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一百一十九章 托梦

第一百一十九章 托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姜义望着刘庄主那副风平浪静的模样,心头忽地闪过个念头。

    这老小子,莫不是早有筹谋,干脆顺水推舟,故意放着自家那小子将法子传了出去?

    这念头才转了个弯儿,院后便传来一道带笑的女音,声音不高,带着几分闲话家的从容:

    “说得有理。”

    正是刘夫人。

    她步子稳稳地踏进来,鬓发收拾得一丝不乱,裙角落尘不染,举止间透着股子端庄气派。

    才一抬手,便将姜曦的小手牵了去,眼波一转,落在两个小儿女身上,那笑意也随之绽开:

    “我早就觉得曦儿不是外人。这两个娃娃青梅竹马,从小打到大,一路打一路长,说没点情分,骗得了谁?”

    姜义听罢,倒没恼,心里反而一静。

    倒不是说他对那刘子安有哪点不满。

    只是觉着这桩事,来得早了些,还未到火候。

    刘庄主斜睨他一眼,嘴角一勾,却并不催,只是微微一笑,手一摆:

    “夫人,你先领两个小的去后头走走。”

    刘夫人点了点头,笑应一声,拉着姜曦和刘子安,一左一右,携风带笑地去了后院。

    厅中霎时静了几分。

    刘庄主亲手替姜义添了盏茶,手势不急不缓,袍袖拂过桌角,连那壶嘴落水的声音,都像是被他话头压住了。

    他说话向来不疾不徐,这时也只平静地开了口:

    “我知晓,姜兄一脉传承不俗,气脉清正,根骨也稳,将来要走的道,定不会小。”

    话锋一转,却又带出几分意味深长的轻笑:

    “不过嘛,我老刘家这点家底,虽不敢夸甚传世仙宗,倒也不至于寒碜了谁,总归……也有几分自己的机缘在。”

    这话说得轻巧,却像羽毛拂过心弦,叫人不由得生出几分留意。

    姜义闻言,心头微动,却并不作声。

    只是低头抚着茶盖,轻轻一扣一扣,等那人自己道出后话来。

    刘庄主果然接了下去,语气依旧平和得很,仿佛说的不过是一桩家中翻旧账的闲话:

    “不瞒姜兄,咱家祖上,早些年其实也曾阔过。不敢说什么富可敌国、权压朝野那般招摇张扬,倒也算得上富享一隅、声名不弱。”

    这话一落,姜义心头便点了个头。

    刘家那点底子,早不是什么秘密。

    传承旧法、镇守山林,旁人或许不知细节,但只要在这片地头上混得久了,便瞧得出这家人,不寻常。

    更何况,他家还姓刘。

    刘庄主不紧不慢,语调一转,仿佛案头微尘轻轻一抹:

    “只是嘛,先辈们在红尘里折腾得久了,功也成了,名也有了,银子更是不缺。人这一生,便也活得太明白了些。”

    说到这儿,他略顿了顿,抬眼看姜义一眼,语声低了些,却也更沉稳了几分:

    “于是,就起了那点……长生的念头。”

    姜义不动声色,轻抿一口茶,面色并无意外。

    正所谓势尽求道。

    功名富贵走到头,念头一转,便只剩那条古来难行的道。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这世上哪有什么例外。

    “起初呢,先辈也是想走那条性命双修的正路。”

    刘庄主说到这里,语气缓了几分:

    “静修内丹,敛神炼气,那时在修家里头,也算是条通行的大路。代价出得不小,法门也换了几道,倒也不算没门路。”

    他话说得轻,句末却微一摇头,眼里掠过些许怅然,像是替那位先祖叹息:

    “可越修越深,才晓得那路不好走。尤其那神明一道,不是有真传嫡脉、师门印记的,哪怕你悟性再好、底子再厚,也未必能入门半步。”

