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二百六十一章 - 迁家使命 第二百六十一章 - 迁家使命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无弹窗 最后的收割结果出来比我们此前预期的要多一些平均亩产近15o斤大楚村在太昊8年的收成达到37o吨左右共需要7间大的仓库。由于眼下村中的仓库和晒场建设都跟不上需要多数粟穗是在屋顶上和木架上晾晒的。
等粮食入库时临时的“宗庙”内都放了数个大型木斗仓将人们赶建的几间木屋全部派上了用场却仍不能满足存放所需。元方此时开始急着要我将粮食运往码头了。
“爸新建的那个码头叫什么名字?”元方对铜码头和盐码头是甚为熟悉的也随骑兵们去过几次所以对这个新码头颇为好奇。
“呵呵!离大楚最近当然叫‘大楚码头’了!”我笑道并在计划里将渡过大江后的在对面兴建的那个码头叫作“湘楚码头”算是对后世的一点纪念吧。
近百吨粮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运到了大楚码头从此码头上的族人们没有了对粮食的担忧可以全力投入到码头建设上去。
进入十月以后秋高气爽大江边上应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我的记忆里后世的秋季应该比现在要冷一些但我现在基本上还是在穿着过夏的那些麻衣一点也没有觉得冷虽然有时温差大一点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太昊的麻衣已经运到十来位熟练的纺织工也随之赶到为码头建设者们带来了按族长风格缝制的“工作服”。
初时刚脱下兽皮裙的族人们穿上这麻布衣还满身的不自在但看到族长“以身作则”加上前来的纺织女工们穿着麻布裙的效果不错也就扭扭捏捏地接受了。过了几天。现这东西又轻又透汗工作时穿着挺舒服便再也不愿意脱下来。
这可不行。时间长了这麻衣上的污渍太多看上去就有问题了味道甚至比原来地兽皮也好不到哪里去。为此。仿织女工们临时组成了一个“洗衣班”。为码头工们洗涤穿脏了的衣服。
这时族人们才体会到麻衣的另一个好处:兽皮衣服是基本上不用洗地一穿就穿到脏烂不堪才抛弃但麻衣却可以不断“再生”稍洗一下就会跟新的一样。
但这种示范并没有让工人们养成自觉洗衣的习惯。刚开始我看到工人们在纺织女工的催促下当面就把衣服脱得精光连底裤都取下来然后浑不在意地转身立即投入工作对此我还有一点视觉上地冲击到后来看到码头工人中有少数幸运者已经开始与纺织工们单独外出神态亲密才现这些家伙对纺织工打地什么主意。
“建房!迁家属!”我咬牙切齿地下令。
尽管太昊主张自由恋爱。但对于某些“有妇之夫”而言再这么放任下去恐怕太昊礼部的许多铜牌得重新铸过了。而码头工人和少得有限的坊织工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一对一的简单关系码头上过半地匠人都是已婚人士。就算不能把局面完全控制住起码也能让那些成年男人们稍微收敛一些。
这个码头上。目前只有我是带了家属的要是不能为这些壮男们多考虑一下也可算得上是我失职。
一队骑兵带着我的命令在众多单身男人的垂涎目光中奔太昊城而去。
而从造船后期工作中解脱出来的匠人们以空前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小型住房的建设中去这一次我明确规定凡已经结婚的匠人家属到后每人可以分到一个单间而完全独立地房子则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建成。
按我的要求太昊城内还得选派部分年青女子到码头上参加建设下一步我们不能只靠大楚供应粮食码头也得有自己的粮食生产计划。
但还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我没有跟族人讲:移民江南!
当初的大量集中人口是为了文明层次地提高如今的少量移民则是为了文明地扩散以及新的作物种植、生存环境开拓。
进入11月以后太昊族人们现大江边要比太昊城好过得多。
尽管盛夏里一个个晒得苦不堪言但交冬之际连披兽皮都让人觉得不可接受要在太昊此时应该已经要在壁炉里烧上碳火了大江边却还是温暖如春。南北不过一个月的马程却如同两个世界。这时我已经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世纪的温度绝对要比后世高!就算是后世11月末时大江边的气候温度也需要穿上羊毛衫防御寒冷了但此时的大大江边绝对过2o度的平均温度。
秋高气爽的气候已经延伸到了“冬高气爽”!
匠人们对此并不特别敏感往往在汗流浃背时还以为是劳动辛苦所致但纺织工们却深有感触在跟梅梅讨论裙子式样时不约而同地提到这里的气候要比太昊好过得多。
已经比几年前收敛得多的梅梅这时也不脱女儿心性笑话这些女孩子们大约是想在码头上安家了!
这个话也并不是玩笑话实际上我的想法也是这个样子就是要让更多的族人在大江边上生活为下一步大举南渡作准备。
11月2o号以后村内的建设我都基本没有过问全力参加到造船工作中去。
这个时候大楚那边给我带来了一个好建议。
大楚的长老们不顾元方的反对坚持要到码头上来看看太昊族长怎么样渡江。
结果数十位黝黑的小老头看到江边的太昊大船以后都跪伏在地不敢仰视按长未缓和们后来对元方的说法:“大江里的水神都安静了许多水中的神灵都敬畏太昊伟大的族长不再像对戎族人那般强横而是服从于太昊族长的意志!从此太昊人可以渡江了!”
言罢泪如雨下。
可是我却关心的是当年他们的前辈派遣战士抱木浮江抱的是什么木头?一般的木头并不都适合抱着浮过去的。
这次一位长老听到元方代我提出的问题后给出了一个答案:带我们去看一种特别的树。
桐木!
内部多孔轻质易浮。
后来我们的族人渡江时每个水手的身上都背了一个木质的“救生板”大为提高了渡江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