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帝秦设计师-> 第90章 道、墨、法之变 第90章 道、墨、法之变
-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并非简单的你对我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理论。
像孟子的性善论其实并不是说每个一人都性善,而是一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便是是否具有“四端”,也即“仁之端(恻隐之心)”、“义之端(羞耻之心)”、“礼之端(辞让之心)”,以及“智之端(是非之心)”。
在孟子的性善论中,具有这“四端”的人才算人,才能称得上性善,而没有“四端”的那就不是人,而是给划归到了禽兽范畴,直接给开除人籍了属于是!
将不具有“四端”的人划到禽兽范畴,这就是性恶,只是孟子直接不把没有“四端”的人当人,也就不说其性恶罢了。
当然,郦食其并没想让巴克特里亚的学者们了解这么深的儒家学问,他不过是想让这些学者左右脑互搏,然后为难一下他们。
果然,在听到郦食其留下的问题后,巴克特里亚学者团都思考起来人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
好像两方面都能说的通,但两方面又都能被驳斥。
郦食其讲完,大秦学者团中的一人开口:“在下来自百家中的道家!”
巴克特里亚的学者循声看去,只见是一名年青的秦国学者在说话,这人穿着很奇怪的衣服,衣服上绘制着他们看不懂的图案。
今日学术交流,大秦学者团穿的衣服在巴克特里亚学者们眼中都挺奇怪,每个人的穿着都不一样。
巴克特里亚学者们猜测秦国学者穿的应该是他们所属学派的服饰。
他们现在在青年衣服上看到的奇怪图案,实际上是太极阴阳鱼及八卦。
阴阳的学说虽出现得很早,但太极图的出现却很晚,是在北宋时,周敦颐绘制了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
没错,就是那个写《爱莲说》的周敦颐。
但周敦颐所绘制的太极图和后世普遍所知的太极图不一样,现在所知的太极图是在明朝时才定型。
而这位来自大秦道家的青年身上衣服所绘制的太极图,赫然是后世的太极图案,这自然是李念的手笔。
李念与百家学者交流时,偶尔会说些后世的东西,让百家学者获益不少。
这也是百家学者对李念很服气、愿意听李念安排的重要原因。
这位虽年轻,但学识极其渊博,对百家的学说都了解,往往能提出振聋发聩、令他们深省的意见。
像道家便承了李念的指点,补全了道家的学说体系,自然会帮助李念。
且在李念影响下,道家还改变了其他的东西,譬如炼丹,如今道家炼丹已逐渐变为了搞化学研究。
听到这名年轻的秦国学者说其是来自秦国一个叫“道家”的学派,巴克特里亚学者们好奇这道家又是什么学派?
道家青年笑道:“我道家创始者为老聃,也称‘老子’,我道家学说讲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即为冥冥中存有的统一天地、万物运行之理,如昼夜交替,日升月落,又如人饿了需吃食,渴了需饮水,皆在道之中,也是道运行所致。”
明白了,道家的“道”就是天地万物运转的规律。
“是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年轻的道家学者摇头晃脑念了一段,他倒是念的起劲,可现场的翻译却在心里直骂娘,这秦国人说的什么,还是人言否?
听不懂,根本不听不懂,这次都不能靠他们自己的理解去翻译,只能连蒙带猜。
道家青年也注意到了翻译可能听不懂,笑着解释道:“这番话出于我道家经典《道德经》,为其引语,其意为: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可以言说出来的名,并非其真正的名。”
这次,翻译们倒是好翻译了,可听得巴克特里亚学者们有些懵。
这个被称为“道家”的秦国学派咋感觉这么玄乎。
道家青年笑着指地,举例道:“就好像这地,我们称之为‘地’,可就代表它真正的名字就是‘地’吗?不,这只是我们给其定下的一个称呼,其本无名,也可认为它真正的名还未被我们得知。”
“而且,我们称之为‘地’,‘地’这个名就能代表它的一切吗?如它有多厚、有多广、有多少人居住其上。”
道家青年摇头,自问自答道:“并不能,‘地’只是我们予它的一个称呼,不能代表其所有。”
听着很绕,可巴克特里亚学者们仔细琢磨,感觉很有哲学韵味,这道家学说是在讲对事物的认识有局限,给事物定下的名只能表示认识到的那部分,并非其一切,也即是“名可名,非常名”。
此句与那句“道可道,非常道”相联系,便是对道的认识存有片面局限,当给道定下道这个名时,已经深陷在了这种片面中,潜意识里已有了“道”和“非道”的观念。
而这种观念正是片面的,因为道就是道,不存在“道”和“非道”。
道家青年又道:“‘无名,天地之始’是指‘天地开始之前,混沌虚无,无法为其取名’,但这又是天地开始前的状态,‘有名,万物之母’指‘天地已开,可以为其取名,万物从其诞生’。”
将《道德经》第一章的这几句话简要解释了一遍,道家青年笑道:“道之所存,以儒家荀夫子之言便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道不会因为我们的爱恨喜怒而存在,甚至我们的爱恨喜怒也都在道中。”
“因而,‘道法自然’便是顺应于道,人之所行当符合道的规律发展。”
道家的有意思之处也在这,“道法自然”说的是应效法道的自然性,可万事万物又皆在道中,那么怎么做其实都在道之中,也即“无为”和“无所不为”在道家可以同时存在。
如水顺着河道奔流是道,而人筑起大坝将水给拦住也是道。
