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六百三十一章 疯抢EYEQ7的车企们 第六百三十一章 疯抢EYEQ7的车企们
- 智云集团旗下的EYEQ项目组发布了EYEQ7方案,并邀请了大量的汽车厂商观看,这个消息并没有流传出去的……只局限在汽车行业内部的高层里流传相关的消息。
毕竟EYEQ项目组的客户也不是什么个人消费者,而是企业客户,所以也就没有搞对外公开的一些发布会之类的宣传,没那必要。
唯一的官方宣传,也只是在智云集团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我司EYEQ项目组成功研发出来EYEQ7方案的相关消息……相当低调。
只有少数高度关注智云集团官网消息变化的人,才会得知,不过相关消息流传的范围依旧比较小。
这也是EYEQ项目组那边给各大汽车唱厂商客户留下充足的宣传空间……很多汽车厂商可都是准备‘自研’L3级别辅助驾驶技术的呢,而且准备在明年就发布。
作为技术方案供应商的智云集团EYEQ项目组,自然也要配合好这些客户进行‘自研’。
是不会大张旗鼓的站出来,然后满世界嚷嚷这些汽车厂商都是垃圾,根本没有自研能力,用的辅助驾驶技术其实都是我家的技术方案……
尽管智云集团对此低调,外界的普通人也不知道相关的消息,然而各大汽车厂商的高层却对这个消息迅速行动了起来。
智云集团EYEQ7通过测试之后,兄弟公司威酷电子集团旗下的小蓝汽车最先行动,直接和智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准备在明年小蓝汽车车型上搭载EYEQ7技术方案,并且还是需要额外付费的深度定制版本,而且他们还要求磨掉PX8芯片上的标志。
小蓝汽车那边,打算在PX8芯片上印上他们自家的LOGO,他们不仅仅要‘自研’L3.9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还要‘合作研发’五纳米车规级算力芯片……到时候对外宣传这个PX8芯片,是根据他们的顶级L3.9级别的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深度定制改进的。
智云集团出PX8芯片,小蓝汽车出LOGO……谁敢说这不是合作研发?
到时候就算有人质疑,但是无伤大雅,不用他们的水军反驳,自然会有大量小蓝智能终端用户上去辩解,然后咬死这就是合作研发……
“威酷电子集团也是徐申学的核心企业,拥有强悍的研发能力,合作研发一个芯片怎么了?”
“别说合作研发了,改明天纯自研一个三纳米的车规级算力芯片,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粉丝的力量是强大的……要不然,小蓝汽车也不会以行业新军的身份,第一年发布第一款新车,就卖出去十多万辆。
威酷电子集团里的小蓝品牌,是把粉丝经济玩的非常好的品牌,很多厂商看了都鄙视之中又非常羡慕的那种……明明就是个没啥核心技术的组装设计销售厂商,天天把自己说的是天下第二,仅次于智云一样,所以很多同行们其实挺鄙视威酷电子集团那群人的。
但是羡慕也是真心羡慕……人家能够把粉丝经济玩得这么好,就直接反馈到销量以及利润还有品牌号召力上……弄个没啥核心技术的组装电动车出来都能卖十几万辆,一般企业可没这能力。
很多汽车行业的人深入拆解分析了小蓝汽车后,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破车,除了LOGO是威酷电子集团自研的,其他东西全都是找各种供应商采购的。
别人家的汽车工厂,好歹还会自行生产一些零部件,甚至自研生产一些核心零部件,比如电机之类的,但是人家威酷电子集团不这么干,他们除了车身的框架是自己生产的,其他的全都是采购的。
它们的汽车工厂,是非常纯粹的组装工厂。
但是,威酷电子集团的白启文那群人,却为此而感到自豪……如果不是汽车行业比较特殊,不太好搞纯粹的代工模式的话,他们甚至都不愿意自建组装工厂,而是彻底把生产给外包出去,以实现零工厂的目标。
因为威酷电子集团,一直以来走的都是轻资产经营模式,他们玩的就是设计组装营销这一套。
这样才能够控制研发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最后能够在产品售价比较低,毛利率也比较低的情况下,依旧维持很不错的利润……
在汽车领域里,威酷电子集团同样是尽可能的走这样一条路,除了搞了个组装工厂,自己生产必须的车身框架外,其他的东西他们不生产,更不研发……
这就是威酷电子集团内部推崇的‘基于成熟供应链研发产品,然后以强悍的设计整合能力,品牌营销能力打开市场’的思路!
