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0305章:小万历:读世宗实录,修帝王心术,学驭臣之道 第0305章:小万历:读世宗实录,修帝王心术,学驭臣之道
- 七月十二日,清晨。
大明门以北,户部衙门前。
二百三十余名户部官在户部左侍郎刘斯洁的引领下,手拿奏疏,一起走向通政使司。
一部所有官员同时出动呈递奏疏,此阵仗,前所未有。
在此之前。
一些自认会被裁革的户部官已向殷正茂呈递文书,自请裁革。
这就是沈念所倡导的自愿原则。
官员给足朝廷体面,朝廷也会给足官员体面。
京师其他衙门的官员听到此消息后,皆判断出,户部这些官员都是支持裁天下冗官冗职策的。
“哼!这些户部官真听殷阁老与沈阁老的话,听话得连仕途都不要了,真不怕全天下被裁革的官员戳他们的脊梁骨吗?”
“户部这些官,如此识大体,看来是要抢六部第一衙呀,他们近几年功高,如今主动站出来支持此策,看来裁天下冗官冗职已是大势所趋!”
“唉,当下的朝堂和曾经不一样了!我推断,当官会越来越苦,若到沈阁老担任首辅之时,恐怕会将天下官员压榨到极点!”
“这就感到压榨了?压榨了你就去职致仕嘛!我觉得,此举只是将官场的一些臭鱼烂虾淘汰出去,做的没问题!”
……
各个衙门的官员都在讨论着,观点不一。
其中叫嚣反对的,不仅仅有大概率会被裁革的官员,还有一些大概率不会被裁革的官员。
后者反对。
是因比他们考绩更差的官员离开衙门,他们就变成了最差劲的。
谁都不愿在官场成为垫底的人。
而此刻,各个衙门的主官知晓户部全体上奏支持裁天下冗官冗职后,都不由得撇起嘴来。
他们将那日殷正茂、沈念、刘斯洁在太仓银库前的发言看了数遍。
三人之所以能说服户部官。
一方面是有两大阁臣坐镇,另一方面是户部官都较为听命令,有较高觉悟。
但其他衙门的官员就不一样了。
裁官裁职,对一些官员而言,无疑于要杀他们全家。
然内阁已传出消息。
各个衙门的主官若反对裁冗官冗职策,可前往内阁与张居正沟通,若支持此策,便需要说服主管衙门的所有官员。
这对一些衙门主官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近午时。
陆续有其他衙门的官员呈递奏疏,有支持裁冗官冗职的,也有反对裁冗官冗职的。
不过规模并不是太大。
很多官员都在等明日常朝上,小万历如何定性此事。
若小万历出言支持,那此策施行就成了定论;若小万历有犹豫之色,那反对的官员将大批量呈递反对奏疏,谋得转机。
……
七月十三日,清晨,皇极门下,常朝朝会。
通政使司当值官念诵近日奏疏。
令百官都没有想到的是,竟无一封涉及裁天下冗官冗职策的奏疏。
之后,五大阁臣发言。
全都在讲“先民、再吏、后官”之策以及海上贸易的情况。
通政使当值官不念裁天下冗官冗职奏疏,那必然是小万历的意思。
五大阁臣也不说此事,是明白,小万历想要将此事当成“百官挺举”之事执行,而不是皇帝下令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易显得君王寡恩。
但很多官员不知小万历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是支持裁天下冗官冗职还是反对。
因小万历与五大阁臣都避开了此事,那些犹豫纠结的官员不知该如何站队,故而都选择不提及此事。
很快,常朝结束,此事没有任何进展。
……
近午时。
就在很多官员犹豫着是要支持还是要反对的时候。
宫内一条爆炸性消息传出。
冯保向小万历与两宫太后进言,称内廷也有严重的冗官冗职现象,他建议内廷与外朝同时施行裁冗官冗职策。
冯保敢公开这样进言,显然代表的是小万历之意。
这时候。
一些聪明的官员明白了小万历的意思。
