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条件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条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郑鸿逵心中一动,瞬间就明白了王夫之的意思。

    没错,王夫之说的是对的,荷兰人内斗甚至内乱,对于大明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同样也是一件麻烦事。

    现在他们装作不知,表面上表示了有和谈的可能,可实际上一旦和谈,虽能让荷兰人付出一定代价,但却违背了这一次出兵的最终目的。

    郑鸿逵作为皇帝亲点的大将,王夫之本身又是总理衙门的人,这次跟随舰队南下负责联军协调和外交,他们都不是普通官员,在出征之前还被皇帝接见,再加上他们曾经出使欧罗巴的履历,更明白这一次战争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大明之所以会对荷兰人下手,荷兰方面之前截杀大明商船是一个原因,而更前面荷兰方面两次和大明开战也是一个原因。可除去这些原因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存在更是一个重要问题,再加上大明目前的国策变化等等,这才会有这一次战争的爆发。

    自从宋王和永王外封新大陆后,大明的国策就产生了变化,随着前不久大明因为外封藩王的举动又调整了海外封地的政策,打破了大明原本对藩王的限制。

    这件事影响很大,普通人或许不知道,可作为郑鸿逵和王夫之这样身份的官员却非常清楚,更听说了已有好些藩王宗室上书陛下请求主动外封了。从这个情况来看,未来大明外封会成为惯例,而王夫之熟读史书,当然明白历史上周天子大封诸侯的情况,更知晓一旦采取这样的外封政策所带来的长远影响。

    说实话,对此王夫之是非常佩服皇帝陛下卓越远见的,困扰大明近三百年的藩王政策包括宗室供养政策一直都是历代大明皇帝所头痛的问题,而现在这个问题却被当今圣上以这种方式彻底解决。

    对低级宗室放开,对高级宗室采取外封政策,不仅能解决宗室问题,更能通过这个方式开拓海外,同欧罗巴诸国争夺世界的领地,这样的扩张手段远比大明直接出手更为合适。

    虽然现在大明的国力经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得到了恢复,小冰河时期的气候也改善了许多,而且大明通过外贸和国内一系列政策,无论经济和民生都是前所未有的好,国家收入更是一年比一年高,彻底摆脱了崇祯朝时期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的情况。

    但就算这样,大明如果和欧罗巴诸国那样直接和对方争夺海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的话,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其中不仅是钱物的问题,更关系到大明的稳定。而且文官集团虽这些年被皇帝打压下去,但文官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依旧存在,再加上万历三大征曾经掏空国库的例子,和后来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大明朝野对外扩张显得异常谨慎,一旦皇帝打算直接开疆扩土,那么必然会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对,用那些人的说法就是“穷兵黩武”非国家之福,如此一来,必然阻力重重。

    所以现在皇帝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法子,表面上是效仿周王朝向海外分封宗室,暗地里却是采取了对外扩张的路子。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堵住文官们的嘴,还能达到扩张目的。要知道海外领土本就非大明的领土,所分封的也是皇家的宗室,而且现在规矩也改了,宗室外封给了足够的权力,但大明本身却不负责他们在海外的安全,更不可能动用国家力量为其站台,充其量就是在分封最初给些便利,然后帮助移民和提供物资等等,未来怎么发展,都全靠这些藩王自己了。

    如此一来,外封就不会引发反对,甚至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尤其对文官集团来说,宗室问题一直也是他们所注重的问题,用他们的话来说,国家每年花这么多银子养这么多的宗室,这么大的支出已经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另外大量宗室的存在,尤其是地方藩王的存在更是不稳定因素,假如把这些宗室全打发得远远的,让其在海外自生死灭,就算付出一些代价,给予一些便利也是值得的。

    可这件事在王夫之眼中却并不同,他很清楚皇帝的真正用意。使用这种政策不仅能解决内部矛盾,更能让大明实现实质性地向外扩张。就算外封的宗室藩王有着相当独立性,可不管如何这种宗室终究是大明的宗室,而他们的地盘包括王国,从本质来说也是大明的封地和属国。

    从这点来讲,倒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扩张方式有些类似,一个外封的藩王就等于大明对外成立一家公司,公司在海外的开拓完全由公司独立自主,但公司本身依旧属于国家,而且随着外封藩王越多,大明也能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向海外扩张,从欧罗巴诸国手中争夺领土获得利益,这岂非两全其美?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明这一次出兵南海主打的就是要通过打击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根基,从其手中夺回南海的控制权,并且恢复永乐年间大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而且王夫之还认为,皇帝之所以这么做还有意图在南海分封的打算。如果他猜的没错话,等到把荷兰人赶出去后,那么荷兰人离开的地盘不仅会被联合出兵的其他国家瓜分,大部分还会直接被皇帝作为海外封地分封给宗室藩王。

