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娘子,别这样!-> 第544章 姑侄*一夫(一万一)

第544章 姑侄*一夫(一万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御书房内安静的落针可闻。

    随侍的宫女和太监一个个噤若寒蝉,自从宋言在朝堂上宰了杨和同和楚立诚之后,偌大朝堂权力尽归宁和帝,皇宫之内也迎来一番大清洗,不知多少宫女和太监莫名其妙失踪,幸存下来的一个个都老老实实,谁也不敢有半分造次。

    当然,魏忠四人倒是和之前一样。

    他们是宁和帝心腹中的心腹,不管宁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宁和帝对他们的信任也不会有半分削减。挥了挥手,魏忠让一些宫女和小太监退下,自己端了一杯茶,行至御案旁边:“陛下,喝点茶润润嗓子吧,现在已经快子时了,您该休息了,驸马爷可是叮嘱过的,陛下现在最是不能熬夜。”

    “睡觉没什么着急的,再过两年有的是时间睡觉。”宁和帝笑笑,然后将手里的密信递给了魏忠:“看看咱这位驸马爷,又给了朕什么惊喜。”

    说这样的行为有些僭越,但毕竟是宁和帝允许的,加上魏忠跟在宁和帝身边数十年,早在宁和帝还只是皇子的时候便侍奉左右,这感情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也就将密信接了过来,只是稍稍看了两眼,魏忠脸上的表情也登时变的古怪起来。

    好家伙。

    长公主怀孕了。

    还是侄女永安公主驸马的娃儿。

    这乱的哟。

    “魏忠,你说这件事儿朕究竟要如何处理?”宁和帝揉了揉眉心,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笑着问道。

    魏忠便将密信放下:“陛下折煞老奴了,这是天家的事情,哪儿有老奴插嘴的资格?”

    “你这老货,让你说就说,朕面前还藏什么拙?”宁和帝没好气的说道。

    魏忠便呵呵的笑着:“宋言身为永安公主驸马,却又染指玉衡长公主,实是对天家不敬,论罪当诛。”紧接着魏忠语调一变:“只是宋言毕竟于宁国有大功,这时候诛杀驸马,会有苛待功臣之嫌。”

    “老奴觉得,若是陛下不想诛杀宋言,可以下旨申斥。”

    宁和帝瞪了魏忠一眼,这老货还在和稀泥。

    他想要问的是这件事吗?

    他想要问的,明明是将亲妹变成义妹这件事好不好?

    便在这时,魏忠抿了抿唇再次开口:“陛下,若是玉衡长公主顺利产子,那便是燕王殿下之长子。”

    宁和帝的眼睛倏地一下亮了。

    是了。

    宋言虽红颜知己不少,然而目前有孕的唯有玉衡一人。

    长子,无论什么时候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加之天璇因为常年服药,器脏为药毒侵蚀,难以有孕,嫡子缘薄,那这长子的分量便更重了。

    宁和帝又是极为看好宋言的,以现如今宋言手中的兵力,便是直接掀翻宁国这个烂摊子都没多少难度,甚至说将来问鼎中原也未必没有机会,从洛天璇,洛天枢,洛天权几个来看,洛玉衡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很厉害的。

    宋言的这个长子,自然也会被洛玉衡调教的极为优秀,如此将来成为太子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燕王后宅之中有不少其他女子,现如今宋言虽宠爱洛天璇,还有洛天衣,但难保不会喜新厌旧,若是再加上洛玉衡这个曾经的宁国第一美人加入,洛家女在燕王后宅便稳坐半壁江山。

    洛玉衡长子的地位,也定然更为稳固。

    宋言打下的一切,从此之后世世代代都要有洛家一半。

    至于姑侄共侍一夫这种事,宁和帝倒是不怎么在意的。

    旁的不说,太祖太宗时期杨家便不断送女入皇宫,随着杨家女逐渐年老,荣宠不再,杨家又连忙将更为年轻漂亮的女子送到皇帝身边,别说是姑侄差一辈,差两倍的都有。

    心中这样想着,宁和帝便老老实实拿来一张空白圣旨,事急从权,也只能委屈一下先帝了。

    甚至还觉得一封圣旨不够,又拟定一封圣旨,专门为宋言和洛玉衡赐婚。

    有皇权圣旨背书,便是某些人想要用这件事做文章,也是无从下手的。

    ……

    琅琊,杨氏。

    宗族正堂。

    杨家七老,现如今只剩六个。

    老四杨和兴,老五杨和顺,老七杨和孝,老八杨和志,老九杨和明,老十一杨和礼,老十三杨和信。

    屋外艳阳高照,堂内气若寒霜。

    杨和同,杨家七老中最年长的三哥,死了。

    虽说三房这一脉和家主杨和兴这一脉多有冲突和矛盾,然,不管是怎样的矛盾,那也是杨家内部的事情,不管争抢到什么程度,肉始终都烂在杨家这一口锅中。现如今杨和同死了,曾经的矛盾也就不再重要,曝尸荒野,连入土为安都不能,不免让人有种兔死狐悲的凄凉。