当然,这么干的也不仅仅是威酷电子集团,其实很多厂商也都这么干……智能终端行业里的轻资产类企业多了去。
而其他行业就更多了,很多大众所熟悉的一些各行业里的大品牌,从服装到玩具,再到其他消费品……大部分企业其实都没有自己的工厂,都是找代工生产的。
——————
威酷电子集团旗下的小蓝汽车,率先和智云集团的EYEQ项目组达成了合作之后,仅仅是一天后,威酷电子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大米,也找到了智云集团商谈,然后迅速达成了合作协议。
大米的智能电动车研发也已经进入了尾声,目前已经进入工厂建设阶段,预计明年夏天就向市场推出他们的第一代大米汽车。
他们本来是打算用EYEQ6方案的,但是现在有了更好的EYEQ7方案,他们自然也会用……不然的话,明年的小蓝汽车都用上L3级别辅助驾驶了,他们大米的汽车没有L3级别辅助驾驶的话,岂不是要落人下乘?
这不行!
作为业务冲突极大,而且经营模式还比较类似的死对头企业,从智能终端到汽车领域,大米都是不甘心落后的。
他们的新车,也必须要有EYEQ7方案……嗯,还有固态电池也必须要有。
小蓝汽车以及大米汽车,这两家行业新兵,但是都背靠巨大现金流和品牌号召力的车企都来了,其他车企也不例外!
而且都挺急的……主要是大部分车企都决定在明年的新车型上使用EYEQ7方案,然而这套辅助驾驶系统方案,也不是说买来就能用的。
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各种实验测试以及适配的……如果有深度定制的需求,那么还要留下一部分深度定制的时间。
智云集团EYEQ项目组的人手也是有限的,能够用来配合车企进行适配优化,乃至深度定制的技术人员数量也是有限的……这客户一多,自然也就需要排队了。
这些车企们,现在抢的就是这个排队时间!
为了抢时间,让智云集团这边尽快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深度定制或优化适配,他们连价格都不怎么谈,稍微砍个价,大概过得去也就签合同了。
虽然这套EYEQ7系统还是老一套的算法加芯片,加激光雷达,摄像头以及其他传感器打包出售,这个打包价格也不便宜…不过这些车企们也没打算把这套系统用在低端车型上的,基本上都是拟定用在二十万以上的车型上。
这个售价的车型,是有价格空间来支撑这个智驾成本的……更别说,其实很多汽车厂商把这套系统搭载在车上后,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收费来回收成本,比如有的车企会向买了车后的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卖断或月付费的模式降低成本。
这个很有意思啊,辅助驾驶的硬件已经随同车辆卖给消费者了,但是开启辅助驾驶模式,还要另外付费……
小蓝汽车以及特斯拉等诸多车企都是就是这么干的……
海蓝汽车是个例外,海蓝汽车的高端车型标配或中端车型选配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不需要额外付费买单或月租……
也别觉得海蓝汽车是做善事的,其实他们的模式其实更极端:他们直接把钱算进车辆售价里了。
如海蓝SLMC要选配L4.2系统的自动驾驶功能,需要额外支付十八万,这个价格可不便宜。
并且后续的升级也需要另外付费,比如最开始的是L4.0系统,升级到L4.1系统,需要额外再付费三万。
L4.1升级到现在的L4.2系统,需要再付费三八万。
这还是国内的价格,如果是海外发达国家的里,选配以及升级价格更贵!
低配车型里的标配L3也类似,说是标配,似乎不要钱一样,也不用什么月租或买断费用!
但是依旧被算进了车辆售价里。
同时后续升级一样要额外付费!
最重要的是海蓝汽车的L3级别的成本其实很低的,算法技术都是多年前的淘汰老技术,硬件方面也是成熟落后产品……硬件成本撑死了几千块。
它们用的芯片都是EYQ4芯片,这个芯片是好几年前的十纳米工艺的,现在智云集团半导体都已经推出了EYQ6芯片了……中间差了两代。
当然,因为EYQ系列芯片,本来其特殊构架以及体积和功耗都比较大,而且采用的还是2.5D封装,哪怕是十纳米工艺的EYQ4,其算力依旧不差!
