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187章 “加”“减”的做题方式

第187章 “加”“减”的做题方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宣冲望着这个毛遂自荐的年轻人,心里面冒出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苏明老实本分的叙述结束后,宣冲根据他的言行谈吐,已经知晓面前这个年轻人,凭借他自己显然是没法在阵营上转过来这么大弯弯绕,其背后一定是有其长辈在助推。

    宣冲有那么个良好习惯,在进行涉及权力相争的对话时,上来先看地址、查阶层。

    宣冲当然是知道,这个叫做苏明的家族出自水。水、竹州地方上,那些派系死扛这么多年,也让宣冲很头疼。

    宣冲是非常想要抓一个模范,让这个模范主动对自己策名委质,定下君臣名分。

    话说水那边武家军北路派系是相当“别扭”的,他们并不想真的脱离宣冲单干。

    在乱世中,下面的地方派不过来拜码头,保不准哪天其他兵马就要去他们老家征税。美其名曰为大爻国难而征,连个欠条都没有。

    现在大爻烽烟四起,任何未被战火糟蹋过的地方都是“麦子成熟”的良田。

    这样的“田”之所以没有其他人收割,那是有主了。

    虽然,竹两地武家军北路派系的人,现在对宣冲领导有那么点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每年商税还是交的,大军采买体系还在。真的要反出去,就会被外面豺狼虎豹们吞掉。

    目前宣冲对还没有投自己的“北路军”派系,是将其当作碗里骨头。

    宣冲:虽然我觉得这里面骨头会卡喉,但是这骨头是我碗里的骨头,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跑到我碗里拱食的。

    现在这个问题的症结是:这帮人抱着北路军的功劳簿不放。

    随着宣冲当家后,以南路军的功劳簿为主,他们在武恒羽那儿记录的一些旧的功劳成为死账了。

    这帮人为了不想让这笔账销死,总是在聒噪“武恒羽回来”如何如何的话,尽管他们自己都知道这不可能;真的让他们去北边投武恒羽,也没人拦着,但是留在宣冲手下的北路军派系们就是要制造这个话题。

    很显然,这个话题能让武小雀不舒服,所以希望通过“闹”让武小雀认账。

    而宣冲呢!嘴硬,记仇,越闹越不给。

    诚然,北路军是有那么一票人,是带着旧的功劳簿几乎没有任何职位下降就合并到南路军;但那些都是武撼峦时期分配给宣冲麾下的武家子弟。而后在渤地,他们对接东市军时,宣冲用东市军的骨干等价和武恒羽换的。

    武轰等北路军武家子弟们的功劳簿,是跟着宣冲合订了好几次的。现在他们忠心耿耿地随着宣冲从渤郡回来后,宣冲自然可以把武轰他们的功劳全部认了。

    南路军的元老们也无话可说。毕竟武轰等人既是宗亲,同时也围绕在“武飞”身旁苦战数年,立下汗马功劳。

    而竹这帮人的功劳,压根就和“武飞”没有任何关系,南路各路派系都是不认。

    类似于李世民当不上太子,围绕着他身边的一系列前唐功臣们的很多功劳就变成了死账。李建成没有一本功劳簿安排这帮打天下的人,权力体系必然会有掣肘。

    家族内的换届就是这样的。每一届新大哥,都是上一届班子中最能干的派系头目,但仅仅是他那个派系的。

    如果宣冲在上位前,亲自作战的功劳弱一点;亦或是武撼峦当年出岭南时,武恒羽能耐再大一点,一路上包揽所有战功,心态开朗一些,提拔大量手下?

