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第九十一章 买啊买 第九十一章 买啊买
- 九月底的时候,数千府兵及万余丁壮抵达高昌,准备班师回国。
他们的心情不是很好,因为没怎么打仗,狯胡还精穷精穷的,压根得不到太多的战利品。再加上西域都护府开始严抓军纪了,更无所得。
也就班师之前,诸国凑了一些金银财货充作赏赐,让他们心中没那么失望。
不过,即便钱少,抵达高昌后,众人还是大手大脚了起来。
数日后,赵王友沈劲族弟、豪商沈典父子三人又领着一支庞大的商队抵达高昌。
几乎与他们前后脚,两支粟特商团同时抵达,带来了大量的银钱和商品。
一时间,不过四万多人口的高昌郡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白银,银铜比价达到了可笑的地步,物价也火箭般节节上窜,让人叹为观止。
九月最后一天,沈典亲入高昌王宫,提及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邵勖刚刚放下手里的佉卢文文书,同时挥手让一名高鼻深目的老者离开。
沈典认识这个老头,鄯善人,精通汉文、佉卢文,经常教授赵王佉卢文字、语言。
他有些感慨,赵王真的好学!佉卢文那狗屁般的字体,他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而且也就西域部分城邦在使用,天竺那边好像都不怎么用了。
贵霜王朝倒是还在用,可这个国家衰落得太快,影响力大衰。
学这么一门早晚会死的文字,赵王可真是闲得慌!
“坐下吧,说说京中有哪些大事。”邵勖亲手整理了一下案几,然后拿出珍藏的葡萄酒,给两人各倒了一杯。
沈典起身致谢,然后回道:“太子在颍川度田。仆离开洛阳时似已度完颍川,准备清查豫州诸郡户口、田亩。查完豫州后,便是兖州。”
“阿爷真是狠。”邵勖叹了口气,道:“若我,便自己先做了,把田亩都清查完,别人要恨就恨我吧。其后再让六弟施恩,不比现在好?”
沈典低头称是。
他内心不同意赵王的看法,但他很喜欢赵王的这种性情。
再凶残、狡诈、阴暗、贪婪的人,也希望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上位者更宽厚、仁德、善良、大方一些。
赵王固然不是那种老好人,但也绝不是什么恶人,甚至可称宽仁。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做事,自在、轻松。
“继续说吧。”邵勖端起白玉酒杯,示意了一下,说道。
沈典没有喝酒,理了理思绪后,道:“齐王出任平州刺史后,以无为而治为主,私下里大兴货殖之道,听闻出钱买下了几艘沙门镇不用的旧船,来往于无棣和列口。”
“无棣?”邵勖放下酒杯思索了一下。
这是要横穿辽海啊。纵然不敢这么做,而是沿着海岸行走,风险也比较大,大兄可真有魄力。
“去列口贩卖什么货?”邵勖追问道。
“多为中原日用之物,贩毛皮、海货、沙金、药材之类。”
“哪些海货?”
“昆布。”
邵勖听到这个词就叹气。他现在是大梁朝离海最远的皇子,想要买海货却千难万难,说实话还不如从西域胡商那里买呢——听闻贵霜、波斯那边离海不远,也不知真假,下次得找几本波斯书籍过来看看,不过可能又要学一门语言了……
“齐王还在中原招募壮士东行列口。”沈典继续说道:“听闻不多,一次数十人而已,至多不超过百人,男女老少皆有。”
邵勖嗯了一声。
“楚王回京了一次,听说另有任用,却不知何处。”沈典又道:“仆离京前,传闻益州陈眕病重,时日无多也。”
这一次邵勖听完后久久无言。
正当沈典准备继续说下一件事的时候,邵勖忽然出声:“不,二兄不能去南中。獠人蛮横,素无信义廉耻,实在危险。昔年诸葛武侯都费了极大力气,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才稍稍平定。更何况南中的獠人还不知道哪来的呢。历任宁州刺史从来不敢有什么举措,但以相安无事为要,这地方不行。便是獠人不作乱,一场大病可能就——”
说到这里,他霍然起身,神色间有些不安。
沈典愕然。赵王居然以为楚王要被封到南边去?不太可能吧。高昌还没理清楚呢,天子哪来的精力?