原来小万历不言,不是反对此策,更不是想看一看群臣之意再做决定,只是不想背下“君王寡恩”的名头。
小万历对此策乃是默许的。
但他希望京师百官能主动呈递奏疏支持此策,希望一些自认会被裁革的官员能向衙门主官自请裁革。
京师内的聪明官员还是很多的。
午后,通政使司大门前,热闹得如同正阳门下。
许多衙门的官员都学着户部,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态度,组队呈递奏疏,支持裁天下冗官冗职策。
其实,每个衙门派一名胥吏呈递奏疏就行。
但官员们若不郑重表态,那就是逆大势而行。
这里面,显然是有违心支持的且数量还不少,但在这种状态下,反对等同于自绝仕途。
他们可以为维护小万历而得罪五大阁臣,也可以为维护五大阁臣而得罪小万历,但没有人胆敢同时逆小万历与五大阁臣共同的意思。
……
七月十五日。
五大阁臣再次上疏,请求施行裁天下冗官冗职策。
具体规划是:今年先在两京与内廷施行,计划年底完成。
另外,令十三省各布政司主官和御史以及兵部与各个卫所将领,查验地方文武官考绩,计划于明年年底,全面完成裁革冗官冗职任务。
小万历亲自批复,先称此策令他很纠结,几乎是夜不能寐,而后同意后,又交待吏部必须依照考绩谨慎处理,只裁冗官冗职,而不可负一名贤臣良将,另外要对裁革的官员做好安置……
此批复一出。
便意味着京师与内廷的裁冗官冗职策要开始施行了。
吏部眨眼间成了整个京师最忙碌的衙门。
他们需要根据京师官员的考绩制定裁革标准,并草拟出裁革名单,然后交由各部衙门的主官。
最后,便是各个衙门主官拿主意,确定裁革的官员名额。
这时候,心情最糟糕的是都察院与六科。
都察院在京御史与六科科官要先负责监察在京诸衙门的裁革官员事宜,防止某个衙门任人唯亲,私减名额。
之后,他们也需裁减官员,并且是由小万历亲自监督。
一名科官曾上奏称:科道官越多,京师官场风纪越好,科道官不应被裁革。
然后,还不待小万历与内阁有反应。
其他衙门的官员便纷纷上奏驳斥此理由,称目前科道官监察过密,京师科官为考绩,屁大点事都能呈递奏疏,地方官场的迎来送往也皆是御史引起的,最该裁革的就是科道官。
由于驳斥者太多,提供的事例又多,那名科道官只好撤回奏疏,然后不敢再有异议。
与此同时,内廷也忙碌起来。
在内廷二十四衙门,冯保几乎是一言堂的存在,不过他也要向小万历与两宫太后汇禀。
他大概率会徇私,会多留自己的心腹,但也定会裁革诸多冗官冗职,让内廷官恢复到正常数量。
沈念对他徇私并不在意。
因为冯保对小万历还是没有歪心的,内廷官,最重要的是忠诚,而内廷安稳,对前朝而言更是大好事。
……
午后,文华殿内,甚是阴凉。
小万历坐在一张木榻之上,悠闲地吃着冰镇葡萄。
一旁放着一册书籍,名为:世宗实录。
最近,小万历一直都在学习嘉靖皇帝的驭臣之道,越学越兴奋。
在他眼里,他的爷爷嘉靖皇帝无所不能,是他学习帝王心术的最佳模板。
大礼议时,打击旧臣,培养新臣,迅速树立起绝对的皇权权威。
之后,对任何臣子都是时而敲打,时而勉励,让臣子一直处于皇威之下,不敢有一丝懈怠与异心。
在后期,培养出严党与(清流)徐阶两大对立阵营,让官员相互制衡,而他高居龙庭,只担当仲裁者。
即使多年不上朝,也能轻松掌控天下,独揽朝纲。
小万历这次在“裁天下冗官冗职策”上,将五大阁臣推到前面,当他看到京朝官们并非是对五大阁臣唯命是从,直到内廷宣布裁冗官冗职后,才知他的心意后,甚是兴奋。
此策施行后,必然有诸多地方官抨击辱骂五大阁臣。
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无论五大阁臣如何优秀,都不能让天下百官对他们言听计从;无论朝堂出现任何意外,都只能是臣子做的不对;
做皇帝,做亲政后的皇帝,不可能有错。
