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三国之天下-> 第一六五节 曹操的计谋

第一六五节 曹操的计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孙坚就这样的死在他做梦都想要得到的襄阳城下,在战争的一开始的时候狂傲自大的孙坚恐怕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个结局吧?他的死是因为为夺取荆州为杀刘表开始,但是最后却死在了刘表的手下,真是个莫大的讽刺。

    孙策的使者蒙卓见到刘表后,就将孙策的打算告诉他,说道:“刘使君,我家少主曾经说过这场战争是异常错误的。但是因为袁术给我家的主公写了一封信,希望我家主公能够进攻荆州而他进攻冀州,要知道的我家主公可是袁术手下的将军,我家主公不能不听,现在我家主公已死,而贵军的黄祖将军在我们的手上,我家少主希望你我双方罢战,我等归还黄祖将军,而你们则将我家主公的遗体交给我们。”

    本来就不愿打仗的刘表,认为现在双方罢战也未尝不可,而且自己的真正的敌人是袁术,而不是孙坚,想来那袁术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借给他粮草而怀恨自己,所以才令孙坚见你攻破自己,而现在孙坚已经死了,自己没有必要在赶尽杀绝了,就在他要同意的的时候,蒯良将他拦了下来。刘表知道以蒯良的为人,不是什么重要的使,是不会这样的。所以他对蒙卓道:“你先下去休息休息,我们在商量商量。”说完就让人把蒙卓领了下去。

    刘表看着蒙卓消失的身影对着蒯良道:“异度可是不同意他们的要求。”

    蒯良道:“主公难道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吗?”

    刘表道:“为什么不答应,他们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就是袁术,而不是孙坚,再说现在孙坚已经死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就这样结束了吧!我们没有理由在扣留孙坚的遗体了。再说了,黄祖在他们的手上被我不得不救呀?”

    蒯良道:“主公此言差矣,现在我们不但不能罢兵,反而应该继续进军,彻底将孙家军灭了,以除后患。再说现在对于主公来说是一个威震天下诸侯最好的时机呀!”

    还未等刘表开口说话,蒯良继续道:“主公,你想想现在孙坚死了,他的儿子们都是黄口小儿――最大的孙策才不过刚刚十七岁而已,可谓是年幼无知,统统不足为惧;主公你再看看这江东之地哪儿还有什么王侯将相之才?所以现在无论是江东军还是江东本部肯定都是群龙无首,乱得一塌糊涂。所以我们就应该趁他们现在空虚薄弱、风雨飘摇的良机,火速出兵江东,来个混水摸鱼,到时候不费吹灰之力江东就收归主公旗下了。一旦收取了江东,主公麾下的版图扩张,兵力陡增,能和我们抗衡的势力也就无几了,那么主公来日前途恐怕就无可限量了!”

    蒯良看着刘表微蹙的眉头,犹疑的表情,继续说道:“但是倘若主公同意了还尸罢兵,就相当于养虎为患,再到来日孙坚子嗣成人,怕是江东就会成为主公你的心腹大患了!”

    刘表听了蒯良的话,踌躇徘徊,良久终于开口说道:“异度你说的道理我何尝不知道呀,可是现在黄祖将军在他们的手上,我实在是下不了决心弃他不顾呀。[.la 超多好]”

    蒯良一听刘表的话,心急火燎地说道:“主公欲成大事何拘小节!更何况黄祖将军亦非惊世之才,主公何必这样为他忧心牵肠呢?”

    刘表看看蒯良道:“你不明的,黄祖除了是我的部下,更是我推心置腹的老友,让我刘表用刎颈之交的性命去换取自己的前程,我做不到!”