    宣冲现在继位后,碗里这块“卡嘴”的骨头就更大。

    如何在新上位后消化掉这些“骨头”?李世民通过“重用魏征”给出了标准答案,那就是给这些隐太子派系的人一个立功进入凌烟阁的机会。通过提拔魏征,让那些拿着旧功劳簿的人彻底死心,让其中有能耐的人,快点落户到新的功劳簿上立功。

    …宣冲所有思考的“题目”,赵诚那儿都有,甚至赵诚积压的题更多…

    苏家小将这边等待着宣冲的裁决,从年龄上来说,苏明仅比宣冲小个四岁。

    宣冲饶有兴趣地对这苏家小将说道:“你愿意到雍州守北门,叔很高兴;但是你这个驻守的长期方案,叔不放心。”

    苏明咬着牙,继续保证:“兵主,北边的驻守,我必尽心尽力。”

    宣冲欲擒故纵地担忧道:“我不是相信你不能吃苦,而是担心你在北边找不到甜头。”

    宣冲展开地图,提点这个小将:“既然你愿意去北方,相对那两家,你就是咱家自己人。”

    宣冲这几年也老练多了,学了一点类似刘邦的拉近关系的套路;宣冲拉住苏明让其站在自己一步内,苏明隐隐有些触动,他是第一次从宣冲嘴里听到“自己人”;先前作为竹派,那可是明显被排斥。——现在突然又变成了嫡系,显然他老爹给他做的选择是对的。

    宣冲:“知道为什么之前我没派其他人去北边驻守吗?”

    苏明:“是因为蔡将军和恒将军久居北方,精通风土人情。”

    宣冲点头:“是啊,精通风土人情;所以派你,我有点不放心。”

    苏明被激将后当即表示:“我可以向蔡、恒两个将军学。(作为年轻人想要证明自己的情况,被宣冲拿捏得稳稳的)”

    宣冲反问道:“你愿意学,人家就愿意教?”

    苏明愣住。宣冲在地图上指出了往来商路的马道说道:“这些都是关乎他们两家的立足根本,也是他们精通本地的关键;你想学,他们凭什么教你?”

    看着苏明张了张嘴,宣冲温和地循循善诱道:“但我可以教你。”

    苏明立刻反应过来了,知道该抱谁的大腿了。

    宣冲一副大哥做派,拍了拍新收小弟肩膀,示意他一方面要小心谨慎,一方面不用怕。自己会盯着他的工作,不会让他一上来就翻车。

    宣冲给苏明很清晰的指示:“兵家防守事情和这两位将军多沟通。你是咱自己人,既然你去了那儿,那就代表着我。蔡、恒二将固然会和你亲近,但是你得明白,他们会把你当作监视他们的眼睛。故,你作为眼睛,就有被重点蒙蔽的可能。

    若是昊国大军来袭,你要有自己的主见,蔡、恒的家人扣在我手中,不一定会反复,但是万一局势严峻,他俩决定反复,必然诱取你的头颅。”

    苏明心中咯噔一声,这些风险,他老爹可没和他说。

    宣冲立刻循循善诱的宽慰道:“莫怕,留着点心,这些事发生概率极小。这五年内你要经得起历练,即可以独当一面。”

    苏明得到了画饼后感激涕零。

    宣冲说道:“去北边镇守边疆,除了在兵事上用心,还要在民事上注意。北边缺茶,我专门给你拨一条商路,唯独你来专营。钱货由你个人支配,如果缺了钱我再给你报销,切记,收复当地人心不要害怕花钱,但不要直接发钱,而是花钱办事,让那边的以你为中心办事。“

    苏明从将军府出来后,已经是从原本略带抗拒的竹派,变成了受宣冲知遇之恩的人了。

    虽然现在还谈不上死忠派,但是只要宣冲这五年,每个阶段都兑现提拔,他成为死忠是迟早的事。这就是出师表中诸葛亮所谓:“盖追先帝之殊遇”

