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三国之天下-> 第三十六节 幽州改革(一) 第三十六节 幽州改革(一)
- 三国之天下无弹窗 随着陨石的出现,困扰着幽州众将很久的兵器不合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所有将领没事的话都会去蒲元的铁匠作坊去看看给众将打造的兵器。一个月后,众将的兵器都已经打好了,吕布除了兵器没打之外另还让蒲元打了一副铠甲名为连环唐猊战甲,张飞的兵器就是传说中的丈八蛇矛以及一副虎头连环甲,关羽还是他的那把青龙偃月刀以及青龙千叶甲,张辽的青龙钩镰刀以及熊连环甲等等,众将都获得了自己心目中的武器,就别提多高兴了,张飞天天拿着他的丈八蛇矛找人比试,那麽样就像自己是天下第一似的。随着众将的兵器都有了着落,东方剑的心也就放下来了,可以专心的考虑一下幽州的内政了。
这天东方剑将钟繇叫到刺史府。钟繇身为幽州治中虽说官职不高,但是东方剑因为不太懂内政故将处理内政的权力就交给了钟繇与田豫等人,所以他们就成了幽州内政的最高负责人,是以有很多的事需要他处理,今天一大早东方剑就将他叫到了刺史府。
“主公,不知叫繇来有何事。”钟繇一到刺史府就见东方剑在议事厅等着自己,所以就上前问道。
东方剑道:“元常来了,请坐。”
钟繇谢坐后,在座位上看着东方剑。东方剑道:“今天叫元常来是有事要元常去做。”
钟繇道:“请主公吩咐。”
东方剑道:“因我等刚到幽州故幽州的很多事都要元常等人去做,剑本不想麻烦元常,但是剑思来想去此事还得要元常去做方可成功,所以只能烦劳元常了。”
钟繇道:“主公折杀繇了,主公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东方剑道:“说起来这件事剑还是沾了罗马人的光,所说此物在罗马最先出现,但是是经我的手来到大汉的,再说我这几年已经将它整理的差不多了,可以说完全适合我大汉。剑敢肯定这是一项伟大的明创造,而且可以说此物一出天下必定震惊,可以堪比当年蔡侯的造纸术。”东方剑的话一出,钟繇立马呆立当场,虽说当时纸张尚未普及,但造纸术可是在东汉人的心里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钟繇一听说竟然有一项明可以堪比造纸术,不由得大为好奇,当然,更主要的是震惊,都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明。
钟繇激动地说道:“主公,不知此物是什么明创造啊,你就快些告诉繇吧,我已经等的心急如焚了。”
待钟繇说完以后,东方剑看着钟繇脸上那急不可耐的表情笑着说道:“此物剑叫它为汉语拼音,是一些标注我汉字音的字母,以及字母之间相互组合音的规则。有了此物,我大汉子民人人皆可读书习字。”
钟繇一听东方剑这么说,心里便更加的震惊了,更想看看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样,怎么会这样的神奇。而且可以让大汉子民都可以读书写字。
东方剑道:“此物乃是剑在罗马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罗马帝国的音标,就是标注文字音的字母。于是,剑便想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便也想为大汉文字编出一套音标。于是,剑就将此方法带回大汉,经过剑几年的改进和创造,终于编出了一套适合大汉文字的音标。不过,由于是剑一个人所为,所以这套音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元常你这有大学问之人不吝赐教,恳请元常指正。”
听了东方剑的一翻话,钟繇大为高兴,说道:“好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此法如果真想主公所说的那样的话,那主公可是为我大汉做了天大的贡献啊。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汉子民人人均可读书习字了,人人都可以接受圣人的教化知书答礼了,在此繇带天下子民谢主公了。”说完向东方剑深深的施了一礼。
东方剑急忙站起身来走到钟繇身前将他扶住道:“元常此言差矣,剑亦为大汉子民,为我大汉的长远打算这些又算什么呀。”说完将桌上的标着汉语拼音的纸张交给钟繇,东方剑便向钟繇仔细的讲解。
钟繇听完后道:“主公的这个明让那些孩子们学的时候就不用口口想传了。”
东方剑道:“这个还不算,我还有一种对读书有好处的方法,不知元常愿听否。”
钟繇一听还有一种能够读书的好方法,那还不听吗?从刚才的汉语拼音上就可以看出自己的主公,远远不像自己看到的那样,自己的主公用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博学多才、博古通今来形容亦不为过,就连蔡邕都称其的才学不让当代任何大儒。
钟繇道:“请主公明言,还有何种方法,要洗耳恭听。”