    蒯良这下更着急了,继续游说刘表道:“我的主公,我的将军,你别这么天真,别这么妇人之仁好不好?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黄祖将军知道自己的牺牲可以换得主公成就伟业,想必也会甘心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

    蒯良的话不可谓不动听,要是换了曹操刘备等人说不定就会同意了,可是他面对的是刘表。最终刘表还是没有听从蒯良的话,执意放走蒙卓,用孙坚的尸首换回了黄祖。在那个战乱四起、血腥杀戮、人情淡漠的年代,刘表心底的一点仁爱,一点性情令我们感动,然而正是他此刻的这一点仁爱,一点性情告诉我们刘表已经无缘三国霸主,雄霸天下的梦想和他擦肩而过了。

    孙策用黄祖作为交换,迎回了父亲的灵柩,五内俱崩,罢战返回江东,把父亲安葬在了曲阿的平旷之地(曲阿是当时的地名,地处江南,又名丹阳)。孙策为父亲料理完后事,就带着家眷和所有的将士投靠了袁术,定居在了现在的江苏省省会南京。孙策虽在名义上投靠了袁术,但是他并没有到淮南袁术那,他将丧父之痛掩埋悲伤于心底,私底下暗自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招徕贤士,温恭自虚,折节待士。天下豪侠,四海志士,纷纷慕名而至。不久江东势力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孙坚的死,可是当时一件震动海内的大事,就连不可一世的董卓爷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吃了一惊,不过少顷,董卓就又撇开他的大嘴叉子安慰地说道:“真是老天佑我!孙坚这个江东猛虎一死,孤就少了一块心病,威胁也就解除了一半。”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又问道:“孙坚的儿子多大了?”部下回答他说道:“孙坚长子孙策十七岁了。”

    董卓听了,摇摇头说道:“黄口小儿,不足为惧。孙坚呀,以后怕是江东无望了,你也只能含恨九泉喽!”

    而东方剑知道孙坚死后,叹息道:“好一个三国英雄,竟然就这样落幕了。”然后就让周异、乔玄和鲁肃分别回江东和荆州为他寻找人才。

    当得知孙策依附袁术后,说道:“袁术到时候恐怕死都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了,玉玺换来的将是孙家的霸业呀,孙策以后你我会交手的。”

    孙坚死的消息传到曹操的耳朵里的时候,曹操立即召集众位谋士和将军商议。当曹操将孙坚死的消息告诉众人后,说道:“现在孙坚已死,江东必成无主之地,而刘景升胸无大志无进取之心,不足为虑,现在唯一可虑的就是袁术,毕竟孙坚的儿子投靠了他呀。”

    郭嘉听后道:“主公,此言差矣。”

    “奉孝,何出此言呀。”

    郭嘉道:“主公,据嘉所知孙策年仅十七岁,却大有乃父之风,甚至超过其父。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武艺高强啊,直追当年的楚霸王。据我所知,能在武勇上胜过他的也就只有幽州的那几位将领。以孙家的为人必不是甘于久居人下之人,现在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躲藏在袁术之下,一旦当他的势力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抛弃袁术而另立门户。到时以孙家在江东的威望,孙策必然会立足江东,从而坐南朝北以长江天险为界威震群雄。”这就是智者,这就是当时顶级智者的水平。可以通过仅有的情报做出这样准确的消息,可谓是天下大事尽在心中。

    郭嘉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毕竟郭嘉预测的事情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而且很多人的眼光并不是如郭嘉一样看的长远。这是程昱道:“奉孝是不是有点儿危言耸听呀,再说凭孙策的本事可能达到你刚才所说的地步吗?”

    郭嘉非常自信的说道:“嘉有八成把握,要知道孙家在江东经营了好几代,他们的威望可是很高的,而且以孙策的武勇,彻底平定江东不用三年的时间就可达到。”

    这时荀?说道:“?也同意奉孝的意见,毕竟已袁术的才能他是怎么也不可能会知道孙策是暂时栖身而已,再说孙策手上还有一个令天下人都为之疯狂的东西,只要那个东西一出,到时候志大才疏,野心勃勃的袁术就是明知道孙策不安好心,恐怕也会跳下去的。”

    曹操忽然道:“文若说的可是传国玉玺。”

    “不错,孙策到时候只要将传国玉玺交给袁术,那么袁术就会答应孙家的任何条件。”曹操的另一谋士满宠道。

    曹操看着众人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郭嘉轻轻的笑了笑道:“主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说服袁绍让他出兵幽州或并州,而主公则发兵青州。”

    曹操笑道:“以我对袁本初的了解,他恐怕会攻击并州,毕竟他曾经两次都没有攻下并州,这对于心高气傲的袁绍而言是不可原谅的,而对于幽州不光是他所有的诸侯,都没有这个胆子去找东方剑的麻烦。”

