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186章 质变,量变 第186章 质变,量变
- 天佑历4年初,昊国内部被强权压制一轮后,进入扩张阶段。
在赵诚锐意进取下,原本丢失了燕渤两地的颓势已经止住了。经过赵诚南征北战,现在昊国拥有玉华州、星州,半个雍州,曲沃,以及河洛部分要地;赵诚麾下昊军再一次有了席卷天下之势。
而天下内,有些有感于大爻天命已失的能人们,在听闻昊国内现在主事的是赵诚这个爻人后,也都纷纷来投效。
这一波投效为赵诚治理提供了人才,同时也给出了各种计谋。但不是每一个谋划都是明智的。
在大殿中,赵诚准备先打夏州之地;赵诚麾下一个谋士,此时对赵诚的战策就有着不同想法!
在殿上,这位柳百元:“将军,我等现在为何不攻伐西边?我愿意领军进入雍州,夺下常郡!此时武家苦于内部混乱,定难以救援;我军封锁住浱州北上道路,届时可以向东虎视大爻西部诸郡。”
赵诚看了看这位用华服包裹内部败絮的谋士,问道:“你认为我军应在雍州和武家打一场?”
赵诚很清楚这位柳百元是受到家中族弟影响。这位族弟在望恒宗山门破碎后,是想要给武家来一个“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如果自己不回应这种应对,那么会伤了投效者的心。
此时此刻,赵诚并不想和“武飞”在雍水来这么一场大决战。
浱地向北的粮草,目前已经通过列车供应。向北输送粮草已经没有劣势,更何况按照武飞的用兵,肯定是防守为主,用少量部队牵制住自己,然后从侧后大兵团迂回突击。
赵诚有感于武飞现在就在等着自己。
甚至他在听说武飞把南路军的大部分全部调动到了北方后,生出了一丝无奈:“我在东,你也在东,我往西,你亦在西?时也?命也?(翻译就是:怎么到这,还是你)”
武家不能打,赵诚现在的战略就是:“先扩张。在北方,东北,以及南方等多个方向,战略包围武飞的地盘。等到一切稳定后,举大半个天下的势,多路齐进,以泰山压顶的姿态和武飞进行多线决战。”
当柳百元落座后,赵诚看了看披着铠甲的战士们缓缓说道:“雍州现在只是癣疥之疾,我等现在需要速定河洛以西的夏州。至于浱州那儿,我得派人修书一封,与他休战。”
“将军不可!”顿时有两位将军前来相劝。
又一次听到了否决的意见,赵诚手掌微微一握,但面色未变。
在被“劝诫”后,赵诚明白这是朝堂上新一轮和自己不一致的派系了。因为把用兵集中在雍州的派系们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重兵靠近昊都现在的核心区域。这方便昊国朝堂上的昊臣们通过拟定赏罚来握权。新昊王已经是吉祥物了,但是昊臣还有不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赵诚对他两人道:“你二人说得对,我的确考虑欠妥。”
随后传下军令,让这二人各带两千兵马去雍水北岸驻扎。
然而赵诚的总部署没有变,大量兵马依旧是朝着夏州进行开拨。
…楚河汉界摆棋子…
浱地,宣冲正在东华水道附近。一艘艘蒸汽船舶下锚停泊在河道上。船舶在河道上放下潜水员,而潜水员则是进入了水底,用冲击钻钻透礁石后,将炸药包放在了其中,利用水的不可压缩性,把礁石给崩了。
宣冲此时着眼的重点工程,不仅仅是南北向列车,还有浱水的一条条向东水道。
这些水道在眼下天下大争中,因为其旧有的大量礁石,阻碍了船舶运输;为此宣冲的解决方案:用水下爆破把石头爆掉,然后在河道处树立起石碑,提示水位。
随着水下河道不断轰爆,一股股雪白的波浪从水底扩散到湖面,然后顺东流去。其中掺杂一些倒霉的鱼。
宣冲看不到水下界面,河神看着这些施工,无能为力。
一条条河道清空后,宣冲在版图上将绿线打通,这些都是未来可以过五千兵马的行军要道。
赵诚在考虑未来战略大包围后多路出击,宣冲何尝不是考虑多路出击呢?
随着爆破完成后,粮船在航道上通过,蒸汽船载着东边躲避战乱的大量劳工一路向西。
工坊群现在大扩招,现在很缺人。
以一个州之力打四五个州!这在几十年前是不敢想的,但是如果在这一个州能集结十倍的人口呢?
宣冲正在搞工业化。从南疆运输来的灵木源源不断到浱州和陇右,配合冶铁业和锻造业加工成为了各种车辆!现在在浱州,骡马正在快速从主干道上消失,转移到众多辅路上。
未来两到三年内,宣冲打算让浱地所有官道上全部跑机械轮子。
这意味着什么呢?
1:意味着粮草从乡下输送到城市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浱地粮草在路上消耗少,囤积量至少可以增加两成!
