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2222章 寸土不让(第一更,求订阅)

第2222章 寸土不让(第一更,求订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秋意已深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早已褪去了中亚腹地的燥热。

    西伯利亚的寒风如同脱缰的野马,呼啸着掠过开阔的荒原,卷起地上的枯草与沙砾,狠狠抽打着发射架冰冷的钢铁骨架。

    巨大的UR-700火箭矗立在发射台上,宛如一头蛰伏的银色巨兽,箭体上的镰刀锤子标志在灰蒙蒙的天光下,直指苍穹。

    作为苏联宇航局负责人的科罗廖夫裹紧了大衣,领口立得高高的,以抵挡那无孔不入的寒风。

    可即便如此,刺骨的寒风还是顺着衣摆、袖口钻进来,让他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他望着眼前这枚庞然大物,目光落在那枚火箭上,仿佛已经能听到它们即将发出的震天怒吼。

    这枚火箭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它搭载的“月球开拓者”着陆舱,比以往任何一次的都要强大,能携带充足的物资。

    这是UR700火箭执行的第五次月球任务,与普遍采用的月球轨道对接返回不同,火箭工程师切洛梅相信直接从月球起飞更安全,所以他设计的登月舱也是超大号的圆柱形飞船,上端为一个圆锥形的返回舱,可载两人从月球往返。而着陆支撑的装置为六个橇板组成。

    虽然最终莫斯科选择了科罗廖夫的N1方案,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UR700火箭并没有被放弃——采用毒发的它,虽然燃料是带毒的,环境压力大,对人身体不友好。但是因为火箭发动机可以应用于军事,所以在军方的支持下,得以继续研制。

    几年后,当SEA号在月球上建立了人类的第一个月球永久基地时,面对莫斯科要求在最短的时间把苏联基地送到月球上的命令。

    UR700火箭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正是它把苏联第一座月球永久基地送上了月球——苏联科学家对其的登月舱进行修改,将其改造成为月球基地,然后利用UR700火箭直接把基地发射到月球上。

    虽然那座基地的自持能力只有45天,但是却让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设立月球基地的国家,而且还是人类第一个月球表面基地。

    政治局在联合国大会上吃了亏,这枚火箭便是他们的急先锋,要在月球的竞赛中扳回一城。

    “你看,现在“月球开拓者”号基地,将会改变月球上的格局。”

    科罗廖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被风吹得有些零散。

    “它将会让我们赢得这场在月球的竞赛。”

    站在一旁的切洛梅,作为UR-700火箭的总设计师,此刻脸上却没有丝毫兴奋。他扶了扶被风吹得有些下滑的树脂眼镜,镜片上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尘土。

    “你说的没错。”

    切洛梅的声音里充满了遗憾,像被寒风冻得有些僵硬,“但是,我却也输掉了这场比赛。”

    他的目光注视着火箭,虽然充满了骄傲,但是另一方面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口中的“输掉这场比赛”,指的是苏联航天局负责人的职位——他输了,在克里姆林宫的支持下,科罗廖夫成为了苏联航天局的负责人。

    他将会整合所有的力量发展苏联航天事业,而他呢?也需要听从他的命令。

    虽然理智告诉切洛梅这是一件好事——多年来,各个设计局的各行其事,分散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科研力量。苏联仿佛没有把目标定在太空,而是把目标定在如何让各设计局平均的分配太空计划这块蛋糕上。

    而现在呢?

    苏联的太空计划,将会由航天局统一负责,至于设计局只是航天局下属的一个机构而已。

    科罗廖夫没有接话,只是定定地望着UR-700。注视着其顶部的舱体,这是苏联向月球发射的第三个基地,也是人类的第二个月表基地。

    与第一代基地不同的是,它的中央安装了一枚核电池,让基地的自持能力达到了300天,这个核电池原本是科罗廖夫为他的火星计划开发的。

    而现在,则被应用在月球上。

    与过去不同的是,它的降落位置位于“新希望矿场”附近,换句话来说,苏联将会在矿场附近建立基地——而SEA的“前哨一号”距离矿场有几百公里。

    没有基地,他们就只能往返穿梭于矿场与基地之间,而苏联呢?则可以利用基地控制矿场。

    这时发射倒计时的声音在控制中心的广播里响起,清晰而急促,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突然,火箭底部爆发出耀眼的火光,如同在这萧瑟秋夜里骤然绽放的骄阳。

    巨大的轰鸣瞬间盖过了寒风的呼啸,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科罗廖夫脚下的地面仿佛都在随着这股力量共振。

    火箭缓缓升空,拖着一条长长的烟柱,冲破低沉的云层,向着遥远的天际飞去。

    “最重要的不是你我之间的胜利,”

    科罗廖夫的视线紧紧追随着那个越来越小的光点,直到它变成一个模糊的星点,说道:

    “而是我们的国家赢得这场胜利。”

    寒风依旧在呼啸,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切洛梅望着火箭消失的方向,眼神复杂。

    “如果,如果他们不让步,会发生什么?”