    姜义坐得极静,茶盏都未移半寸,只把眼神略略垂了些,神情却不松不紧。

    “先辈当年也是走得苦。”

    刘庄主轻声续道:“访遍了十来州的名师异士,踏破无数山门台阶,走到最后,还是无门可入。”

    “本就心气已损,魂也熬得淡了。正那时,忽得一梦。”

    他说到这儿,语气压得极低,像是怕惊着了什么。

    “梦里,是我刘家立基的那位老祖宗。”

    他语调缓了几分,像是把那几句话在心头翻来覆去掂了几遍,才肯往外说:

    “自那之后,先辈便将那份修行的执念收了起来。”

    “不再苦寻法门,也不再妄求神通,只转了个念,修起行善积德那条路来。”

    “建书舍、修桥梁、赈水灾,能做的都做了,家产也差不多散了个七七八八,左不过一个‘渡人’的心思。”

    他说得淡,姜义却听得出,这“放下”二字里藏着几代人的力气。

    “一直到那一年,大水冲山,村落将覆。先辈倾家出力,奔前跑后,连续三夜未曾阖眼。”

    刘庄主顿了顿,轻轻一笑:

    “那时候,有位过路的相师,也不知从哪儿来的,看了他一眼,只说了一句话,送了一卦。”

    他说到这,语气终于落了锚,像是一纸长信写到了句末:

    “自那日起,我刘家便循着卦象,搬来此地。代代镇守山林,护村安民、护送过往行人,只为那一句‘日后自有机缘’。”

    姜义听得极静。

    茶盏边雾气缭绕,他眼前却浮起几年前的一桩旧事。

    那位身裹破衲、眉目寂定的僧人,被刘庄主亲自救下,随后又亲手送入后山。

    这刘家口中的“机缘”,他虽未得其真形,心里却已隐隐勾勒出个模糊轮廓。

    他甚至知晓。

    若无天变地异,刘家这份守候,怕还得在这山林里,再多守上三四百年。

    姜义没多言,只点了点头,语气平和,落得稳当:

    “虽是心有所求,然能舍财济厄、镇守山林,世代斩妖护民……这等念头,已属难得。”

    话说到这儿,他顿了一下,像是顺口一问:

    “只是不知……这守了几代的山,这盼了几辈的缘,贵庄可曾……真瞧见个半点影子?”

    刘庄主听罢,只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如旧。

    姜义盯着那盏茶,没立刻出声,只静了一会儿,才像自言自语般道了句:

    “你家守了这许多年……从祖上往下,几辈人了?就没一个……起过疑心?”

    语声不重,却极真。

    换了旁人家,别说三代,光是一代等个空,也早转了念头。

    刘庄主闻言,似是早有所料,笑道:

    “实话讲,当年家父把这担子交到我手里,我心里,也不是没犯过嘀咕。”

    “我那时候问他,咱家世代为这一桩看不见摸不着的‘机缘’守着、盼着……这事,值当吗?”

    他说到这儿,嘴角带了点笑意,像是忆起当年的自己那股子倔强。

    “可我爹就只看了我一眼,说了句‘你日后便懂。’”

    “刘家在这山里镇守,到我,已是第五代了。”

    刘庄主语声不高,像是在说一件寻常家事。

    “前头四代,都供在庄后祠堂里,香火不断,生辰忌日,年年记得分明,一桩不少。”

    他顿了顿,眼神却微有变化,像是忆起了什么,话里忽然拐了一笔:

    “奇就奇在这儿。”

    “自我接手庄子以来,每逢先祖忌日,夜里必做一梦。”

    语气仍是平静的,可那“必”字落下,便似砸了枚铁钉在檐下,不容人置疑。

    “梦里来的人不多言,只每次说上一两句。十年如一:‘守着,别急。时候到了,自会有缘。’”

    他说着,抬眸看了姜义一眼,语气没什么起伏,神情却分外清明:

    “一年四次,从不落空。这些年,次次如常。”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