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809章 着急见林浩然的股神巴菲特 第809章 着急见林浩然的股神巴菲特
- 计划既定,行动自然迅速展开。
约翰·里德展现了他作为花旗银行顶级高管的惊人效率和掌控力。
回到前瞻资本总部后,他立刻召集了少数几位绝对心腹,开始布置这场“演出”。
虚假的交易记录被精心制作出来,格式、印章、签名一应俱全,足以以假乱真。
但在某些细微之处,如约翰·里德所言,留下了只有内部审计才能察觉的、指向已停用账户或过时流程的破绽。
同时,前瞻资本的交易部门确实执行了几笔小额的美股做空交易。
金额不大,但足以在系统内留下痕迹,并且“恰好”能被米勒安插的眼线所捕捉。
公司内部,气氛也悄然变化。
约翰·里德有意无意地在几次非核心管理层会议上,流露出对市场过度乐观的担忧,并指示研究部加紧对某些特定板块的风险评估报告。
几份标注着“高度机密-做空策略分析”的文件夹,也开始在严格控制下,在某些部门间流传。
其内容半真半假,核心逻辑指向林浩然此前提出的“里根经济学潜在风险论”,但具体的标的和时机则完全是烟雾弹。
另一方面,林浩然则与利国韦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
他并未向利国韦透露全部计划细节,以防万一,但明确指示他继续与理查德·米勒保持联系,并按照要求传递“情报”。
利国韦虽然心中有些忐忑,但出于对林浩然的绝对信任,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在私下接触米勒,向对方表示经过艰难的打探和观察,终于获取了关键信息。
而信息也很简单,约翰·里德对林浩然的判断深信不疑,已经命令前瞻资本启动大规模做空计划,初期投入一亿美元,后续还将视情况追加。
并且约翰·里德先生似乎非常急切,想要在市场出现明确下跌信号前完成大部分建仓。
为了让消息更可信,利国韦还根据林浩然的授意,透露了一些前瞻资本内部“正在紧张进行投资分析”和“交易部门频繁进行小规模试水操作”的细节。
这些信息与米勒从其他渠道获得的零碎情报相互印证,极大地增强了其可信度。
理查德·米勒在收到利国韦传递来的“核心情报”后,兴奋不已。
他反复核对了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确认前瞻资本确实在近期有一些异常的资金调动和交易活动,与他获得的“做空计划”描述相符。
“约翰啊约翰,你终于还是被那个香江小子蛊惑,走出了这昏聩的一步!动用上亿美元,甚至可能更多,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市场下跌?简直是朝着自己开枪!”
花旗总部大厦的一间豪华办公室里,理查德·米勒看着手上收集到的资料,心中暗地冷笑道。
这一刻,他对花五百万美元的巨资去收买利国韦感到无比值得。
这笔投资若能助他扳倒约翰·里德,登上花旗权力的顶峰,回报将何止十倍、百倍。
所以,对于约翰·里德与林浩然达成某种秘密合作的可能性,米勒更是深信不疑。
他确信自己已经抓住了约翰·里德的致命把柄,进行着可能损害花旗重大利益的冒险投资。
正如约翰·里德所说的那般,他的目标由始至终都不是林浩然,而是约翰·里德!
理查德·米勒,以及他背后的势力,都希望米勒能够成为下一任的花旗掌舵者。
毕竟,在花旗,只要干得好,担任董事长职务并不受时间限制的。
就如现在的花旗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从1967年便成为花旗掌舵者,至今已经差不多15年时间。
近两年有卸任的想法,还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这也是理查德·米勒以及他背后财团如此着急的缘故。
如果他们真的什么都不做,照这么下去,约翰·里德必定会成为下一任花旗董事长。
他不死心啊,凭什么约翰·里德就能凭借前瞻资本的业绩一路高升?
凭什么那个来自香江的林浩然能获得如此信任?