    最重要的是,死的不仅仅只是杨和同一个,杨和同之子杨国臣,之孙杨瑞;还有杨家九品武者之一的杨国礼,杨家旁支大才杨景硕,甚至是杨家家主杨和兴嫡长孙,被称之为杨家麒麟子的杨思琦,全都死了。

    纵然杨家家大业大,可这样的损伤,也绝对称得上是伤筋动骨。

    尤其是杨思琦,少有天才,思维敏捷,学习能力极强,即便有什么事情一时间不太明白,只要有人在旁边稍稍提点两句,很快就能理解,融会贯通。这样的人,绝对会有大作为的,一直以来,杨和兴更是将杨思琦当做下下任家主来培养,他的死对杨和兴,对整个杨家来说都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杨家这么多年在朝堂上的耕耘,直接烟消云散。一时间,杨家在朝堂上处于一种没有代言人的状态,虽然还有一些官员任职于朝廷,但往往都只是地方上的小官,诸如县令,县丞之类,根本左右不了局势。

    杨家是有不少姻亲,寻常时间来看这姻亲也是一张大网,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可随着杨和同一脉全部被宋言诛杀,这张大网瞬间就破了一个大洞。

    杨家女,因着杨家的关系于夫家之中也多受偏宠,大概都是想要利用这一份姻亲,同杨家攀上关系,好平步青云,所以杨家女在婆家权势极大。可现如今杨家落难,杨家女的处境忽然就变的极为糟糕,丈夫苛待,婆婆刁难,寻常媳妇儿所要承受的一切便接踵而至。

    加之最近一段时间,宁和帝就像是疯了一样,完全不顾宁国会变成什么模样,针对杨家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不少迎娶了杨家女并且和杨家关系密切的勋贵,抓住一点小错直接褫夺爵位,废为庶人。因着杨家举荐入朝为官之人,更是被罢官夺职,送入天牢。

    一时间,杨家姻亲人人自危,更有甚者,直接休妻,将杨家女驱逐回婆家,同整个杨家撇清干系。

    毕竟杨家能不能东山再起那是以后的事情,眼下过不了宁和帝这关,当场就要领取九族大礼包。

    曾几何时,这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也是杨家的骄傲,是杨家最大的依仗之一,无论是谁想要动杨家都要好好想一想,有没有那个能力一次性招惹这么多的权贵……可是现在,当桌子掀翻潮水褪去,人们这才忽然之间明白,原来这张关系网并没有杨家自以为的那么强大。

    你强大时,人人敬你如神明,希望能和你共富贵;你落魄时,人人弃你如敝履,无人和你共患难……大抵,这便是人性。

    “最近时日,情况如何?”杨和兴重重的咳嗽了两声,问道。

    他是有些疲惫的,曾经的杨和兴虽然苍老,却精神烁烁,满面红光,中气十足,这才不过一年时间,整个人看起来忽然苍老了十几岁。

    “不太好,昨日又有两个伯爵休妻,两个杨家女被赶回琅琊,甚至就连他们的嫡子都被逐出家族。”杨和信摇了摇头,其中一个甚至还是他的闺女:“除此之外,杨家旁支偏房的嫡女有不少和四品以下的官员定亲,庶女有不少和秀才,举人有婚约,这些时日,前来琅琊退婚者比比皆是。”

    “我们虽然在暗中支持了狼山,封洋,夏邑,橘洲四处山匪,给予大量银钱粮食,武器盔甲,让他们招兵买马,啸众作乱,以宁和帝的聪慧不可能瞧不出来杨家的目的,但宁和帝半点妥协的意思都没有。”杨和信叹了口气:“宁和帝只是命令周边府城派兵镇压,除此之外便不管不问,只是一门心思清缴杨家在朝堂上的残留……”

    往日,世家和皇权很正常的交锋,多是安排代理人互相试探。

    如此,无论将来结局怎样,至少双方都没有撕破脸,还能维持表面上的体面。

    可这一次,宁和帝不再按照规矩来了,宁和帝很清楚,杨家拥有将宁国彻底搅乱的能力,但宁和帝根本不在乎宁国会不会倾覆,不在意自己这个皇位究竟还能坐几年,就像是想要将这么多年受杨家欺压所积攒的怨气全部宣泄出来,单纯的想要杀掉更多的杨家以及和杨家有关的人。

    这就是彻底撕破脸皮了。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会做出的事情。

    偏生这种超出常理之外,不守规矩的手段,杨家一时间还真不好应对,蒙受了极大的打击。

    “东陵城最精锐的禁卫军,已经完全落入赵改之的掌控,这人就是宁和帝手中的一条疯狗,宁和帝让他杀谁他杀谁,礼部,吏部,户部,兵部,杨家安插的人,几乎全都被赵改之杀了一个遍。”

    “银羽卫中一名统帅,掌控三卫人马,杨家姻亲,直接被赵改之率领数倍禁卫军包围,当场剁了脑袋。”

