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三百七十九章 - 变乱风起

第三百七十九章 - 变乱风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无弹窗 “奶奶我们该回家了――”

太昊十六年春天太昊城外的青草应该还没有开始返青吧大楚城外已经看得到稀疏的野花了。

“不!”梅梅很是不舍“我留下来陪孙子你去照顾风越!”

“奶奶听话!”我接过元楚“乖孙子以后陪我们的日子长着呢现在就让他妈妈多带两天吧没有我们梓桦会很累你不想你的外孙了么?”

元楚仰着小脸不知道爷爷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却笑呵呵地伸出小手要奶奶抱。

“乖乖都是你爷爷的错!”梅梅眼中有些湿“不过也快了早点长大到太昊城来陪奶奶还你的风越哥哥!”

看到我和梅梅在收拾东西公孙让忙告诉元方爸妈要走了。

“爸怎么会这么急呢?太昊城里没有什么事吧?姐姐没说有什么事要您回去啊?再说元楚还没有满周岁呢?”

元方没有怎么着急却还是想留下我们这阵子他也看到了元楚跟我和梅梅还亲一些有时公孙诎都抱不过去小小子对奶奶特别喜欢有时还跟梅梅“哇哇”地乱咕哝像是在学说话的样子。

“谁说有事?只不过是想去看看风越了都是我们的孙子在哪边不一样么再说这边不还有这么多人在帮忙么梓桦可就累得多了反正过两年元楚就要过去了这会儿分开一下也没关系对不对?奶奶?”

梅梅不舍却还是点了点头。

元楚这会儿趁机卖乖哇哇乱叫着要奶奶抱逗得梅梅眼角泪光闪烁。

元方眼看留不住叫偃鹏准备车驾。用大楚仿制的马车作为我的座驾另外安排了三十多人的骑兵随行以保一路平安大量的南方特产又占了几辆牛车估计这一趟返程得花不少时间。

元方在大楚至高无上他的意思连我也无法左右甚至劝止不了。只得由他去却同时苦笑――看来我是颇有些老态了带上梅梅之后连一路上的自保能力都得不到元方的信任。

不过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也心下嘀咕:这次坐车回太昊应该会好过一点吧不知道梅梅上次坐车来地情况如何。我对骑马返回是有些忌惮了四十多岁的人不服老是不行了。这个时代的长老们出行已经鲜有肯骑马的。只要条件允许都愿意坐牛车或马车不仅要舒服得多也是身份的象征之一。

2月底这么一行人终于开始北上临行时元楚居然还叫上了三名庸族妇女说是一路上好照顾梅梅起居但从他的安排来看我私下向偃鹏打听了一下。居然都是安排的未婚女孩而且要求她们留在太昊不必再回来了。

除了对父母有些不舍我看到这几个女孩子都私下里窍喜:能够到太昊城定居对庸族人来说算得上一个极佳地选择何况太昊城中已然有了不少庸族人那些在太昊城当学徒的庸族子弟并没有全部返回大楚还有不少继续在太昊城“进修”呢。

车辚辚马萧萧一路走得好难熬!

来时骑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二十来天就到了。还不觉得很远返程时骑兵小心翼翼地护卫着我们的车驾不肯走快了加上梅梅也禁不得太颠簸一路上都是缓缓前进初时还贪看途中的春色后来却所见无新意行程便颇有些烦人了。

为了让一路好过一些我告诉随行的骑兵所过的城池都要进去休整一下我也好久没有进过大方城和苗城了。

大楚村已经远没有昔时地热闹开垦过的土地又长满了野树只有村外数里内还有零星的庄稼地在耕种村中留守地族人不过3oo左右倒是不时有零散的庸族人来投却多半都打到了大楚城去没有再继续增长人口地迹象就这样了年青一点的庸族人还在跟父母较劲都想着搬到大楚城中去住看来大楚村的消失是迟早的事。

苗城的展却是惊人的快毕竟处在大楚和太昊的通道上两城间的任何物资运输都躲不过苗人的视线加上元方也颇为大度往往在运输队进入苗城休整时都与苗人进行一些交易或送一点物资给苗人宗庙所以大楚有的东西除了梓桦通过鸽书传到大楚城地以外苗人都几乎一样不缺只是在数量和质量上略有些差异而已。

可是让我惊诧的却是苗人的数量增长。

难怪当年随姜由漂荡的一支由人展不过苗人这些苗人一旦得到安身之地得以休养生息增长就快的惊人当年我记得的苗人不过三四千人眼下的苗城中却满地都是小孩子跑来跑去城中怕不有六七千人!

