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85章 神秘密码防水箱

第185章 神秘密码防水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第二十三天,清晨。

    林予安醒来时,庇护所内的空气冰冷而清新,壁炉里的火焰早已熄灭,只留下一堆尚有余温的灰烬。

    他从容地起身,先是将昨晚用蟹壳熬煮的高汤重新加热,配上几块蒸熟的海胆黄,解决了一顿简单但营养均衡的早餐。

    他坐在火堆前,一边小口地喝着热汤,一边规划着今天的行动。

    他对着镜头,语气平静而笃定:“南北两侧靠近庇护所的海岸线,最有价值的区域基本已经被我搜索完毕了。”

    “风暴带来的第一波、也是最丰厚的一波红利,已经被我收入囊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探索的结束。”

    “潮汐和洋流是持续不断的,总会有一些被遗漏的东西,或者被后续潮水重新推上岸的物品。”

    “今天,我的目标是进行一次查漏补缺式的精细化搜索,沿着南侧海岸线,向更远更偏僻的区域推进。”

    “我并不期待能有前两天那样颠覆性的收获,但任何一点额外的发现,都是对我们生存储备的大收获。”

    他穿戴整齐,只背上了那个几乎清空的登山包,带上水和最基本的工具,再次踏入了那片在晨光下呈现出淡蓝色的冰封世界。

    他没有在之前已经探索过的区域停留,而是径直向南,深入到那片地形更加复杂的黑色礁石构成的“迷宫”之中。

    这里的路极其难走,巨大的冰块相互倾轧,形成了一道道陡峭的冰壁和狭窄的通道。

    他时而需要像攀岩一样手脚并用,时而又要小心翼翼地从湿滑的冰桥上通过。

    他花了近一个小时,才推进了不到两公里的距离。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这里的发现变得零星而稀少,在一个被海藻覆盖的浅湾里,他找到了一小群被冲上来的毛鳞鱼,数量不多,大约能装满半个背包侧袋。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值得一提的发现。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风暴的馈赠正在迅速消退,这片离他最近的海岸线,其潜力已经被他挖掘殆尽。

    “看来,拾荒的好日子到头了。”

    他站在一块高耸的浮冰上,眺望着更南方的、一望无际的冰原,心中开始盘算着接下来的生存策略。

    被动等待大海的下一次恩赐,无异于将命运交给偶然。

    他必须转向更主动、更具开拓性的生存方式。比如挑战冰下捕鱼,或者进行一次长距离的内陆远征追踪狩猎.

    就在他沉思之际,一个异常的物体,在他视线尽头一处极其隐蔽的角落,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那是一处由一根巨大的的浮木,几乎将小小的港湾完全封闭了起来的区域。

    而在那个由浮冰和浮木构成的狭小空间里,一个边缘呈直线,颜色为暗绿色的物体,正半卡在浮冰与浮木的缝隙之间。

    它不像是天然的岩石,更不像是被揉捏成一团的渔网或缆绳,那种硬朗的线条和规整的形状,明确地昭示着它的人造物身份。

    林予安立刻来了精神!他小心翼翼地从高处滑下,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穿越这片混乱的区域比想象中更耗费体力,当他最终看到了那个物体的全貌,即使以他的沉稳,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那是一个专业级的军用或科考硬质塑料防水安全箱。

    箱体大约有半米长,三十厘米宽,通体呈现出一种毫无光泽的暗绿色。

    箱子的表面布满了在风暴中与冰块和岩石剧烈碰撞后留下的深度划痕,有些地方的塑料甚至被刮出了白色的毛边,足以见证它所经历的磨难。

    但令人惊叹的是,尽管饱受摧残,箱子的整体结构依然保持着完美的形态。

    四个极其坚固的宽体锁扣,依然紧紧地咬合着,将厚实的箱盖与箱体牢牢地锁死在一起。

    箱子正面的金属铭牌早已被磨得模糊不清,但那种扎实的工业设计感,无声地诉说着它的不凡出身。

    “一个专业的安全箱……”林予安蹲下身,用带着手套的手指抚摸着那冰冷而粗糙的表面。

    “这东西,可比我找到的任何物资都有想象空间。”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箱子正中央的那个与众不同的锁具上。

    它没有传统挂锁的锁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内嵌在箱体里的,由四个黑色滚轮组成的密码锁。