对比现在的PX8芯片,这个芯片看似用了五纳米工艺,但是芯片的整体面积并不大,成本也比较低,构架也差一些,其整合算力是远不如同样采取五纳米工艺制造的EYQ6的……这两者,可不是同一级别的产品。
大概就是同时代旗舰产品和中低端产品的差异……其性能差距很大的。
海蓝汽车的L3辅助驾驶,使用的其他零配件,尤其是感应器方面的硬件成本都是成熟产品,并且经过多年的大规模生产,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一个非常便宜的程度。
而智云集团的发布的EYEQ7系统,那可就不一样了,虽然感应器东西也差不多,但是智云集团那边还要加一手价格……人家打包卖的,要赚差价的。
这样也就导致了,其他汽车厂商使用这个EYEQ7方案的成本,其实比海蓝汽车用L3辅助驾驶的成本,要高很多……至少是翻倍的成本。
各汽车厂商采购EYEQ7方案,其成本支持并不低……然而,没有哪怕一家汽车厂商在价格上进行纠缠,都很痛快的签署了合同,为的就是尽快进行适配。
短短几天内,先是小蓝汽车,然后是大米汽车,紧接着华威汽车这三家智能终端厂商转行来的代表厂商,随后比亚迪方面也是和智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虽然签署合同的时间更晚,但是拿货的价格更低,并且智云集团那边还会优先派遣团队为他们进行优化适配。
因为比亚迪的体量足够大,订单量更多!
人家的新能源车型可是一年产销量奔着两百万台去了……并且走的还是比较特殊的插混车型,差异化竞争优势很明显,二十万价格左右的车型也卖得很红火的。
小蓝汽车一年销量看似十多万辆很牛逼了,但比亚迪有好几款同等价位的车型销量都超过它……
更别说人家还有一大堆十五万到二十万价格区间的车型了,其销量非常大的……
同时比亚迪也是目前智云集团EYEQ项目组的核心大客户,以往为他们提供L2级别以及L2+级别的辅助驾驶方案。
大客户是有优待的……小蓝汽车这些吹得再牛逼,销量也就这么点,拿货的价格自然没有比亚迪拿货的价格便宜!
比亚迪之外,国内的其他一些搞新能源车型的厂商也陆续找上来谈合作,只不过他们的订单量都不大……
海外车企方面,最先找过来的是特斯拉,尽管他们之前已经放弃了使用EYEQ方案转而使用自研辅助驾驶技术,但是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现在行业内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人都知道,明年的L3辅助驾驶技术不说烂大街,但是也能够在二十万售价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上大规模普及了,他们特斯拉自然不会死抱着自家的辅助驾驶不撒手。
于是乎,他们又跑回来和智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订购EYEQ7方案,准备用在他们的高配车型上,而低配车型则是继续用他们自己的辅助驾驶技术。
水果汽车更不用说了,同样也下单订单……他们本来还打算用自家的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辅助驾驶技术呢,但是现在一看智云集团的EYEQ7方案都出来,还考虑啥,订购一批用在高配车型上是必须的,低配车型用自家的辅助驾驶方案就行了。
特斯拉和水果汽车的选择,都差不多……高配车型上打算用EYEQ7方案,低配车型上用自家的辅助驾驶技术。
而海外的大型汽车厂商们,和徐申学关系良好,之前就在动力电池,汽车零配件领域以及欧洲建厂等领域里有着众多合作的大众集团,是第一家和智云集团在EYEQ7方案上达成合作的国际燃油车车企巨头。
他们也是准备在明年大干一场的……明年他们准备在欧洲以及华夏市场,乃至美洲市场里,同步上市一款全新的智能电动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他们还在研发中的重磅车型,动力电池预定使用的是海蓝电池的固态电,辅助驾驶技术使用的是智云集团的EYEQ7方案……这两点不特殊,其他车企基本也都这样,水果,特斯拉都不例外。
但是他们的这辆车,实际上是在华夏,使用华夏子公司的团队进行研发的,包括车辆整体设计,内饰设计,然后电控系统……包括能量管理、制动系统、电机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子系统,全都是华夏这边的研发团队搞的。
然后其他核心零配件大多也是采用国内的成熟先进供应链……
他们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
华夏的汽车市场现在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他们在海外的团队已经跟不上研发步骤了,所以他们耗费巨资在国内设立了多个大型研发中心,也和合资公司一起搞研发了……并且这个研发还是以国内团队为主。
这样搞出来的新一代大众智能电动车,你很难说这是德国车还是华夏车……
也不仅仅大众集团这么搞,其实很多国际汽车巨头都这么搞,甚至有些在燃油车时代就已经这么玩了。
当然,能够玩的成功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数国际车企即便是这么做,也扑街了!
