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第593章 如火如荼的出版任务

第593章 如火如荼的出版任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坂本龙一跟他诉苦,贝托鲁奇给他写的信里就全是喜讯了。

    《末代皇帝》是在意大利开始公映的。

    一开始,贝托鲁奇和托马斯都还挺紧张,因为刚上映的时候,西方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的节奏太缓慢、剧情也太模糊。

    毕竟拍的是中国的事儿,是东方的事儿,很多社会背景、生活习俗对他们来说都太陌生了。

    总而言之,看不明白。

    收到第一波反馈以后,贝托鲁奇和托马斯俩人心凉了半截儿。

    收不回成本还不了债?

    这不得被意大利的黑手帮砍死?!

    他们为了拍《末代皇帝》可是借下了天文数字的债务!

    不过事情并没有像两人想的那么糟糕,虽然看不懂,但是观众们看的也是直呼过瘾,因为神秘的东方文化着迷于贝托鲁奇拍摄的这部电影当中。

    前段日子,仅仅是第一波放映结束,贝托鲁奇和托马斯就收回了拍摄《末代皇帝》所花销的全部成本。

    杰瑞米.托马斯这个投资人单枪匹马一个人从英国、意大利、法国的电影公司拉来了25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

    这就全都赚回来了!

    而江弦这个投资人,“今天影业”这个投资方,也就这么非常顺利收回自己的投资成本。

    前前后后,“今天影业”可是一共给《末代皇帝》投资了一千万美元!

    这笔钱几乎掏空了整个“今天影业”,惹的赵振开没少给他打电话抱怨,觉得江弦的这笔投资草率。

    而仅仅是第一轮放映,这笔投资就已经收了回来。

    以后的,那就全是盈利了!

    “非常好,老外都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江弦给朱父讲述说。

    “那就好、那就好。”

    朱父面露笑容,又有些期待的看向江弦,“那这片子,咱们国内啥时候播呢?拍的声势浩大的,让我们也看看呐。”

    “嗯应该不用等多久。”江弦说。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末代皇帝》这部电影都是咱们的禁播对象。

    但是冷知识是,咱们从来就没有禁播过《末代皇帝》。

    并且《末代皇帝》是在80年代末期在国内上映过的,后来在央视上也多次播放过。

    只不过影片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商业重映,导致这段上映的历史已经被人给遗忘了。

    再加上后来总是以讹传讹,总有人说这部电影因为内涵了某些东西,所以是被禁播的,禁播了数十年。

    另外呢,后世互联网上很多冲浪的选手已经是90年以后生人,不太熟悉这部在他们出生前就已上映的老电影,从而产生了这种“没上映过”的误解也很正常。

    但是实际上,《末代皇帝》是没被禁止的。

    还是那句话。

    我们给了《末代皇帝》那么大的支持,给了贝托鲁奇那么大的支持,要知道,一直到后世,这部电影都还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得到官方批准,进入故宫紫禁城进行实景拍摄的西方电影。

    甚至是在太和殿内取景,而且为了拍摄,当时还清场移除了护栏。

    最有面子的是,因为拍片的时候摄制组占据着太和殿,当时伊丽莎白希望参观,但是因为设备不可能调出去,伊丽莎白就没参观成。

    而且我们合作到什么程度?

    需要演员,我们文化bu的英若诚给你调过去。

    需要群演?

    2000名官兵剃了头立马就上。

    这么大力支持,结果拍完我们给他禁了,有道理么?这不是自个儿大脑左右互搏么?

    所以不仅上映了,而且上映的也不是外界传的什么被删减掉的版本,跟国外上映的是同一版,意大利播的是什么,咱们播的就是什么。

    不过如今内地的放映权在江弦手里,《末代皇帝》要想在国内上映,得中影和“今天影业”去谈,不过中影公司一向拮据,想敲多少油水出来是不可能的,那么江弦就只好去谈分账式买断。

    这里要说一下,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主要是买断电影。

    买断电影,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中国本地发行商中影公司花钱买断的外国电影,然后在国内放映。

    这种模式呢,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为什么江弦觉得从中影身上捞不到油水呢?

    很简单。

    有个案例,当时中影公司从华纳兄弟手里买下了《超人》(1978年)的影院放映权。

    花了多少钱呢?

    花了5万美元!

    这一部《超人》是由理查德.唐纳执导的那版。

    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才是“超人”系列的真正开端,是第一部《超人》。

    堪称超级英雄电影里程碑。

    也是首部成为开创好莱坞视觉奇观先河的系列电影。

    在1978年上映,全球票房突破了3亿美元!

    嗯.大部分人童年应该都看过,克里斯托弗.里夫饰演超人,就是那个为了让女友路易斯起死回生,绕着地球疯狂转圈儿,直接让时间倒流

    顺带一提,马龙白兰度其实也出演了.他演的是超人他爹,在镜头上出现10分钟,赚了高达四百万美元的报酬!

    就这么一部堪称影史经典、票房畅销全世界的影片,中影买过来才花了5万美元。

    江弦当然不指望从他们这儿敲出油水。

    换句话说,他不指望和中影公司玩儿一次性买断。

    什么叫一次性买断呢?

    介绍一下,买断总共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一次性买断,很简单,就是一次性直接付清账款,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大多数买断都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种叫分账式买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种模式下,当电影在中国影院的总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外国制片方除了买断价格外,还能收取电影收入的一定份额。

    比如《敢死队2》、《惊天战神》、《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这些都是分账式买断的电影。

    不过一直到2000年以后,分账电影才逐渐普及起来,2005年的买断配额更是扩大到了30部,这里面大概有4到5部是好莱坞或美国电影,其他大部分来自欧洲、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拉美等地,或者是跨国联合制作的影片。

    《末代皇帝》要是一次性买断,江弦估计中影总共也掏不了几个子儿,但要是分账式买断.那“今天影业”可有的分了。

    另外呢,《末代皇帝》这电影居然在国内没有进行过大范围的商业化重映。

    这太亏了!

