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86章 箱子里的宝藏 第186章 箱子里的宝藏
-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他伸出带着手套的、略微有些颤抖的手指,极其缓慢而郑重地,拨动了那四个滚轮。
随着第四个滚轮,缓缓地、伴随着轻微的“咔哒”声,最终到位——“4”。
“1……9……8……4……”
当最后一个数字就位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他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他将拇指放在那个冰冷的金属开关上,轻轻地按了下去。
“咔哒!”
一声极其轻微、但在此刻听来却如同惊雷般清晰的金属弹簧声响起!
那个之前用斧头都无法撼动的密码锁,那个抵挡了他所有尝试的坚固开关,应声向侧方弹开了半厘米!
“成功了!”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
这不仅仅是打开了一个箱子,更是通过纯粹的智慧和逻辑推理,战胜了一个来自未知文明的难题!
这种智力上的胜利,带来的成就感,远比找到食物或工具更加强烈。
他依次解开了剩下的三个同样坚固的锁扣,每一个锁扣弹开时,都发出了令人心醉的“啪嗒”声。
他将手放在箱盖的边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带着一丝庄重,缓缓地掀开了箱盖。
一股被密封已久的、干燥的塑料和纸张的气味扑面而来。
箱盖的内侧,是一圈厚实的、黑色的O型密封胶条,完美无损,正是它,保证了箱子内部与外部那严酷的世界完全隔绝。
箱子里的一切,干燥如初。
然而,当他看清箱内的物品时,那股因为破解密码而带来的巨大喜悦,却如同被冰水浇灌般,迅速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失望、困惑,最终沉淀为敬畏的复杂情绪。
这里没有他想象中的任何东西。
没有高能压缩饼干,没有急救药品,没有信号枪,更没有他梦寐以求的打火机或多功能工具。
箱子内部,被厚实的黑色缓冲泡沫完美地分割成了几个区域。
最大的区域里,整齐地码放着一迭迭用厚实的、带有密封条的透明防水袋封装好的文件,透过袋子,他能看到里面是打印着大量复杂图表、函数曲线和密密麻麻公式的A4纸。
在文件旁边的一个独立凹槽里,静静地躺着一台被特殊缓冲材料包裹的、外壳极其坚固的笔记本电脑。他下意识地按了一下开机键,屏幕没有任何反应,显然已经完全没电。
在电脑的旁边,最小的一个凹槽里,静静地躺着一本硬皮的、A5大小的日志本。日志本的封面是深蓝色的,上面用银色字体印着一个由抽象的山脉和海浪线条组成的Logo。
在Logo的下方,印着一行清晰的英文小字。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极地环境研究部)
“看来,我们找到了一位科学家的智慧结晶。”林予安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日志取了出来,触感冰冷而坚实。
他翻开了日志的第一页。扉页上,用一种极其有力、但又带着些许不羁的英文手写体,写着这本日志的归属信息。
(资产归属:麦柯兹·雷恩博士)
(项目:北极低温微生物学与生物信号研究)
“麦柯兹·雷恩……”林予安低声念出了这个名字,瞬间,箱子里所有冰冷的物品,都有了主人。
他继续向后翻阅。里面的内容,印证了他对这位“麦柯博士”的初步印象。绝大部分页面都写满了严谨的观测数据、冰芯样本编号和环境参数,字迹工整得如同打印体。
但真正吸引他的,是那些在页边空白处,用更随性的字体写下的笔记。它们如同一扇扇窗户,让他得以窥见这位科学家的真实性格。
在一页记录着零下四十度气温的表格旁,她画了一个愤怒的、吐着白气的小人,旁边写着。
(认真的吗?我的脸非要感觉像快要裂开一样?提醒自己:发明一个带加热功能的面罩。)
在另一页分析着复杂数据的图表下,她写道:(我发现了!呼吸作用的峰值与融水羽流事件完美匹配!我需要一杯啤酒。或者十杯。.欠我那杯啤酒。)
林予安的目光被那句“我发现了!”所吸引,他好奇地翻到了日志的最后几页,那里似乎是她记录最核心发现的地方。
这几页的内容,与前面的日常记录截然不同。
字迹变得异常潦草、激动,有些地方甚至因为用力过猛而划破了纸张。
页面上布满了各种箭头、圈点和即兴画出的、用于解释她思路的简易图表。
在一张手绘的、模拟冰架下方水流的草图旁,她用大写的、几乎是吼出来的字母。
(不仅仅是温度!嗜冷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并非完全依赖于热量变化!)
