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三百零六章:天子:好样的,精神点,别丢分! 第三百零六章:天子:好样的,精神点,别丢分!
- 云台阁前,刘辩随意坐在一张胡床上,目光转向身旁的甘宁,嘴角噙着一丝笑意,开口道:“兴霸有百骑劫营之勇,料想自是悍勇之将。”
甘宁一时没明白天子话中有何深意,但毫不犹豫地挺直腰背,朗声应道:“承国家赞誉,臣虽年少,但自恃有几分勇力,愿任凭国家驱驰!”
听着甘宁话语里那股毫不掩饰的傲气,刘辩非但不以为忤,反而放声大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朕欲一观卿之勇武,兴霸可愿令朕尽兴否?”
甘宁心头猛地一跳,顿时暗喜不已。
他认为天子这是看重了他的武勇!
当今天子有识人之才,所看重之人皆是出将入相之才,天下皆知!
并且天子提拔人才不拘一格,不注重官场上最为看重的年龄资历。
当年太子府的家臣们,如今不是二千石、千石的高官,就是位低权重的阁臣。
虽然不知天子打算如何观他的勇武,但若是能为天子看重,他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臣必令主上尽兴!”甘宁激动万分,甚至冠以“主上”这般充满臣服意味十足的称谓,高声应诺道。
这位十四岁就仗着家中数代积累的财富,纠集数百少年,在巴郡持弓佩箭,轻侠杀人,藏匿亡命,被称为“锦帆贼”的甘宁,骨子里自然带着一股桀骜。
但这桀骜也得分对象。
天子能辨认出他这一身楚服,不以怪异鄙夷的另类目光看待,已然让他心生认同。
更何况,同样年少成名,还挽汉室于危难之际的天子,本就是天下少年心中仰望的偶像。
如今天子知他才能,不以他年少无名,愿意给他展示武勇的机会,他怎能再端着那份傲气,不愿任其驱驰呢?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仕途!
巴郡甘氏本是世代簪缨之族,先祖乃是随班定远的故吏甘英。
对,就是那位奉命远航试图前往罗马,却被安息国王哄骗而返的航海家、外交家!
然而近百年来,巴郡甘氏仿佛气运耗尽般迅速衰落,穷得只剩下钱了。
而为了振兴家族,父母早逝的甘宁,选择了一条极端的路线!
世人都道他是鲁莽无知的轻薄少年,却不知他的特立独行,皆是为了扬名!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这条捷径,历朝历代皆通行之!
在朝堂上的士人眼里,感化招安贼寇的教化之功,远比前线将士浴血搏杀的军功来得体面和高贵。
那些臭丘八的军功,岂能与我们儒生的教化之功相提并论!
我们能通过教化,不以刀兵便感化贼虏,不比你们这些臭丘八打打杀杀大造杀孽强得多?
什么?
如果他不接受教化,继续负隅顽抗?
那把这件事交给那群臭丘八来办,老子不管了!
因此,过往通过招安得官的前例并不少见。
而为了显得与众不同,甘宁想到了五百年前那位大闹天……周王畿的先祖,侍奉秦武烈王的秦相甘茂。
甘茂是楚人,而且是帝乡南阳人,那么他便效仿先祖,身着楚服,头戴鸟羽,腰佩铜铃,身着锦衣,又招募了八百少年。
这八百人,陆行则车骑陈列,水行则轻舟连舸。
侍从皆披锦绣,所过之处,光彩炫目。
船队在港口停泊时,常用锦绣系舟,离去时又割断抛弃,以示豪奢。
每过一地,若当地官员豪族以隆重礼节接待,他便倾心结交,甚至不惜赴汤蹈火,效仿古之义士,为其杀人放火以报厚待之恩。
若接待轻慢,他便纵容手下劫掠其财,乃至杀害官吏。
如此特立独行的“贼寇”,自然引起朝野侧目,无人敢轻易招惹,反有不少士人主动结交。
这让甘宁觉得他的计划可行!
再不济,他就放下屠刀,演上一出改过自新的戏码,将“教化之功”送给某位值得托付的郡守,以成全对方的政绩和名望。
瞧一瞧看一看,大名鼎鼎的“锦帆贼”甘宁都因郡守的教化而感化,选择了接受朝廷的招安,自此不再为恶!
对方得名,自己则借着这件事,与对方进行了深刻的利益捆绑,从而踏上平坦的仕途。
但若能直接得到天子的信重,什么特立独行,什么“锦帆贼”的名头,统统都可以丢掉!
即便只是稍得青睐,他身上也会烙下天子的印记。
“感沐天子圣恩而浪子回头”的甘宁,岂不比受某个郡守“教化”更富戏剧性,更值得文人墨客传颂?
天子难道还会亏待自己?