    每个滚轮上都清晰地刻着0到9的数字,在滚轮的下方,是一个小巧但同样坚固的金属拨动式开关。

    “一个锁着的箱子,还是密码锁,这下有意思了。”

    箱子里可能装着任何东西,也许是能彻底改变他生存状态的高科技工具、药品、高能食物,枪械

    但也许里面空无一物,只是一个空箱子,最坏的情况,它可能装着一些对他毫无用处,甚至会带来麻烦的东西。

    但无论如何,这个“盲盒”,他必须打开。

    他首先尝试了最直接的方法,他将箱子从缝隙中用力地拖拽出来,放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冰面上。

    然后抓住其中一个锁扣,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掰,锁扣纹丝不动,与箱体严丝合缝,连刀尖都插不进去。

    “结构强度很高。”

    他又举起随身的森林斧,深吸一口气,用厚实的斧背,对准其中一个锁扣的连接处,狠狠地砸了下去!

    “当!”

    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在寂静的海岸线上回荡,巨大的反震力顺着斧柄传回他的手臂,震得他虎口发麻。

    他低头看去,被击中的锁扣上,只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白印,而箱体本身毫发无伤。

    他又换了个角度,对准密码锁的侧面连接处,连续猛砸了几下,但除了留下几个无关痛痒的凹痕外,那个精密的密码锁机构依然稳如泰山。

    “暴力破解行不通。”他果断地停下了这种无用功,将斧头插回腰间。

    他很清楚,这种专业箱子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抵抗最恶劣的环境和非正常的开启方式。

    它的材料韧性和结构强度,远超普通工具的破坏极限。

    他没有再做无谓的尝试,而是拖着箱子,回到了他之前停留的那块高耸的浮冰之上。

    “还是有点重量的,说明这个箱子里面绝对有东西。”

    他再次俯下身,仔细地观察着那个密码锁。

    四个滚轮,一万种组合。

    如果这是一个完全随机设置的密码,那他可以立刻放弃了。

    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想从一万个数字里猜中一个,概率微乎其微,他没有时间去做这种愚蠢的尝试。

    “但是……”他对着镜头,开始了他的逻辑推理。

    “使用这种专业装备的人,通常不是普通人,他们可能是军人、科学家,或者是专业的探险家。”

    “对于这些人来说,在野外环境下,密码的首要原则不是绝对的保密性,而是可靠性和易记忆性。”

    “一个在冰天雪地里冻得手指僵硬的科考队员,绝对不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毫无规律的、需要费力回忆的密码。”

    “他需要的是一个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想起来的数字。所以,这个密码,大概率不是随机数,而是遵循着某种简单的逻辑。”

    他开始进行第一次尝试,最简单常见的密码。

    将四个滚轮依次拨到了“0……0……0……0”。他按下了开关。

    没有反应。开关被锁死,无法拨动。

    他又尝试了“1……2……3……4”。

    依然没有反应。

    他没有气馁,这本就在预料之中,闭上眼睛,开始在大脑中构建这个箱子原主人的画像。

    “假设这是一支科考队,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记录数据。那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数字是什么?年份?”

    他立刻坐直身体,开始尝试近年份,他拨动滚轮,输入了今年的年份,没反应。去年的年份,也没反应。他甚至尝试了“2000”,依然失败。

    “看来不是年份。”他摇了摇头。

    他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或者是一些具有全球性意义的、与科学或地理相关的数字?比如圆周率的前四位‘3141’?或者黄金分割比‘1618’?”

    他依次尝试了这些数字,结果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那个小小的金属开关,如同一扇沉默的嘲弄着他的大门,纹丝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在天空中缓缓移动。林予安没有急躁,他沉入到了解开这种谜题的乐趣之中。

    他放弃了这种漫无目的的猜测,转而从一个更人性的,更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一个在极地工作的西方科学家或探险家……他们的文化背景是什么?他们会崇尚什么?”

    “什么样的数字,对他们这一类知识分子群体来说,既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梗’,又足够特殊,不会轻易被外人猜到?”

    他的思绪在无数的文化符号中穿梭,突然,一个数字,一部作品,一个在西方知识界拥有特殊地位的符号,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的大脑!

    一个既代表着对过去的警示,又象征着对未来的思考的数字!

    他的呼吸停顿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的光芒。

    “或许……会是它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