一饮而尽。
仅此一餐。就可见得贸易城地繁荣甚至已经越太昊不少。近百人参加的宴席用长案排出二十余桌菜肴达到16种连餐具也已经出现盆、碟、碗、杯、爵、尊等十余种样式加上明显经过长期酿造后积累了相当经验和技术的粟米酒这一餐让我开始对太昊的厨师有了更高的期望。
一定要选几个好一点的厨师到贸易城来学习――我暗下决心。
宴后马齐坚持要带我到贸易城仓库看看检查一下这阵子从工业村运过来的铜锭。马齐比较细心将铜锭专门堆放在一间屋里并为其制作了大量木架以免铜锭触地过快生锈甚至在铜锭上能看到一层薄薄的不知道是牛还是其他动物地油脂。看来工业村的技术人员已经摸索出铜锭保管的一些常识并告诉了马齐。
“族长。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
马齐一脸的好奇却掩不住眼中地绿光。
这小子是属白眼狼的早知道他这么用心不是没理由的。
“你也知道这是好东西?”我笑笑“这个可以做出铜盔、铜车还有其他原来只能用陶烧制的工具。”
“族长啊听说太昊那边有一种牛车可以运好多东西那是怎么回事啊?”马齐干脆挑明了说。
我拍拍马齐的肩:“放心吧。太昊城里熟练的打铜匠很快就会大量的派遣到大元四城来你们很快就能用上铜马车了!”
实际上这个承诺还是没有在短期内实现。
战士们在我地示范下可以不顾生死地站上筏子。但匠人们就不同了后来我才知道有几名匠人为了不上筏子指天誓地下跪求饶什么招都用上了。
上筏子。毋宁死!
战士们只好放弃了这个办法。直到冬天里大河的水降了下去才开始有大量的打铜匠人在牛背或马背上过了河。到太昊6年少昊和大元诸城间才有了牛车从事客运和货运。
参观贸易城的仓库也让我对贸易城的家底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宗庙后的所有“迎宾房”已经全部改建成了重要物品的储藏仓库。
包括铜锭、精美地陶器、好看地玉石、虎皮、族内大事的记载册等等东西都存放在这里。
而在行政军事区里专门建设的粮仓也堆得极满除了为新粮入库而准备的新仓库外旧仓库已经出现了大量地粟米积蓄看来这几年贸易城不仅贸易达农业也在持续获得丰收。按贸易城现有的常住人口算这些粮食足供两年食用。
马齐见我两眼放光连忙解释:“这里头有些粮食是皋陶、伯益、剡族的小部族存放在这里的他们用货交换到了粮食却运不走只好让我们给他们保管一下最后会分一部分给我们。”
物流业?仓储业?后世贸易的基本要素已经在这里出现!
第二天中午如马齐所言贸易城的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从城墙上看出去远近十公里内都稀稀疏疏地有小队的人马赶到。
那些从贸易城交换到了马的部族是最牛的骑手们尽管没有经过专业的骑兵训练但搭上了货的马匹走得比较慢也不影响骑手们在马背上耀武扬威。这些部族的马也不多大不了也就十匹左右多是距离贸易城比较远而实力又比较强的部族才有这个必要和本钱用过剩的产出来换贸易城骑兵淘汰下来的劣马用于交通和货运。
不过似乎从年初的战斗之后骑牛的技术也在从黎族向少昊这边扩散我也见到许多小族是骑牛来参加贸易的。当然多数部族已经早就在使用牛作为运货的工具这一点倒不是战斗或大元传播的功劳游牧部落在搬迁时已经早就用牛搬运东西了。
有的部族只来了几名战士由族长或长老带队用马或牛搭上货物只为贸易而来。有的部族可能比较近按我的观察几乎是举族而来让我担心他们的族中究竟还有没有人守护牲畜。
后一种贸易对象更接近我所知道的后世“赶集”参加者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穿着新装带着货物如同过节一样赶来一路上同族的、同村的、沾亲带故的相互招呼相互照顾增加了热闹和喜庆的气氛贸易城的城门是敞开的没有后世那种过门纳税或搜检值班的战士也只是在城门上观察只要没有大的骚乱就不会下去干涉。
看来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将来有必要在各城建设征税制度。
不过目前还不需要一是各城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还没有一个庞大的行政体系需要用税收来养活加上目前大元诸城和少昊也只是局部私有化城主和长老团对城中族人的产出有很大的支配权也不会有物资缺乏的情况从贸易城的仓库看这座城就更加不需要收税了贸易和产出的丰足就让马齐和长老们生活得很富足不会为物资愁;另一个方面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各族族人恐怕对献祭礼能够接受对强行征税还有一定的认识过程这个东西就暂时不必勉强了。
城内对这种场景早已经见惯不惊尽管正式的贸易在明天才开始但今天的匠作区、贸易区和宗庙前的广场上都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匠作区以及里面配套的贸易区是贸易城“特色产品”的交易地点各种各样的陶器、家具、农具、马具、牛具、武器等都在这个地方交易甚至我还在匠作区找到了一个新开的作坊――昊香酒坊这也是匠作区内第一个和唯一的一个有招牌的作坊!
“来了!来了!换酒的么?五斤粟换一斤酒!陶瓮另算!”
“上好的粟米酒啊!――要不您先来点尝尝?”老板举着一个小杯对犹豫不决的长老们邀请道。
这小子我有点映象应该是原来大方族的吧来自梅梅父族的族人看上去有2o岁左右一脸的精明从酒坊的布置和记帐的本子看九成九是大元学校的优生。
看到那名长老饮下一杯酒眯着眼砸砸嘴一脸回味无穷的样子我就知道这桩生意做成了不一会一条牛牵到店前牛背上卸下一袋栗米两小瓮用黄泥封好的粟米酒用藤条捆得密密实实地放到了牛背上。
城内原来由各族修起来的房子在这一晚都住得满当当的马齐对各族自建房管理得很宽松只要服从贸易城的规划在居住区内建设就行了。但各族的少量货物只能随身带只有大宗物资――如交换到的大量粮食才通过与贸易城协商放入贸易城专门的仓库马齐要收他们一点代管费。
仓库是贸易城的专有建筑不允许其他部族在城内私建而且贸易城的骑兵也在仓库区外围了栅栏派遣战士专门看守尽管还没有出现“盗”需要防但防火和防兽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匠作区和居住区里许多长期来贸易的部族找得到原来寄宿朋友或熟人付出一点礼品或者仅靠交情就能住得下来但入夜以后我还是看到庙前的广场上和城周围到处都是花样繁多的各式帐篷。
天边露出第一道曙光的时候正式的贸易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