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武侠修真 ->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第一百七十九章 “鬼城” 第一百七十九章 “鬼城”
- 在张承道穿越前的那个世界里,奈河有很多个名字。
忘川河、三途河等等。
但这些名字,有的是隔壁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自己改编的,有的是因为佛教的传入而诞生的,只有“奈河”,是神话中的“冥河”最初的名字,甚至传说中地府、阴界的前身“蒿里”(也就是泰山蒿里)一带,至今都现实存在着“奈河”,只不过这条奈河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河,并不是人们幻想中的冥界之河罢了。
唐朝张读编撰的集中,《宣室志》就有提:“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还有传说奈河河上有桥,名“奈河桥”,桥上有日游神、夜游神把守。
《西游记》中也曾描绘过奈河:“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不过和现代各种幻想作品中不同的是,奈何桥上并没有孟婆,古代——至少在清代以前,人家孟婆是有专门的工作地点的,叫“醧忘台”,《玉历宝钞》(又名《阎王经》)中提及:玉皇天尊命孟婆为幽冥之神,建醧忘台,凡是投胎转世者,皆要到醧忘台,饮下此汤,忘记前生之事,再投生去。
当然,张承道特地挖一条“奈河”出来,并不是想直接复刻穿越前的那个世界的神话传说——他虽然喜欢打灰,但并没有想让全世界陪他玩“过家家”的荒谬想法,本质上来说,一切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的。
比如挖一条灵水河,是最快提升整个阴界的灵气浓度的办法。
其实挖个湖也行,但是那样用到的水就太多了,怕是还要多搓不少【鹤池映月灯】才够,不如用“河”。
尽管此时的“奈河”看起来也不像河,更像一条蜿蜒的小溪,因为河道实在有些窄了。
不论如何,未完成版的奈河的水流淌起来以后,再配上何禹布置的聚阴大阵,附近的灵气和阴气顿时充裕起来,被铜镜围困在一起扎堆儿的那些鬼,也变得凝实了一些,看起来没那么虚弱了。
看着眼前初具雏形的阴界,张承道与何禹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与疲惫。
何禹的语气轻松了不少:“有了这聚阴大阵和奈河,至少三月内,这些魂魄不会再有消散之忧了。”
张承道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有几分凝实了的魂体。
在充沛的阴气滋养下,他们不再是最初那种半透明的虚弱状态,而是显出了更清晰的轮廓,甚至有几个较为强壮的魂魄已经开始无意识地飘动,只是神情还是十分呆滞。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张承道接着说道:“轮回之所的建立,仍是迫在眉睫。”
以目前的灵气浓度,固然可以放任这些魂魄自然消散,甚至这对整个世界的“灵气复苏”都大有裨益,但……以后呢?
等到灵气浓度越来越高,高到人死后的魂魄越来越有自主性,到了那时,再想控制活人的世界不被死人的魂魄侵扰,就难了!
或者最直接的办法,张承道也可以选择设计一个模式,将死去之人的魂魄抓到阴界,然后直接将其“打散”,或用其他手段令其快速消散,这样这些魂魄本身还能反哺大地,可是……凭什么?
凭什么为了“方便”二字,牺牲更多无法发声的普通人(或鬼)的利益?
这从根本方向上就错了!
真要是如此不管不顾地行事,只怕整个世界最后修炼的路子都要走歪了!
严格来说,在自然状态下,人死后确实是有“阴寿”的。
它和与心性、经历息息相关,乃至称为相对固定的阳寿不同,“阴寿”是无法被预测的,有的鬼只活几天就消散了,有的却活几千年都没事。
有的世界讲究的“投胎”,其实是一种惩罚或奖励机制,正常的魂魄本身是很难投胎的。
因为如果所有鬼都必须投胎,那整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变得一潭死水。
光是投胎的魂魄就占据了新生者的“名额”,那长此以往,等投胎的魂魄越来越多,世界上就再不会有天地自然诞生的生灵了,那整个世界,也会随之彻底腐朽、“死去”。
所以张承道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弄什么“投胎”的概念,不好弄不说,还很影响公平性。
干脆大家全都一样,死后在阴界生存,待“阴寿”耗尽,自然消散便是了。
若是不甘心,那就走鬼修的路子,修得好了也能成仙成神。
张承道的想法,倒是同何禹不谋而合。
何禹叹了口气:“唉,轮回之事实在太过复杂,涉及天地法则的根本。此界新生,法则脆弱,若强行构建完整的六道轮回,极为艰难不说,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只怕会适得其反。”
他说着,顿了顿,继续道:“依我之见,不如先设一座‘鬼城’或‘阴城’,引导那些正常的鬼在其中居住,避免它们在阳间乱跑,伤了阳间普通的凡人百姓。”
张承道闻言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务实的主意,先将滞留在阳间的鬼聚过来再说,而且可以分设两个部分,先投新鬼入‘审判司’审判,再将无罪的和功德加身的鬼送至‘鬼城’,这样一来,所谓的‘地府’,除了相当于一个‘阴界大理寺’,还具有‘海关’的职能,只不过这个‘海关’,分割的是活人和死人罢了。”
无论哪个世界,只要存在“鬼”,就会有“阳间”和“阴界”之分。这是因为人死后的魂魄(也就是鬼),是不能长期和活人共存的。
若是活人阳气旺盛,那鬼就会很快被阳气“烧死”。若是活人阳气虚弱,那他自己也会受到鬼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受鬼气侵染而快速虚弱而死。
所以,将两个群体分开来,才是重中之重。
何禹听罢,顿时抚掌连连称赞:“道友此议甚善!
