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298章 劳动甜蜜坊飘香,再见1981

第298章 劳动甜蜜坊飘香,再见1981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听说了吗?总队要开食品厂了,以后还要开糕点铺、点心铺、蛋糕店呢,现在正招糕点师呢……”

    “真的假的?做点心?这个活好哎,做服装踩缝纫机咱不行,蒸馒头炸油糕咱可没怕过谁……”

    “我得去报名,我从小就喜欢鼓捣吃的,我妈都说我手巧……”

    “我也去,在服装厂踩缝纫机太枯燥了,做点心多有意思……”

    “二丫、快,去昆仑山路报名吧,你不是老说自己蒸的馒头比国营食堂的还好吃吗?机会来了!”

    女队员们奔走相告,互相鼓励。

    一些原本在建筑大队辅助岗位的女青年,也动了心思。

    她们找到相熟的姐妹,拉着一起去报名。

    更有一些待业在家的女知青,听到消息后欣喜若狂,三五成群的去报名。

    劳动突击总队一直秉持宁缺毋滥的态度招聘人手,它并非是不间断的招人,也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进。

    有时候一些女知青回城恰好赶上了总队不招人,她们就只能依靠居委会来安排工作。

    而现在进入劳动突击总队已经成为回城知青和待业青年们首选的目标。

    青年们都知道,钱进是个能耐人,跟着他干那日子准差不了。

    报名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食品工艺大队的大队长是个叫苏杏花的女队员。

    她曾经是海滨市劳动突击队中唯三的女队长之一,恰好家里有食品厂家属,以前跟着母亲在食品厂打过零工,所以就被选出来负责食品工艺班的学员选拔工作。

    苏杏花带着几位女中队长负责登记和初步筛选。

    她们不仅看报名表,还现场让报名者展示一下“手艺”——揉个面团,捏个简单的面花,或者说说自己最拿手的家常点心。

    录取工作持续了半个月,最后选出来二百八十名女学员。

    金秋十月,食品工艺班正式开班。

    钱进挺遗憾的。

    今年建筑大队的工作太繁忙,食品工艺班开班太晚,避开了中秋节。

    否则光是中秋节这一波月饼,她们就能干出一大笔利润来。

    当然好饭不怕晚。

    食品厂还没有合适的厂区,另外糕点面包的生产工艺在国内缺师傅。

    食品工艺班只能是自学自研,这样短时间内出不来成绩,只能期待慢工出细活。

    那么即使赶在中秋节之前就成立起食品加工队伍,也没法出产月饼。

    钱进的规划是,腊月之前食品厂能正式开工产出就行。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走亲戚要送糕点,能赚到这笔钱即可。

    国庆节之后,二百八十名女学员便好奇的进入了培训学校。

    教室里,长条桌拼成的操作台擦得锃亮。

    但最吸引学员们目光的,是操作台上摆放的那些“新奇玩意儿”:

    雪白细腻的富强粉、颗粒晶莹的白砂糖、散发着奶香的黄色块状物、洁白的奶粉、还有各种瓶瓶罐罐写着“泡打粉”、“小苏打”、“香草精”的东西……

    另外一张桌子上还有她们从未见过的工具:

    带摇把的打蛋器、各种形状的金属模具、长长的布袋子,以及几台闪闪发光的、带着玻璃窗和温度旋钮的方形铁盒子……

    再就是讲台上还放了一摞一摞的新书——看起来那些书本不一般,竟然是彩印纸张。

    这一切可太新奇了。

    钱进亲自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期待和好奇的年轻面孔。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

    “同志们,欢迎你们来到食品工艺班。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咱们劳动突击总队食品产业的一期学员,是未来的点心大师傅、车间主任、技术骨干!”

    “你们想必都知道了,咱们的学习跟建工班不一样,没那么多师傅、缺少老师,不过咱们不缺少课本!”

