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1章 制度问题! 第331章 制度问题!
- 四月二十二日。
自从沈一贯随着王世贞去往朝鲜后,报馆冷清了不少。
就连罗万化都不适应这种冷清。
好在还有报馆的事情要忙,罗万化日子还算充实。
反观苏泽,自从入春以后,他越发懒散起来,除了去东宫之外,就窝在报馆里摸鱼。
其实也不是苏泽要偷懒,而是现在朝堂运行平稳,实在没什么需要他插手的地方。
高拱升任首辅后,群臣担忧的内阁之争并没有出现。
首先是高拱显示出了首辅的风范,性格收敛了一些,也没有肆意侵夺其他阁臣的职权。
张居正也一改原来的强势,在内阁也保持低调,刻意避开了和高拱的冲突,专心经营户部的事务。
赵贞吉也有事情要忙,京师新军也拿到了预算,赵贞吉终于可以建立新军了!
嘉靖朝的时候,赵贞吉就想要改革京营,但那时候时机不成熟,皇帝和大臣也都不支持。
如今终于熬到了机会,赵贞吉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上面。
唯一的问题,就是赵贞吉和兵部尚书曹邦辅在京营改革上发生了冲突。
曹邦辅反对过于激进的改革,但是赵贞吉的官大一级,经常去兵部亲自坐镇督办,曹邦辅也只能忍着。
工部也拿到了一笔启动资金,两大项目开始先期的工作。
梳理黄河水道,工部侍郎潘季驯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方案。
方法其实也简单,就是在关键位置上加强水流速度,让水流将河床中的黄沙冲出来。
另外一名工部侍郎王之桓,则负责苏北灌溉总渠的挖掘工作,给黄河打通另外一个出海口。
这两个项目要在冬季枯水期动工,工部几乎将全部预算都砸了进去,专务阁老雷礼负责协调其他衙门和地方官府,每日也有处理不完的公务。
而教育专务大臣,新入阁的殷士儋也十分忙碌。
两省一府筹办小学,武监预科和水师学堂,这些事情都归属他这个教育专务大臣。
一条条政令发下去,殷士儋才发现苏泽这个三级学堂的体系是多么宏大。
这提供了从开蒙到成材的全套培养体系,各个阶段的考核规则要制定,小学,预科的教材要审定,教师要培养。
殷士儋成了内阁之中最忙的阁老,整天不是在去礼部的路上,就是去国子监的路上。
这些大事,自然有阁老们去忙,而这么几位阁老在位,六部九卿衙门也不敢摸鱼,整个京师各大衙门都飞快运转了起来。
太子则对倭国产生了兴趣,他让国舅李文全在澎湖搜集倭国的消息。
这些商人的消息乱七八糟,很多消息互相矛盾。
但是太子对比乐此不疲,在明伦堂挂着一副倭国地图,然后根据这些情报,分析倭国的战局。
对此苏泽爱莫能助,他对于倭国所谓战国时代的记忆有限,就是用【记忆香囊】也回忆不起来多少有用的信息。
苏泽也就知道,织田信长会击败各路诸侯,成为倭国霸主。
但是织田信长会死在本能寺,最后织田家会落在他的家臣手里。
苏泽提醒太子多关注织田信长的消息,就由着小胖钧折腾去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旦沉迷就会十分专注,这么一来,苏泽确实没事做了。
看到苏泽懒散的样子,罗万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说道:
“子霖兄没事要忙吗?我手里有个案件,你要不要看一看?”
罗万化上次的调查文章,草菅人命的房山县令被罢官治罪,无良矿主也被斩首。
这场胜利让罗万化办报热情更高,拉着编辑部寻找下一个爆炸新闻的选题。
但是这次罗万化十分的谨慎。
吃过一次亏,罗万化也明白一个道理,既然要做揭露真相的报纸,那就要比敌人更厉害,要一下子把对方捶死,不能给对方翻身的机会。
所以罗万化要求报道一定要深入,报道一定要严谨。
而且上次打响名气后,编辑部也接到了大量的来信,提供新闻线索。
“这事情还和子霖兄有关,是新式土楼的事情。”
“新式土楼,是建造质量问题吗?”