“分而治之,各司其职。借‘审判司’问功德、审罪过、定去留;以‘鬼城’安魂魄、序阴阳。如此,雏形可成,纲纪可立,有维系秩序之实效,正合此界当前之需!”
张承道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片荒芜却已显露出一丝生机的土地,以及那条细小的、流淌着微光的奈河。
思路虽已明晰,但具体落实,千头万绪。
无论是“审判司”还是“鬼城”,修建都十分容易,有基建金手指在,结合元婴期的修为,要不了一个月,就能搓出来个大概模样。
关键在于,难的不是砖瓦梁柱,而是维系这两处机构运转的人手与制度。
“审判司”可以归阎王管辖,也就是何禹,这是两人当初约定合作时就谈好的。
何况何禹经验丰富,见识广博,又擅长炼器——别小看炼器,像他这般修行数千年的修士,炼制什么拘魂索、生死簿之类的东西,再容易不过了。
这些东西之所以好炼制,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功用并不大,尤其是“生死簿”,这玩意儿几乎是不可改动的,只是起到一个方便查阅的作用。
一个人的生死命数,都是有定数的,“生死簿”只能看,不能改,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美丽废物了。
但“鬼城”,张承道就不打算再全交给何禹了。
这并非出于对何禹个人的不信任,而是基于长远格局的考量。
可以想见,一旦“鬼城”成了规模,其中的鬼民数量庞大,为了存在更久远,修炼几乎是必然的选择,鬼修也就会越来越多。
阴气充沛之地,鬼修之路虽艰难,却也有些门道,届时,鬼城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安置点,而很可能会演变成一个以鬼修为主体的、拥有自身力量和诉求的庞大社群。
这样一来,这“鬼城”的实力,就要重新评判了。
而这股潜在的力量,更是必须纳入整体的平衡体系,而不能由单一势力完全掌控。
毕竟,张承道可以保证自己一心为公,致力于此界的良性发展,可他却无法在这方面完全信任旁人——尤其是何禹还来自一个阶级等级必然更加森严和固化、甚至弱肉强食观念可能深入骨髓的修仙文明。
将审判与安置两大权柄尽数交予一人之手,风险实在太高。
想到此处,张承道便道:“既然如此,便先从这‘审判司’和‘鬼城’的框架搭起。
“审判之责,非你我二人所能长期亲力亲为,需得寻些可靠之人或鬼,来担任判官、阴差等职,此事我实在力有不逮,当初也说好皆由你来慢慢撑起……
“不过这‘鬼城’倒是好说,只需予我半月,我便能凭空起一座城来。然则城郭易建,秩序难兴。其中如何使新入城之‘鬼’迅速登记造册、分配居所、了解规矩、各安其分,乃至日后如何维持治安、促进交流、甚至可能出现的‘鬼市’交易等一应民生事务,千头万绪,皆需一套周密章程。此事关乎万鬼生计,须得谨慎规划,我意欲亲自操持此事,也好与阳间规制有所呼应,不知道友意下如何?”
何禹闻言,略一沉吟,便明白了张承道的顾虑。
不过他本是豁达之人,且深知权力制衡之理,对此并无不满,反而觉得张承道思虑周全——他若是真有什么了不得的野心,当初就不会兵解自己了!
于是,他爽快点头,说道:“道友所虑极是,审判一事已足够我忙碌的了,这鬼城之事实在繁杂,确需一位精力充沛、且能总揽大局者统筹。既然道友愿担此重任,那是再好不过!鬼城之事,便要多仰赖道友了!”
张承道满口应下:“这是自然,不过分内之事罢了!”
所谓建一座“鬼城”,绝非张承道直接动用金手指搓出来一座无人居住的、宏伟却空洞的城池幻影。
那不是建城,那是造景。
真正的“城”,在于“人”(或者说是“鬼”),在于其中的“活动”。
按张承道所设想,首先应当规划出城市的功能区域:居住区、公共事务区(用于登记、管理)、可能出现的未来商业区、以及预留的修炼区等。
划分好区域,才能逐步建造起最核心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城墙、规划整齐的街道还是用于管理的府衙,都是重中之重。
此外,他还得搓一批标准化、可快速“复制”的简易居所——这些居所不必豪华,但求坚固、统一,能有效凝聚阴气,为魂体提供最基本的庇护即可,类似于阳间的保障性住房。
比如【木瓦房】就可以,【石瓦房】就不必了,两者之间的材料差别还挺大的。
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设计出一套高效、公平的户籍登记与分配制度。
每一个被审判司判定可入城的魂魄,都需要先行登记造册,记录其基本信息、生前功德、以及分配到的居所编号。
这套制度需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并且从一开始就要注入“秩序”和“公平”的理念。
至于更进一步的城市建设——比如更具个性的宅院、店铺、工坊、娱乐场所等等,张承道就不打算大包大揽了。
他只需打好基础,制定好基本的“规则”,然后便能引导鬼民们依据自身需求和能力,去自行发展、填充这座城,这才是一座城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等到以后阴气和灵魂浓度越来越好以后,鬼的阴寿大概会变得极为漫长,总得找点事做,市场规律和社群文化自然会逐渐孕育而出。
或许不久的将来,“鬼城”还能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鬼文化”和“阴间经济”了!
想到那群灵魂“审判司”审判后新死的魂魄懵懂地排着队,一进“鬼城”就要在“鬼城户籍管理处”前等待登记,等领取了鬼界的保障性住房的钥匙,才能“安顿”下来,说不得甚至为了走鬼修的路子,还要去“打工”赚钱买灵材……
张承道忽然觉得,这个世界的“阴曹地府”,或许别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