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第八十五章 陇西造反 第八十五章 陇西造反
- 这个时空还没来得及经历明清的高度中央集权发展,所以最高统治者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其实从大家上朝都是一样坐着上朝就能窥见端倪,隔壁萧国开朝会,有时候皇帝还亲自下场和大臣们勾肩搭背呢!
而像南楚国,就更夸张了,也就是今南楚皇帝还算有几分本事,能控制得住朝中那些“南方贵族集团代表”,要是放在他爹和他爷爷那两辈上,就是士大夫们所畅想的标准的“天子垂拱而治”——完全不管事!
南楚国连官吏犯了任何罪,都不能轻易治罪砍头呢!
所以,当张承道一次次颁布越来越让关陇贵族们看不懂的政策时,他们予以的初次反击,就是大批量的辞官。
上至六部,下至张承道都不知道具体负责什么事务的小吏,陆陆续续的,竟然有五、六十个请辞的!
这要是放在普通的封建王朝,那皇帝可就有的头疼了,少了人不要紧,关键的是,少人后其背后所代表的政治警示:长期处于合作状态的贵族集团不满了。
这种情况一般会根据最高统治者的应对,在史书上留下不同的名字,如“党锢之祸”、“王安石变法”、“大礼议”、“争国本”等,当然大部分时候,最高统治者都能表面上暂时取胜,但是具体是否阳奉阴违,或皇帝死后的清算与反扑,乃至贵族们带头通敌导致王朝加速崩溃,就不好说了。
不过嘛……
你封建王朝的定律,凭什么套在我仙道宗门上?
正愁找不到机会腾空位置呢,你们就这么善解人意地把屁股挪开了,还有这种好事!?
不过关陇贵族们倒不是真是傻子,虽然有许多官吏请辞,但是六部要员和真正三品以上的官员都一动不动,连个病假都没递,就算在朝会上,也只是表示请辞的官吏太多,六部瘫痪了而已。
俗称:占着茅坑不拉屎。
对此,张承道非常开明地将这些官吏都罢免了,整个六部顿时少了三分之一的人,连朝会上的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至于缺员……
别逗了,就秦晋两地的中央治理需求,再砍掉一半的名额也不会缺员的好么!
当然,关陇贵族们也进行了更激烈的反抗——
“十三县都反了?”
张承道眼皮子都没抬,漫不经心地反问道。
时任中书令的王诚见状,心底一个咯噔,忍不住下意识用衣袖擦了擦额角沁出的一片密密麻麻的汗珠,方诚惶诚恐地深揖道:“传,传来是十三县,不过……”
“不过?”
王诚只犹豫了一瞬,便咬牙道:“不过这十三县本就是李氏、王氏、杜氏、杨氏、陈氏、裴氏的地方,说是有十万民反,臣……臣觉着,至多不超过五万人,只是多为隐户,且这些世家所储之粮草,只怕不少……”
张承道轻瞥了一眼王诚,“我记着,你也是晋阳王氏出身罢?”
王诚越发惶恐了,忙答道:“臣,臣祖上确实,确实是晋阳王氏出来的,只是到了臣这一代,和本家就往来不大紧密了……”
张承道没有再追究竟,只摆了摆手,道:“此事我已知晓了。”
王诚又是擦了擦汗,讷讷道:“那,宗主,这十三县……”
张承道随口答道:“为一己之私欲裹挟百姓,罪不容诛,令左右威武卫即刻出发,先行过陇关,稍后我自会派人去总领军务。”
王诚虽觉得让只有几千人的威武卫去“平叛”有些荒谬,但还是诺诺应是,不敢多说什么。
威武卫同御林卫一样,都是原周国皇帝直接掌控的精锐部队,一共有六个卫,分别名为左御林、右御林、左威武、右威武、左神骁、右神骁,合计约两万人。
左、右御林卫出事以后,还没来得及补起来,所以只能令威武卫顶上了。
……
处理了一些政务以后,终于“下班”的张承道踩着传送阵,匆匆从长安城回到了白石山。
第一个正式在白石仙宗治下的地区投入使用的传送阵,就是这个由几天前,于白石仙道大学招生考试前布置好的传送阵,也是唐小鱼和黄五第一个能够做到传送一千五百多里的“短距离传送阵”。
按书上记载,真正的“远程传送阵”,少说也得传送上万里才行,所以这个仅仅从白石山到长安城的传送阵,还真只能算得上是“短距离”的传送阵。
不过由于这个传送阵的使用至少要炼气期的修士引动,所以主要是张承道自己在用,最多加上每天去长安城上下班的徐温。
虽然白石仙道大学还没开课,只初步拟了入学录取的名单,但徐温还是非常积极地天天上班,并向一众在国子监的博士与直讲们请教给学生上课的经验,一点儿都看不出来所谓的“狂生”的模样。
刚走出传送阵,张承道眺望了一下远处凌霄殿前的广场,正看到三三两两往集市处走的弟子。
这个时间是中午刚吃过饭的时间,门中弟子都比较空闲。
张承道随手从背包里取出来一只纸鸟,打了一道灵印进去,就见它砰地变成了毛茸茸的北长尾山雀,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待他慢悠悠地踱步进了凌霄殿中后,那只北长尾山雀正唧唧叫着,带着匆匆跑过来的纥石烈突地赶到。
“宗主,您有何吩咐?”