邵勖在房间内走了几步后,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遂坐回沈典对面,道:“孤一时失态,让卿见笑了。”
“大王友爱兄弟,仆佩服之至。”沈典赞道。
“虎头在辽东作甚?”邵勖又问道。
“未有消息。”沈典回道:“只知燕王新购了几艘旧船,在江南重金招募船工,与糜氏、桓氏联手贩卖马匹、毛皮。”
邵勖点了点头,道:“四弟是有本事的,比我这个兄长强多了。他的辽东国,真的要站稳脚跟了。比起他那边,高昌实在乏人,唉。”
“大王,仆此番运了三千匹绢、千余匹锦前来,转手一卖,便是——”
“锦一匹银钱四十五文、绢十五文。”邵勖直接报出了数字。
沈典哑然。
很多时候,他都觉得赵王比他擅长做买卖,对一切了然于心,只不过需要人为他跑腿罢了。
其实高昌本地也是有一定规模蚕桑的,但质量很差,在廉价粗绢里都是下等货,根本卖不出去,只能本地人穿用。
从价钱就可以看出来了,本地粗绢一匹银钱二文,还不如八纵布(麻布),那个一匹要五文,更别说一匹十二文的六纵迭(棉布)了。
“四千余匹锦绢,不少了,找好下家了吗?”邵勖问道。
“有悉万斤城(撒马尔罕附近)客商愿出银钱九万买下,讲讲价兴许能到十万。”沈典说道:“只不过,听说此人正妻乃狯胡。”
“无妨。”邵勖根本不在意,只是皱眉道:“怎么又是银钱?”
说到这里,再度起身,长叹道:“银钱!银钱!孤要这么多银钱作甚,唉!”
沈典也很无奈。
有些商人根本不愿意在高昌就把手中的货物出手,更愿意用金银来支付货款。
比如这四千多匹锦绢,人家在高昌碰到了,很愿意直接买下来,或暂时存于本地,或遣人运回去,但他们真的不愿意在高昌就出手西域货物,顶多让你抽分。
可大量银钱涌入高昌,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其实这会还算好的再过两百年,高昌租种一亩常田的租金是每年八文,葡萄园、菜园的租金每亩每年高达十六文,直接原因就是匈奴部落不断西迁,数次大败波斯,甚至俘虏波斯国王,索取了巨额赎金,波斯另外每年给贡输——相当于岁币。
而白匈奴又不太会打理这些钱,于是粟特人与他们合流,向中原大量输入波斯银币,购买丝绸,贩卖牟利,为白匈奴的资产保值增值——相当专业的投资经理人。
高昌作为西域国家,被一波又一波的白银浪潮洗礼,通货膨胀到了惊人的地步。
一亩常田就算年收三四斛粮食,结果你收八文银钱的租金,双方还都觉得很合理,唯一的解释就是粮价已经暴涨,甚至整个高昌的基础物价都暴涨了。
这会其实已经有这个苗头了,所以邵勖看着不断涌入的银钱很是伤神。
父亲说,从长远来看,高昌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但绝对不能暴涨,要缓慢上涨,给国中官民以适应的时间。
另外,这就体现出父亲严禁外国银钱通行的英明之处了。
只要我禁掉波斯银币,只用平准钱(龟币),那么市面上有多少银钱流通就是可控的。
只可惜,现在还是过渡期,不能这么做……
“卿——”邵勖停下了脚步,说道。
“大王请吩咐。”沈典拱手道。
“卿家人搬取过来了吧?”邵勖问道。
“随这批货物一起来的。”沈典回道:“还有些少年时结识的好友,富春孙氏的,一共百余口人,都跟着过来了。”
邵勖点了点头,道:“卿先在家中好好歇息。待正月下旬,你再跑一趟洛汴。”
“是。”沈典应道。
“宫中存放了不少抽分得来的西域货物,还积存了很多银钱。”邵勖慢慢舒展开了眉头,只听他说道:“这两个月王宫会尽可能铸造龟币,到时候全让你带走,连带着西域货物一起带去洛阳、汴梁,然后——”
邵勖看向屋外,坚定地说道:“然后就招募人手,重金招募。愿意来高昌的,孤为其在伊吾、金满、蒲类三地授田,分文不取,另给其家人钱粮作为安家之费,毕竟养了十几年的儿女,骤然远行,总要给些补偿的。具体数额,你去了中原后拟定,孤也吃不准该给多少。”
沈典有些惊讶。
带那么多银钱和货物去洛汴,不买中原货物回来继续赚钱,反而想“买”人,这可真是稀奇。
但他也知道,高昌缺人,非常缺。赵王此举,短时间内或有所损失,长远来看可能是赚的,对子孙后代有好处。
因此他没有犹豫,立刻应下了。
“届时孤还有信件要带去洛阳。”邵勖笑道。
短短数月内,他已经给父亲发去好几封信件了,最早的那一封可能已经到洛阳了。
他非常期待父亲的回信,以及——母亲、弟妹们的问候。
人在异乡,孤独是难以避免的,真的很想见到爷娘弟妹们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