    苏大河听闻了儿子转述后,感慨道:吾家道不落矣。——随后断绝和竹派其他成员的联系,庆幸自己调转得早,竹派其他那些转不过来弯弯绕的,迟早会被玩死。

    …宣冲是按照“加法”来做题的…

    天佑历4年4月,宣冲分配给了苏明六百人的兵马。这批兵马质量极高,全部都是披挂着全身铠甲。且有两头鬼车,四头升级了的“金牛”。

    旧的金牛,内部火缸仅仅是用来加热“金汁”,其动力是靠着灵木自带的动力。现在进行了工业革命后,金牛内部已经换成了活塞机,传动结构换成精钢打造,可参考火车传动杆。

    至于底盘,宣冲取消灵木做的牛腿,改换成了中部贴地的大履带,并安装三组精钢结构带着橡胶轮的起落架,来维持平衡。

    武器方面,宣冲去掉华而不实的双角,换成一个“独角”。这个独角是一根短粗的炮管。

    至于金汁这玩意,已经被燃烧霰弹给取代。

    在蒸汽机燃烧室内,预留一个抽气口,大量火焰被抽入牛喉咙部位,高温燃烧气体让钨丝网络兜住的一些铁丸子加热到一千度。

    金牛在抬头的时候,闸门封闭,会封闭牛喉部和燃烧室的相联,然后打开蒸汽阀门,蒸汽流入后,爆炸会将这些高热铁丸子喷射出去。其杀伤力比金汁更胜一筹。

    如此改进是三点原因!

    1:金汁太重了。影响金牛加速了,武器效费比低。

    2:城中的大粪在可以运送到乡下后,金汁很缺了。

    3:宣冲作为新上任的兵主,现在有意无意的某些方面表现得与武撼峦不同,以体现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这种升级的武备,被命名为“战夔”。

    山海经有云: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伐蚩尤记载,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战夔是目前,武家军体系下最高等的地面战兽。是和现在大爻铁狮、昊国的陶俑巨兵是同一个等级。

    如果说昊天玉狮子是三本的单位,金牛是四本;那战夔这一类是五本单位,代表着现在凡世帝国找到的最坚固材料,最好的机关设计所能达到极限。

    目前宣冲掌握的地盘上,只有奋行城那个千人级铁锻场才能生产。

    苏明在接受这样一支兵团后,脑子是嗡嗡的。当前来报到的士官提示苏明一起上路后,苏明反应过来,用自己的印绶进行了对接。

    在行军过程中,苏明感受着身后蒸汽锅炉“嘟嘟嘟”泄压运转,以及那巨大橡胶独轮在地面碾压摩擦的震撼感。

    作为将军,他应该打气鼓舞一下军队士气。但是他扭头看着这样铁铸的部队时,觉得自己嚎两嗓子,可能盖不过蒸汽机的轰鸣声。

    苏明在自己人生第一次领军的时候,突然之间出现了“迷茫”——我该干什么?

    比起宣冲一上手只是役农这样初级部队的情况,他这是“傻瓜”式操作系统了。

    遂,他拿着士官学院中学到的“操典”体系,中规中矩地操作。组织沿途燃煤,驻扎等后勤。

    苏明在士官学院中学得最优异的课程就是后勤,这和他出身于商人家族相关。他自小对商贸货运工作熟悉。他知晓,学好后勤交通,就算自己在行伍中没被重用,但是在交通部有同学关系,这个也对家族商业有好处。

    宣冲把这样一支部队交给苏明,与其说是让他带兵,倒不如是告诉他“先不要操心军事任务,他首先是一个运兵官”;“军队这一块只要做好维护工作。具体怎么打,参考蔡,恒两位将军意见。(潜台词:责任是这两个老手的)”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运兵官”,那么苏明的权力大得不可思议。几乎就是当年戍帝的“湛卢营”在北线的翻版。但是苏明本人是“殚精竭虑”,不像当年湛卢营指挥官持宠而骄,在前线破坏和友军之间的团结。

    宣冲把他安排在那里,就是利用他“精明商人”的特性,给他这么强的一支部队打底,是增强他话语权,展开商业工作,能够抓住雍水南岸的各个派系的利益。

    在苏明抵达雍州后,宣冲立刻给他补了一封信。

    宣冲:“雍州现在的情况,肯定会有一些摇摆声音;你的工作任务是尽量在经济上争取中立派系。”