    他招呼班长带学员将书发下去,女学员们拿到后大吃一惊。

    她们刚才的猜测是真的,这书本竟然是《大众电影》杂志那样的彩印图。

    但所用纸张绝对更加高档,打开后油墨味沁人心脾,上面图片真实的让人垂涎欲滴。

    钱进将一本课本高高举起:“大家看,这些漂亮的点心,这些诱人的蛋糕、饼干,它们不是画出来的,是用相机拍摄后打印出来的。”

    “这些课本就是你们以后的秘籍,是你们的教科书,大家要爱护它们,因为这都是我费尽千辛万苦从国外才买回来的甜点书本。”

    女学员们纷纷点头。

    有的女学员带了报纸,立马打开报纸开始给书本做封皮。

    钱进笑道:“不着急,这书没那么容易坏。”

    “你们看它外皮是有一层塑料纸的,不过很薄,因为咱们以后做甜点,难免总是跟油盐糖面粉这些东西打交道,所以人家给封皮做了保护。”

    “好了,我继续说,书上的图是照相机拍出来的,可是实际上的糕点呢,却是人做出来的,就是用我们手边的这些面粉、糖、黄油,用这些工具,按照科学的方法做出来的!”

    “这些东西,在国外在我们的港澳台,老百姓都能吃到,但目前在咱们海滨市,在咱们国家很多地方,老百姓想吃却没地方买!”

    “或者买到的,样子不好看,味道也不好吃,这就很不好了,这体现不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他环视全场,目光炯炯:“所以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就是要把这些书本上的好东西,变成咱们海滨市老百姓餐桌上、走亲访友时能拿得出手的美味点心,让咱们的父老乡亲,也能享受到这份甜蜜。”

    女队员们积极鼓掌,看他的目光充满崇拜。

    班长赵武装还挥拳喊起了口号:“为人民做点心!让人民享受甜蜜!”

    学员们便跟着喊:“为人民做点心!”

    “让人民享受甜蜜!”

    钱进本来还想做给她们打点鸡血,不过女队员们看他的眼神让他心里有些敲锣打鼓,于是他免掉了后面的动员,直接走到操作台前准备演示。

    他拿起一个裱花袋和一个金属花嘴给女队员们看:“做点心,不是蒸馒头。”

    “它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面粉多一点少一点,糖多一勺少一勺,烤炉温度高一度低一度,烤的时间长一秒短一秒,出来的东西可能天差地别。”

    “咱们要开厂子,要卖钱,要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更要打响咱们‘劳动甜蜜坊’这块金字招牌!”

    动员结束,他的工作就结束了。

    各教室开始准备正式开课。

    钱进又把一个妇女介绍出来。

    食品工艺班缺少师傅,倒不是没有师傅,他还是托关系从海滨的食品厂请来了几位有资历的甜点师。

    负责一班的师傅叫刘桂兰,今年刚退休,曾经是食品厂的三八红旗手。

    钱进介绍了刘桂兰后,刘老师珍惜的打开书籍、爱不释手的看:“各位学员同志,我们上的第一节课跟你们的书有关。”

    “我跟钱总聊过了,这些书、书上这些配方和工艺,是他费了很大力气,从外国弄来的先进经验,是来自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

    这里没人比她更清楚这些资料书的价值。

    上面内容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各种西式点心的配方、工艺流程和设备要求,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别说这么一本书,就是任意一张纸都堪称无价之宝。

    钱进说它们是秘籍还真是没有夸大其词。

    放下书本,刘桂兰继续说:“以后,这些书也是咱们学习的宝典!但是……”

    她话锋一转,语气严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是你们的老师,可也是一名学员,因为书本上太多东西是我第一次见到了。”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是没有真正的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每一步,我们要靠自己,靠互相学习,靠反复试验,靠我们每个人去钻研书上的每一个字,去琢磨每一种原料的特性,去掌握每一个工具的使用技巧,然后自学成才。”

    “钱总的话,你们应该明白,你们将是食品厂的未来。在这里你们学到的每一种点心面包,以后都将是海滨市人民群众感受甜蜜的美好食品。”

    “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明白吗?”

    “明白!”女学员们齐声回答,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被点燃的斗志和使命感。

    这年头的青年们,太容易产生使命感了。

    钱进和老师接二连三对她们进行动员,动的姑娘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

    一定要学会做点心!

    一定要做出好点心!