理查德·米勒攥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将约翰·里德拉下马的机会,米勒绝不会轻易放过。
一旦理查德·米勒成为新一任的董事长继承者,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花旗银行将会在他的掌控之下,他背后的势力也将随之获得巨大的利益和影响力。
因此,扳倒约翰·里德这个最有力的竞争者,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米勒仿佛已经看到了约翰·里德在董事会面前灰头土脸、前瞻资本巨额亏损、其继承人之位摇摇欲坠的场景。
不过,目前手上收集的资料还不足以形成压倒性的证据链。
那些交易记录虽然可疑,但金额太小。
内部报告也只是分析性质,缺乏实际操作的铁证。
米勒自然明白,要一举扳倒约翰·里德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必须要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其决策已经给公司带来了实质性的风险或损失。
所以,他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收集更多的证据,然后一举在董事会议上发难,彻底终结约翰·里德的继承人之位。
那么,接下来就要从前瞻资本那边下手了。
约翰·里德确实对前瞻资本拥有很强的控制权,但理查德·米勒相信,在这个世界,有钱能使鬼推磨!
别的不说,在他看来,就连林浩然身边的利国韦都被他成功“收买”了,拿下前瞻资本的某些高管,还不更简单?
……
林浩然自从与约翰·里德商量好关于如何坑米勒一把的事情之后,交代完利国韦,他便没什么事情可做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林浩然甚至连花旗银行总部与环宇投资公司总部都鲜少有去。
他甚至还离开了纽约州,带着郭晓涵以及保镖们,跑到了纽约州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玩了几天。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1月的25号。
这一天,距离他离开香江已经有半个月时间了。
此刻,林浩然带着郭晓涵,身在波士顿的唐人街里。
波士顿最让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以及波士顿龙虾了吧。
可实际上,波士顿的华人同样不少,常居华裔人口规模居全美前五,历史可追溯至上百年前。
唐人街的街区入口设有题写“天下为公”“礼义廉耻”的中式牌坊。
街区里遍布中餐馆、商铺和传统建筑,充满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
林浩然和郭晓涵漫步在熟悉的街景中,仿佛暂时远离了纽约华尔街的金融硝烟。
“没想到在波士顿也能感受到这么地道的华人文化。“郭晓涵挽着林浩然的手臂,轻声说道。
他们都经过了一番伪装打扮,在确认没人认得出来之后,林浩然这才到这里的。
如今,林浩然在美国华人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
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不被认出来。
此刻的他与郭晓涵,仿佛就是一对普通的大学生情侣。
李卫东、李卫国等保镖,穿着普通服装,分散在他们四周,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林浩然微微一笑:“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这是我们的根。“
两人一直玩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到酒店。
他们住进的,是波士顿最有代表性的费尔蒙科普利广场酒店。
等郭晓涵去浴室洗澡的时候,林浩然这才拿起套间内的电话,给远在纽约的利国韦打去电话。
他要了解那边的最新动态,比如看看米勒是否开始动手了。
如果已经准备动手了,比如准备召开董事局会议,他自然会回去纽约一趟。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利国韦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又兴奋的语调:“老板,米勒那边最近动作频频,看样子是准备有大动作了。”
林浩然闻言,笑了笑,说道:“详细说说,他都做了些什么?”
利国韦清了清嗓子,详细汇报起来:“米勒最近频繁与前瞻资本的一些中层管理人员接触,似乎在试图拉拢他们,获取更多关于做空计划的内部信息。
另外,他也想办法向我这边获取更多的情报,我与约翰·里德私下商量过,所以也给他回复了一些似真似假、足以进一步误导他的消息,他听了之后表现得非常兴奋。
而且,他还私下里联系了一些董事会成员,散布对约翰·里德不利的言论,说他盲目跟风一个年轻小子,进行高风险投资,可能会给花旗带来巨大损失。
看样子,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忍不住发起董事会议,对约翰·里德先生做出一些不利的行动了。”
林浩然轻轻点头,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米勒为了扳倒约翰·里德,自然会不择手段。
看样子,他在波士顿玩不了几天就要回去纽约了。
他还计划过几天去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逛逛呢!
