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1328.羡慕俩字都说腻了

1328.羡慕俩字都说腻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一年半怎么了?

    哪个传统不都有个起点么,额尔德尼就说莲藕是他们的传统了。

    这项传统,就从现在开始。

    其他部族长老们,心里是在吐槽,但其实啊,特别羡慕。

    都说内蒙水草丰美,牛羊遍地。

    但真称得上水草丰美的顶级草原,面积不过十万平方公里,算上不那么顶级的草原,总面积也不过54.3万平方公里。

    而从现在这座帐篷出去,没多远就能看见的戈壁沙漠,面积就足足有45.8万平方公里。

    再加上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沙地的12.6万平方公里。

    荒漠干旱面积,足足60.93万平方公里。

    额尔德尼所在的库布齐沙漠,只是毛乌素的一部分而已。

    在座的各部族,一大半都生活在荒漠广布的地方。

    相对贫穷,落后,甚至喝的水都不够,努力生活。

    凭什么你额尔德尼的皮营圪台村,你们那一片,明明也在沙子边上讨生活。

    却在短短几年功夫,连荷花池和水网都弄起来了。

    还拿大漠荷花吸引游客。

    大沙漠里面种荷花,挖莲藕,养鱼,生生造出一片江南水乡。

    太TM的……让人羡慕啊。

    水乡风光啊,不止曼苏尔那帮中东人喜欢。

    北方人更喜欢。

    要不怎么说是“北方人诱捕器”呢。

    南方人向往大漠、草原、白雪皑皑,一望无垠。

    但北方人最稀罕烟雨江南,柔情似水、诗意盎然。

    这就是缺什么爱什么。

    荷花、细柳、温雨、轻雾,曲院风荷,那可都是江南风物的代表。

    摇着一只小船,在荷花塘里采莲蓬,这副场景想想就美的慌。

    在网上看见视频看见图片都挪不开眼。

    这尼玛在家门口,在大漠边上,你们弄一大片荷花池,谁受得了啊。

    在场这些长者们,有一个算一个。

    都去皮营圪台村看过新鲜。

    哎呦喂,那一片一片的荷花池,满塘荷叶挤挤挨挨,碧玉雕琢;粉荷亭亭于其间,含羞半掩,恣意舒展。

    荷叶上蹲着小蛤蟆呱呱叫。

    小鱼在叶子底下快活的游,尾巴溅起水花。

    巴图朝鲁还清晰的记得,他去的那次运气好。

    赶上一场雨,半夜下的。

    早晨起来出门一看,太阳出来,刮着点小风,还有些雾。

    大沙漠边上竟然能有雾,这找谁说理去。

    到荷花池边上一看。

    那当真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古诗词照进现实了属于。

    巴图朝鲁当时就觉着,如果自己从小也生活在这种地方,没准也能做几首诗。

    奈何一辈子守着大戈壁,寒风呜呜吹,沙子呼呼飞,出门就光呸呸呸吐沙子了,啥都做不出来。

    看着眼前美景,憋半天也只憋出一句,“难怪人都说江南好,这风刮在脸上都水润润的,当真是好啊……”

    而且那地方,除了有荷花池,也有草原,也有牧场,也能放牛羊。

    有普通的绿洲草场,也有跟现在脚下一样的马兰草草原。

    比这里宽,但没这里大。

    巴图朝鲁也就只能用这个安慰自己了。

    假装忘记了那边时间还长呢,好几批试种的马兰草,从沙漠边缘一路延伸进去的。

    同样延伸进去的还有在沙漠里面的那一座座高塔,以及高塔上延伸出去的长长臂膀,在大地上画出一排排巨大的圆。

    那是农田,足足几十万亩农田。

    种的是大土豆子。

    那土豆子虽然不能吃,但丰收的时候,哎呦喂,心里暖的啊。

    “尼玛!”

