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0章 信任

第20章 信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李显穆以最强势的语气,宣告了自己的态度!

    杨荣脸上焦躁的神情立刻消散一空。

    杨士奇微微眯起了眼睛,杨溥也不再四处打量,内阁之中气氛为之一肃然,他们很久不曾在李显穆身上看到这般郑重的神色了。

    众人望着李显穆离开文渊阁。

    阁中依旧沉默寂静,无人说话。

    良久,金幼孜才笑着开口道:“没想到元辅竟然如此看重这件事。”

    “没人能和元辅为敌。”

    杨荣冷声出言,而后环视众人,“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我等皆和元辅从永乐时期就一起共事,一起经过了风风雨雨,应当是最清楚元辅能力的,有些事不要做,想也不行,共同扶保大明社稷太平,就以如今的内阁。

    言尽于此。”

    杨荣说罢,重新埋首于奏章之中,招呼内阁行走的吏员,将那些驳回的奏章全部送回通政司。

    先前发生了一幕幕,就好像不曾发生过一样,再也无人提起。

    可所有人都知道,风已然在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了停不下的波澜。

    内阁能安静的住,外面却不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甚至就在宫中,也开始流传起风言风语。

    如同病毒蔓延一般,在几日之内就传遍了皇宫之内,其中风声最盛的,自然便属风暴漩涡之中的皇后和贵妃。

    朱瞻基也觉得焦头烂额,万万没想到外朝反应会这么大。

    他心中有些烦躁,也不待在华盖殿中,而是到了孙贵妃宫中,方一走在外殿,便听到宫中有盈盈哭泣之声。

    朱瞻基顿时心中一紧,连忙快步走进殿中,果不其然是孙贵妃在暗自垂泪。

    听到入殿的脚步上,孙贵妃抬起一张梨花带雨的面容,带着些破碎感。

    肩膀微微晃动,未曾落尽的泪珠,缓缓滚过如雪如瓷的嫩白脸颊,滴在衣襟上,晕开点点湿痕。

    泛红的鼻尖让人想起被春雨打湿的海棠,朱瞻基顿时心中保护欲大炽,连忙上前将孙贵妃拢在怀中,温声道:“爱妃,别哭了,瞧的朕心疼。”

    孙贵妃盈盈伏在皇帝怀中,泣声道:“陛下,妾身听到外朝的传闻了,他们在攻讦陛下,都是妾身的错。”

    以柔克刚,则天下事成。

    朱瞻基听着美人低语,更是难受,当即沉声保证道:“爱妃别担心,朕一定会把这件事办成,就算是朝臣反对也没用。”

    孙贵妃自然相信,朱瞻基这样大权在握的皇帝,还不至于连心爱的女人封后都做不到,但孙贵妃自己有些犹豫,踌躇道:“妾身已然知道陛下的心意,但却担心这样做,会损伤您的圣德,您是要做明君的人,如此一来,损伤了您的圣明,妾身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朱瞻基闻言,心中顿时闪过了李显穆曾说过的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陛下和孙贵妃自小一起长大,伉俪情深,天下人皆有目共睹。

    世人总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可见这心爱的女人,对男人而言,乃是重中之重。

    作为男人,若是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又岂能面对天下。”

    这些话一遍遍在他心中回荡,再轻嗅着美人身上的幽香,更是大定,安慰道:“爱妃,在朕来后宫前,刚在华盖殿中见过老师,他是支持朕的,况且,这件事,也不是真的冲着你来的。”

    孙贵妃抬起头来,疑惑道:“陛下的意思是?”

    “方才……”

    ……

    时间拨回去一点。

    李显穆自文渊阁中离开后,很快就往宫中递了牌子,而后便一路往华盖殿来,朱瞻基见到李显穆后,让内侍搬来一把椅子,“老师是为废后之事来的吧?

    朕真是没想到啊,老师有什么想法?”