甘宁话音方落,三名顶盔掼甲的将校已至阶前,正是吕布、赵云、张辽,齐行军礼拜见。
刘辩笑着上前,亲自扶起三人,随即侧身指向甘宁,介绍道:“此乃朕之骁骑将军,勇冠三军,吕布,吕奉先。”
“这两位,亦与兴霸一般,未及弱冠便已名动一方,乃是中垒营校尉赵云,赵子龙,游击营军司马张辽,张文远。”
吕布闻言,目光淡淡扫过甘宁,脸上没什么表情,显是并未将这个新面孔太放在心上。
三十岁的真二千石骁骑将军,食邑千户的万寿亭侯,他的眼中只看得见孙坚、黄忠、高顺等袍泽,以及皇甫嵩、董卓等需要追赶的目标。
倒是赵云和张辽,闻听天子将甘宁与他们相提并论,不由得对他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至于朕身后这位,名为甘宁,字兴霸,现任镇西将军贾琮府掾,年方十八,颇有勇力。前番在越巂郡,曾率百骑劫营,生擒以勇力著称的越嶲蛮苏祁王。朕料想,其勇武当不下于子龙与文远。”
刘辩话语微顿,目光不动声色地在几人脸上掠过,捕捉着他们的细微反应,嘴角不自觉地微微向上弯起。
赵云自非好勇斗狠之人,但年少即以忠勇入仕,又随吕布马踏王庭。
二十岁便官居中垒营校尉,几乎冠绝年轻一辈,常有人将他比作昔日年少成名又功冠全军的冠军侯。
可惜朝廷近年国策是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使得如今二十二岁的赵云,依旧停留在中垒营校尉之位。
然而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吕布、关羽、孙坚这些军中的前辈楷模,骨子里自然也蕴藏着一份属于他的傲气。
十八岁的张辽,同样曾追随吕布马踏王庭,平日行事稳重,却也难掩少年心性。
听得天子将甘宁与他相比,心中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了几分较量的心思。
见这把火拱得差不多了,刘辩决定……收手自然是不可能收手的,他只是要再泼上一瓢火油助长火势,笑谓众人道:“朕欲令卿等与兴霸比斗一番,以观兴霸勇武。”
此言一出,几乎是刹那间,吕布、赵云、张辽三人的眉头都紧紧蹙起,看向甘宁的目光中立刻带上了审视与不善,尤以吕布为甚。
什么叫“以观兴霸勇武”?
狂徒,天下英雄闻我名无不丧胆!
天子欲观甘宁勇武,却召他们三人前来,莫非是给这厮当陪衬?
不过这个想法在三人的脑中仅仅一瞬而逝!
天子并非刻薄寡恩、折辱臣下之人,那么此事只有两种可能。
其一,甘宁确有惊世之勇,甚至强到天子都不确定吕布能否稳胜。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既然习武,自然就要接受“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个事实,所以即便是吕布也毫不怀疑这世上有比他更加勇武的战将。
其二,便是甘宁此人有几分勇力,但自大狂妄,妄想踩着他三人上位。
若是前者,身为武者,自当全力与这般强者一战!
若是后者,更该狠狠教训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
再看甘宁,面上全无惧色,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
“既如此,那便由某先来领教!”
吕布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向一旁的兵器架,动作娴熟地从中抽出一杆步槊。
既然是武艺切磋,用的自然是木槊,材质为积竹木,材质为积竹木,或者说复合木。
这种积竹木,通常选取牛筋木等硬质木材为木芯,来充当支撑主体,外裹竹片形成抗压保护层,竹片外使用丝线、藤皮或革带作为缠绕层,以增强握持摩擦力,最后以生漆多层涂刷实现防腐定型。
以这种工艺制成的积竹木,,既保持了充足的硬度不易损坏断裂,又赋予了其弯曲30度后自然回弹的韧性。
只是工艺繁琐,成本过高,故而通常只用于造价高昂的马槊。
眼见吕布已按捺不住率先出手,刘辩看向向甘宁,故作勉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朗声道:“兴霸,可敢与朕这位勇冠三军的骁骑将军一战?”
甘宁目光灼灼地盯向吕布,一股无形的的压迫感扑面而来,让他心头微微一凛。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势”。
不怒自威,猥琐奸诈,这都是人身上的一种“势”。
而从吕布身上传来的“势”,如同面对一头虓虎投来的冰冷注视,凶戾而霸道。
但甘宁同样渴望与这等顶尖猛将交手!
他咧开嘴,露出一抹混合着兴奋与野性的笑容,大声应道:“固所愿,不敢请尔!”
天子似乎被甘宁的勇气所感染,亲自走到兵器架前,也挑选了一杆同样制式的积竹木步槊,郑重地递到甘宁手中,沉声道:“兴霸!你可是百骑劫营,从越嶲蛮刀枪里滚出来的好汉!可别丢份!精神点!”
闻言,吕布、赵云和张辽三人眼中愈发不善。
蛮夷之间也是有着完整的鄙视链的!
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蛮夷的首级在汉军之中也是有着鄙视链的!
北狄南蛮,自古北方的蛮夷便是比南方的蛮夷要勇武。
北方蛮夷有西戎、东夷、犬戎、义渠、乌孙这些古时的悍勇蛮夷,还有月氏、东胡、匈奴、鲜卑、乌桓这等能与中原王朝抗衡的草原的霸主!
南蛮呢?
好不容易建立个南越,还偏生是秦国的大将自立门户!
我们杀的匈奴王,多得能当球踢!
你不过杀了个不知所谓的苏祁王,也配与我们相提并论?
然而甘宁在感受到吕布愈发磅礴的战意,只是淡定从容地双手接过天子递来的步槊,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器重与期待,热血上涌,猛地抬手,一把将头上那标志性的鲜艳鸟羽扯下,狠狠掷在地上,仿佛给自己壮胆般,低吼了一声:“屮!”
“好!好样的!”
听着天子在身后不断为他鼓劲助威,甘宁握槊的手指因用力而骨节发白,手臂虬结的肌肉贲张,仿佛有股远超平日的沛然力量在血脉中奔涌。
他感觉,在天子的鼓舞下,自己变得更强了!
吕布,你很强,但我甘兴霸未必会输!
甘宁动了,低吼一声,挺槊前冲!
甘宁上了,甘宁冲了,甘宁没了!
(3752字)
——
PS:呱,晚上吃了份味道不错的蛋炒饭!
所以心情还不错,顺便加个37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37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