    在苏明领任务之前,宣冲和苏明讲得很明白:“稳住就是最大功劳,哪怕地盘丢了,战夔这样的巨兽损失了也没问题;只要蔡、恒两个将军能够带他们那本土力量撤回卧牛关一线,你(苏明)依旧是没有任何过错,我未来还会用你。如果蔡,恒两个将军叛变了,哪怕就算你守住雍水南岸地盘,崽啊,我对你会很失望。”

    …“加”起来…

    苏明部队抵达榆城后,作为守将的蔡,恒两将军都纷纷赶来了。在看到苏明带来的这支部队后,则是心里一突。

    苏明在见到这两位将军后,立刻表明了“武飞”对这两人的高度信任;表示自己带来的部队是全部归两位将军差遣。这两位显然是感激涕零,当然这两人不会真的不懂事,不会直接把带来的战兽和铁甲部队给一分为二地分了。

    蔡在思索一阵后,做出提议,自己来守住常郡,而恒将军和苏明则是在炉城做策应。

    这样一来可以机动救援。说到这,蔡将军是瞧着苏明,显然想要知晓这位是否愿意承担这类略有风险的任务。

    蔡作为本土派:如果苏明这支部队愿意承担一些有风险的任务,且任务圆满完成,才能安排到更重要的方向;如果不愿意,那就歇,到后线当个吉祥物!

    戍帝当年麾下湛卢军,就是装备好,但是将领不愿意担责任。还不如在后面歇着,免得在前沿占据补给线。

    作为前线守将,他们得知后线送来援军很高兴,但是看到后线送来这么一支吓死人的高质量部队后则是懵逼,一时间不知晓苏明和武源常什么关系,是来镀金还是干什么的。

    …相对而言,赵诚做的题是“减法”…

    武家军六百人的军事调动,对于雍水的本地民生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北岸那边却是流血流泪,石壕吏们疯狂在乡里征丁,十年前还余有鸡豚,现在破瓦罐都被敲的叮当作响。

    昊军的那两位将领在和赵城“劝诫”后,反而有了自我证明的干劲。

    这两位昊军将领,在大营中施号发令的劲头,就和富二代回国来创业一样。

    他们在雍水北岸仍然是传统战争动员,驱动官僚体系对本地进行大量粮草征集,而调过来的两路各两千人的兵团下乡搜刮壮丁后,开始各自膨胀为两万人一路,即本地十个民夫跟随外调的精兵。

    这种如同征调劳役一样抽调民力,让雍水北岸那边怨声载道。以至于大量民户们连夜跑到雍水南岸。

    因为这几年北岸百姓都清楚,南岸那边每天都有炊烟,并且还养着鸡,因为就连家雀儿都往那边飞。

    遂,在昊国又要动兵前,就统统朝着南边跑了。

    战前宣冲假设雍水南岸有摇摆派。但其实是:雍水南岸这边是并没有多少“归北派”的实际行动者。

    宣冲的治理,怎么也比北边强太多。跟着昊国混那是三天饿九顿。归于劳广侯(宣冲)之治下,哪怕被征调劳役都是由官家安排食宿。并且还给工钱,回去后往往还能带一身新衣服。

    以至于雍水北岸这几年出现这样的情况:乡里面一些游侠们假装差役,把劳役们征着,征着,就跑到南边工地上“混吃混喝”。以至于雍州本地民政官看到送来的劳役数量不对,怎么还多了?质疑下面的豪吏是不是榨干了民力?要是耽误农事可不好。

    在军事沙盘上,武家军通过北边逃来的父老乡亲,已经完全知道北边军事行动的日期和地点。这场战事,基本上是单向透明。

    跨时代的士官体系正在精密运作起来。时隔五年,第三次雍水战争打响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