    学习开始了。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做甜点做面包跟做馒头面饼可不一样,第一步是认识原料。

    刘桂兰拿着面粉袋给学员们做介绍:“这是富强粉,筋度高,适合做面包、面条……”

    “这是标准粉,筋度适中,做饼干、桃酥合适……”

    “糖,分白砂糖和绵白糖,颗粒粗细不同,溶解速度不一样,影响口感……”

    就这些内容一讲解,好多人就懵了。

    女队员们在家里都会做一些甜食面点,但用料习惯了凭感觉放盐放碱。

    所以当刘桂兰说很多东西需要用精密的秤来称重后调配的时候,她们感觉自己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有姑娘下意识就说:“这么多讲究吗?做甜点啥的跟做馒头和面不一样吗?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周边顿时一片哄笑。

    那姑娘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大羞之下霞飞双颊赶紧低下了头。

    很快她们就认识到了。

    其实诸如各类点心所用原料区分的学习还是简单的,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书本上都有介绍。

    等到下午开始学习工具的使用,包括刘桂兰在内都两眼转圈圈:

    手摇打蛋器怎么才能把蛋白打到硬性发泡?

    裱花袋怎么挤才能挤出漂亮的花纹?

    烤箱的温度和时间怎么控制?

    即使是刘桂兰也没有经验,一切全靠摸索。

    好不容易把基础知识给掌握了,正式实操了,也是开始做实验了。

    点心的基础是饼干,她们尝试做的第一款产品就是黄油饼干。

    按照书上说的,黄油要室温软化,加糖打发至羽毛状。

    结果,几个队员不是黄油没软化好打不动,就是打过头油水分离了。

    好不容易有个成功的,挤花的时候又手抖,挤出来的“花”歪歪扭扭。

    放进烤箱,火候没掌握好,有的焦了,有的还没熟透。出炉一看,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像一堆烤糊了的土疙瘩。

    品尝环节更是尴尬。

    有的太甜齁嗓子,有的没味道,有的硬得硌牙,有的软塌塌不成型。

    刘桂兰很不满意,她板着脸但没有责备任何人:

    “都耷拉着脑袋干啥?谁天生就懂一切知识?钱总说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好好学习、总结经验,我们总能成功的。”

    “来,咱们一起找原因,我这边记了几个观察到的失败原因。”

    她翻开刚才观战时候做的笔记,开始挨个小组进行点评:

    “二组的黄油是不是刚从冰箱拿出来就用了?书上怎么说的?明明白白的说了要室温软化!”

    “三组,你们糖放多了吧?配方上写的是50克,你放了有70克吧?”

    “还有班长你们组,烤箱预热够时间了吗……”

    钱进过来的时候,就听到各班的指导员在带着队伍总结经验。

    他偶尔凑上去看看,但不说技术细节,只强调标准和态度:

    “咱们以后是要开厂子的,产品要标准化。今天做出来是这个味,明天做出来还是这个味。不能靠感觉,要靠数据和流程,所以一切数据都要标准,一切流程都要规范……”

    他不怕学员们学不会做点心。

    糕点面饼又不是原子弹更不是光刻机,这东西跟开枪一样。

    有子弹有人才,那就能喂出神枪手。

    有书本指点有材料练手,那就能锻炼出优秀的甜点师。

    原料配比精准化。

    工艺流程规范化。

    温度控制精细化。

    外观追求美观化。

    学员总结出来四化经验,这四化做到了,她们就开始能迅速生产出合格甜点来了。

    钱进几次来听课,就发现了各班级生产点心的变化:

    裱花技术从歪歪扭扭到流畅均匀;饼干模具压出的图案越来越清晰;蛋糕脱模后不再坑坑洼洼,而是光滑平整。

    不同班级针对生产的点心面饼不一样,并非是所有学员都要研究相同的东西。

    有的班级做酥脆香甜的桃酥,有的班级做奶香浓郁的黄油饼干,还有的做松软可口的鸡蛋糕或者充满嚼劲的甜面包。

    钱进这边回家便时不时的开始带一些甜点。

    可把一群小的们给吃迷糊了。

    隔三差五就有好吃的点心,这让他们在街头成了孩子王。

    这些点心被他们带去街头分给小伙伴,很成功的收买了小伙伴们的心思。

    随着培训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食品厂的筹建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染布厂被彻底清理、修缮,完全对地面进行了硬化。

    这点还真是占了建筑大队的光。

    全厂硬化对水泥数量要求很高,全靠市里相关单位供应才能用上这么多的水泥。

    私下里开始有倒爷出现。

    倒爷们想从他们手里获取建筑资料,然后这是想都别想的事。

    建筑大队自己还不够用呢!