罗万化摇头说道:“土楼的质量很好,京师官员都很喜欢,但是也因此产生了弊案。”
“弊案?”
这下子苏泽都震惊了。
上次休沐日的时候,苏泽还和工部主事万敬,随着水泥的供应增长,土楼已经交付了十座。
苏泽本来很高兴,但是没想到才十座土楼,就已经发生弊案了?
罗万化说道:“子霖兄建造土楼,本来是为了京师贫困官员,能用低廉的价格租到合适的房子,免于奔波之苦。”
“但是这新式土楼建造的太高了,一些家境不错的官员也申请新式土楼,甚至有一个工部官员,都已经在京师购房了,还占了一套土楼的房间,平日里都不常住,仅仅用于短憩。”
苏泽也是无语,但是这似乎古今中外都数见不鲜。
总有这样的人,抱着“有权不用王八蛋”的想法,尽一切可能多吃多占。
苏泽想着自己这些日子也闲着无聊,也起了静极思动的心思,于是说道:
“那一甫兄就把这个新闻交给我吧,我去新式土楼那边看看。”
“那就多谢子霖兄了。”
等苏泽来到工部,直接找到了负责营造新式土楼的营缮司。
营缮司的主司是苏泽的好友傅顺。
苏泽本来以为傅顺不在工部,因为他听万敬说,傅顺正在忙着房山到京师的铁路工作。
可没想到,傅顺竟然在部里,一见到苏泽,傅顺就大倒苦水。
京师这条铁路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最大的难度就是途经道路的土地产权问题。
没办法,能在京畿拥有土地的,自然是非富即贵。
要修铁路,那就要征地,征地就是修铁路第一等麻烦的事情。
铁路虽然不长,但是如果全部按照地主的要价来补偿,铁路预算怕是翻上几倍都不够。
更重要的是,这条铁路是示范性的,如果征地价格高成为定例,那以后再修铁路,成本就太吓人了。
听完了傅顺的抱怨,苏泽说道:“应和兄,这件事本来就不该工部出面。”
傅顺说道:“工部不出面?子霖兄不会认为,顺天府那帮家伙能成事吧?京畿这些县令,连县里的田地清仗不了,难道还指望他们征地吗?”
苏泽摇头说道:“应和兄,你想一想,这铁路是为谁修的?”
“自然是为了朝廷修的。”
“是,也不是。”
苏泽不卖关子,直接说道:“铁路自然是为了朝廷修的,但是铁路股权是在铁路董事会手里,他们不也是铁路的主人?”
苏泽接着说道:“工部出面,这些土地的主人自然待价而沽,反正是朝廷出钱,要价自然狠。”
“咱们修铁路,本来就是为了降低京郊工厂的原料运输成本,如果修路的成本太高,那还不如不修。”
“铁路亏损,铁路公司的股东也受损,所以这件事应该由他们出面。和这些土地主人谈判。”
“如果遇到坐地起价的,也应该由董事会决定,是同意补偿还是绕道建设。”
傅顺傻眼了,他问道:“这么专业的事情,那帮人真的行吗?”
铁路董事会在铁路股票卖出后就已经成立了,在刚成立的时候,傅顺也参加了一次董事会的聚会。
傅顺发现,这些参加董事会的股东,一部分是看好铁路未来的京师权贵,当然他们中不少人都没亲自出面,但是由府里的管事代持参会。
另外一部分股东,则是随着京畿产业发展,涌现出的新富。
这些人参加铁路董事会,就是为了结交权贵,所以这场宴会让傅顺十分恶心,也对这些铁路董事们充满了厌恶。
在他看来,这帮铁路董事都是一帮趋炎附势的家伙,根本不能成事。
但是苏泽却说道:“他们是铁路的股东,董事会也是为了铁路成立的,铁路建成后的利润分红也和他们有关,他们是最不希望铁路亏本的一群人。”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他们试试呢?”