    所以从这点来讲,就算荷兰人主动要求和大明谈判,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解决这场战争,但皇帝那边绝对是不答应的。因为自从出兵一刻起,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结局就注定了,大明必须要驱逐荷兰人离开远东,只有驱逐了荷兰人,大明才能从原本属于荷兰人的手中拿到这些地盘并实施分封。

    假如仅仅是为了震慑和让荷兰人屈服,那么大明根本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更如此果断发动战争。这个本质是完全不同的,王夫之非常明白,就连郑鸿逵心里也很清楚。

    巴达维亚的使者在苏鲁马益并没有呆太久,仅仅几日后就带着大明这边交给他的三个俘虏离开了港口,朝着巴达维亚返回。

    这三个俘虏算是大明这边的“诚意”,以表态大明愿意和谈的想法。此外,具体如何谈,大明会接受什么样的条件,这才是关键。由于第一次仅仅只是接触,双方还没谈到具体内容,但大明这边也给出了一个底线,那就是除了必须处置之前针对大明行动的罪魁祸首外,荷兰方面还要给予大明一定的赔偿才行。

    这个赔偿除了金钱外,还需要地盘的赔偿,另外针对荷兰方面已控制南海几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大明作为宗主国也要和南海诸国进行交代,希望荷兰方面给出答复。

    至于其他,就要慢慢谈了,先由荷兰那边给出诚意和可接受的条款,然后双方进行沟通。但大明这边也告知了使者,让使者带话回去,大明不可能等待太久,大明的舰队每日休整的开销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巴达维亚那边如真要谈,就必须尽快拿出诚意和方案,假如在一定时间内大明没有得到回复,那么大明就会按照计划出兵巴达维亚,一切用战争来说话。

    使者很快返回了巴达维亚,并在抵达巴达维亚后的当日见到了三位董事,带去了大明方面的回复。

    仔细询问了对方不少细节,再看过大明方面的来信后,三位董事把使者打发走后,关起门来商议此事。

    “和谈可以,适当地给出赔偿也行,甚至把挑起这场战争的人交给对方同样没有问题,但是公司的根本利益却绝对不能受损!”詹姆斯董事首先表态,开口如此说道。

    “阁下,您指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奥托董事反问道。

    “当然是公司占据的殖民地!”詹姆斯董事毫不迟疑道:“假如没了这些殖民地,那么这样的和谈和战败又有什么区别?”

    “詹姆斯,现在我们和战败又有什么区别呢?”雅各布董事反问道:“舰队的主力已经没了,我们在远东的海上力量已被大明帝国彻底击垮,仅仅依靠手里的陆军,难道还能守得住这么多殖民地?”

    “可如果把殖民地交出去,这等于我们彻底失败!”詹姆斯董事有些激动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和真正的战败又有什么区别?难道我们支持和谈就是为了这个结果?”

    “不!当然有区别!”奥托董事凝重道:“放弃一部分殖民地以表示诚意,这总比丢失远东所有的殖民地来的好吧?如果彻底战败,那么我们只能全部退出远东,这五十年来的努力就彻底结束了。到时候整个公司面临崩溃,而我们这些董事也将一无所有!”

    “奥托阁下说的没错,这也是我认为的。”雅各布董事点头道:“大明那边的态度你们也已经知道了,不付出一些代价对方是绝对不会接受和谈的。而所谓的代价不仅只是人和财物,还包括殖民地的退让。另外,请诸位注意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大明帝国这一次开战不仅是大明一方面,还有葡萄牙人、英国人、瑞典人甚至波兰人在内。他们是联军的一份子,而他们所要什么,想来大家心里也明白。”

    这话一出,詹姆斯董事顿时沉默了,雅各布董事说的没错,敌人的联合舰队不仅是大明一家,还有其他四个欧罗巴国家在。这些国家都不好相与,其中瑞典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是中欧的国家,虽然他们和荷兰在领土上虽没有矛盾,可作为欧罗巴的强国,他们在陆地上的力量却不是小小的荷兰王国能比的。

    而且这些年,尤其是瑞典更是蒸蒸日上,隐隐已是地方一霸。波兰立陶宛王国正和沙皇俄国开战,双方打得你来我往,从中也能看出对方强大的实力。

    此外英国自克伦威尔去世,查理二世回到英国登基后国家也逐步恢复了秩序,再加上查理二世曾经在大明留学的经历,英国同大明走的更近些。

    至于葡萄牙就更不用说了,东印度公司在南海的不少地盘就是从葡萄牙手里夺走的。现在葡萄牙有了拿回地盘的机会,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假如这一次不大出血,对方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一来和谈就没了可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