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一百五十章 - 姜氏内政

第一百五十章 - 姜氏内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无弹窗 在洪水退去之前姜由在姜氏各族间还是比较有威信的姜氏的#姓部族也对姜由的领导心服口服毕竟能将姜氏宗族大部从公孙氏战场带回神山对姜氏可说立下大功。加上一路回迁时姜由对炎族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硬是把一个“外来族长”当得巴巴适适让炎族人从开始的恐惧到最后的感激对姜由的族长地位终于认可。

回到神山之后炎族长老们践行诺言在长老大会上强推黎族为宗族――说实在的炎族的实力也的确有些勉强从武力上的确没有担当宗族的力量。

但当年炎族的一支竟留在神山下奉祀了神山百年却一直以“弱势宗族”自处于姜氏的各强族间现在好不容易见到宗族大部返回正要扬眉吐气哪里肯将宗族地位拱手让人会议上留守的炎族长老一哭二闹三上吊决不肯让当年的死敌当姜氏的宗族不然就带留守的炎族人投姜水!

带炎族大部返回的大长老恙怒至极只能在心中大骂:“这小子不识时务――炎族要是有当年的一半强大我还会让出宗族之位吗?”

姜由碍于初返神山会见诸多姜氏强族深感姜氏各部族的强大若非公推也不敢轻易就任宗族族长之位更无法在没有取得各部族支持之下为黎族强索宗族地位。一旦谈崩了就算他率的这三千多黎族战士能过半顺利逃出大山却将永远失去让黎族返回神山的机会。更谈不上带领姜氏各部族分割农业与畜牧用地实现农、牧并存互不相侵的局面。

在牛神山下种粟是姜由一路而来的梦想。

谁知道姜氏各部族包括异姓部族的长老一来慑于姜由所带来的武力的强大不愿与这个新任地“炎族、黎族”兼职族长为敌;二来对炎族留守长老的言也含羞带愧。再联想到多年来对弱势宗族的欺侮更加的坐立不安。最后竟然都一致推举炎族继续担任宗族姜由自然也成为了姜氏族长的不二人选。

姜由哭笑不得炎族大长老喜出望外但长老大会地结果就这样定了下来。

但在姜由心目中。这已经可算得一个还不错的结果毕竟黎族和炎族的地位在姜氏内得到了同等地认可暗地里。炎族人都清楚以后实际上的宗族将可能不再是炎族了眼前的族长是不会轻易地将宗族族长位置传给“纯正”的炎族人的。

黎族才隐然成为姜氏的真正领导者。

等姜由的“姜氏新政”颁布那些留守的炎族人彻底的死了心――姜氏的牛神山下将大面积地种粟!

姜由将利用这一次的播种向姜氏所有部族证明农业与畜牧业是可以并存的。绝对不会有你死我活的殊死矛盾。

同时姜由也作了修筑神山城的规划表面上是为宗族在建设一个更加牢固的安身之地实际上却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姜氏内部冲突作以防万一的准备。

有了巩固地后方基地姜由就有了底气敢于在姜氏各部族内进行“农业革命”!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筑城工地的由来。

我对姜由地深谋远虑颇为认可这家伙从一开始就不像他表面看起来那样粗扩简单但也绝不像现在表现出来的这般有韬略。

总之在过去这几年里姜由是像换了一个人。

从一名战士。变得更符合他现在的管理者甚至是统治者的身份。

但现在他遇到了从严没有处理过地为难处境。

在神山南方有一个姜氏异姓部族。叫骊山族是姜氏各部中较强大的一支有数千人规模以畜牧业为主。近两个月前。一个由族部落从山中冲出袭击了骊山族。掳走了一批牲畜和族人并在族内留下话让姜由去交涉。

骊山族距离牛神山颇远走路穿越山岭需要近一个月地时间是姜氏各部族中走得较远的部族消息传到姜由这里时两族已经生过多次冲突。

骊山族的长老们远涉月余才到了神山下二话不说只是跪在山脚下不起来。姜由闻讯赶到山下却一个都扶不起来只是听到长老们向牛神祷告才知道是一个由族部落造成的后果而且从那些由族部落的威胁里可以推测应该有黎族人参与了此事。

这可都是姜由的本族啊!

