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使者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使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巴达维亚的使者?”

    在城中修整的郑鸿逵正忙的焦头烂额,突然部下来报,说是海峡北边巡逻的战舰拦截住了一条荷兰人的武装商船,原本以为对方是来搞偷袭,或者查探情报的,但没想对方却表示自己是来自巴达维亚的使者,要求见大明海军的最高指挥官。

    “奇怪……。”郑鸿逵心中有些疑惑,按理说荷兰人刚刚在这里丢掉主力舰队,现在不应该在巴达维亚严阵以待么?怎么突然派使者来了?难不成荷兰人怕了?打算和大明和谈?可要谈之前就可以表态了,偏偏等到战败再和谈?这是什么套路?

    不管如何,郑鸿逵还是打算见一见对方,毕竟这是从巴达维亚来的使者。如果荷兰人能不战而降是最好不过,虽然郑鸿逵一战解决了荷兰人的主力战舰,可对于接下来进攻巴达维亚他还没十足的把握。

    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经营了近五十年之久,这可不是当初小琉球的热遮兰城能比的。

    整个巴达维亚不仅面积大,更修筑的坚固异常,城中光是人口就有好几万,而且还有几千精锐的守军。此外,城头架有许多大炮,荷兰人的火器也非常先进,哪怕比不上大明最新式的火器,但也相差不远。

    这样的坚城,要以手中的军力拿下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荷兰人在当地经营多年,又控制着附近的几个小国,巴达维亚那边肯定也会征召这些小国的军队和大明作战。

    这些小国的军队战斗力虽差,但守城却是没问题的,只要巴达维亚城里粮食不缺,稳稳守上半年都没问题,而且荷兰人的舰队主力虽被歼灭,可依旧还有些战舰在手,再加上从审讯俘虏得知,东印度公司早就向本土求援了,一旦时间拖的过久,欧罗巴那边的增援舰队一到,这仗就更难打了。

    “把人带过来!”郑鸿逵想了想,不管对方是什么目的,总得见上一见,两国交战互派使者也是很正常的事。

    就这样,巴达维亚的使者登上了码头,跟随着大明的人进了城内,很快就见到了大明的统帅郑鸿逵,还有陪同郑鸿逵一起的王夫之。

    双方的见面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是见了一面后和一番客套的交谈,还有对方主动询问荷兰这边俘虏的情况等等。此外,就是对方送来的一封信了,就没再其他情况。

    让人带使者离开后,郑鸿逵和王夫之一起看了这封信,看完后微皱眉头,一时间有些诧异。

    “而农兄,此事有些蹊跷,我怎么觉得巴达维亚那边的态度很奇怪啊!”

    “的确如此……。”王夫之摸着下巴微微点头,他拿起那份信再一次看了一遍,看完后凝神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我记得巴达维亚的总督是赖尼斯?”

    “是他!”郑鸿逵点头道:“这家伙当总督时间不久,前任总督因为丢掉小琉球的原因,他才上的位?”

    “呵呵,这就有趣了。”王夫之笑道:“按照常理,作为总督,赖尼斯不仅是巴达维亚级别最高的官员,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决策者,可偏偏这封信却不是以总督的名义送来的,而是用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名义,难道日渐兄不觉得反常么?”

    郑鸿逵一愣,连忙拿起信再仔细看,等他再一次看完后和王夫之一样发现了问题。王夫之说的没错,这信并非以总督赖尼斯的名义给大明的,而是用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名义,最后还签署了三位董事的联名,却偏偏没有总督的签名和印章,这根本不符合常理。

    “怪不得!”郑鸿逵恍然大悟:“我说前面怎么这么奇怪呢,刚才那位使者一不是巴达维亚的正式官员,二不是军人身份,仅仅只是一个商人。荷兰人就算输了苏鲁马益这一仗,也不会连一个正式的使者也派不出来,仅仅用一个普通商人来充当使者。”

    “日渐兄说的没错。”王夫之的手指冲着那信点了点,笑道:“而且刚才那位使者明显对俘虏有着不一般的关心,如我猜的没错的话,俘虏中应该有他的亲人在,要不然不会是这个表情。此外,这人作为使者明显是不合格的,哪有使者不谈其他,反而关注这些鸡毛蒜皮小事的?假如把这些串联起来一起看,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郑鸿逵默默点头,表示认可王夫之的判断。他们两人都不是泛泛之辈,何况荷兰人派人送来信的态度也没遮掩,所以很容易看出对方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恐怕巴达维亚那边的情况有些复杂,或者说作为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和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双方已有了矛盾,前者的态度不知,但后者既然派出使者来找自己,那么就表示了和谈的意向,再加上苏鲁马益一战明军大胜,荷兰在远东的海上力量几乎被消灭,现在的荷兰人是最虚弱的时候,对方估计因为此事产生了分歧。