    “杨家暗中扶持的一州刺史,被赵改之拿着圣旨砍了头。”

    “现如今甚至波及到杨家在偏远地区做县令县丞的旁支庶子。”老五杨和顺也是头疼:“最近这一月时间,同杨家有关的朝堂官员被杀掉五六十,旁支成员被除掉十五六,再这样下去到了明年,怕是杨家所有伸出去的臂膀,都会被宁和帝给断个干干净净。”

    “宁和帝似是豁出去宁国亡国,也要将杨家彻底扼杀,这样的态度表现出来,也难怪那些人着急忙慌的要和杨家撇清关系,就说那些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金榜题名,若是因着和杨家有姻亲,再被宁和帝砍了脑袋,一辈子辛苦付之东流,大抵是不愿的。”

    “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咱们必须要早做打算才行。”

    老八杨和志眼帘垂落:“实在不行,就反了他娘的。”

    “早些年,咱们只顾着联姻,试图暗中控制整个宁国所有勋贵,将这一层关系网当做杨家护城河……那时候皇权还很有影响力,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

    “可实际上,自仁宗时期开始,杨家的势力便已超越皇权,虽然被隆泰帝扳回一些,但随着隆泰帝落水患病,不治身亡,一切又重回原点。元景帝时期,杨家势力继续膨胀,元景帝察觉到不对,又被太医院一碗药送走……说起来这太医也是个人才,一碗药两帝王。”

    “宁和帝登基初期,我们完全已经有了掀翻这桌子,登临九五的机会,却因为顾忌什么名声,反倒是让宁和帝逐渐成长起来,以至于发展到现在这局面。”一边说着,杨和志一边抬起脑袋:“但现在,我们仍有机会。”

    “琅琊城内,不说杨家子,单单只是各房护院,家仆,便数以万计。”

    杨家七房,每一房都有成百上千,甚至更多实力强横的护院,除此之外还有偏房,旁支,全部凑在一起,家仆数万绝不夸张。

    “更有佃户十数万,这些佃户全都是杨家死忠。”杨和志继续说道。

    宁国施行的是人头税和田赋并行,就是一个七至十四岁孩童,一年要缴纳人头税三百钱,一个成年男女,一年要缴纳人头税两千钱,两千钱折合米一点五石,差不多就是一百八十斤。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要缴纳人头税八千三百钱,折合米七百五十斤。

    听起来似是不多,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一亩地能有两百斤已算丰收,七百五十斤米,便颇为惊人了。再算上田赋,一个五口之家拥有粮田二十亩,一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都要上缴,而这,已经算是极好的自耕农了。

    随着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户只能成为地主豪绅,世家门阀的佃户。成为佃户之后,田赋没了,人头税依旧存在,而租赁地主的土地佃租更为惊人,直接拔高到五成,再加上租赁地主的耕牛,耕犁,农具,一亩地八成的粮食都要上缴,剩下的那点根本不足以填饱肚子。

    是以宁国农民,普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便是丰年,依旧饿死者甚众。

    然,杨家不同。

    杨家虽然坏事做尽,也兼并土地,但从不苛待佃户,租赁杨家的土地,除却上缴官府的人头税之外,耕牛耕犁农具几乎是免费租赁给农民使用,佃租更是只有两成。所以杨家的佃户,虽失去土地,可日子比起之前似乎还稍微好了一些,因为这个原因,杨家的佃户对杨家可谓是忠心耿耿。

    老百姓嘛,向来都是这般,谁能让他吃饱饭他的心就向着谁。在琅琊城中,甚至还有老百姓自愿卖身杨家为奴,毕竟成了奴籍,就已经算不得人了,人丁税自然也没了,省下的口粮还能让自己的日子过的更舒坦一些。

    若是遇到洪涝干旱天气,粮食产量不如意,杨家还会主动开仓放粮,帮助琅琊城以及周边百姓渡过难关……杨家很注重对琅琊的经营,杨家子嗣若是在琅琊郡有欺男霸女,巧取豪夺的事情发生,百姓告至杨家,一经查证,立马便是开宗祠请族谱,逐出家门。

    是以,杨家后裔不管在其他地方是如何嚣张跋扈,但在琅琊郡那是一个比一个老实。在琅琊郡百姓心中,杨家那是活菩萨一样的存在。杨家是不是做了坏事,是不是想要篡权夺位,老百姓不在乎,他们只知道跟着杨家他们的日子比之前更好了。

    而这,便是杨家真正的根基,也是杨家能传承数百年真正的底蕴。

    “若是我们现在举起反旗,按我估计,琅琊百姓十之七八都愿意跟随起事。”杨和志继续说道:“这将是超越目前宁国所有乱军的,最强的一股力量,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杀上东陵,将宁和帝从龙椅上扯下来,心情好的话便让洛靖宇坐上那个位子,若是洛靖宇不听话……”

    “我们自己坐上去,也无不可!”

    “这皇帝,洛家坐了上百年,现在也轮到我们杨家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