    中影公司真是手里好片子太多,不知道该怎么用起来,浪费了太多好片,让太多的经典电影蒙尘了。

    这一次,江弦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毕竟《末代皇帝》每多一张电影票,都有钱到他的账户上,肯定是要多组织重映的。

    三联书店这边,《小王子》的出版工作,很快被列为出版社的头号任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结果组稿的编辑有些困扰。

    基于每部作品的出版习惯,都要请几位有权威、有重量的作家来为作品作序。

    那请谁来给《小王子》作序呢?

    这让编辑很犯难。

    《小王子》是一部儿童文学,理应有几位儿童文学作家来为《小王子》作序。

    不过现在当红又有名气的几位儿童文学作家,好像都不太够资格。

    请谁?

    总不能请《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吧?

    三联书店苦日子过太多了,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要出版作品的作者名气太大,以至于别的作家要给他作序似乎都不够资格。

    无奈之下,组稿编辑把这事儿反馈到了范用那里,范用一听也犯了难。

    文坛配给江弦作序的,似乎也只有那几位镇场子的泰斗了.

    巴金?

    冰心?

    金近?

    张天翼.嗯,这位前两年刚刚逝世。

    哎呦,范用一合计,这给他江弦作个序,代价可真不小。

    不过江弦也确实值得三联书店为他的付出。

    因为江弦给他们的回报肯定对得起这份付出。

    基于这样的想法,三联书店最有人脉的范用开始动用他的人脉了。

    请这个层次的文坛泰斗帮忙作序,不管是写信还是打电话,都显得太过冒昧,范用只好亲自上门儿。

    首先去拜访的,就是远在上海,和他交情还不错的巴金老人。

    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巴金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伤了,伤的很严重,住进了医院。

    范用只好先压下求巴金帮忙作序的心思,买了果脯去医院探望。

    到了所在的医院,范用还没找着病房,就看见有个老人正在和护士争执,朝着护士发脾气,说要医院给某某病人换单间。

    “他是什么级别?”护士反驳。

    老头儿一听这话拐杖都气的抬到天上去了,“是,他级别还没我高,可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

    范用一听,这肯定是因为巴金老人着急上火呢。

    一打听,果然是。

    这会儿的医疗资源这么紧张,巴金一个没有实权的作协主席,费了好一番劲儿,也才被安排住进一个双人间。

    不过在双人间里他实在休息不好。

    这位老前辈今天来拜访巴金,见到这种情况,顿时感到非常气愤,找到医院,要求医院给巴金住单间的住院待遇。

    这边的动静很快就惹来医院领导关注,见到这位老前辈,医院领导顿时非常紧张,仔细的向这位老前辈了解了下情况,随后赶紧安排护士给巴金换单人病房。

    一番折腾后,范用这才在新的单人病房中,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巴金老人,关切的询问了下情况。

    原来是巴金在家里踩着梯子整理要捐赠的书籍,一不小心人从梯子上掉了下来,摔的非常严重。

    “哎呀,太不小心了您,这些事情交给小林来做嘛,您这个岁数,哪能经得起磕磕碰碰?”范用说。

    巴金也觉得懊恼,“我也在想,在反思,我老是不想麻烦人,想用自己的力量做更多的工作,可是这么一受伤,我手上的工作只好全部停下来了,这真是非常可惜。”

    两人聊了一会儿,巴金就询问起范用怎么忽然来了上海。

    范用犹豫一阵儿,说出了实情:

    “我这次来上海,其实是想请您作一篇序,是为三联书店在准备出版一部,如今这个情况,看来是写不成了”

    “哦?什么?”

    “《小王子》。”

    一旁的李小林听到这个名字,立刻兴奋,“哦,是江弦的新!居然这么快就要出版了?!”

    “江弦的新?”巴金好奇的看向李小林。

    “对呀,爸爸。”

    “写什么的?”

    “是儿童文学故事。”

    李小林一脸激动道:“这是一部儿童文学,才刚刚发表不久,不过爸爸你别小看这个儿童文学,我觉得江弦写的比叶伯伯都好,鲁迅文学院那边儿把这部列为了这一批毕业作品当中的第一名,而且最近整个文学界都在谈论这部。”

    “哦?有这么好?”

    巴金没什么精神,不过听到李小林说的这么精彩,也不免心生好奇。

    “拿来我看看。”

    “回头吧,回头等你恢复好一些。”

    “是啊,等您恢复的好一些。”范用也在旁边劝说。

    “唉。”

    巴金忽的叹一口气,有些自责起来,“你们说我伤的多不是时候,如果没有受伤,如果我现在是健康的,那么我现在就可以为江弦的这篇作序了,江弦这个孩子,平时都没有拜托过我什么事情,就这一件事,我却做不了”

    “您别这样,其实我是以三联的名义请您作序的,江弦他还不清楚这件事。”范用说。

    “那就更不应该了。”

    巴金更加难过,“他帮我管着文学馆,我却连这样一件事都不能为他做到,这样吧,范用同志,你在上海多留一段时间,等我精神稍微好一些,一定把这篇序给你写出来。”

    范用连忙摆手,“您还是多休息,保重身体吧。”

    说这话的同时,范用心中震撼。

    巴金和江弦之间的交情是有多么深厚?

    竟然拖着病体也要为江弦作这一篇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