傅顺也思考起来。
他也听说,铁路股东中,不少都是京师权贵,说不定其中有的被征土地就是他们的。
这些股东成分复杂,但不也说明他们的手段会比官府多吗?
既然工部征地遇到了困难,那不如就交给他们试试,也免得每次铁路董事开会,都搞成社交宴会。
傅顺点头说道:“那就听子霖兄的,尝试让铁路董事会去解决征地的问题。”
紧接着傅顺又摩拳擦掌说道:“房山的铁轨厂已经完工了,已经能生产合格的铁轨了,只要解决征地问题,很快就能开工了!”
苏泽点头,马拉轨道车的技术难度不高,最大的问题其实成本问题。
万敬前阵子又改进了新的炼钢法。
原本的炼钢炉,是将炭毒(一氧化碳)来加热炼钢炉,这样能比直接烧炭,能获得更高的炉温。
万敬又改进了技术,他发现了制取炭毒的办法,然后先加热炭毒,导入到钢水上方直接加热。
这种方式能够将炉温提高到新高。
同时这种炼钢炉,还需要更加稳定的鼓风机,这样才能将炭毒和空气送进炼钢炉中。
人力和畜力都不是很稳定,水力鼓风机又对环境要求太高,必须将钢厂建设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万敬想到了苏泽的水空调。
苏泽去年夏天在报馆使用的水空调,利用蒸汽机抽取井水降温。
京师能够装得起水空调的家庭不多,但是这项技术很快被山西商人用在了矿山中。
煤矿进水是一个大问题,原本遇到进水的矿洞就只能废弃一条路。
但是有了蒸汽抽水机后,进水的矿洞也能挖掘了,这大大节约了开矿的成本。
这项技术也迅速在采矿业传播开,万敬很快就发现,蒸汽机非常适合驱动鼓风机!
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大体上稳定,而炼钢炉就是需要稳定进气。
蒸汽机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鼓风机可以设在炼钢炉边上,不像是人力畜力那样,需要远离炼钢炉工作,那样会浪费大量的动力。
这一套预加热燃气,蒸汽机驱动鼓风机的技术,进一步增加了炼钢厂的产能。
苏泽知道这也是必然的,钢铁需求的增加,自然会倒逼炼钢技术的发现,钢材产量的增加,钢材价格就会下降,那民间自然会在更多地方使用钢材。
说完了铁路的事情,苏泽才说起了自己来的正事。
听完了之后,傅顺眉头紧皱说道:
“子霖兄,这建造新式土楼归我们营缮司,但是负责分配的可不是我们营缮司。”
“那是谁负责的呢?”
傅顺说道:
“是潘侍郎负责的,但是这些日子潘侍郎都忙着河工的事情,估计是交给别人负责了。”
紧接着傅顺也倒起苦水,他说道:
“这件事其实也不能怪我们工部,工部只是接受需要用房官员的申请,到那时这些官员到底在京师有没有房子,我们工部也是不知道的。”
“他们是贫还是富,工部也只能按照报告来,我相信潘侍郎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营私的。”
苏泽点头,他也相信潘季驯的人品,或者说堂堂工部侍郎,绝不会在这等小事上谋私的,只能说确实是工部的制度有问题。
既然问题搞清楚了,苏泽就从工部返回了报馆。
罗万化听完了苏泽的消息,皱眉问道:
“子霖兄你准备怎么办?”
苏泽说到:
“这件事工部或许有审核不严的问题,但是根源不是工部的事情。”
罗万化问道:
“那子霖兄的意思,这个报道就放了?”
其实罗万化本来也不觉得这是个好的报道,新式土楼是官员的分房,其实普通百姓是无感的,这样的报道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民间反响,只是在官员中闹的凶而已。
苏泽摇头说道:
“这报道确实不适合刊登,但是这件事我是要上书的。”
“子霖兄不是说,这不是工部的问题吗?”
苏泽点头说道:
“是啊,不是工部的问题,这是制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