    想到这里巴图朝鲁就来气。

    当时带着参观的就是这个额尔德尼,那副嘴脸哦,跟现在一模一样。

    炫耀,可算有东西炫耀了。

    他们那除了大土豆子,还有化工厂。

    就放在离村子十几公里的工业区。

    为此还专门修了条铁路。

    全是新的。

    参观的时候,说的什么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生产啥的,巴图朝鲁没咋听懂。

    就知道那厂子大,干净,不往天上冒那些五颜六色的烟,边上水渠里的水也是清的,不是黄的红的绿的蓝的。

    也没怪味,一点不臭,也不刺鼻。

    要说味道,就是总弥漫着蒸粮食的味道,待时间长了容易饿。

    新东西就是好啊。

    在最开始规划的时候就把工业和环境和谐统一考虑在内。

    工厂干净漂亮,特别挣钱,靠着原料产地,大土豆子便宜。

    工业赚了钱反哺当地农业。

    水利设施哐哐上马,圆盘子农田在沙漠里一片一片开。

    草原牧场除了放养着牛羊,还能改善气候环境,减少水分蒸发,甚至冷凝空气里的水反补地下水。

    大漠、黄沙、高高的铁塔和铺向远方的农田。

    一望无际的草原,片片如云朵的羊群。

    还有蜿蜒河道连成片,连接着的如同一串串葡萄似的荷花池。

    这些景物全堆在一块,还真是好看。

    还都有用。

    具体都是啥用巴图朝鲁没太弄明白,什么膨润土、解磷微生物菌剂,还有那个绿狐狸尾巴藻,名词太多不知道干啥的。

    但他亲眼看见了,那么大一片贫困村,肉眼可见的富裕起来了。

    特别是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们,一拨一拨的回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拿工资,谁愿意往外跑啊。

    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镇子跟着就热闹起来,小饭馆、理发店、超市、网吧、快递站、奶茶店……自然而然的就全冒出来了。

    巴图朝鲁去的那次,还在当地镇子里看到正在建的电影院……

    沙漠边上的小村子,什么时候有过电影院啊。

    即便皮营圪台村那片有十几个村子,外加一个镇。

    但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千,除了老人就是小孩。

    电影院肯定不是给他们盖的。

    人家是为了化工厂那上千工人,还有因为工厂,引来的更多的配套企业,交通啊,运输啊,仓储啊,还有镇子里那些快递站、小饭馆什么的。

    当时介绍了,一个产业工人,能带动八个就业。

    况且还有几十万亩大土豆子,也需要不少人类。

    再再况且,弄个荷花池,引来多少游客啊……

    热闹,真热闹。

    羡慕俩字都说腻了……

    ——

    都是在大戈壁边上讨生活的人,只要去皮营圪台村看过之后,谁不想要,谁不想拥有。

    “忍耐”着额尔德尼的炫耀,不就是为了这个。

    但是之前向他取经,他还不说。

    一点不讲同族情分。

    其实额尔德尼哪是不说啊,他自己也搞不明白到底是咋回事,就觉着自己运气好。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让他给接着了。

    所以,额尔德尼给大伙指了条明路。

    若要求取真经,应当去拜真神。

    真神在哪?

    真神就在此地!

    额尔德尼借着莲藕羊肉汤,引出话头。

    一众长者们顺坡下驴,回忆起在皮营圪台村看到的种种景象。

    话里话外的……也不用里外。

    直接明牌了。

    博尔金·乌云长者代表各部族,特别是生活在戈壁沙漠和四大沙地周边的部族们。

    直接跟骆一航说道:“尊贵的骆先生,您像太阳一样照亮了皮营圪台。我们这些在戈壁沙漠边缘挣扎的部族,渴望您也能将这份光明带到我们的家园——让清泉涌流,百花盛开!”