所以骊山族没有选择向姜由投诉而是向牛神祷告以求被掳的骊山族人平安。

姜由为难了。

让族人将骊山族的长老们安置进了姜氏的帐篷中姜由在许多天内都视而不见与炎族的长老们也无从商议起直到我来了姜由才又提起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要是处理不好姜氏内部又是血染草原的结局。

而姜由恐怕面对的是黎族的彻底分裂!

现在黎族各部长老代表来了姜由干脆当面把这个问题踢出来看看我也看看这些黎族长老怎么回答。

同来的1o名黎族长老一听就明白了1o张老脸有些挂不住他们心中肯定明镜似的甚至是哪个部族去搞了这个行动都多少有点数。

毕竟之前出城迁走的也就7个族而已。

“姜氏今日的局面不是轻易得来的族长应该以大局为重分清主次但同时也不可多所杀伤有四个字可以奉鉴――攻心为上!”管不了那么多了事急从权后世武侯要用这句话时就不用“原创”了从太昊族长这里再“借”回去吧。

姜由听了沉吟片刻似有所悟当然无话大帐内盛宴上宾主尽欢。

天还未亮听到外面有较大动静我们都出帐篷去看热闹o

姜由正在召集族人集结了大约上千战士但没有使用牛骑兵而是全步兵。看上去就知道不是全黎族的班底那班黎族战士我还是有好多看面熟了的。

大队之前是2o余位长老跪在姜由面前伏地不起姜由却没有理会一直在对没整好队伍的战士们训话。估计那些跪伏的长老应该就是骊山族的长老了吧。

到下午近千战士――其中有部分是黎族过来的――消失在山凹间姜由却没有随行而是向率队的黎族队长们做了一番交待就全力投入到筑城工作中去了。

在姜氏神山下住了两天也略指导了一下姜氏的筑城工作感觉姜由的确比较忙加上黎族的长老们已经比较满意我向姜由打听公孙氏的情况打算往公孙氏的地盘去看一看。

“公孙氏在大河之北与我姜氏一个部族临近族长愿去可以让我姜氏族人引路。”姜由对此事也颇感兴趣找来一位长老让他为我们当向导。

“吕族吕风愿与太昊族长同行!”吕长老很恭敬地躬下了腰。

“吕族与公孙氏很近吗?”我好奇地问他。

“公孙氏与吕氏已经有数十代相邻有如兄弟之族后公孙氏大举南迁只剩数个公孙氏小族在吕族附近今年初公孙氏迁回公孙一族才重新壮大继续往西北迁走了一部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原处与吕族为邻。”

看来炎族与公孙氏的矛盾也不是姜氏全部族人的意思甚至在多年以前姜氏与公孙氏还是比较友好的。

甚至公别氏学会的种黍技术还是从姜氏的由族传播过去的可见两族的交好由来有自绝不是有深刻矛盾的部族。

“但要前往公孙氏还得渡过大河不知道现在大河的水位如何需要先行探好大队才能过去。”姜由提醒道。

“没问题!让太昊侦骑去探一下大河就行了!”木驼把这个任务接了过去。

四天后姜氏的向导和太昊的侦骑返回了神山带回了消息。

“大河已经变浅了不到马腹深可以涉过去!”已经11月中下旬了这个答案并不让我意外但让我意外的是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大河在哪里?距离我们有多远?”我问带队的骑兵。

“由神山往东骑马一天半可到!”

向东?怎么会向东?大河不是在北方吗?为什么是在东方?

“大河在前方转向北了。”看我有些不解姜氏的向导解释道。

大河本向东在前方河道转向北?难道我们已经在河套地区了?那就是说姜氏的神山是在后世的陕西境内了?

那越过这些山应该就是到后世的黄土高原了?

可是现在往西北极目远眺见不到黄土只见苍茫的丛林。

希望多年以后眼前还是这般景象。

但我深知恐怕后世的王朝仍会在这片土地上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大片丛林仍会消失在刀锯之下。

两天后大河就在眼前如之前侦骑向我描述的那样清浅的大河宽度不过2oo多米深度不及马腹河床极尽宽大却大半干涸。河中已经开始出现小量的冰凌浮过想来河水应该已经沁骨的冷。

“出!”

我在马背上一声大吼率先奔向大河。l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