东方剑道:“剑曾经在读古文和今文时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因为所用版本的不同故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不管是古文经学的训诂还是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总是希望能更贴切地解释圣人的言论。但这很困难,因为各有各的解释,很难说服对方。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句读的不明确。举个例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在大家都以为这话的意思是小民越蠢越好,只能使用他们,但不可使他们变聪明。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也未必,先孔夫子的弟子除了南宫兄弟和公儒良等少数几个人是世家子弟,绝大多数都是小民。其次,孔夫子还曾说过‘有教无类’这样的话。最后,小民是国家的根本,小民愚蠢了于国家有何益处?难道孔夫子希望我国的小民都象匈奴、鲜卑那样的蛮族吗?那么还有一种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说,小民所认可的就随他们便,小民不认可的就要解释给他们听。再有一种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说,小民能用的随他们便,不能用的就传授他们知识让他们改进。到底那种解释更符合孔夫子的原意那?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但我想今日我们争论古人所说的话,将来的后人也会争论我们所说的话。所以句读一定要分明。故我特地明了一套符号这样一来就能准确地进行句读。”
接着东方剑将现代的标点符号钟繇一一说明。钟繇惊叹不已,心道:主公脑子里怎么那么多闻所未闻,但是又都非常适合的想法,难道我这些年的学问都白学了,还是说主公的天赋之高天下无人能及。
之后的几天,钟繇基本天天都泡在刺史府里,和东方剑一起研究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经过几天的探讨研究,一套三国版的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方案终于出炉了。虽然有些和现代仍有出入,但大部分还是和现代一样的。于是,“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四个大字便从幽州的蓟县传遍了大汉疆域的每一个角落,而东方剑东方子恒的名字再一次传遍了天下,为天下世人所敬仰。
解决了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问题后,东方剑又想着将自己所知道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公布于世。在蔡侯纸明之前,民间用大麻和苎麻的纤维等原料造纸,纸质太差,厚薄不均、强度较低,不便书写,且产量低难于普及。官方多用竹简、木牍,少量用丝帛书写。蔡伦精心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的工艺,又选用价格便宜的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作为造纸原料,这些东西不仅容易得到,而且比之原始植物来也便于加工。加工方法是: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把纤维舂散,然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使纤维互相溶合成浆状,再用细帘在浆中均匀地捞出这些细碎的纤维,让它干燥。这样就制成了质地轻薄、价廉耐用的纸。整个过程完全具备了造纸术的基本工艺挫、煮、打、抄。
可是蔡侯纸纸面比较粗糙,颜色明显黄,虽然比照早期纸张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这种纸的价格仍然较贵,无法在社会中下层普及,而产量的限制,无法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价格高且供不应求,这是绝佳的的商机!
为此在以后的几天里他将田豫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后,让他陪着自己一起研究如何改进造纸术。东方剑在后世为了写论文的需要,他在一家造纸厂里待了四天,熟悉了一切的操作过程,虽说知道但是在汉末这个时代要什么没什么的,要想造出自己知道那种洁白的纸张,那就犹如难于上青天。不过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失败了n次后,终于研制成功了,结合了当时的物质与两千年后的技术,这个时代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白纸诞生了。以硫黄为主体的漂白剂令纸张更白,蒸煮搅拌与打磨令植物纤维更细密紧凑,增强了柔韧性,不像蔡侯纸那样容易撕裂,压网烘干技术保证了纸张的厚薄均一,这种方法完全是古代版本的现代造纸工艺。新型纸的光滑度、亮白度以及厚度都要远远好于当时的蔡侯纸,已经可以满足印刷的基本要求。
听到东方剑研制出了一种跟雪一样白的纸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不相信的,但是还是忍不住的要去看看。匆匆赶到东方剑造纸工房,田丰等人几步来到刚刚造好的那一叠洁白的纸张前面,轻轻的用手抚摸着那柔滑的纸面,心中欣喜不已。他们不敢置信地看着这种奇特的纸,它的白、它的韧、它的平滑,放在阳光下几乎看不出明显的纤维脉络。田丰看着这些纸激动异常语气不得变成颤音道:“主公大才主公大才呀!这些纸一经问世那主公的名声在大汉可就真的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为主公以后的事业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东方剑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只是很高兴的看着众人。