“由族那边搬了一些过来不过这几年小孩子是生得多些还不都多得太昊和大楚族长照看!苗人永感大德!”

苗城的大长老对我很是恭敬言语中似乎对元方也感戴颇深细想想也不觉释然毕竟当年苗人立足未稳时若不是元方带着大方城的匠人和骑兵支援了苗人的建设并为他们征服庸族人取得了难得的生存空间苗人也难得有这么大地展。

苗人的展还不限于城中城外处处可见一个个小型地村落与太昊城外和大楚城外相似却显得更密集一些听说以前庸族人占据的山林中也住了不少苗人看来苗人的展比我所能够想像的都更快一些将来必是不个不可小觑的大族!

大方城自不必说本来就是太昊属城诸般制度都源自太昊物资和技术都以最快的度传播过来大大惠及了依附于大方城的由族人眼下除了个别极为执拗的部族还抱着地盘不放多数的由族部落都已经融入到大方城的势力范围要么就直接举族搬到城中要么就在城外一到两天的路程范围内生息繁衍处处可见大方城的影响从农业生产模式到族人衣着都有明显的太昊风格。

返回太昊城已经是四月中旬的事了此时太昊城中春播已经完成正是一年中最为悠闲的时光族人三五成群或在村坊间散漫闲逛或在田间野外踏春或跨马张弓离城数十里去狩猎。

梅梅一到城中没怎么顾得上抱外孙就急着从梓桦手里把养蜂场接过来开始春天高产期的管理我却急着到布坊去参加春蚕的后期管理从大楚来的庸族女孩子没有去处倒正好在家中帮忙照面风越让我怀疑将来元楚来时兄弟俩多半都会说庸族话了。

风林和梓桦对我们的返回虽然早得鸽书通知仍是喜出望外这大半年来也着实让他们有些公私难以兼顾孩子就是一个最大负担风越已经一岁在家中满屋乱窜吓得他们夫妻俩成天叫人全程陪同不敢有一丝懈怠。

虽然对我和梅梅已经没了映象毕竟血缘至亲的关系孩子很是喜欢梅梅和我看到我们回来风林和梓桦都松了一口气。

我却没有急着照看风越去了大半年太昊城中最让我牵挂的竟然是那些难看的虫子!

春风中城外的桑树长势喜人可是春天还不很浓密的树叶却极大地限制了春蚕的规模眼下城中只有风林有了两件像样的丝绸面料“族长服”虽然有一件是为我准备我试穿了一下实在有些勉强干脆一并都让给风林。

我期望中的丝绸业的春天看来还早看到去秋族人学着新插的桑枝出的几枝嫩芽我快失去等候的耐心了。

“从你的作坊里选些人吧让他们到大越去养蚕!”

一时看不到明显的成绩我几乎放弃了太昊丝绸的明天想把丝绸业送回到它在后世最达的地方去展历史选择了余杭作为丝绸的高度达地区绝不是偶然的说不定只有那边才适合让丝绸业快展起来。

布坊的老板一时哑然却听出了我的意思咬咬牙去安排人手去了结果一些有亲人在大越城的匠人竟欣然向往之报名者还不在少数看来这也算天命使然人力勉强不来的。

但这一季的春蚕纺出丝来居然还是够了三五件春衫看来太昊的丝绸业也不一定等到从南方而来作为原产地仍是大有可为的。

诸事抵定我又回到了以照顾风越为主太昊学校上课为辅的常规状态中成日阶沉浸于太昊学校和家的两点一线个人天地中与风越陶然自乐尽享天伦之福偶尔间到匠作坊去一趟开始一点点开始设计以马尾为弦的太昊琴这差不多是我到原始之后一切理想的终端了舍此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毕竟年岁不饶人精力和体力都不复当年也少了豪情壮志。

可是天不假我之便没能让我这安生日子多过上几天就在这波平浪静之中投入巨石掀起了一番波澜。

“父亲!请随我到宗庙议事!木驼叔叔鸽书中说炎族有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