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第九十五章 运费与收入

第九十五章 运费与收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太子离京前,入宫见了一下邵勋。

    在一般人看来,父亲不是钓鱼就是打猎,又或者在欣赏歌舞,似乎没什么正事可做。可当你抱有这种想法,然后某天几份打着大大红叉的奏疏突然被退回来,并且附上了难听的评语时,你就知道他不全是在玩了。

    他对这个天下的掌控力仍在,而且一直在默默观察着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他的儿子。

    当然,父亲也不是一点变化没有。

    额头上的皱纹多了,身材也不似以往那么健硕了,即便他依然经常练武。

    就是白发很少,这似乎是他们家族的传统,即便祖父七十岁以后,黑发仍然是多数。

    忍耐,继续忍耐。

    做好了心理建设之后,邵瑾先以地方事务入题:“儿在徐州时,特地去了一趟东海,祭祀先祖之余,又看了看郁洲浦。”

    “如何?”邵勋轻轻翻阅着手中的文册,随口问道。

    “舟楫林立。”邵瑾说道:“不过多为少府船只,外洋商船却很少。”

    “都有哪些货?”邵勋问道。

    邵瑾想了想,道:“阿爷,儿在郁洲岛买了一些上好大木,走运河拉到了洛阳,遣人打制家具。而今洛汴富贵人家特别喜欢交州硬木。”

    “为何?”

    “既硬又柔韧,更不易受潮变形,乃上好木材。听闻番禺船屯都遣人至交州采伐大木,建造船只了。”

    邵勋唔了一声。

    他想起了前世结婚时,买了一张柚木婚床,那价格简直让他心中滴血。

    好木材还是得去热带找,就是运输成本有点高,但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还是乐此不疲地运输热带木材回到他们那些寒冷的国家,一罗德(英格兰木材体积计量单位)柚木的价格是橡树的好几倍,盖因这是最优质的造船木材之一,铁甲舰时代都在用,直到全钢铁舰船时代来临。

    没想到啊,洛阳、汴梁的富户也是识货的,知道热带木材的好处。

    “还买了什么?”邵勋问道。

    “东宫日常所需的香料和蔗糖。”

    “郁洲岛还有哪些货品?”

    “大颗圆润的珍珠,一般盛在铺着丝绒的木盒中。温润的象牙,有些是雕刻过的象牙奇物。色泽瑰丽的玳瑁壳样式颇多。色彩斑斓的珊瑚树,往往用湿布小心包裹着。还有砗磲,打磨得透亮。鱼皮刀鞘、蛇胆、沉香木屑、犀牛角、吉贝布、椰酒、椰壳器皿以及许多草药、海味奇珍,儿不能一一分辨。”

    “看来是真逛过坊市,连细节都一清二楚。”邵勋高兴地说道。

    邵瑾低下了头。

    他早就习惯这种项目模式了,父亲随口问的一句话,很多时候带有深意,说不定就是在考较你。方才若胡诌一通,说不定就被训斥了。

    “依你之见,海运如何?”邵勋问道。

    到重点了!邵瑾心念电转,最终决定实话实说:“若无海船世兵存在,恐难也。”

    邵勋沉默了片刻。

    他就是世兵出身,祖上也是世兵,对这项制度的弊端再清楚不过了,对人身的限制与压榨简直罄竹难书。

    光一个祖祖辈辈当世兵就已经很让人难绷了,更别说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还要上交相当一部分给朝廷。

    世兵是会用脚投票的,世兵家的儿子娶不到媳妇,女儿想嫁给普通民户,这都是发生过的事情。

    他以前也很讨厌这些,但当上天子后,又觉得这项制度是真好、真省钱。

    这就是屁股不同了。

    大梁朝的世兵大部分都裁撤了,就只有北方边州及南方还存在着,主要原因就是省钱。

    另外,随着水师的制度化建设,又玩出了新花样,即水师世兵。

    对,水师将士既非禁军,亦非府兵,而是世兵。

    灭晋之后,因为大规模的水上战争结束,维持一支数万人规模的水师似乎没有必要,于是对其进行分流——

    一部分老弱被裁汰,编为民户;

    一部分分流到设立的四个水师军镇之中,成为镇兵,即江陵、沙门、石头城、南海四镇;

    还有一部分分流到扬、交、广三州的度支校尉帐下,成为海船运兵。

    这最后一部分,就是太子提到的至关重要的海船世兵了,俗称“海船户”,与“江船户”区分开来。

    为了提高海船户的收入,贞明四年(337),由司农寺出面,向这些海船户“购买服务”,即海船户出船、出人,为朝廷运输粮食,当时拟定的规矩是:从交州至建邺,一斛稻谷给运价二十五钱,一斛稻米给五十钱,一斛糯米给五十五钱。

    那一年运输了二十万斛稻谷,花费了将近八千贯的运费。

    就当时来说,海船户怨声载道,皆以为必死以至于交州刺史毌丘奥上疏,请停运交州稻谷,邵勋同意了。

    隆化元年(342),时隔五年之后,海船户又一次接到了司农寺的“订单”,从交州运输了四十万斛稻谷、稻米、糯米至广陵,还是当初那个价。

    比起五年前,海船户依然怨声载道,但似乎没当初那么激烈了。

    一个是这五年航海技术有所进步,主要是新船的大量投入使用以及航海歌谣的慢慢普及,再一个便是海船户自身技能的提高——他们最开始都只会内河航运。

    别的原因当然也有,便是太子邵瑾所说了。海船户没办法改变自身命运,只能尝试接受,不然就只有抛弃妻子,亡命山泽了——这样其实活不了多久,可能比航海死得还快。

    现实就是如此冰冷残酷。

    “梁奴,你越来越能看清事物表象背后的东西了。”邵勋感慨了一声问道:“若此时将海船户尽数编入郡县民籍,你觉得他们会如何?”