    “主公所言不错,毕竟经过幽州这几年对外的做战,幽州军的名声可是真正的打出来的,而且幽州以一州之力竟然养了几十万的大军,而且绝大多数是骑兵,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幽州的财力是多么的雄厚,所以现在在没有绝对可以战胜他们的实力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其锋芒。”荀?道。

    自从来到这里一直未曾发言的曹操谋士刘晔道:“诸位大人说的很对,现在的东方剑虽说只有一州之地,但是现在的他却是最不容得罪的,绝对不能让他有借口进攻我们,毕竟他的实力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压得所有人都透不过气来。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发展实力,争取超过他,就是不能超过他也要做到与他有一战的实力。”

    刘晔,扬州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曹氏三代重臣,献过许多妙计。官拜魏国太中大夫。料事如神,屡献奇策,用之则吉,违之则凶,但终因他为汉室宗亲而被曹氏所忌,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所献取蜀灭吴之策,未被曹操和曹丕父子采纳.刘晔之才未尽其用,而曹魏也终于未能统一全国。

    刘晔从小就胆识过人,汝南名士许邵躲避战乱到扬州时就评价说刘晔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刘晔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情报参谋之一。

    在关键时刻,刘晔凭借他敏锐的情报触觉和极强的分析能力,总能提出正确的意见。曹操攻下汉中,刘晔及司马懿劝他一举攻下西川,刘晔进言正确的指出了当时取西川曹军的有利之处“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摧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这神明崮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并对曹操说明了不取西川会带来的后果“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曹操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后来局势的发展果然跟他所说的一样。

    更难得的是刘晔除了一般的情报分析能力之外,还精于知人,当蜀将孟达来降时,孟达是个仪容出众,很有才能的人物。很受曹丕的器重。当时的议论者也都称其有乐毅之量,只有刘晔见了他认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后来孟达果然趁诸葛北伐之时发动了叛乱。

    对于敌人心理的把握刘晔更是有其独到之处。曹丕曾询训问朝臣们刘备会不会因为关羽败亡之事伐吴。群臣都说蜀是小国,名将只有关羽。关羽兵败而死,国内忧惧不会出兵了。只有刘晔正确的把握了刘备的心态,认为刘备一定会出兵他说“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结果不久后刘备就发动了伐吴之战。曹丕在魏黄龙五年亲征伐吴,问群臣孙权会不会自己来。群臣都认为孙权为亲自来迎敌。只有刘晔说“彼谓陛下欲以万乘牵已,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

    陈寿《三国志·刘晔传》:“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而且他还在袁曹的官渡之战中,发明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投石车,不过现在早就被东方剑给发明出了来,不知道刘晔知道后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郭嘉道:“文若和子扬说的不错,所以主公现在不管别人如何自己只能埋头发展,现在的青州就是主公下一步发展的地方。现在主公只要一动就会引起袁绍的猜忌,所以为了主公能够快速的得到青州,必须把袁绍的主力调走。”

    郭嘉的话让在场的诸位将军们都明白了,也明白了为什么这几位谋士的意见会那么的统一,看来头脑聪明的人想法大多的时候都是一样的。

    曹操问道:“我们以什么名义出兵,要知道现在袁氏兄弟的双眼可都看着青州呢?”

    荀?笑了笑道:“主公,你看奉先满脸的笑容就知道他早就有良策了。”

    曹操大笑道:“我倒是忘了,这个主意是奉孝出的了。奉孝有何计可教我。”

    郭嘉道:“主公,要想拿下青州是很简单的事,主公不是才刚刚训练了一批青州吗?而且现在青州还有很多的黄巾余孽,主公就利用这个借口出兵。”

    曹操身为三国中有名的帅才,如果连说到这个地步的计策都看不出来的话,那他就白混了。曹操一拍大腿道:“对,我军中的青州黄巾,不服王化,准备于青州境内的黄巾余孽联合攻打兖州。幸好被我们发现挫败其阴谋,但是仍有很多的青州兵,跑进了青州,为了维护兖州的军威,也为了还天下一个太平。我决定出兵青州,剿灭黄巾余孽。”

    “主公英明。”众人答道

    这个借口很是低略,但是在低略的借口仍是借口,而曹操就是需要一个这样的借口,必竟东方剑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一六五节 曹操的计谋)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