    李显穆开口即是石破天惊之语,“陛下,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废后之事了,它已经变成了一场政治战争,这场战争输了,那改制之事,就彻底结束了。”

    朱瞻基当即坐直了身子。

    “陛下对臣的信重,化为了嫉妒溢满在那些人的心中,反贪司的建立让人心中惴惴不安,心学的发展让理学胆战心惊,以及陛下求新求变的态度,让他们感到恐惧,这个世界变得和他们想象中不一样了,他们不能这样的变化,于是想要让一切都回到原点。

    臣变成了这个靶子,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臣是陛下意志的延伸,如今的一切都是臣和陛下所商议的,打倒了臣,就是打垮了陛下的想法,他们这是项庄舞剑、意在陛下。”

    李显穆简单几句话,就把他自己和皇帝、大明社稷绑定在了一起,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算错,毕竟他是真的为大明社稷所斗争的。

    当然,朱瞻基也不是傻子,自然能看的出来,真正受到实际上伤害的,必然是李显穆以及其所属的心学。

    这是一场借助废后之事,继而针对李显穆的一场阳谋,而李显穆来到这里,也必然有自己的诉求。

    但朱瞻基不在乎,在皇帝之中,他算是个性情中人,否则也不会干出废后之事。

    “老师,你想怎么做?需要朕下手吗?你我君臣,当同舟共济。”

    朱瞻基的表态让李显穆彻底放下心来。

    “陛下只要袖手旁观即可,以免损伤了您的圣德,这些事让臣来做就可以了。”

    “老师不怕脏了手吗?您是名满士林的清流,这等事做多了,必然受人诟病。”

    李显穆慨然,“为人臣子,若汲汲于自身声名,沽名钓誉,可谓不忠!”

    朱瞻基沉默良久,最后叹然道:“老师当真是纯臣也,朕有老师,可谓得天下也。”

    ……

    步出华盖殿,李显穆心中却闪过另外一段对话。

    “父亲,这样做,难道不会污了自己的声名吗?”

    “穆儿,若是只做重臣,的确是能爱惜每一片羽毛,永远如高山之雪、沧溟之月,不沾染人间的半点风尘,就像是为父一样。

    但若是要做权臣,要做改变天下的大臣,那就必须要让人畏惧,手上一定要沾染血腥。”

    “父亲,为何一定要如此呢?难道不能凭借威望来成就大业吗?”

    “穆儿啊,那是皇帝才能走的堂皇正道,皇帝乃是天子,生来就该握有权力,面对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臣下唯有臣服。

    而权臣其掌柄九州,乃是窃夺君权,人心生来不服,极易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在窥视,所以,若是没有雷霆手段,便不能震慑群狼。”

    李显穆抬头望向九天之上,轻声自言自语道:“父亲,儿子这双手,这次要沾染很多血了,清流、浊流,终究是要横跨两界,才得以掌天下吗?

    大忠似奸、大奸似忠,儿子又是忠是奸呢?”

    李显穆能感觉到今日在殿中的一番对话,皇帝对他的信任再次提高了很多,这下他能够放手施为了。

    ……

    听罢朱瞻基讲述后,孙贵妃有些懵,“元辅这番话的意思是,他要去处理这件事?不用陛下出面?”

    “没错。”

    “老师和你一样,都顾及朕的颜面,不愿意让朕和大臣们针锋相对,所以主动将事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听到皇帝不用亲自出面,孙贵妃当即心中一喜,甚至少见的称赞起李显穆来,“元辅果然是忠臣,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不过,元辅毕竟是大臣,真的能处理的了这件事吗?