    “兴许会回家种地,不再操持此项营生。”邵瑾不确定道。

    邵勋笑了笑,道:“其实朕也在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计。新海船一艘可运六千斛稻谷,而却只需十余船工。运四十万交州稻至广陵,总共动用了六十余艘船、千名船工,费钱一万六千贯,人得十六贯。你可知,在很多地方,十六贯钱已经可以买一条命了?”

    邵瑾点了点头。

    禁军士卒一年得36斛粮、6-10匹绢、6-8贯钱,折算下来,不比海船户多多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船户的收入其实相当可观,只不过风险比较大,比禁军更容易死罢了。

    再者,海船户只要上船,每个人可以携带一个箱子,许其夹带任意商品,到建邺或广陵出售后,收入归自己。

    这笔收入是多少,真不好统计,因为每个人携带的货物种类不同。还有人缺乏采买货物的本钱,只能将自己的箱子租给同袍,换取收入。

    总体而言,他们其实比禁军收入高,如果某个海船户是一条烂命,穷得掉渣,连媳妇都娶不起,他兴许会愿意出海。

    从户籍身份上加以限制,不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再用利益相诱,久而久之,也就那样了,海船户最终都会“平心静气”地接受自己和子孙的命运。

    对朝廷来说,其实也是赚的。

    交州无论是户口还是农田,都比广州强,赋税更多。

    司马晋时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交州的赋粮征收上来,只能“随土所出”,即交纳一些贡品意思意思。大梁朝能每隔几年运一次粮,已然是大大的进步。

    几十万斛稻,岂是区区一万六千贯铜钱能比的?

    “若阿爷再给海船户一些好处,你觉得会怎样?”邵勋走到儿子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

    “若给得多,抵触之心会更小。”邵瑾说道:“儿听闻扬江交广多蛮夷,同样的十六贯钱,在他们眼中或许更值钱,足够拿命去搏了。”

    邵勋有些无语。

    真是我邵贼的好儿子,一样地——心黑!

    “所以在你看来,海运之事大有可为?”邵勋问道。

    邵瑾默默思索了下,点头道:“交广、交宁之间山高林密,稻米本就收不上来,有海船运输,朝廷就是白赚的。只要有船、有海船户,就可施行下去。儿觉得——”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眼邵勋,说道:“便是将来海船户少了,自可诱蛮夷出山,甚至可学当初临海郡用囚徒充当船工。天下诸州若有人犯法,亦可充船户。如此,船工源源不绝也。另者,或可再给他们一些好处——”

    “说。”邵勋鼓励道。

    “海船户自建邺、广陵回返,多载不足货物,殊为可惜。”邵瑾继续说道,这个时候,他顿了顿,最终咬牙道:“其实当初我和三兄谈论过此事,三兄说可以船运会稽青瓷、中原丝绢南下,计价可以高一些。若海船户往返一次能赚几十贯钱,回家就能拿钱起宅子、娶新妇,还会逃亡吗?”

    邵勋不置可否,只道:“几十船的青瓷、丝绢,怕是卖不掉。”

    “能运几船是几船,总比空跑好。”邵瑾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

    其实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兴盛的困局。瓷器或许可以卖一部分给交广本地人,但丝绸是卖不了多少的。

    如果是唐宋时期,那么这种模式是可以运转的,但这会不行。

    当然,你不能既要又要。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了,陆上贸易必然受影响,那高昌乃至西域可就要盛极而衰了。

    “你三兄还说了什么?”邵勋又问道。

    “三兄提及中原的很多乐器、棺椁所用木料极其名贵,价比黄金。”邵瑾说道:“房梁、佛像、坐榻、大门之类,若是好木,很快便能一售而空。儿所买之木,晋人崔豹已有记述,曰‘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又称‘王者之木’,爱者众多,甚至一掷千金,争相抢购。三兄说陈枢密兄长下葬时,棺椁便是紫檀木,可见当时便不鲜见了。若令海船户运交州木料北上,计价给钱,哪怕一人一次给三五十贯,也能大赚。”

    “念柳真是钻钱眼里了。”邵勋笑了笑,然后挥手道:“为父知道了去看望下你娘,与妻妾孩儿相处旬日,后面就准备度田吧。今岁要清查完徐、青、司三州,若有暇,则清理下冀州。”

    “是。”邵瑾行了一礼,告退离去。

    邵勋倒背着手,看着儿子的背影,许久才收回目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