如今看来,想去的话,最好这两天就去逛,免得计划有变,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也免得后续被纽约那边的事务缠得脱不开身。
林浩然心里暗自盘算着,嘴上却对利国韦说道:“你继续密切关注米勒的一举一动,有任何新的情况,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别让米勒察觉到你和我们是在故意误导他。”
利国韦在电话那头连忙应道:“老板放心,我会小心的,我这边会继续按照计划行事,给米勒提供一些能进一步刺激他行动的‘线索’。”
林浩然满意地点点头:“很好。”
挂了电话之后,林浩然又给苏志学打去电话。
原本只是想顺便问问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没想到还真有。
“老板,巴菲特先生打电话到我这边,想要拜访您,我说您这几天没在纽约,他希望您有空可以联系一下对方,他找您有事!”电话接通没多久,苏志学便汇报道。
“巴菲特?行,我知道了!”林浩然说完,便再次挂了电话。
这位股神,找他有何事?
林浩然心中微微一动,巴菲特,这位被誉为“股神”的投资界传奇人物,主动找他,想必不会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说起来,他如今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那就是林浩然早已经被巴菲特邀请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为该公司执行董事,而这家公司也就是巴菲特所经营的投资公司,同时林浩然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二大股东。
在1979年的时候,他前往英国伦敦,意外从一个欧洲鱿鱼财团手中获取了5.6万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份。
这个年代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份数量并不多,总股数量不过50万股而已。
因此,林浩然手中的5.6万股,便已经超过10%的持股了。
不过,虽然他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兼执行董事,却鲜少有联系这位大名鼎鼎的股神。
他思索片刻,决定尽快联系巴菲特,看看这位投资大师究竟有何意图。
巴菲特的联系号码,他自然有。
所以,很快林浩然又再一次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被接起,听筒里传来巴菲特那标志性的温和嗓音:“哈喽,这里是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先生,我是林浩然,“林浩然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语气轻松而熟稔,“听说你在找我?“
“林!“巴菲特的声音立刻热情起来,“太好了,终于联系上你了,我今天早上往您在纽约的办公室打了几次电话,您的员工说会把我的事情告诉您。”
林浩然笑道:“怎么,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巴菲特的声音稍微严肃了一些:“确实有些事情想和你当面聊聊,关于当前的市场形势,您别忘了您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你看我们什么时候能见一面?我现在在奥马哈,但随时可以飞过去。“
林浩然有些意外于巴菲特的急切,他看了一眼浴室方向,里面还传来郭晓涵洗澡的水声。
他原本计划明天陪她去哈佛大学参观。
“我目前人在波士顿,“林浩然斟酌着说,“如果事情不是特别紧急,也许我们可以过几天在纽约见面?我大概会在那边待上一段时间。“
令他没想到的是,巴菲特几乎毫不犹豫地回应:“波士顿?没问题!我明早就可以飞过去。
说实话,林,我认为我们越早见面越好,最近资本市场有些不同寻常的波动,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林浩然眉头微挑,能让巴菲特如此迫不及待,事情显然不简单。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可能性,是与里根经济学有关?
还是巴菲特察觉到了什么更大的市场动向?
林浩然不再推辞:“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在波士顿恭候大驾了,我住在费尔蒙科普利广场酒店,明天什么时候方便?“
“我查一下航班……明天早上第一班飞机从奥马哈出发,大概上午十点能到波士顿,我们十点半在酒店见面如何?