紧接着下面,是一段更加激动、几乎难以辨认的文字,林予安只能勉强读懂其中的大意:
(“关键是来自冰下排放的营养物质涌入!从融化的冰川底部释放出的古老碳源才是真正的触发器!这对它们来说就像一场盛宴。”)
(“当淡水羽流到达时,它们不只是‘醒来’它们是在开一个该死的派对!这就解释了我们一直探测到的、大规模且短暂的甲烷生物信号峰值!”
(“这是冰川融化与温室气体在微生物层面上产生的直接,可测量的联系!我的天!这可能会改变整个气候反馈模型!”)
读到这里,林予安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字里行间喷薄而出的、巨大的兴奋与狂喜。
那是一种发现新大陆、揭示世界底层规律的、属于科学家的最高级别的激动。
他几乎能看到麦柯在昏暗的灯光下,浑身颤抖地写下这些文字,眼中闪烁着堪比极光的光芒。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仅是严谨专注的科研精神,更是一种对科学的狂热。
这让他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极其立体的形象,一个聪明、坚韧、有趣,并且非常酷的年轻科学家。
他合上日志,注意到日志封皮的内侧,有一个专门用来插卡片的透明夹层。
夹层里,插着一张属于她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身份ID卡。
林予安用指尖,小心地将那张卡片抽了出来。
当他看清ID卡上的照片时,他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二十多天的零行生活,让他内心燥热了一番。
这次的挑战他没有带艾莉娅的照片,这也是他的策略,让自己全身心的沉寂在这项挑战中!
而这张工卡上,根本不是一张按照标准规程拍摄的、表情严肃的证件照。
照片里的她,看上去只有二十五六岁,一头微卷的深褐色长发随意地披在肩上,光线从侧面打来,让她的轮廓显得柔和而立体。
她的头微微歪着,眼神直接而坦诚地凝视着镜头,带着一丝探究和挑战的意味,嘴唇微张,仿佛随时会说出什么俏皮话。
她鼻翼上那个小巧的金属鼻环,在灯光下反射着微光,为她严谨的“博士”身份增添了一抹叛逆的色彩。
照片的裁剪恰到好处,她穿着一件深色的V领上衣,那条曾在日志吐槽中出现过的,作为护身符的蓝色“恶魔之眼”项链,正静静地躺在她的锁骨之间。
而锁骨之下就是他燥热的锚点,眼神不止一次被吸引。
林予安终于凭借定力将目光转到到了,她左臂上隐约可见的、似乎是蝎子或某种奇特生物的图案轮廓。
这张照片,将一个充满个性的,自由不羁的灵魂,完美地浓缩在了小小的卡片之上。
他终于明白,日志里那个吐槽天气、渴望啤酒的鲜活形象,与眼前这个眼神坦率、带着纹身和鼻环的酷女孩,是同一个人。
她不是一个被“博士”头衔定义的符号,她是一个多面有趣的人,一个将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这片冰冷世界的勇敢探索者。
林予安最后看了一眼,然后将ID卡小心翼翼地插回原处。
他能想象,这张不合规矩但充满个性的ID照片,或许也是她用某种方式,对枯燥的规则进行的一次小小的无声抗议。
他默默地坐在那里,良久无言。
“这些东西对我目前的生存来说,没有任何直接用处。”
“一根能用来锻造的铁棍,甚至一块能吃的鱼干,都比这里所有东西的实用价值要高。”
他目光再次投向箱内的物品,最后落在了那本合上的日志上。
“但对这个叫麦柯兹·雷恩的姑娘来说,这里面装着她的全部,她的智慧、她的心血、她的幽默感,以及她的未来道路.”
他将日志和所有的东西都按照原样放回箱中。
“我不能把它丢在这里,任由它被下一次风暴卷走,或者被冰雪永远地掩埋。”
“等这次挑战结束,我会联系节目组,通过这些信息,去找到她。”
“希望她和她的同伴.都安全无事,她应该拿回这些东西,然后去喝那十杯.欠她的啤酒。”
他将箱盖重新盖好,将四个锁扣一一扣上,发出了沉闷的“啪嗒”声。
这个“盲盒”虽然没有开出他最渴望的生存装备,却开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个鲜活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未知面孔。
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拉布拉多海岸线,林予安的内心忍不住的对她产生了好奇。
他将这个暗绿色的箱子用尼龙绳捆绑起来背在身后,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海岸线,然后转身,开始向着庇护所的方向返回。
林予安明白,他自己的生存策略,必须再次改变了。
海岸的馈赠已经结束,他必须寻找其他的食物来源。
———
(记得投月票抽奖哦)