    妾身听闻那些上书的大臣,其中也有许多乃是高级的大臣,其中有许多大儒,声望卓著,怕是元辅也不好对付。”

    古代和现代官场有一个很不同的地方。

    现代官场,每一级之间,犹如天堑之别,以下犯上,基本上都是死的不能再死。

    因为现代官场,基本上是能上不能下,最次也只是边缘化,只有极少数会走到牢狱之灾的地步。

    是一种稳定到离谱的政治体系。

    在官文中有一句笑言——“你只管开团,系统自然会匹配旗鼓相当的对手”,其中的关键在于“旗鼓相当”四个字,也就是说,只有同级别才能斗的倒同级别。

    下级是绝不可能斗的倒上级的。

    这便是民主制度,每一个人的权力都不是毫无边界的,而是有其他人制衡。

    但君主专制的古代不一样。

    一个高官也可能突然就被贬斥到荒野之中守水库、守驿站,官员们能上能下,而且速度极快,不同级别官员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束缚。

    只要都是进士,纵然是相差几级,也可以是朋友,因为谁都不知道,翌日会有什么变故,谁会飞黄腾达,谁会家门败落。

    大明朝地方三品、京城四品开始,就属于高官行列,因为权力不同,自然会有尊卑之分,但如果一旦敌对起来,那攻势便相当的骇人。

    这些和现代所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存在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仲裁者。

    导致大多数的政治斗争,本质上就是在用各种办法,让皇帝站在自己一边。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太监,能让公侯显贵伏低做小,能轻易的虐杀二三品的高官,甚至让二三品的高官,甘愿做干儿子、干孙子。

    因为这些太监对皇帝的影响力,远超过大臣,甚至大臣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

    嘉靖朝严党和清流之间的争斗,同样如此,争的就是帝心,包括张居正斗倒高拱,皆是如此。

    这一次也同样如此,李显穆的对手,本质上就是要皇帝按照他们的意思行动,但他们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李显穆对皇帝的影响力,比他们强太多。

    以及,李显穆有更简易的面对皇帝的通道,甚至都不需要用奏章,而是可以面对面。

    甚至,李显穆在劝人这方面,相当的有天赋,总是能说服皇帝接受自己的建议。

    他们想要借着孙贵妃,来离间皇帝和李显穆之间的关系,完全就打错了算盘。

    李显穆反而借着这个机会,主动将所有事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再次加深了和皇帝之间的互利互信。

    甚至还微微缓和了与孙贵妃之间的关系。

    直白的说,到这里,若非李显穆打算自己亲自动手,以积攒威势,这一次他们就会直接崩盘,面对一个实权皇帝的怒火,以及一个身后有着庞大政治势力的内阁首辅。

    从宫中出来后,李显穆立刻召集了麾下大将,准备布置接下来的反攻行动。

    众人一听到李显穆召唤,立刻就知道是此事,纷纷聚在他府中,基本上和上次的人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上一次赵振还是左佥都御史,而这一次他已然是右都御史,成为了都察院的两大长官之一。

    现在的右都御史和从前可不太一样了,以前单纯是左都御史的佐官,但实际上很难制衡左都御史。

    现在,虽然依旧不如左都御史权重,但手中掌握着反贪司,遍及京中以及地方,能和十九道监察御史相抗衡,且有监察权,不容忽视。

    至于上一任右都御史,自然是被踢走了,在官场上不站队、没后台,还挡路,想要保住这么重要的职位,那是不可能的。

    李显穆再次将先前的分析向众人讲述了一遍,一时之间,颇有些迷茫的众人,立刻感觉所有事都清晰了起来。

    众人皆是一阵后怕,万万没想到这其中竟然还有这等隐秘的阴谋。

    竟然利用皇帝对贵妃的宠爱,让皇帝迁怒大臣。

    说起来很简单,可却直接击中人性、人心。

    若是一个不慎,甚至换一个皇帝没那么在乎的人,这件事说不定就真的成了。

    幸好。

    元辅深受皇帝陛下的信重,这种离间之策,没有什么作用。

    “如今我已经和陛下通过气,这件事不能牵扯到陛下,我们自己解决,为陛下分忧,也为我们积攒声势与威望。

    可有信心吗?”

    “元辅吩咐吧。”

    “大明两京一十九省的反贪司,众官吏都在等待着元辅的召唤。”

    右都御史赵振朗声道。

    他心中明白,这次必然是要反贪司出重拳了。

    “好!”

    “我等齐心协力,何愁大事不成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