严格的来说,东方剑所造出来的虽然也算是宣纸,但在质量上赶不上真正的泾县宣纸。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当时泾县所出产的宣纸是用当地独有的青檀木的树皮制造的,不过即便如此,这些纸张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产量以及成本上都比现在所流行的纸张强上百倍。取代现在的那些造纸作坊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所以,有人称此纸为‘东方纸’。
此后,东方剑将这些纸的销售交给田豫负责,而不是在交到甄家的手上。田豫之所以愿意销售这些纸干些这本来是商人的事。是因为东方剑的一句话,这些纸张的出现毕竟被后人铭记,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是人就像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为了这个目的田豫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甄逸还特地的找过东方剑想要下‘东方纸’的代理权,但是东方剑没答应。为此甄逸好几天没搭理过东方剑。
‘东方纸’的巨大成功,令东方剑的身份地位迅攀升,‘东方纸’的成功使其一时间供不应求,顿时出现了幽州纸贵的情况。东方剑审时度势,迅扩大生产规模,并且适当的降低了纸价,由每张8o钱降为7o钱(注:东汉末年未生动乱之前,粱米(优良小米)=石/4oo钱,黍米(黄米)=石/3oo钱,大麦=石/22o钱,粟米(小米)=石/22o钱,谷=石/22o钱,豆豉=石/5oo钱),并且多买还有优惠,这样的价格仅比当时的蔡侯纸稍贵,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条件下,试问谁不想要用更好的东西?于是各地商家蜂拥而来。甚至远在青州的商人也为了这种纸来到了在他们眼中视为苦寒之地的幽州纸张量产后,东方剑开始着手考虑书的问题,毕竟当时的书仍以手抄为主,价格自然而然要昂贵许多,这也是许多普通百姓没有能力接触书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情形直到活字印刷的诞生才得以缓解。
而现在,东方剑决定将这个技术提前,准备先研究出活字印刷术,进而是原始印刷机,那样一来,仅靠印刷术就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还能够使广大的普通百姓接触书籍开启民智!东方剑决定好后,立即搜索活字印刷的相关知识,“幸好当初高中时学习活字印刷术多看了几眼,而且在大学写论文的时候也注意过这方面的事,只要画出图纸再仿造制作应该不难。”
然而,想得容易做起来难。这时的长度计量工具是寸、尺,东方剑极其的不适应,每次都要进行单位换算。于是,东方剑索性按照米与尺的换算,制造了当时第一把米尺,并且将刻度精确到了毫米。有了长度单位,东方剑开始研究活字印刷术,经过数次试验以及关于历史上活字印刷术的记忆,最后决定采用泥字与油墨作为基准。就这样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诞生了。而刊印的第一本书则是古代经典《战国策》。以后又6续刊印行了《左传》、《诗经》以及举世闻名的《论语》。在书的后封页东方剑还加入了后代才有的印刷日期、字数等相关数据,也算一个创举。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纂,他将宫廷密室所藏战国史料:《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六部以国别划分,把六种书的资料分别编入12国中。因这些材料大多是记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所以,刘向将其定名为《战国策》。然而,《战国策》里并不全是策士的说辞,还有诸如“豫让刺襄子”、“荆轲刺秦王”之类记载,所以,不能仅视为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游说之辞的汇编,它还是一部上接《春秋左氏传》,下接6贾《楚汉春秋》的战国杂史。
《战国策》计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因此书思想活跃,有许多纵横阴谋之术,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广泛传播。东方剑此次刊印寓意明显,便是要开启诸子百家争鸣,而仅印此一本比引来士人、儒家、官府的猜忌,故此才将《论语》、《诗经》等儒家经典一并刊印,以求分散注意。
其后几年内,东方剑更是花巨资寻来《吕氏春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注: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古时又称作《齐孙子》,东汉末年失传。)、《鬼谷子》、《司马骧苴兵法》、《太公兵法》甚至《商君书》等名著,并将他们刊印留存,即作为军政教材,又可以保证他们永远流传下去,当然这都是后话。
可以说一夜之间东方剑成为幽州街谈巷议的人物,而同时财富亦疯狂积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