    建筑大队从相关单位处获取的建材,只会用于建筑工地,绝不会进行私人谋利。

    当然,这种情况下给自家要用的厂房多上点料、修缮改造的规格更高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修补了屋顶,粉刷了墙壁,还要对水电线路进行大改。

    不用说,原有的水电线路早已废弃不堪。

    水电班组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

    供水是以深水井为核心,安装钱进从商城买回来的高级深井泵,铺设全新的PVC管组成供水管网,接入厂房各处,同时也预留了自来水接口作为备用。

    他见过21世纪的现代化工厂什么样,所以现在能做到的一些细节处,他都是按照现代化工厂来规划的。

    比如说食品厂的卫生安全很重要,于是他就在厂房内设置了多个清洗池和消毒池,水管为了便于检修还采用明装,但做了防冻保温。

    建筑大队在以前的公共场所和公共厨房改造工作里学到的最重要一个经验就是,排水很重要。

    这样整个厂区的给排水系统重新铺设了大口径PVC-U排水管,还设置明沟和地漏,钱进带人做了实验,形成废水后能迅速排走。

    供电工作是重点。

    钱进在这一块工作上最上心。

    食品厂的设备几乎都是从商城采购出来的,一水的电老虎。

    这个时候厂区的位置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们从附近的变电站引入专线,供电所还过来给安装了独立配电柜,这厂区内电网规格跟第一机械厂差不多了。

    钱进早早给工厂做了功能区规划,其中有烘焙区,这是重点区域,他要求供电所预留了大功率线路。

    水电解决了,就剩下个热。

    供热一样是利用了地利优势,食品厂靠近热电厂,于是借了热电站的光,衔接后铺设了蒸汽管道。

    这东西可不光是为了冬季给员工取暖,说起来取暖还是个小事,重要的是可以为生产车间提供稳定的生产热源。

    水电热的施工小组忙活之余,钱进指挥陈井底带队把大厂房做了功能分区与特定装修。

    根据食品厂的生产流程,他将染布厂的主厂房做了合理分割:

    要求干燥通风、防鼠防虫的原料库。

    贴了瓷砖、便于清洁的预处理间。

    还有安装不锈钢操作台、和面机、烤炉、烤箱的烘焙车间——

    这个可是核心区域,处理的尤其谨慎,墙面做隔热处理,还给安装上一套强力排风系统,有大功率排气扇也新建了宽大的烟道。

    剩下的就是冷却间、包装间和成品库房,这些倒是简单。

    钱进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上班日到了傍晚下班后,他得先过来看一眼才能回家。

    没办法,他想要的食品厂跟现在海滨市的食品厂不是一回事。

    现在海滨市的食品厂厂区是建国后改造而成,后面二十多年没怎么改造,就是凑活着用。

    这种情况下,建筑大队要改造这座老厂房,全靠钱进带着工程师们抠细节:

    “张总,这个烘焙车间的排风,光靠排气扇够不够?油烟和热气会不会在屋顶聚集?”

    张振华看看高大的厂房屋顶本想说没关系,但钱进那边虽然是找他询问其实早就已经定下改造方案了,这样他只能反问:

    “那需要怎么处理?”

    钱进拿过图纸在上面用铅笔做了几个标注:“我建议在屋顶最高处加开几个带防雨帽的通风气楼,利用热压自然通风辅助排风,把油烟给排出去……”

    陈井底找他去检查已经改造好的项目。

    钱进仔细查看,还是有整改意见:

    “陈大队长,原料库的防鼠板高度一定要够,缝隙要小,老鼠这东西无孔不入,它们偷吃东西又带着太多细菌,是食品厂的天敌!”

    陈井底用力点头,“嗬嗬”地比划着,表示已经要求用光滑的不锈钢板阻挡,与地面、墙面缝隙都用水泥抹死了。

    钱进摇摇头:“不锈钢板太矮了,老鼠会爬墙的,墙壁上这一圈全给我贴上瓷砖——别怕浪费料,该省的地方要节省,不该省的地方要使劲上料……”

    从九月进入到十二月,工地上一直忙活的热火朝天。

    瓦工们挥汗如雨地砌筑隔墙、贴瓷砖。

    木工们叮叮当当地制作门窗、安装吊顶龙骨。

    水电工们一丝不苟地铺设管线、安装设备。

    壮工们则负责搬运材料、清理现场。

    就这样1981年伴随着一场飘雪走进了它的最后一个月。

    食品工艺班已经结业了,其管理架构也初步形成。

    大队长苏杏花担任厂长,全面负责食品厂的运作。

    刘桂兰被任命为技术厂长,全面负责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

    几位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组织能力强的女队员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和班组长。

