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一百六十七章 - 长锯现身 第一百六十七章 - 长锯现身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无弹窗 姜氏向南之心既定我只能希望他们能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
我却急于改进我的锯。
锯面已经用一种青石打磨过厚度降了约1毫米多一点表面也显得光滑起来甚至泛出微微的黄光虽不能说“光可鉴人”但照出点人影子还是没有问题的锯齿也经过打磨更增锋锐。
这期间土鲁已经几乎将所有的木工工具全换成了青铜铸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木工们正式进入了青铜时代凿、刨等常用工具自不必说还试制了一批青铜钉这东西可比原来的铜钉好用多了基本上可以直接钉进多数木材里面去原来的铜钉却得先凿好洞才能用铜钉连接起来主要是硬度不够。以前只有极偶然的机会才能得到一两块可能含其他合金成份较多的铜锭才能打造出一点点硬质的铜钉出来。
现在则可以通过控制锡、铜比例随心掌握硬度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接下来的几次试锯中由于有效地控制了磨擦阻力铜锯的切割能力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让我开始尝试第一次锯木板。
几次横向切割圆木的经验告诉我即使是在横向切断的过程里面锯的方向也会生改变何况是在比较长距离的切割过程之中。看来一项新的木工工具要诞生了――墨斗。
当然前期我也没打算一次将墨斗做得很完美基本的要求是得有一根比较长的麻线然后得有一盒墨这都全是现成的东西却从来没有合起来用过。
从大元学校到太昊学校墨和纸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大元出产的毛笔和松烟墨到现在还是诸城中质量最好的甚至大元纸的质量也是以大元城为最佳。后来仿制的有穷城和汉土城远远比不上大元城的产品质量贸易城则根本就没有去做。
匠作区里本来就有现成地麻布纺织坊很快就送来了一堆麻线太昊学校的教师专门将墨磨好给我端来。
我在墨盒里浸入几块麻布。并将一根七八米长的麻线浸在里面最后在架好的长圆木两端让人一拉直我在中间提起麻一弹――一根细线在圆木上出现。
摆开架势。沿长线地一端铜锯缓缓地切了进去随着“吱吱”声响起锯屑纷落墨线渐渐消失在锯齿下圆木从中间被慢慢剖开。
才锯到两米多远我已经额头渗汗。手臂酸软。这还是在已经改善了锯的性能的条件下若是没有大量地前期处理估计撑到这会儿我已经早趴下了。土鲁招呼几位大力的木匠来替我围观了大半天。他们也看出了门道知道应该如何使力几人轮流下来终于将这棵圆木剖开。
“老子要铸长锯!”
我终于愤然打算将这个板锯方案推倒重来。
但为了稳重起见我打算铸的“长锯”也不过一米。
眼下这把板锯还是有用的至少对于木匠们断开圆木或修整木板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但真要用于锯板。还得是双人对拉的长锯才行。
匠人们在剖开的圆木边上啧啧称奇土鲁则将板锯紧紧抱住其他匠人估计一时间难得一用了。
接下来地十来天里打铜匠人们组成了一个专门的“造锯”小组和我一起研究从长锯到短锯的铸造为“利其器”我还为匠人们另铸了一批硬的铜锉用于修整锯齿;为在泥版上镂刻精细地锯齿我咬咬齿铸了几把尖细的铜匕。
但最为难的是锯齿的形状详细讲解了很久。还是没能让多数匠人明白为什么要刻成两边倒伏方向不同的三角尖只好让太昊学校的教师拿了几张纸来放大了画在上面张贴在匠作区。
不理解是吧?不理解也要执行!只要照葫芦给我画好瓢就行了!
还好工程进度比较顺利第十天上我面前终于摆放好了十多把已经装好木柄打磨光亮的长短铜锯。
我正在满意于锯地制造技术进步却感觉到地面传来微微的抖动木案上的铜锯也轻轻地颤动起来。
什么动静?
我冲出匠作区上马直冲城外。
姜由终于进军了。
数千头牛在远离太昊城数公里处缓缓地向西南方向移动那个方向约2oo里外有一个可以让牲畜通过的山口过了山口向南就是由族的村子。队伍缓慢移动隐约有数十骑快在骑牛的战士和牛群间来回奔跑这里面应该就有姜由了吧!
隆隆的震动从地面传来烟尘漫起在地平线上。
第二天数名侦骑从太昊城出随姜氐大军而去。
自这一日起由族换盐的交易就再也没有人来过。罢了我且先静观忙我的建设去吧。
看到太昊匠人们开始锯出了较为平整的木板最薄地已经达到约2厘米我开始放心下来并加大了培训匠人们制作铜锯的规模一段时间内这将是太昊城反向为大元诸城输出的一项重要商品。
考虑到工艺的复杂和培训期较长我还不想在工艺成熟之前将这项技术输出到其他地方。
将春播的事情交待给风余他们趁春汛还早我还得往公孙氏去一趟才放心。
太昊六年2月7日我带着2o人的一小队骑兵上了路。这一次我先取道铜码头――靠少昊的那一个码头叫盐码头察看了一下仓库的情况。铜码头的负责人叫风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舟估计他父母当年起名字时也没想到他会作码头负责人但如今这个名字最合适了)很小心地逼上粱山我们察看堆放铜锭和盐袋的专门房间里面的铜锭都一块块抹上了猪油放在木质架子上这一招是跟贸易城学来的估计是骑兵们将这个贮存技术告诉了风舟。
存放盐的地方则在地面上放了大量石灰这个是按我在太昊城的作法。
我估计了一下铜锭已经有了大约三千块的存量按每块十斤左右计那也有十多吨了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看来自冶铜工艺改进以后铜的产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盐也有了近4oo袋有库存按每袋4o斤算这也得有七八吨吧应该可以满足公孙氏、姜氏和太昊的一时之需了。
而对岸不断有骑兵涉河过来库存的量还在不断增长。
自铜码头往西越过大平原我没有走上一次的山路而是沿大河而行力求找到一条合适的新道路。
数日之后河谷收窄前方是一道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