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七百三十四章 得给核聚变领域再添一把火 第七百三十四章 得给核聚变领域再添一把火
- 现场也有支持使用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的学者。
航天十一院已经派人过去了,并且还签订了相应的技术合作协议,算是已经有官方背书。
技术真实性上面肯定是有保证的。
至于什么改造需要耗费精力和无法保证成功之类的。
做实验的,在没有看到结果前,谁敢说一定能成。
长痛不如短痛。
停机就停机,一旦技术验证成功,在精确检测方面,将领先现在常规检测系统一个量级。
陈齐光就是一个。
见其他人不说话,他还是说道:“老张,我觉得,我们或许可以先派遣一个工作组过去,先和那边接触.”
此前,他问过自己在京都材料研究所工作的老友。
得到的结果是,性能确实很好。
以他对任南的了解,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的效果恐怕只高不低。
一侧,邵一林眼前亮了亮,如果访问京都那边的话,或许可以争取争取。
不过,张志高的下一句话,打消了他的激动。
“老陈,你知道的,我们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半年过后的聚变三乘积实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进行大规模检测系统改造了。”
主位上,张志高沉声说道。
陈齐光无法反驳,从计划来讲,他们的重点确实是推进下一步的聚变三乘积实验。
这个时候,也有人出声:“我们已经完成了超导磁体的升级,只要装机成功,调试完毕,今年5月就能挑战聚变三乘积。”也有人说。
“是啊,现在的工作重点该放在4个月后的实验上,一旦成功,我们将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完成聚变三乘积的托卡马克装置!”
“这可是有代差的技术,错过可惜了。”有支持的人说。
“是有代差,但也不见得适合我们的装置,我们还是平稳发展比较好。”
陈齐光也没有继续再说。
他突然有些无奈。
自己当初的选择不知道是不是对的。
张志高有技术,可有点自负。
这样的人能够促进项目快速落成,但也容易造成故步自封。
“就这么定了。当然,在磁场控制精度上,我们也不能原地踏步。”
张志高的目光看向一侧的中年,说道:“老刘,你们以前提的那个升级方案再拿出来,开个会研究一下,把监测系统的控制精度再提一提。”
“好。”中年点头。
会议结束,张志高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泡着茶,放松下来。
“李刚这个老家伙,为了拉拢许青舟可耗费了不少力气。”
听说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又和许青舟那边搞了个什么联合实验小组,准备做第一壁材料研究。
整天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不如他们这边专心致志搞建设。
对于西南核物理研究院那边,许青毫不在意,这些天主要跟着赵升文小组做负三角等离子体的磁场闭合性与稳定性研究所。
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很给力,能做到实时反馈,动态调整磁场。
“呼~又在实验室呆了两天。”
晚上6点,许青舟回到办公室,靠在椅子上长吐了口气,“回去得被宋老师批斗了。”
AI计算中心已经在筹备的过程,位置就在京都材料研究所西北方向,超算中心的旁边。
以前的计算机组全部合并到AI计算中心。
由一位叫“李景瑜”的老教授统一领导,未来负责各个项目的支持。
复大那边来了4个人,其中就有一位迈克尔·莱维特的一个得意门生,海蒂·梅森。
在背景方面当然是没问题的,如今已经取得了夏国的绿卡。
“竞争激烈啊。”
许青舟把目前托卡马克方面的信息梳理一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拿到许青舟的超导薄膜过后,超导磁体系统完成 90%安装,第一壁材料通过 10万次热冲击测试。
即将设计通过输入50兆瓦加热功率,实现500兆瓦聚变功率输出,即能量增益Q≥10,验证可控核聚变的可行性。
现在,世界上各个研究机构的技术路线都不尽相同,
技术不同,但殊途同归。
以劳森判据为统一标尺,追求Q>1的净能量增益,物理本质上,都是依赖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差异仅在于优化路径。
“可控核聚变这玩意实在是太重要了。”
和传统的核裂变不同,传统核裂变电站通过铀-235等放射性元素分裂释放能量,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转化为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简单来说,就是烧开水。
但核聚变发电能直接把核聚变转化成电能。
这也是为啥大家都说核聚变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甚至于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
按照ITER发布的计划来看,将会在2025年首次启动,并且2030年完成氘氚聚变实验,计划2035年前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和最初原定时间相似。
ITER在成立之初,原定就是2025年启动,可由于制造故障与返工,设计缺陷,成本失控等等原因,推迟到了2035年。
“幸好先见之明,先把超导薄膜,锂枝晶还有穿梭效应搞出来,不然怎么顶。”
就说ITER,初始预算是50亿美元,但目前的成本已经超过220亿,听说最近还要追加50亿欧元的投资。
马普协会那边就不说了,正在集中力量把三重乘积峰值稳定维持时间从秒级提升到分钟级。
国内的环流三号(HL-2M)和东方超环(EAST)在朝着三重乘积发展。
日国的JT-60SA,根据普林斯顿超导薄膜进行调整,在今年1月初完成首次点火,下一步目标是探索氘-氦3(D-He3)聚变路径。
“时不我待。”
许青舟揉了揉太阳穴,心中的紧迫感更甚。
“法国的SMART装置,也使用是负三角形设计等离子体,但看情况进展并不顺利。”
否则早就开发布会了。
“今年4月份就必须启动安装程序,接着就要进行首次点火。目标.等离子体温度1亿℃,维持时间达到千秒级稳态。”
这个目标有多高。
EAST曾经以1066秒纪录保持世界第一。
也就是说,第一次点火温度和维持时间都要进入世界前列。
到时候,就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