    在钱进的规划中,食品厂将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

    除了向全市的供销社、百货商店供货外,还要在市区主要街道和居民区开设自己的品牌糕点铺——“劳动甜蜜坊”。

    这样既能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市场需求,也能打造品牌形象。

    当然工人们现在还不懂什么是市场需求什么是品牌形象,钱进也没指望她们懂。

    劳动突击总队这艘巨轮,如今还是指望他来掌舵。

    1981年的年底发生了很多大事,苏绣方面举行了西方-81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打造出了人类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庆祝“武装部队节”的阅兵式上被刺杀,而安提瓜和巴布达两国宣布独立。

    国内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些新闻消息,属于1981年最后一个月的明星是中国女排。

    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队出现一个叫郎平的女孩,她帮助国家队在三大球中的排球比赛上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据统计,7场比赛,中国队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百分之五十,“铁榔头”的别号就此流传。

    为此,首都的大学生率先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这个口号随后被钱进使用,涂在了即将开业的食品厂外墙上。

    同时他也给其他饭店和工厂都涂装了这个口号。

    在他看来,这句话是时代的最强音,它拥有时光都洗不掉的光芒,能稳压住其辉光的是领袖同志高瞻远瞩的那句呼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战,这座曾经破败不堪的染布厂旧址,终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残破的围墙被修缮一新,刷上了白色的涂料。

    高大的厂房外墙清洗干净,破损的窗户换上了明亮的玻璃。

    厂区内杂草垃圾一扫而空,铺上了平整的水泥路面。

    走进厂房内部,更是焕然一新:

    雪白的墙壁,光洁的地面,分区清晰的功能布局,崭新的水电管线整齐排列,预留的设备基座稳固牢靠。

    深水井旁建起了水泵房,蒸汽管道包裹着银色的保温层。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霉味和烂草烂泥腐败味,而是水泥砂浆干燥后特有的清爽气息。

    随着二百八十名女工人进入工厂,这座焕然一新的巨大建筑终于又开始拥有活力。

    女工人们进入自己的工作场地后惊呆了。

    她们当中不少人是知道琅琊山路上的老染布厂,好些姑娘孩童时期来这里玩过。

    这里荒草丛生,是个抓蚂蚱、逮蛐蛐的好地方。

    所以起初知道她们要来这个地方上班的时候,姑娘们心情惴惴,都为自己的未来感到不安。

    事实证明钱进很靠谱。

    给她们一个很靠谱的未来。

    12月中旬,钱进找了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海滨市劳动突击总队食品厂正式挂牌投产。

    开业当天,摄像机噼里啪啦的响。

    劳动突击总队已经有了自己的影像大队,钱进希望能够多留下一些时代的影音资料,这在未来很重要。

    照相机对准的主席台上,穿着风衣的钱进英俊潇洒:

    “同志们,你们现在已经是技术骨干了,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小作坊,而是要办成正规的、有口碑的食品厂……”

    “我们的目标,最终是与国外那些有名气的食品品牌进行厮杀,去镇压它们,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人的点心……”

    “要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至少要做到三点!”

    “第一,质量是生命线!原料必须新鲜合格,生产必须严格按工艺,卫生必须一丝不苟!每一块点心出去,都要对得起‘劳动光荣’这块牌子……”

    “第二,品种要丰富,口味要创新,要研究咱们海滨老百姓的口味,开发新产品!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能脱离人民脱离消费者,人民爱吃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创新过程要动脑啊,要与实际相结合,比如,咱们海边海产多,能不能试试加点海苔粉做咸味饼干?咱们本地水果下来的时候,能不能做果酱夹心饼干?”