浅要讲完“道法自然”,道家青年又道:“‘无为而治’便是顺应自然,使万事万物依道自然而然运行。”
“无为而治”可不是什么也不做,让百姓想干嘛干嘛,而是说遵循道(客观规律)去治理引导百姓,在此之外,则不过多干预。
巴克特里亚学者们听着,觉得这道家学派的学问好像不如儒家。
道家青年接着道:“我道家有庄子,曾与赵文王论剑,庄子称世有三剑:庶民之剑、诸侯之剑、天子之剑……”
“天子,诸位可认为是国王,庶民便是民众,诸侯便是贵邦各地总督。”
《庄子.说剑》的“三剑”理论一出,立刻引来起了在台下听讲的欧西德穆斯一世的浓厚兴趣。
“庶民之剑便是我等所用寻常之剑,若将其打磨锋利,能一剑取人性命,然其为个人逞凶之剑,一旦持剑者命绝,便是剑再锋利,也再无威力,且其无所于国事……”
听着道家青年从庶民之剑讲到天子之剑,让欧西德穆斯一世双眼放光,那天子之剑的理论说进了他心里,他身为巴克特里亚之主,就该持有一柄这样的剑。
而原本觉得道家不如儒家的巴克特里亚学者此刻也甚为佩服,这“三剑”之论简直高妙。
道家青年也准备给巴克特里亚学者们挖个坑,他笑道:“庄子还有一有趣之事,说是他某日睡着后,在梦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于天地间翩然飞舞,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庄子,可在梦醒后,庄子发现自己还是庄子。”
这故事平平无奇,没啥特别的,他们也常在做梦时梦见自己变成了飞鸟或者走兽。
可马上,道家青年的一个问题让巴克特里亚学者团陷入沉思。
“庄子回想起梦中化为蝴蝶的自己,不知道是他梦见蝴蝶,还是有一只蝴蝶梦到了自己变成一位叫‘庄周’的人,诸位可知晓?”
巴克特里亚学者团的学者们先是一愣,随后皆震惊,尤其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这问题简直妙极。
我梦蝴蝶,还是蝴蝶梦我?我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我只是某只蝴蝶梦中的存在?
这道家学派的学问相当高深玄妙!
在挖完坑后,道家青年退下,一名墨家弟子开始讲说墨家的学说。
墨家也主动进行了自我改革,墨家的“兼爱非攻”挺好,但不代表墨家学说全无缺陷,像对于鬼神的信仰,再像墨家等阶森严……
墨家曾为显学,可后来不及儒家、道家、法家,并非无因。
如今,当代墨家巨子正带领墨家弟子对墨家的学说进行改革。
改革也给墨家带来了分裂,大部分墨家弟子跟随巨子改革,一部分脱离了墨家,一部分不愿接受改革,仍抱着原来的墨家学说。
改革后的墨家在大秦也被称为“新墨”,而仍旧信仰并遵守原本墨家学说的墨家弟子被称为“旧墨”。
李念知道墨家分裂的消息,并没干预,也不必干预,不主动求变,旧时代的墨者终究会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
因为在新时代的大秦巨舰上没有旧时代残党的位置。
大秦不会刻意打压他们,但也不会扶持,可大秦不主动做,并不意味着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像没有大秦扶持的百家旧学,会慢慢招不到足够的弟子,而没有足够的弟子,他们的学说便很难传续下去,会随时间逐渐消亡。
而那些自我改革的百家新学,却会呈现出另一种气象,他们有大秦主动扶持,不说会有多兴盛,但能传续下去。
这位跟随使团的墨家弟子正是新墨中人,也是名年轻人,他滔滔不绝地为巴克特里亚学者团讲说新墨家学说。
墨家之后是一名法家弟子讲说法家之学,对法家,李念出手干预了。
因为这时代的法家思想那是相当“刑”,虽说法家思想对于人性的剖析很有道理,可其提出的那些解决方法,反正李念没法眼睁睁看着不去改。
像韩非子,作为诸子百家中相当有名的“子”,可其提出的让君王统治稳固的方法是愚民,“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简言之,有明君的国家,就不应该有书籍让老百姓读书识字,只要教老百姓懂法守法就好了。
当然,韩非子有这些想法也得看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他那时六国未灭,天下还未一统,很多人都在探求一个能终结乱世,使天下永治的方法,韩非子也是其中之一。
这些思想便是韩非子所给出他对治理天下的答案,站在后来的角度看,韩非子的思想有错误,可在当时,却具有先进性。
诸子百家是华夏文明的探路者,不能因其学说在后来看有缺陷,便将其全盘否定。
李念想要在大秦启民智,开教育,法家的愚民思想便要不得,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学派了,必须得出重拳。
于是,在始皇的支持下,李念主动对法家进行了干预,废除法家学说中愚民、弱民、疲民等思想。
他还组织其他百家学派的人与法家的人展开辩论,在与法家的辩论中,儒家最为积极。
这也是因为法家不少思想就是在刻意针对儒家。
李念还下令制舆台派人到各地宣传法家的愚民、疲民等学说,让天下百姓知道法家的这些思想是在害他们,不是好鸟。
尽管法家思想仍会被人使用,但李念希望这世界的华夏百姓能少被“愚”、“疲”、“弱”……一点,也让那些用法家驭民术的人能不那么明目张胆。
如今的大秦法家在李念的操作下,禁绝学习法家的驭民术,但法家好的学说思想却允许学习。
其他百家是自己进行改革,去芜添菁,李念不多干预,但因法家干系甚大,是李念主动插手使其改革。
大秦的新法家思想中添加了使民启智,方可使民更懂法,民强民智,则国可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