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第12章 吴老师也出息了

第12章 吴老师也出息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赵安不是心血来潮跟徐霖在这一惊一乍,异想天开什么的。

    而是,事实表明奇袭紫禁城理论上是可行的!

    实际操作部署得当,有八成把握可以达到“斩首”目的,即将紫禁城的主人脑袋砍下来当球踢。

    如果人手充足的话,甚至可以将座落在皇城内的军机处、内阁乃至六部也给一锅端了!

    这么一来,满清的统治中枢必定瘫痪,短期内无法恢复运转,甚至会因为新君人选再内耗一段时间。

    一个瘫痪的中央帝国,对一个造反的地方实权派而言,不亚于天上掉馅饼。

    只要清廷中枢能够瘫痪一个月,赵安恐怕已经兵临黄河,雄纠纠气昂昂的大手一挥,豪迈发出地表最强音:“吃他娘,喝他娘,老子来了不纳粮!”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也是可行的。

    当下皇城的安保工作使得进入紫禁城成为一件相当轻松的事,不过赵安能想到奇袭紫禁城实施“斩首”战术,别人也能想到。

    这个别人不是别人,而是赵安的老熟人——白莲教。

    嘉庆年间,庆遥当值的这座西华门就被白莲教的分支天理教攻破过!

    天理教制定的战略相当不错,不是无脑攻入皇城斩首,而是内外开花。

    时任天理教掌教林清同河南骨干成员李文成、山东骨干成员冯克善三人多次秘会制定起义计划,决定由林清负责奇袭紫禁城攻取京师,李、冯二人分别夺取河南、山东后带领人马北上接应。

    如果事成,北方瞬间变天。

    精心准备后,林清派200名天理教徒分成两队扮作各式人等潜入满城,一队从东华门突袭,一队从西华门突袭。

    由东华门突入的天理教徒接近宫门时被守门侍卫发现异样,一番厮杀后只有十几人冲入宫内。

    西华门这边,因为有宫中太监内应加之守门侍卫贪生怕死一哄而散,使得天理教徒成功进入紫禁城,并迅速在太监带领下向内廷推进,沿途与宫中侍卫、太监展开激战,一度攻到养心殿附近。

    可惜,由于突入宫中的人数太少且缺乏后续支援,宫中的天理教徒最终被反应过来的清军包围消灭。

    后来的道光帝绵宁就是因为亲自指挥侍卫抵抗,并用火枪击毙多名天理教徒从而奠定皇储之位。

    这一事件也被正在承德的嘉庆认为“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为此下诏罪己。

    一帮秘密传教的乌合之众都能成功攻入紫禁城,赵安为何不能?

    林清只能往满城秘密送进二百人,赵安却能送进更多人。

    有漕帮漕运掩护,往通州秘密运送几千兵马完全没有问题,再在京中收买几个太监,甚至几个侍卫,这一奇袭绝对能瘫痪满清中枢。

    此计划被赵安定为A计划,一旦起兵就实施。

    B计划是利用漕运漕帮秘密于通州、京师潜藏足够规模的死士,确保自己有朝一日若进京任职,手中随时掌握一支可以掀桌子不谈了的力量。

    司马懿能关闭城门不让皇帝大将军回来,他也可以嘛。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政变历史,那都是屠龙之术的精华。

    所有计划都不起效,大不了跟嘉庆在乾清门对捣。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那边跟手下侍卫们说话的庆遥可没想到堂堂安徽署理巡抚赵大人竟然在打西华门的主意,甚至有意将他这个头等侍卫发展为故宫一日游的向导。

    招呼几句后,就带着二等侍卫阿勒保、三等侍卫德顺走了过来。

    阿勒保和德顺原先都是随庆遥去安徽的鹰狗侍卫,回来后都被提了一级随庆遥在西华门当值,东华门那边还有被升为二等侍卫的三十五,其他人则仍留在鹰狗处当差。

    见到赵安,阿勒保和德顺自是高兴万分,双方一番热情寒暄后,庆遥说请当初去安徽的兄弟们陪赵安喝顿酒,地点就定在他们这帮侍卫常去的白魁老号,这家以烤羊肉出名。

    吃什么,赵安无所谓,主要是能同这帮侍卫再增加一下感情,当下爽快答应,又见天色还早便说自己要去见个故人,与庆遥等约定时间后自与小栓、徐霖离开。

    赵安要见的故人自是被他劝到国子监教书的吴老师。

    按照当初吴老师来信地址,赵安一路摸到设在外城的国子监“集体宿舍”。

    国子监是最高学府所在,也是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所在,相当于后世的部兼国立中央大学,若将其设在外城与其地位和功能不符,唯有设在满城紧邻孔庙方符合“崇儒重道”的神圣地位。

    但国子监任职的工作人员除旗人外,大多下班得到外城居住,教职人员工资不高很难独立购房、租房居住,因此国子监专门在外城买了块地建了些房子供汉人教职工居住。

    吴老师就在这里住。

    因为过年放假原因,不少国子监的教职工都回老家过年了,留在京里的不多,一番打听后赵安三人才找到吴老师的住处。

    一间只有两间房的不起眼小院。

    小栓上前敲门,轻声询问吴大人在不在。

    未几,屋内有妇人声音传出问是谁。

    赵安上前轻声道:“嫂夫人,在下赵有禄,不知吴大人在否?”

    赵有禄?

    吴卫平的妻子张氏听了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一时想不起是哪个,直到赵安在门外又说来自扬州,张氏这才恍然大悟,门外竟是当初资助自家夫君进京的小学官。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张氏半张脸,上下打量着赵安三人,见三人衣着普通眼中竟是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我家老爷不在,你找他有何事?”

    张氏语气不咸不淡。

    见妇人这态度,赵安眉头自是微皱,但仍保持基本礼貌,轻声道:“赵某进京公干特来拜访吴大人。”

    进京公干?

    张氏有些想笑,一个九品学官进京能有什么公干,而且还是大过年的,估摸对方是往脸上贴金。

    赵安这边耐着性子问道:“不知吴大人去了何处,何时回来?”

    “我家老爷被嘉亲王府请去吃酒了,对了,你还不知道吧,我家老爷如今升了正五品博士,是嘉亲王府大阿哥的专职师傅,这不,王爷说我家老爷教导大阿哥功课特别用心,所以专门请我家老爷过去参加王府家宴的.”

    张氏语气很是得意,且透着一股炫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