    “第三,外观要精美!点心点心,不管是口味还是外观,咱们都要上点心啊”

    “咱们的包装现在简陋,但点心本身要做得漂亮!裱花要精致,造型要可爱!以后条件好了,咱们还要设计漂亮的包装盒!让老百姓买回去,不仅自己吃得开心,送人也觉得有面子……”

    女队员们听着钱进的讲话,眼神坚定。

    钱进带出来的队伍,思想上总是不会出问题,毕竟钱进很会画大饼。

    另外这也跟食品厂女工人们的底气有关。

    她们不再是当初那些只会简单家务的待业女青年了,两个多月的专业培训和实践,让她们掌握了实实在在的技能。

    能力和本事,往往跟自信和自尊挂钩。

    再一个就是食品厂的环境很好,她们的工装、待遇也很好,这给一群女青年带来了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

    食品厂生产需要讲卫生,所以钱进没有安排放鞭炮,而是安排了一群喜欢热闹的男工人来舞狮舞龙、敲锣打鼓。

    上午食品厂开业。

    下午,位于琅琊山路、泰山路、黄山路和庐山路上的四家“劳动甜蜜坊”糕点铺也在一片喜庆的鞭炮声中开门迎客。

    糕点铺里没有时下常见的水泥柜台,全是木头和玻璃结合而成的透明柜台。

    里面整齐摆放着金黄油亮的桃酥、造型可爱的动物饼干、松软喷香的鸡蛋糕、还有裹着白糖粉的沙琪玛和印着花纹的黄油饼干。

    中午糕点出炉,随即便派送到了四个糕点铺。

    当天下午,这四条街道上全是诱人的香气,等到下班时节,这些香气将自行车大军全给吸引了起来:

    “嚯,这什么时候还开点心铺了?真香啊,这用了什么?”

    “这么多花样,真好看,黄油饼干是一块钱一斤,不便宜……”

    “不贵了,百货大楼的夹心饼干一斤要一块三,奶油饼干一斤要一块七呢,人家这是黄油饼干,就是奶油饼干……”

    “对,我昨天去给我领导送礼,刚买的儿童乐奶油饼干,你们猜什么价?妈的,二两要四毛一、一斤就得两块多,还他妈只收全国粮票,咱工人阶级干一个月,竟然只能换它二十五斤的饼干……”

    “给我称点桃酥,真香,看着比百货大楼的还酥!”

    “这鸡蛋糕多少钱一斤啊?”

    还有一些青年簇拥在一起好奇的看向糕点铺里的营业员。

    统一的白色工作服,这个常见。

    但还戴着白帽子和白色棉口罩,手上也戴了真丝手套——这就太罕见了。

    一些有机会走南闯北的采购员或者见过世面的干部看到后对周围说:“人家这是讲卫生呢。”

    “对,沪都大新大楼底楼那个第一食品商店,人家的售货员也是这样的打扮,看着就高级,现在咱海滨市不甘人后,也高级了……”

    女营业员们穿着高级但笑容满面,哪怕口罩挡住了半边脸,她们还是提供微笑服务、热情招待。

    不管是询问什么不管是问多少次、买不买,没关系,她们一样热情的招待。

    要是有人买商品,更是动作麻利地为顾客称重、包装,带了孩子的还会用油纸包一点其他点心给孩子们尝尝。

    她们的专业形象和热情服务,与国营商店售货员常见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更让市民惊喜的是点心的味道和价格。

    钱进学供销社两边挂‘发展经济,保障供应’,也在糕点铺两边挂上了‘薄利多销、惠及人民’的标语,当然这标语用在了实处,劳动甜蜜坊的点心价格普遍比国营食品厂同类产品略低。

    但是用料更实在,味道更纯正,外观也更吸引人。

    并且,利润空间还更大……

    食品厂的设备几乎全是钱进从商城采购的,工作效率极高,唯一一套大型设备是现实中采购所得,却也是如今相对高效的隧道烤炉。

    再就是食品厂管理非常严格,这样成本控制得当,能维持的住利润空间。

    就这样,食品厂和劳动甜蜜坊的口碑迅速传开。

    开业没两天,四家店铺门前经常排起长队。

    自享首选、送礼佳选,这两句标语是《海滨日报》给的评价。

    食品厂的生产车间里,开始了一片繁忙景象。

    所有的机器满功率运行。

    两个月的集体培训显示出成效来。

    女工们分工协作,和面、成型、烘烤、冷却、包装,流水线作业有条不紊。

    质检小组不停穿梭在各个工序之间,严格检查着每一个环节。

    隧道烤炉散发着滚滚热浪,正好天冷了,这样女工们工作起来更是干劲十足。

    舒服!

    另一个自家食品厂这么快就打响了名声,她们也是实打实的感到骄傲。

    现在是很讲究集体荣誉感的时代。

    钱进很热爱这个时代。

    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八十年代的第二年结束了。

    它的第三年,火热的1982在寒风呼啸中悄然到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