大众之后,其他很多国际车企也陆续和智云集团达成合作协议,采购EYEQ7系统,不过规模都不算大,很多都是属于试水的。
比如日本的几家车企虽然也选择了采购EYEQ7方案,但是非常谨慎,订单量也小。
他们的在燃油车领域里技术优势极大,市场稳固,全球范围内,其燃油车销量甚至还在有所攀升,并且他们依旧念念不忘想要搞氢能源……再加上他们的供应链包袱巨大,想要转型的话,内部阻力极大!
并不是几个管理层想要搞新能源就搞的!
然后韩国的现代那边也类似,也来合作,但是似乎不是很着急的样子,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的重视程度一向来不足,几乎没有什么靠谱的大规模转型计划……而代价就是:在华销量暴跌!
而仅仅是四五年前,他们在国内市场的年销量还有一百多万辆,但是现在,他们的年销量已经只有十万辆出头,并且还在持续下跌当中……销量都还没有小蓝汽车多。
美国的通用和福特倒是想要,尤其是福特,他们并不保守,也想要搞新能源车,但是他们自身技术不行,也想要采购EYEQ7方案……
要是换成以前,徐申学都不带搭理他们的,因为早年在汽车领域的巨大冲突,对方很不要脸的动用场外手段,给海蓝汽车在美国市场里弄了个百分百关税,把徐申学给惹毛了……
老子又不是往美国市场里卖廉价车型,老子卖的可是几十万起步的海蓝汽车,走的是高端豪华市场,又不动你中低端车型的命根子,你脑子有病了搞我?
徐申学当年直接反制,也推动了对美汽车的百分百关税,而且还拒绝和这两家公司进行任何形式的新技术合作!
多年前开始,他旗下所有企业的各类新技术,通通都不卖给这两家车企……只卖落后一两代的技术。
不过最近徐申学转变了心态……他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电动车发展,他想要当全球汽车市场的上游核心供应商。
通用和福特也是重要的大型车企,其销量也不低,所以这一次是开了口子,准许他们采购EYEQ7方案,最好是让他们在未来对自家的动力电池以及辅助驾驶形成技术依赖……
一旦形成技术依赖后,可就不要怪徐申学拿起大砍刀砍它们的大动脉了!
徐申学是记仇的!
当他发现技术封锁打不死对方后,反而让对方积极寻找其他代替厂商的时候,他就果断换用技术倾销。
但是干死它们的心思依旧不变!
————
就当大量车企陆续和智云集团达成EYEQ7方案的合作时,作为背后操控了这一切的徐申学则是没有出现在目前,他甚至都没有参加EYEQ7方案的测试现场。
后续的各种合作也见不到他的身影!
他在敲定整体的发展计划后,就撒手不管了……后续的事情自然会有他手底下的高级管理层负责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最终把他的意志贯彻下去: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电动车发展。
而徐申学自己制定了战略计划后,已经转移了关注力……进入八月份后,徐申学的工作重心已经切换到了智云集团的秋季发布会上。
相对未来诸多战略,现在智云集团的智能终端业务,尤其是S系列手机业务依旧是非常重要的现金奶牛业务。
S系列手机是智能终端业务的核心产品,其本身营收以及带动的其他智能终端营收草超过三千亿美元。
然后还会带动相应的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零配件业务、硬件外设等,这些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亿美元营收的。
智能终端业务,尤其是其核心S系列手机,对于庞大的智云集团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业务板块,不容有失!
每年临近秋季发布会的时候,徐申学都会亲自坐镇掌管新款S系列手机的生产备货、供应链运转、发布会以及后续的销售方面的事务。
哪怕从技术上来说,现在的S智能手机已经陷入了创新匮乏,技术特征没啥太大的变化了,也没有什么能引爆全球的黑科技之类的东西了。
但是从营收以及利润,还有其带动的产业链整体发展,提供直接以及间接千万级别的就业岗位来看,智能终端业务依旧是智云集团最为核心的业务,没有之一!
徐申学历来是高度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