2:城市中粪便,以及水塘中淤泥可以更大规模输送到乡间,让原本每亩产量只有三到四石增加到九石左右。
3:浱州的大量泥炭燃料可以输送到临时屯点;现在生产的简易化蒸汽机已经可以替代牛马翻地!这些蒸汽机扭矩非常高,比起依托灵木传动的木牛流马来说,犁刀能够对土地实施更深的力。
浱地现在,短短一年中新增的田亩就超过原来田亩的两倍。
也就是说,单单今年的粮食产量就会翻四倍以上。更别说开辟的那几条列车线和水道,会在运粮上有大量节省。
宣冲要把浱地从“一本”升到“五本”。然后凭借质量打周围一圈一本二本的州(游戏术语,“本”是基地的等级,本越高,基地越强),试图用天下一隅的质变,来抗住赵诚未来的量变!
在码头上,宣冲收到情报调动,幕僚走来说道:“大人,雍州军情。”
宣冲接过一看,呵呵一笑:“就派过来四千兵马啊。”
宣冲看得出来,赵诚压根就没准备在雍州开片。随后宣冲问了一下过来的主将,随后推测这应该是赵诚打发西进派的操作,即赵诚没想大打,但是不排除在雍州,这两个愣头青会冒失进攻。
“如何让两个愣货多犯错误呢?”宣冲心里升起了钓鱼的兴趣。
显然,如果自己全力以赴在雍南调兵应对,这两名雍州昊天将领就知难而退了。
而自己如果过于认真的话,自己也就被拖住了。而如果自己刚好安排得恰到好处,那么这两条大鱼会不会就来主动进攻呢?
宣冲:现在我方主力不能乱动。
宣冲知晓自己把大爻诸多世家得罪得干净,非常遭这些世家子弟们恨。如果自己跑到浱地控制区外,会遭遇到各种里应外合!此时在远离辰州之外的地方开战,“人和”这一项自己是不占的。
所以在浱地的“时代升级”没有完成前,并不准备在雍州大幅度扩张。
雍州和浱地不同,浱地相当于是搞过一轮“农乡革新”的。世家大族们都已经被拆了,而雍州之地,乡土还是宗族结构,自己一旦打下来,维系占领的成本太高了。
雍州就是一块战略缓冲区。赵诚甚至可以把昊国内部那些反对自己的力量放出来,和武家纠缠。而宣冲则是确保对面不可能一波冲到自己浱州核心区。
宣冲摆了摆手,“关注一下东边吧,夏州是大决战的地方,我们得做准备,接收逃难的百姓。”
…武小雀:让我看看对家做啥?…
天佑历4年5月,夏州之战开启了。赵诚安排的四路大军出动了,每一路的核心战斗人员是两千左右,大军交替进入了夏州,攻伐开始了。
能让赵诚用兵技巧完全展现的机会是很难得的。于是乎,在浱州的总参谋处内,宣冲领着武俱往,武锐,武再等人进行分析。
在这场大战中,昊军一方,最先突击到关键点的是一支轻骑部队;这支部队从西侧的道路穿插,如同穿针引线一样抢过渡口,突袭了粮站。
随后赵诚的西路部队跟着这条线进军,他的进攻速度非常快,八日之内攻灭了六个县城。
虽然消灭的大爻军马不多,但是隔绝了浱州方面获得夏州的消息。显然赵诚现在是不忘防着自己。
宣冲是在半个月后,才知道赵诚的三路大军的多寡。甚至一些军事中关键信息,宣冲半年后都没搞清楚。比如说每支军队的“玉狮”、“巨俑”;以及“巨炮”、“巨鸾”这样军械的信息。
宣冲不禁感慨,自己的谍报体系都已经如此完善,赵诚都能把战争迷雾开到这种程度。
这意味着,即使是宣冲现在想要插手夏州之战,也面临着巨大信息空白。
六月,宣冲在士官组织的参谋会议上说道:“打赵诚就不能用一支部队来穿插,因为单支部队穿插,保不准会撞到铁板;一旦被拖住那就全军覆没。打他得整体压上去,调动十万以上部队在各条战线上都贴上去,才能获得其所有兵马的综合情报。”
因为在参谋会议上,是由己方士官武再兴提议,派遣一支部队去断掉赵诚节点的。
然而这个提议被宣冲否决了,宣冲在沙盘前对武再兴:“信息不全,你怎么知晓对面是他弱点,而不是伏兵呢?”
赵诚现在对武飞的印象是“滴水不漏”,武飞对赵诚的印象则是“虚实不定”。
宣冲:这家伙可是最顶级的调度大师,是能把对手兵力引得团团转,而后一棒子插在最致命点上的家伙。
…双方都相互写信和平问候…
天佑历4年6月。作为唯一能够制衡赵诚军事集团的武家军,并没有大规模出兵救援,仅仅是派遣了上千骑兵,进入夏州交战区域外围,接走几千户民众。
这给大爻群儒们找到开骂的机会。纷纷批判武家军世受国恩,国难当头却按兵不动的险恶用心。
宣冲:这帮兵事外行们总带着一种“各路兵家会按照他们设想中狗咬狗,最后同归于尽”的天真想法来看待战争。
他们这种想法,宣冲理解。如果兵家之间没有狗咬狗的剧情,他们这些满腹“才华”的家伙,又怎么能执行他们胸中的奇谋呢?