纥石烈突地行了一礼,恭敬地问道。
张承道仔细看了眼纥石烈突地,比起刚入门的样子,似乎越发壮实了,听说是从藏书楼里找了淬体的方子,天天去灵矿峰打工赚钱买灵材淬体,所以才越来越体型不对劲了。
这货以后该不会是走的体修的路子吧?
一瞬间,张承道甚至在心底暗搓搓地猜测起来。
不过他面上却一派和蔼,问道:“突地,听说你父亲就是萧国的纥石烈将军,那想必你自幼家学渊源,也知道些军事罢?”
纥石烈突地先是一愣,旋即心中意动起来,抱拳回道:“回宗主,弟子确实自幼熟读兵法,十三岁就同家父上阵杀敌了,对军事确实略知一二。”
“呵呵呵好啊,略知一二好。”
张承道大感欣慰。
本来还想调常平安和慕容如烟去解决陇西十三县造反的事,现在有了纥石烈突地,估计他一个人就够用了!
不过为了避嫌,张承道还是多安排了两人同他一起。
纥石烈突地心中虽有几分宗主要用自己的猜测,但因为心绪驳杂,不敢抬头,所以一直垂着头。
只听自家宗主果然说道:“陇西几个世家纠集了十三个县造反,号称有十万大军,我已派左右威武卫六千人先行,你一会儿收拾收拾,同你二师姐一起,再一并挑个你相熟的门中弟子,用传送阵赶去。
“此行不必正面对战,擒那几个头目就是,若不好活捉,就地处置了也一样,缺什么灵符、法宝,也可问徐掌事拨给你用。”
没想到纥石烈突地虽然应下了,却主动说道:“陇西地方特殊,弟子也有所耳闻,此地百姓多拥戴地方大户,而关陇世家又人数众多,是以很难以斩首之策打散乱民,就算可以镇压一时,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
听到纥石烈突地的话,张承道忽然起了兴趣。
没想到自己门中这些弟子,还真有本事不小的?
张承道微微闭眼想了想,忽然说道:“分地、免税、清查冤案,我给的底线是免口赋、算赋,田税不可低于三十税一。
“成丁者皆重新分田,外嫁女亦一视同仁,以破世家、宗族之私律凌驾于国家、宗门之律法之上的旧俗。
“如此,再行攻坚十三县乱民,突地,你可能做到?”
纥石烈突地越听越是心惊肉跳,甚至一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其实张承道所说的“组合拳”拆开来看,在历史上早就有过应用,甚至用得非常多,也一次比一次完善。
从最早的赤眉军起义、黄巾起义,就开始打着均分财物的旗号。到后来明确提出“天补均平”口号的黄巢起义和大喝“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王小波、李顺起义,都是相似的目的。
一直到“均田免赋”和“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李自成起义,与“凡天下田,天下人共耕”的太平天国运动,口号都一次比一次明确。
只不过他们还没形成一套能够自循环的治理政策,以至于这些农民起义往往只在史书上昙花一现,直到近代的那个红色幽灵出现。
但无可质疑的是,分土地,是解决农民起义的对症良药,如果再佐以减税、免税之类的良方配合,那就算这些关陇世家裹挟再多的隐户,也能轻易打散。
毕竟,当世家贵族的农奴隐户还要交高额的“土地租贷费”,而当白石仙宗的百姓,却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只要将消息传播到位,孰轻孰重,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见纥石烈突地久久不语,张承道笑了笑,再问道:“此外,我欲推行白石仙宗所治之地的田地,皆效仿萧国‘牛具田’之政,可传代,但禁卖卖,只可租赁,凡白石仙宗之百姓,皆一视同仁,不分中原人还是番人,南人还是北人。
“如此……你可能做到以六千威武卫破十万乱民?”
莫名的,纥石烈突地呼吸越来越粗重,他甚至都能感受到从鼻孔中喷到自己胡子上的热气,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也仿佛就在耳边。
他单膝跪地,行了一个和父亲在萧国时,对君上所行的一样的礼,郑重道:“弟子定不辱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