    想到这,郑鸿逵下意识朝着王夫之望去,王夫之微微颔首回应着郑鸿逵,两人交往已久,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心中顿时就有了底。

    他们两人商议了一番,第二日再一次接见了对方的使者。这一次王夫之开口主导和对方的洽谈,先顺着对方关注俘虏的态度询问了几句话,而对方的反应很快也证明了他们之前的判断,果然这个使者的确有下属和朋友因为东印度公司的征召在苏鲁马益被俘,希望能够通过赎买让大明方面高抬贵手,能放这些俘虏自由。

    在洽谈中,王夫之旁敲侧击,也渐渐搞明白了巴达维亚最近发生了什么,知道了因为苏鲁马益一战后荷兰惨败引起了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极度不满,尤其是大量的人员落到了大明手中,更使得荷兰人强烈要求总督府尽快确保这些人的安全,并想办法把这些人接回去。

    针对这个情况,王夫之心里彻底有了底,当即表示这场战争的爆发主要原因不在大明,而在东印度公司。正是因为东印度公司用战舰假冒海盗,在南海截杀大明商船的恶劣举动,这才导致战争的爆发。

    而直到现在,荷兰方面从未对此事件有任何态度,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这完全违背了文明国家的准则,是无法容忍的。

    再加上自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荷兰人在远东的一系列军事行为是对大明帝国的挑衅,要知道大明才是远东最强大的国家,而南海诸国许多国家和地区向来都是大明的传统势力范围,一些国家不仅尊大明为首,更是大明的藩属国,荷兰人的这些举动已同挑起战争没什么两样了,大明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大明根本无法容忍荷兰的所作所为,这才爆发了这场战争。但作为大明官员,王夫之表态大明是一个向来爱好和平的国家,大明更是一个礼仪之邦,战争仅仅只是手段而已,真正的目的是要让荷兰方面知道他们错误的后果,希望荷兰人能够悬崖勒马,不要一错再错,假如荷兰方面的确有和谈的打算,其倒也不是不能谈,但关键一点就是需要为之前的错误付出代价才行,同时弥补大明的损失。

    这番话王夫之说的义正言辞,对方听了连连点头,表示他一定会把大明的态度带回巴达维亚。

    拿捏一番后,王夫之瞬间又变得和颜悦色起来,表示可以让使者见一见被俘虏的人,甚至考虑到后续的谈判,他还可以代表大明让这位使者在离开的时候带三个俘虏回去。

    这三个俘虏让他带回去,大明方面不需要对方付出任何代价,更不需要用赎买的方式,仅仅只是表示大明对和谈的态度。至于后期关于俘虏的赎买和其他问题,这就要看荷兰方面的表态了,对此王夫之表示大明方面会等待荷兰方面的答复,不过这个等待时间不会太长,假如在一定时间内荷兰方面没能给出圆满答复的话,战争的脚步绝对不会停止,接下来大明必然会发动对巴达维亚的战争,等到战火蔓延到巴达维亚,一切就不是现在这样心平气和了。

    这一番软硬兼施,让巴达维亚的使者又惊又喜,对方连连点头,表示尽快会把大明的意思带回巴达维亚,同时热切期盼能够早点见到被俘的人员,并带回大明所承诺的三个俘虏。

    既然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王夫之一口答应了下来,喊来人把来使带了下去,让他去俘虏营找人,以完成承诺。等人走后,王夫之哈哈一笑,神情变得很是轻松,就连郑鸿逵脸上也同样露出了笑容。

    “看来我们猜的不错,巴达维亚那边的确出了问题。总督和董事闹起了矛盾,双方已经不是一条心了。”

    “日渐兄说的没错,不过这件事既是好事,同样也是件麻烦事。”相比郑鸿逵,王夫之考虑的更深些,淡淡提醒道。

    “而农的意思是……?”

    “对方内部不和,对我们极为有利。我虽是文人,但也知上兵伐谋的道理。而且如今这样应对,如能挑起其内部争斗,甚至内乱的话,对我大明更有好处。”

    “依我看,总督赖尼斯是主战,那三位董事却是主和,双方的分歧很是明显。现在略微缓和一下态度,让其有些错觉,那么他们认为和谈的可能就大了许多,如此一来一旦双方矛盾加剧,肯定会产生冲突。”

    “赖尼斯作为总督掌控实权,可东印度公司却不等同国家,有着极强的独立性,董事手中的权力也是不小,甚至拥有罢免总督的可能。他们假如斗起来,无论谁胜谁负,按理来说对于大明都是有利,但结果如何,这却又有着不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