    而科罗廖夫没有回答,他只是抿了抿嘴唇,好一会才说道。

    “那我们就只能祈祷了!”

    是的,到时候,只能祈祷上帝保佑了!

    他们两人再没有话语,只有那呼啸的寒风,以及远处火箭留下的、渐渐消散的烟迹,所有人都很清楚,现在新一轮的对抗,将会在月球以一种更加白热化的方式展开。

    几乎是在UR-700火箭出现在发射架的当天,SEA就通过侦察卫星发现了它,情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俄国人想要占领我们的矿场!”

    在官邸的办公室中,月球项目负责人秦志豪有些激动的说道:

    “苏联的“红色一号月球基地”,就是由UR700火箭发射直接送上太空的,虽然它的自持能力短,但是,却可以直接降落在月球上,作为永久基地使用,而这次他们肯定是想把基地发射到矿场附近!”

    看着沉默不语的阁下,秦志豪说道:

    “阁下,如果他们的基地出现在我们附近,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就是一场灾难,在没有月表基地的情况下,我们的“新希望矿场”很有可能被他们控制!

    到时候,我们就会输掉所有的一切。”

    听着秦志豪的推测,李毅安沉思了一会,问道:

    “那么,现在,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建造同样的基地?”

    面对阁下的反问,秦志豪沉默了一会,然后回答道:

    “阁下,当年您之所以提出在熔岩管内建造基地,是为了抵挡空间高能粒子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三年前的9月,曾发生了极端强烈太阳风暴事件,产生了一些列X级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引发了极强的地磁暴,而太阳加速产生的高能粒子也可造成各卫星系统的故障甚至是永久性损毁。

    如果在此期间,有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漫步,那么所承受的高能粒子辐射可能会直接导致宇航员辐射中毒;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月球上,有直接致命的危险。因为我们的基地在熔岩管,距离月球有上百米,所以宇航员的安全才得到保障。

    而月表基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所以,我们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这就是现实问题——熔岩管可是天然屏障,相比于环境恶劣的月表,科学家们更愿意对熔岩管进行开发,况且现在他们还对熔岩管进行了封闭,正在试图通过对管内的环境进行地球化改造,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类的常驻。

    在这种情况下,危险系数高、成本高的月表基地,自然也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了,哪怕就是矿场那边,他们选择的也是“上班”,而不是“住场”。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

    李毅安并没有去指责什么,指责他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吗?

    有这个必要吗?哪怕就是他自己,对月表基地也没有兴趣,因为那是肉眼可见的没有前途。况且,他们又不是没有进行研究——月表基地没有前途,也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上的。

    在3米左右的月壤屏蔽下,空间辐射才不会对在月球长期值勤的宇航员构成辐射危害;而在月表或1米以内的屏蔽条件下,就需要频繁的更换宇航员以保证他们所接受的辐射不会超过上限。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钻山洞是人类开发月球、探索小行星以及对火星探索最佳的选择,甚至很有可能是唯一。

    “不过,现在,我们有什么办法吗?”

    看着秦志豪,李毅安问道:

    “有没有什么应急的对策?”

    面对阁下的问题,秦志豪张张嘴,并没有给出答案,而袁家骝同样也陷入了沉默,而李毅安则和一开始一样,在那里勾勾画画着,见他们都没有答案,等到把图样画完之后,李毅安说道:

    “新希望一号怎么样?”

    “什么?”

    在秦志豪与袁家骝的诧异中,李毅安说道:

    “他们可以向月球发射基地,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采矿车派过去,对它的货舱进行封闭化改造,或者直接从地球发射一截货舱,携带水、食物,到了矿场之后,与矿场的太阳能电池板结合在一起,这样电力供应也有了保证,至于氧气和其它补给,可以利用新希望2号去矿区时,对其进行补充。”

    将草图向前一推,李毅安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有了一个半固定的月球基地,也就有了与其进行对抗的前进基地,把我们的月球部队派过去。总之一句话,在月球上,我们寸土不让!”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