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请你共进早午餐。”巴菲特迅速回答。
“林浩然笑道:“当然不介意,那就明天十点半,酒店餐厅见,需要我安排人去机场接你吗?“
巴菲特爽朗一笑,回答道:“不必麻烦,我自己安排就好,期待明天的会面,林。“
挂断电话后,林浩然若有所思地放下听筒。
浴室的水声刚好停止,不一会儿,郭晓涵裹着浴袍走了出来,一边用毛巾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
“谁的电话?“她随口问道。
“巴菲特,“林浩然回答,“他明天要飞来波士顿见我。“
郭晓涵惊讶地停下擦头发的动作:“巴菲特?那个'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早在六十年代末期,因为投资了多家知名企业,如《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美国广播公司等。
这些投资不仅为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市场影响力。
随着投资业绩的显著提升,巴菲特开始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他的投资理念和策略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可,逐渐成为投资界的传奇人物。
自70年代以来,巴菲特继续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进行多元化投资,取得了长期稳定的回报。
他的投资组合涵盖了保险、金融、消费、能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投资眼光和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业绩持续优异,巴菲特逐渐成为全球投资界的偶像。
他的投资理念、策略和人生哲学被广泛传播和借鉴,对全球投资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即便是在香江,巴菲特也拥有非常高的名气,成为香江金融行业许多人的偶像。
因此,郭晓涵这位南洋首富家的大小姐,自然也知道巴菲特。
她放下毛巾,眼中满是好奇:“他这么急着见你,是为了什么事?“
林浩然走到沙发前坐下,示意郭晓涵坐在他身边:“你也知道,我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执行董事之一。
巴菲特说要讨论当前的市场形势,还提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波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猜测,这可能与我最近在纽约的某些动作有关,以巴菲特在华尔街的人脉网,他很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消息。
别忘了,作为伯克希尔的第二大股东,我的投资动向自然会受到他的关注。“
郭晓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是说,你在花旗董事会上说的那些话,可能已经传到巴菲特耳中了?“
“不无可能。“林浩然微微颔首,“虽然那番话本该是公司机密,但当时在场的董事有十几人,消息难免会泄露出去。
以巴菲特在金融圈的影响力,得知这些并不奇怪。“
在花旗银行董事局会议上发生的事情,虽然郭晓涵没有参与,但晚上的时候,林浩然曾经简单地与她说过。
因此,关于林浩然在董事会上说出那番逆天言论的事情,郭晓涵是知道的。
林浩然走到窗边望着波士顿璀璨的夜景,继续说道:“晓涵,看来,我们明天原本确定好的行程安排要改期了。“
“没关系,正事要紧,到时候需要我回避吗?“郭晓涵体贴地说。
“不用,明天上午我会与巴菲特先生一起共进早午餐,到时候你陪我一同就行了。”林浩然摇头笑道。
他只是不想让郭晓涵干涉他的事业而已,并不是不让她什么都不知道。
像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事情,即便郭晓涵全都知道,都无所谓。
毕竟,他只是第二大股东而已,一个持股者罢了。
不出意外,巴菲特找他的目的,肯定与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后续投资有关。
这位股神先生一向以稳健投资而闻名,想必是察觉到了林浩然近期在华尔街的一反常态,想要深入了解这位重要合伙人的投资思路。
又或者,他自己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只是不敢肯定,想要从林浩然这边确认些什么。
不过,说起来,巴菲特在许多人眼中是大名鼎鼎的股神,可在他的眼里,不过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投资前辈罢了。
说到底,如今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不是后世那家突破一万亿市值的投资巨头。
林浩然清楚地记得,直到2024年,伯克希尔的市值才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
而现在,这家公司的市值经过这两年的上涨,也不过是差不多到10亿美元的市值罢了。
虽然已经在投资界有非常高的影响力,可对于林浩然这位起码拥有数百亿资产的超级富豪而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重要性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他之所以保持这个第二大股东的身份,更多是看重与巴菲特建立的关系网,以及这家公司在未来几十年的巨大成长潜力。
想到这里,林浩然对郭晓涵说:“明天见面时,你只需安静听着就好,巴菲特先生是个很随和的人,不必太过拘束。“
郭晓涵乖巧地点点头:“我明白,我会注意分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