六月,苦苦守住了一个月没有得到援兵的夏州主城,被巨大的兵俑撬开了城门,昊军蜂拥而入。
赵诚在营中收到了来自夏州外围武家军接应百姓和大爻溃兵的消息,点头道:“嗯,他一直在看着我们。”
赵诚大赏全军,有战功者赐爵,封食邑,夏州河曲膏腴尽封。
夏州之战结束后,宣冲安排人员拿下了夏州西部边境三个小城池,与其说是夺,倒不如说这是三座城主动开城投效了武飞。
这三座城池内的守将们之所以投降,其实内部有两个雍州人起到了作用。在昊军大军前来破城前,他俩劝说夏州西边的守将不如在武家这边卖个好价钱。
宣冲给予了自己这边千夫长爵赐,然后将他们家人迁入雍州,撤掉了其中一个不靠谱的;将其余留在此处的。给予兵甲,并且从浱州内调动民夫资源修葺城墙。
赵诚在雍州派了两个二货冒犯缓冲区,宣冲也自然要在夏州之地建立前哨站。
至于目前为何不直接派兵替换这三城人马?武飞现在没有将大兵团砸入夏州的方案,夏州经过几轮战乱已经抢空了,如果进入,连大军就食都成了问题,更别提挂钩血酬、采邑的分封。
长期防守也是要守将用心用力。防渗透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防。——宣冲麾下兵团是攻城略地之军,让他们守城,几个月后就开始懈怠。防守战必须要用从本土提拔的兵将。至于这些夏州将领,他们家人都到自己这了,宣冲会让他们本土化的。
…将将的需要磨合…
两个月后,视角来到雍州。宣冲从夏州把两个人带到这里。一个姓蔡,一个姓恒,就是他俩在夏州那三个城池被攻破前,劝说当地守军向西投效。
宣冲对两人道:“回归故土,有什么感觉?”
两人额头上冷汗津津,生怕自己被武小雀算账直接斩了,然后“开恩”葬在老家。
蔡、恒两位将领是原本跟着渤王西逃的将领;当戍帝亲征解决渤王后,他俩带着兵马又逃了,但没有投降昊国。在戍帝最后被赵诚打退后,则是带着人马来投效了武撼峦。然而在武撼峦这儿没有得到重用,直接被派到了夏州。而后武撼峦出事后,又被夏州当地门阀拉拢,算是第三次背离。
这履历的确是要防一下的。但是还是得放到北边来用,因为这两货在北边敌占区中还是有人脉。
现在宣冲对这两位降将相当重视,在辰州亲自接见了这两位将领的家人,开始挑选其家族的青年,拉入自己亲兵队伍中。
明眼人一看,则是知晓,武飞这是真的想要提拔这两个曾经有过叛逆名声的降将。
当然宣冲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人就更急了。
雍州有一南商苏大河,在武撼峦大征税时被制裁。这几年雍州南商被边缘化后,他很急迫,在常郡远远看到武飞招待投降将领后,他立刻跑到竹州,将正在混日子当校尉的儿子喊过来:明天,你去朝着兵主自荐,主动去申请去北方驻扎。
苏大河的儿子听到这,不愿意了:“爹,去那里干啥?儿子啥都不熟。”
苏大河:“啥都不熟,就学。不耻下问,朝着蔡将军和恒将军请教。”
儿子不以为意:“这两个谁啊?”
在了解这两个是伪贯的降将后,不以为然。
但话音未落,就被苏大河一巴掌抽醒了,
苏大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你鄙夷这两家新附,明日我苏家落魄时,会被别家小儿耻笑。”
武家内部现在有了一个不可说的情况,那就是“武家军现在南北两路”的分歧问题,而苏大河此时恰恰是当年投资武恒羽的赞助商,他是北路军派系。而且还是北路军中与武小雀最为疏远的水人。
在武恒羽还在时,苏家所在的这个派系就已经相当膨胀了,压制住了除武家本土派系之外,其他投效的派系。
现在武恒羽已经去北方了,水和竹州的八千子弟也随即去了。苏家作为先前在武家军内拥护恒羽公子的派系,现在地位是非常尴尬的。
宣冲的声望能力过高,为了稳定,不用立刻清算竹派系。但这个派系就如同身体里面产生了结石,如果不能自行消失,未来铁定会开刀的。
苏大河看得出来,武飞在不断提拔浱州派系,甚至重视从外部投降的将领。都是在做给自己这些曾经的北路军老人们看。
如果这些自诩武恒羽派系的老人不认清自己现在是目前“结石”的情况,一意孤行,必然会被压制到消失。
苏大河决心来把自家船头给调过来。洗掉自己地域色彩,拥抱武家新一任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