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92章 用兵分歧 第92章 用兵分歧
- 见曹睿的目光向自己看来,卫瓘赶紧补上了一句:“杨中书说,满公此封军报甚急,故而令臣急送御前。”
“哦?”曹睿当即笑道:“看来今日朕有两个收获了。枢密来读!”
曹睿伸手指向徐庶。
“臣遵旨。”徐庶点头起身,走到堂中从卫瓘手中接过军报,当众读了起来。
随着杨仪部被满宠逼退,郭淮部前往北方的通路彻底让了出来,消息又重新复通。
十几日前满宠第一次消息到达白水关的时候,曾在行在众臣这里引起一波争议。
满宠既然到了蜀地,那他此前在西陵、白帝的谨慎安排也就没人在乎,目光都聚焦到了他接下来的安排上。
枢密使徐庶建议满宠保持现状,果断分兵,分兵多路四面出击,在最快的时间内瓦解蜀地各郡各县的政权。
卫臻、裴潜等人建议令满宠速速北上歼灭尚在宕渠的吴班部,一部在德阳与广汉处的蜀军相持,一部由陆路向西进军资中,直接直捣蜀国都城成都。
满宠上一次送信来行在的时候,并未明确说明自己的方略,只是告知自己军队的现状。
曹睿面对两种不同的建议,左右难以抉择,而是将徐庶、卫臻、裴潜等人的意见全都压下,决意不对满宠所部进行指挥,由其自行决断如何进攻。
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众人都是大魏臣子,对曹睿来说,这个功劳由谁来立、该怎么立,都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反正最后都要归于自己名下,还是暂时尊重满宠的指挥权为好。
但满宠今日的文书到了白水之后,其信中的观点却与此前的两派意见完全不同。
满宠没有分兵的意思,也没有要直攻成都的意思,而是要堂堂正正在德阳广汉一带击破蜀军主力,并同时遣偏师攻阆中而叩葭萌关!
帐中一阵沉默。
徐庶最后总结道:“其一,满公以为灭国之战持重为先,不应兵行险着,而应力求歼灭强敌,避免各路出击、各路失措的情况发生。此地并非中原,大军身处异乡,合则有利,分必有害。”
“其二,满公欲要先攻梓潼郡,从背后攻剑阁、葭萌,使得北路大开,迎陛下大军南下。至于早攻成都、晚攻成都,并不重要。”
徐庶说完这些,还是没有人应声。
用兵方略这种事情,都是能说出各自道理的。若是让满宠激进一些用兵,满宠反过来说你不持重、若是因轻敌冒进而失利以致功败垂成,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反而凭借优势兵力灭掉蜀国主力更为稳妥。
而且,满宠表明了是要迎陛下南下,将灭国最大的一份功劳原封不动的呈给皇帝献礼的。
这谁好阻拦?根本就难以开口!
说到底,用兵方略的选择,还是信不信满宠的选择罢了。灭国之战,本就没有一个最为正确的解法。
曹睿轻咳一声,打破了帐中凝固住的氛围,开口说道:“诸卿,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满将军数十年老臣,历年辛劳居于朝中众臣前列,这也是朕用满将军作为东路军主帅的原因。”
“不论如何,满将军从西陵至白帝城,从永安至江州、再至德阳,这一路用兵并无错处,三月而至蜀国腹地,可以称得上是长驱直入了。”
“既然满将军做出了方略,朕,依旧还是尊重他的想法。满将军处有左骁卫、右武卫、还有曹肇的一万步军,加上郭淮的两万兵力,总兵力已经接近五万了。以蜀国兵力被分割支离破碎的现状,朕以为满将军击破蜀军主力,并非不可能之事。”
“枢密。”曹睿转头看向徐庶。
“臣在。”徐庶虽然对皇帝支持满宠策略的表态有些不支持,但还是恭敬行礼。
这并非是出于对皇帝这个身份的尊敬,而是对于皇帝多年以来征伐四方从无败绩的敬重。所有故事都可以证明,皇帝的指挥大多数时间都是不会失误的。
有这样一个皇帝,臣子也不必执着反对。
曹睿道:“由枢密院发文给满将军去信,明白与他讲清楚,他在德阳欲攻广汉蜀军可以,但先让他守在德阳,派兵先将宕渠的蜀军吴班部给彻底灭掉,以绝后患!”
“还有,告诉他用兵要注重方略。若要分兵,就要大胆分兵、攻敌必救,岂能独遣一路去攻阆中这种不紧要之地?若真攻下葭萌关又能如何呢?”
“让满将军取了宕渠后不要分兵,全力击破广汉蜀军就是!”
徐庶拱手一礼:“臣明白了。”
随着军议逐渐散去,曹睿的中军大帐中也渐渐变得安静了下来,只有两个值班的侍中王肃、崔林在帐中值守。
就在此时,中书监杨阜从外走入请见。
曹睿略显诧异的抬起头来:“杨卿怎么来了?”
杨阜拱手一礼,手持一封书信送上:“陛下,这是郭淮给陛下送来的密报。”
曹睿眉头微皱:“既是密报而非军报,想必杨卿已经也看过了。与朕说一说,这密报中写的是什么内容?”
杨阜开口答道:“禀陛下,郭淮对满将军将其本部纳入满将军管辖之下表示不满,但满将军有假节钺之权,以此强令郭淮,郭淮又不得违背,故而暂居其下。”
“郭淮还说,他想要独领其军,从德阳向西攻资中而直捣成都。说既然到了蜀地,就没有在外与蜀军对峙的道理,应当速速攻破都城,则蜀国统治自解!”
曹睿深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告诉郭淮,他的两个请求朕一个都不允。蜀国既然已经在广汉屯兵,广汉又非坚城,凭借大魏兵力之重可以攻克,此时哪里还能分兵呢?”
“不过,与郭淮的言辞稍微委宛一些,你去帮朕拟一封私信。郭淮的志向朕很明白,常常要独领一军建功,此番未能如愿心中必然懊恼。告诉他若是功成,朕不会少了他的功劳!”
杨阜轻叹一声:“臣明白了,这就去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