有错也不能认,认则有损皇威,必须是高高在上,让天下时时刻刻都依照他的意志去运转。
小万历对沈念经常在他耳边念叨的“朝堂不宜有党争、君意须依从民意、皇室俭约官员方能俭约”等主张,其实是不喜的。
他觉得沈念只会从臣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总是忽略皇家的利益,他这个皇帝的利益。
但目前,沈念依旧是小万历最信任、最欲重用的官员。
因为沈念提出的“让全天下人吃饱肚子”理念,让小万历觉得自己有成为贤君圣君的可能,且沈念有能力辅佐他治理好大明。
不过。
小万历决不允许沈念成长为像张居正那样柄国独权的首辅。
亲政之后,天下总揽朝纲,一呼百应者,只能是他。
……
七月二十日。
吏部尚书王国光呈递奏疏,提议裁天下冗官冗职策在南京尽快施行且裁革力度与规模皆应高于京师。
为防止南京官员裁革之时,雷声大雨点小,个别官员徇私以及反对者闹出乱子,他还建议朝廷派遣一名阁臣监管督办一番。
南京乃大明留都。
衙门与官职设置与京师几乎相同,但诸多官员却都非常清闲,有些人几乎处于半养老状态。
嘉靖初期,南京官有二百余员。
与明成祖朱棣迁都时留守南京的官员数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当下已涨到了四百三十余人(万历会典数据)。
南京的冗官冗职非常严重,早就到了该清理的时候。
随后,张居正的票拟认同了王国光的提议,并认为“南京职务清简,官不必备,自后南京员缺,非紧要者,不必一一推补。”
此话的意思是:南京官职太多,但差遣职事太少,有官职空缺者,没必要全部补上,一些清闲官职,可以空着。
此外,张居正推荐内阁阁臣殷正茂前往南京监管督办。
他推举殷正茂。
一方面是因殷正茂的脾气最适合做此事。
另一方面是殷正茂很快就会致仕,无惧得罪人,而王锡爵、申时行、沈念三人担任阁臣的时间还长着,不适宜做这种得罪太多官员之事。
然而此票拟送到小万历的手中后,小万历主张沈念前往南京监管督办。
理由是:殷阁老年迈,不宜奔波,沈卿了解南京,更无门生故旧牵绊,执行此事最佳。
张居正看到此批复后,自然能猜出小万历是如何想的。
他就是想让沈念多得罪一些官员,然后在阁臣之位上多一些波折,最后他来为沈念撑腰,彰显皇权。
这都是嘉靖皇帝玩剩下的。
但目前的小万历,已不是那个曾经该骂就能骂的小孩子了,他的理由很正当,张居正总不能称他故意让沈念在官场树敌。
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与沈念相对而坐在一张茶台前。
沈念为张居正倒上一杯凉茶,道:“陛下有陛下的想法,自古以来,没有一位皇帝能容得下能号令百官的臣子,恩师您在官场不也是仇敌无数,无所谓了,只要能办成事情就行!”
沈念表现得很豁达。
他了解小万历,知晓小万历与曾经的嘉靖皇帝越来越像,爱钱爱权,将自己与皇室的利益看得远比天下人重要以及喜欢玩弄帝王心术。
这可能是骨子里带的。
也可能是朱家的皇帝们都秉持着这种思想。
做臣子的,讲再多课,说再多道理,也难以让其改掉这种思想。
毕竟,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他也需要安全感。
这是一名阁臣必须要顾及的,一旦破坏了皇帝的安全感,那距离倒霉就不远了。
张居正有当下之权势,全仰仗小万历年幼未能亲政。
张居正无奈地点了点头。
如今的小万历已比登基后就摆烂的隆庆皇帝要强多了。
他只希望小万历经历过一些事情,亲政之后,能逐渐明白什么是国之大计,一名贤明的皇帝到底该如何驾驭朝堂百官,如何恰达地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