    不愧是长者,说话多有诗意。

    而他们的意思,骆一航早就听出来了。

    刚才说皮营圪台村,说的那么详细,吹捧的那么高,不就是想把皮营圪台村的荷花池连片、工厂林立、年轻人回流也在他们那里复制一份么。

    骆一航端着羊汤,微笑着看了一圈诸位长者们。

    这些长者们虽然都穿着华丽的衣衫,身上戴满贵重配饰。

    能成为长者,家境肯定不差。

    但除了其中几位满面富态,是真富裕之外。

    其余大部分,比如巴图朝鲁,就像普通中老年人。

    甚至因为生活环境恶劣,一辈子劳作,皮肤粗糙,皱纹深邃,比内地的同龄人更显老。

    戈壁沙漠边上讨生活,日子不好过啊。

    而且他们也有跟绝大多数西北乡村同样的问题,年轻人都去城里了。

    家乡只有老人。

    甚至还更严重。

    就比如这些天在巴图朝鲁那边看到的,村子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一个。

    那真是全村人的儿孙啊,手机静音了,话费用完了,想在网上买东西,家里电视洗衣机坏了,全找他。

    摔了碰了,突发疾病,也全指着他开车送医院。

    难怪巴图朝鲁他们这些长者,说起皮营圪台村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那边热闹。

    ——

    骆一航放下汤碗,微笑着说道:“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你们也想要跟皮营圪台村一样的秋雁九号种植基地,工业酒精化工厂,甚至水网、荷花池对吧。”

    一众长者忙不迭的点头。

    其中一位五十多岁的长者语气带着祈求,对骆一航说道:“小骆总您说的没错,我们真是太羡慕了。我们知道皮营圪台建起那么大产业不容易,都是同族,我们也不应该抢额尔德尼长者的产业。但为了我们旗35756个乡亲,我也只能拉下这张老脸不要,求您帮忙。”

    说完又面向额尔德尼,右手放在左胸上面,深深鞠躬致歉。

    就像他说的,都是同族,如果他们那边也搞起来同样一套,化工厂啊,荷花池啊,肯定会分掉一部分皮营圪台村的市场,至少看荷花的游客们又有了新选择。

    骆一航笑着摇摇头,回答道:“皮营圪台村那边是从秋雁九号开始的,然后才有了工业,有了服务业,有了旅游业。但他们那边能种出秋雁九号,是因为那里有一条河啊。最初的水源能保证,然后才有了后面这些。”

    此话一出。

    刚才开口的长者面露难色,他们那边没河。

    左右看看,许多人同样脸色很难看,沙漠边上,本就缺水。

    唯有几人欣喜万分,纷纷开口道:“我们那里有河。”、“我们有雪山的融水。”、“我们有井,深井。”

    “井不行吧,地下水没得补充,抽干就全完了。”

    几个人,喊出了几十个人的嗓门。

    但大多数人都在闭口无言。

    骆一航伸手压下诸位长者的讨论,开口接过话题,“不知各位看过秋雁九号的发布会没有,秋雁九号的试种,是先筛选了合适的环境,然后才从中挑选了皮营圪台村,秋雁九号种植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我印象中各位的位置好像……”

    后面没有明说。

    秋雁九号的发布会自然是看了,即便当时没看,现在也都看了。

    此时也都想起来了,除了皮营圪台,他们的部族好像没几个在划定范围内。

    “那岂不是不行了?”最先开口那位长者,语气中带着失落。

    骆一航摆摆手,“不一定啊,秋雁九号只是我们培育的一个品种,其他的品种还有很多,总有一个适合的。即便都不合适,大不了专门培育都行。”

    骆一航那边本来就有这个规划。

    培育一些专精的小而美作物。

    它可能无法适应所有,但可以成为某一个地方的最最美味的特产。

    一县一极味,一乡一风味,每一个地方,都有这辈子不尝一次就相当于白活一世的美味。

    手里有育种4.0,说话就是硬气。

    此话一出,大家又激动起来。

    骆一航话还没完,“各位回去之后,可以通过您当地的农业部门,给我们发个邀请,我这边派人到您当地去实地考察一番,根据您当地条件,咱们再具体分析。”

    这是连流程都告诉了。

    说完,骆一航端起酒碗,“这也算报答各位长者一番接待。”

    所有人齐齐端起酒碗,什么都不说了,全在酒里。

    满饮之后,骆一航又提起话头,“其实啊,不管是产业也好,景致也好,归根结底,都要归在生态上。就比如这里……”

    骆一航指指脚下,“自从大戈壁中间有了这道草原,产生多大变化。”

    说起这个,巴图朝鲁又来精神了。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他感触的深啊。

    “那可不,这是惠及我们所有人的大好事啊,新闻里怎么说的,绿色屏障,阻挡风沙的绿色护盾。”说着,再次举起酒碗,“敬骆总!”

    再喝一碗,骆一航有点上头,主要是被夸赞心里爽啊。

    眼珠一转,又想搞个大新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